別名 | 大仙茅、九子連、背脊七 |
漢語拼音 | ma ya qi |
英文名 | pseudobulb of Fimbriate calanthe |
藥材基原 | 為蘭科植物流蘇蝦脊蘭和劍葉蝦脊蘭的假鱗莖和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1.流蘇蝦脊蘭,陸生植物,高20-50cm。莖短。基部被數(shù)枚鞘狀葉。葉遠基生;葉片橢圓形、長圓狀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2-30cm,寬4-6cm,先端急尖或銳尖,基部收窄成為葉柄;ㄝ銖娜~從中長出,高出葉;總狀花序具多數(shù)或少數(shù)花,花序軸略被柔毛;花苞片披針形,長約15mm,比花梗(連子房短);花紫紅色;萼片卵狀披針形,長1.5-2cm,寬約6mm,先端長漸尖;側(cè)萼片較中萼片略窄;花瓣卵狀披針形,比萼片短而窄,先端漸尖;唇瓣近扇形,不裂,伸展,前部邊緣流蘇狀,先端微凹,其凹缺處具短尖;長圓筒形,伸直,長2-3.5cm;子房略弧曲,略被柔毛。蒴果倒卵狀橢圓形,具縱肋;ㄆ7月,果期7-8月。 2.劍葉蝦脊蘭,陸生植物,高達75cm。莖極短,基部被數(shù)枚鞘狀葉。葉近基生,劍形或帶狀,連葉柄長達65cm,寬1-2cm,先端急尖,基部漸窄成長柄;ㄝ銖娜~叢葉長出,高出葉;總狀花序具多數(shù)花,花序軸被短柔毛;花苞片比子房(連花梗)長;花黃綠色,長約8mm,無毛;萼片橢圓形,寬2-3mm,先端急尖;花瓣與萼片等長,狹橢圓狀披針形,寬不及2mm;唇瓣3裂,中裂片2叉裂,先端鈍,側(cè)裂片近卵圓形,唇盤上面具3條雞冠狀褶片;距長約6mm;ㄆ7月,果期7-8月。 |
資源分布 | 1.流蘇蝦脊蘭分布于陜西、湖北、甘肅、四川、廣西、云南、西藏等地。 2.劍葉蝦脊蘭分布于西南及陜西、湖北、湖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1.流蘇蝦脊蘭生于林下。 2.劍葉蝦脊蘭生于山地、路旁或林下濕潤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季采挖,洗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苦;涼;有毒 |
歸經(jīng) | 心;肺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散瘀止痛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止痛藥 |
主治 | 咽喉腫痛;牙痛;脘腹疼痛;腰痛;關節(jié)痛;跌打損傷;瘰疬瘡瘍;毒蛇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鎮(zhèn)痛,祛風,散瘀。治瘰疬,慢性咽炎,牙痛,勞傷,胸脅損傷。 2.《廣西藥植名錄》:治小兒疳積。 |
考證 | 出自《陜西中草藥》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Pseudobulbus Calanthes Fimbriat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Calanthe fimbriata Franch. 2.Calanthe davidii Franch. |
科屬分類 | 蘭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