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國華
婦女陰道流出白色黏液,其狀如帶,量多淋漓,如涕如唾者,稱為“白帶”;白帶中混有血液,赤白分明,稱為“赤白帶”;白帶色黃者,稱為“黃帶”;白帶色紅者,稱為“赤帶”;還有青、黑或五色雜見的,因而又有“青帶”、“黑帶”、“五色帶”。各種白帶異?偡Q“
帶下”。祖國醫(yī)學認為,帶下之生,多由帶脈失約,任脈不固,加上脾虛、肝郁或奇經(jīng)虛損、陽氣不足等因素,致濕濁、濕熱下注引起。至于陰虛內(nèi)熱擾動沖任所致之白帶,臨床也為常見,不可不知。
臨床上,凡帶下色白,黏膩稀薄,穢氣不重,且精神倦怠,食欲不佳,大便不實,勞則帶下更多者,為脾虛濕濁下注。應健脾除濕,佐以收斂。筆者常用
完帶湯(
白果、
車前子各12g,
山藥24g,
芡實15g,
黃柏9g)去黃柏,加苡仁30g,
白術12g,
茯苓15g治之,一般服2~4劑,即有很好的療效;帶下赤白相雜,質(zhì)黏稠,有腥味,且伴口苦尿黃,月經(jīng)前后帶下較多,為
肝經(jīng)濕熱之輕證。筆者將
柴胡、
梔子各15g,
茵陳、茯苓各18g,車前子、
陳皮各12g,
甘草3g,組成清肝利濕湯,并隨癥加減,用于上證,每多獲效。上述加重,帶下綠色如膿,有臭味,外陰瘙癢,或有刺痛感,每逢經(jīng)期癥狀加重,苔黃厚,脈滑或滑數(shù)等,宜清瀉肝經(jīng)濕熱。筆者常用
白頭翁湯(白頭翁30g,
黃連9g,
秦皮15g,黃柏12g)加椿根皮15g治之,屢用屢效。
老年或先天不足,病后體虛之婦女,帶下清稀如注,腰冷酸重,四肢不溫,頭暈目花,脈沉弱者,為“白崩”,系由沖任虛寒所致。筆者用自擬的溫補沖任湯(
鹿茸粉、
肉桂各9g,制附片18g,
黃芪30g,
巴戟、
菟絲子各12g,芡實15g),以水久煎,分3次溫服,每服送下鹿茸粉3g,連服數(shù)劑,即可見效。
白帶多,質(zhì)稍稠,或挾有血液,陰部干澀,灼熱,微癢,并伴有頭暈
耳鳴,五心煩熱,小便短黃,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者,為陰虛內(nèi)熱,擾動沖任,損傷絡脈使然。宜滋陰降火,以治其本。用知柏
地黃湯(
生地24g,黃柏、山藥、
山萸肉各15g,
知母、
丹參各12g,茯苓、
澤瀉各9g)加
旱蓮草,或更加
三七粉沖服,以愈為度。
總之,治帶下病必先辨明病因,然后針對病機,辨證選藥,才會有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