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斷腸草
|
漢語拼音 |
sai bei zi ji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罌粟科植物賽北紫堇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賽北紫堇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5-65cm,無毛。主根直長。莖直立,有分枝;~多數(shù),柄長4-6cm,基部成鞘,葉片輪廓三角形,長8-10m,二至三回羽狀全裂,一回裂片通常2對,末回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針形,寬2-5mm;莖生葉2-4枚,互生,疏離,均具柄,柄基成鞘。總狀花序頂生,長2.5-8cm,果時可達(dá)14cm,花多,上密下疏;苞片長2-7mm,花序下部者二回羽狀分裂,最上部者不裂,狹披針形;花梗較苞片略短;花冠黃色,長7-8mm,雞冠狀突起低,距圓筒狀,占外輪上瓣長的1/3,略向上彎曲,蜜腺貫穿距的1/2;子房條形,柱頭2裂。蒴果條狀長圓形,長1-12cm。種子1列,3-7枚。花期6-8月,果期7-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內(nèi)蒙古、甘肅、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地草坡上、疏林下。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活血散瘀;行氣止痛;清熱解毒
|
功效分類 |
活血散瘀藥;行氣止痛藥;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胃脘痛;肝炎;膽囊炎;腰腿痛;癰腫;疥癬;毒蛇咬傷;刀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orydalisimpatiens(Pall.)Fisch[C.sibirica(L.f.)Pers.var.impatiens(Pall.)Regel]
|
科屬分類 |
罌粟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