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北
柴胡、柴草、狗頭柴胡、硬葉柴胡。
來源 為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45~70cm。莖叢生或單生,上部多分枝;~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早枯;中部葉倒披針形或?qū)捑狀披針形,長3~11cm,寬0.6~1.6cm,有7~9條縱脈,下面具
粉霜。復(fù)傘形花序的總花梗細長;總苞片無或2~3,狹披針形;傘幅4~7;小總苞片5;花梗5~10;花鮮黃色。雙懸果寬橢圓
形,長約3mm,寬約2cm,棱狹翅狀;ㄆ8~9月,果期9~10月。生于向陽山坡、路邊或草叢中。
采制 春、秋二季采挖,曬干,生用或醋制用。
產(chǎn)地 藥材主產(chǎn)于河北、河南、遼寧、湖北、陜西。
性狀 根圓柱形或圓錐形,常有分枝,長8~22cm.直徑0.3~1.2cm。表面淡棕色,近根頭部有橫皺紋,漸至下部有不規(guī)則縱皺紋,并有細小支根痕。根頭部殘留莖基及葉柄。質(zhì)較堅韌,斷面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黃白色。氣微芳香,味淡。
化學(xué)成分 含柴胡皂苷A~D(saikosaponin A~D),并含菠甾醇
(spinastero1)、豆甾醇(stigmastero1)、A 22-豆甾烯醇(A 22-stigmasteno1)、福壽草醇(adonilo1)及少量揮發(fā)油。
藥理 有抗驚厥、解熱鎮(zhèn)痛、鎮(zhèn)靜和抗炎作用;具有防止肝細胞損傷和促進肝臟中脂質(zhì)代謝的作用;能明顯增加大鼠蛋白質(zhì)的生物合成,使小鼠的胸腺萎縮和腎上腺重量增加;有抗脂質(zhì)過氧化的作用;有抗
腫瘤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性味 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 疏散退熱,升陽舒肝。用于
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
瘧疾,肝郁氣滯,胸脅脹痛,
脫肛,
子宮脫垂,月經(jīng)不調(diào)。用量3~9g。
配伍應(yīng)用 ①外感寒熱往來,瘧疾:配
黃芩、
黨參、
甘草、
半夏、生
姜、
大棗。②月經(jīng)不調(diào):配
當(dāng)歸、
白芍、
白術(shù)、
茯苓等。③胸脅脹痛:配
香附、
延胡索等。④氣虛下陷,脫肛,子宮脫垂:配黨參、
黃芪、
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