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45歲,病例號26327。1965年8月30日初診。
患者于1965年8月29日晚間,突然胃脘疼痛,
嘔吐不已,嘔吐物初為食物,后為痰沫,次晨吐出綠色膽液,飲水即吐,乃來我院門診。按其痛處確在臍上部。脈象弦數(shù),舌尖邊赤,苔黃薄。
請大家辯證開方。
[
Last edited by tjutcm on 2006/4/7 at 13:32 ]
-----------看上癥,似有寒熱交雜,
上熱下寒之像,先用
瓜蒂散1-2劑,中病及止,后用
半夏12
黃芩3 干
姜10
人參8 炙
甘草8
黃連8
大棗5
桂枝6
大黃8
請多指教!
-----------證屬胸中有熱,胃中有寒,寒熱不調(diào),陰陽升降失常。法當(dāng)和解。處方:黃連3g 淡
干姜2.4g 法半夏9g 潞
黨參9g 川桂枝3g 甘草2.4g 大棗3枚。囑服一帖,徐徐飲之,以防將藥嘔出。8月31日復(fù)診:藥后嘔吐已止,惟脘部尚有微痛。仍宗原方,以鞏固療效。5個月后隨訪,并未復(fù)發(fā)。(高德
傷寒論方醫(yī)案選編 湖南可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81)樓主果然高明,我有點不明白,如何得知上熱下寒?
有點不明白,望指導(dǎo)!
-----------有勞版主了,看完景植兄的方后我也有一法,不知對否,請賜教
方藥為:
柴胡15
枳實12
芍藥10生甘草15
茯苓9
豬苓9
澤瀉7
滑石6
-----------當(dāng)是心下有痞且兼有
肝膽濕熱.
-----------
Originally posted by tjutcm at 2006/4/5 12:45:
王某,男,45歲,病例號26327。1965年8月30日初診。
患者于1965年8月29日晚間,突然胃脘疼痛,嘔吐不已,嘔吐物初為事物,后為痰沫,次晨吐出綠色膽液,飲水即吐,乃來我院門診。按其痛處確在臍上部。脈象弦數(shù), ...
此病癥有兩個想法:1表述“吐不已,嘔吐物初為事物,后為痰沫,次晨吐出綠色膽液“,這句話,我理解為濕熱在肺胸,濕熱易化痰,化飲,先是事物,后為痰沫,表明有形與無形之痰具有,胃脘疼痛,在臍上,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多在
胃寒,隱隱作痛,喜溫喜按。2脈象邊赤,苔黃薄,熱相明顯,若有后苔略白之像,中焦胃寒根明顯
用瓜簍散,我的想法是肺胸之痰讓之吐盡,避免后患,后用黃蓮湯加減,目的為調(diào)和寒熱,降嘔止吐,后觀2樓處方,看來想法一致,而我用量略大了些,學(xué)習(xí)請教!
-----------3#是不是已經(jīng)給出了答案?
這個答案我看得不太明白。
批評景植一下:
為醫(yī)者需準(zhǔn)確仔細(xì),可以不知,也能暫且容忍半知,但不可馬虎。看你的帖子--嘔吐物初為事物(2次了,都是如此);2脈象邊赤,什么意思?
-----------呵呵,接受批評!
1嘔吐物初為事物---仍是圖方便,復(fù)制了一樓之原帖
2脈象邊赤----舌像是也
本人才疏學(xué)淺,多為不知,還望多指教。
-----------不好意思,打字功夫不到位,不怪景植,怪我,以下是答案:
證屬胸中有熱,胃中有寒,寒熱不調(diào),陰陽升降失常。法當(dāng)和解。處方:黃連3g 淡干姜2.4g 法半夏9g 潞黨參9g 川桂枝3g 甘草2.4g 大棗3枚。囑服一帖,徐徐飲之,以防將藥嘔出。8月31日復(fù)診:藥后嘔吐已止,惟脘部尚有微痛。仍宗原方,以鞏固療效。5個月后隨訪,并未復(fù)發(fā)。(高德 傷寒論方醫(yī)案選編 湖南可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