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傳染性支氣管炎(IB)
-----
傳染性支氣管炎(IB)是雞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特征是呼吸困難,氣管有羅音、
咳嗽、噴嚏、流鼻涕。母雞產蛋量降低,出現較多的畸形蛋。本病在歐美和亞洲很多國家廣泛傳播。近年來,寧波各地雞場普遍應用弱毒疫苗,使暴發(fā)流行有所減少。 ⒈病原。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屬于冠狀病毒屬。各地分離出來的病毒,在血清學反應和致病性上都可能有所不同。報道過的至少有10個血清型,大多數病毒株在56℃15分鐘失去活力,在低溫下能長期保存,病毒不能抵抗一般消毒劑。 ⒉
流行病學。各種年齡的雞都易感,但2日齡至3~4周齡的雛雞多發(fā),其他家禽均不感染。雞舍衛(wèi)生條件不良,過分擁擠以及營養(yǎng)缺乏等均可促進本病的發(fā)生。IB的主要傳播方式是病雞從呼吸道排出病毒,以空氣飛沫傳染給易感雞。此外,通過被污染的蛋、飼料、飲水、用具等也可經消化道傳染。雞在耐過感染后有免疫力。病毒可經由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約5~7周之久。 ⒊臨床癥狀。人工感染的潛伏期為18~36小時,自然感染的潛伏期較長。特征為無精打采、抑郁、喘息和羅音,病雞突然出現癥狀。并迅速波及全群,閏雛擠在一起取暖、流鼻涕、流淚、打噴嚏、伸頸張口喘息。隨著病情發(fā)展,全身癥狀加重,常因氣管下部的滲出液
積聚而窒息死亡,病程1~2周。日齡較大雞最明顯的癥狀是呼吸困難,一般不見分泌物。1~2周后,呼吸癥狀消失,出現生長遲緩,產蛋雞產蛋量下降,產軟殼蛋、畸形蛋,而且蛋白稀薄。腎型毒株,對腎有特殊親嗜性,可引起腎炎和腸炎,出現急劇下痢,排白色水樣糞或白色
淀粉糊樣糞便,糞便中含有大量尿酸鹽。病雞
脫水、肌肉干燥、冠髯及皮膚發(fā)紺,病雞死亡前伏地不起。發(fā)病日齡越小,病死率越高。應激因素可引起本病的暴發(fā),特別是疫苗接種應激可誘發(fā)本病。如由雞敗血霉形體病或大腸桿菌病并發(fā)本病,可造成嚴重的發(fā)病和死亡。 ⒋病理變化。本病并無特征性的病理變化,主要病變在呼吸道、氣囊、生殖系統(tǒng)和泌尿系統(tǒng)。氣管、支氣管、鼻腔和竇內有漿液必、卡他性或干
酪樣滲出物,氣囊壁增厚。產蛋母雞的腹腔內可發(fā)現液狀的卵黃物質,卵泡充血、出血、變形,腎臟受侵害時,可引起腎臟腫大、蒼白、腎小管和輸尿管充滿尿酸鹽結晶,整個腎臟表面有
石灰樣物質彌漫沉著,呈雪花樣花紋。泄殖腔周圍常沾附白色糞便。 ⒌疫病診斷。根據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以作出初步診斷,進一步確診需作病毒分離和鑒定等實驗室檢查。但本病在臨床診斷上應注意與雞新城疫、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鼻炎相區(qū)別。新城疫在雛雞中有時可見神經癥狀,產蛋雞群產蛋量下降比患該病時更嚴重。傳染性則更為嚴重,且很少發(fā)生于雛雞。傳染性鼻炎的病雞常見面部腫脹,這在傳染性支氣管炎是很少見到的。 ⒍防治措施。嚴格執(zhí)行隔離、檢疫、消毒等綜合衛(wèi)生防疫措施,加強飼養(yǎng)管理,增強雞體抗病力。同時配合疫苗進行人工免疫。近年來的實踐證明,用雞胚化弱毒疫苗,即雛雞在4~5日齡時接種H120苗,1~1.5月齡時再強化免疫一次。種雞在2~4月齡再接種H52苗,能有較強的免疫保護率。免疫方法多采用滴鼻、點眼、飲水等。使用飲水免疫時,在飲水中加入0.75%的脫脂群眾觀點粉有助于免疫效果,可能試用。有慢性呼吸道病(霉形體病)等病存在的雞群里接種本疫苗時常能激發(fā)這些霉形體病。多數地方現已廣泛使用雞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二聯活疫苗,有省時、省力、防止多次免疫干擾雞群引起的應激,效果較好。但必須在非疫區(qū)和沒有IB和ND 病史的雞場內使用。
畜牧導航:
養(yǎng)雞資訊 雞價格行情 養(yǎng)雞技術 雞病防治 飼養(yǎng)管理 養(yǎng)雞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