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十棗湯
    

傷寒雜病:十棗湯

【方藥】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份)
   【煎服】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內藥末。強人服一錢匕,贏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后,糜粥自養(yǎng)(現代用法:上三味等分為末,或裝入膠囊,每服O.5~1克,每日一次,以大棗十枚煎湯送服,清晨空腹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養(yǎng))。
   【原文】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縶縶汗出,發(fā)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1 5 2)
   【解說】本方所治諸證皆為水飲壅盛于里所致。水飲壅盛,隨氣攻竄,上下沖斥,內外泛溢。治療本證非一般化飲滲利之品所能勝任,當以竣劑攻逐。方中甘遂善行經遂水濕,大戟善瀉臟腑水濕,芫花善消胸脅伏飲痰癖,三藥峻烈,各有專攻,合而用之,其逐水飲,除積聚,消腫滿之功甚著,經遂臟腑胸脅積水皆能攻逐。由于三藥皆有毒,易傷正氣,故以大棗之甘,益氣護胃,并能緩和諸藥之峻烈及其毒性,使下不傷正。本方對西醫(yī)胸膜炎、胸脅積液、肝硬化腹水之體實正氣不衰者,療效確切。

   【運用】

   一、懸飲(滲出性胸膜炎)

   張志雄醫(yī)案:徐某,女。因咳嗽少痰,左側胸痛,呼吸困難,發(fā)冷發(fā)熱6天入院。入院前3天上述癥狀加劇。體檢:營養(yǎng)、精神差。舌苔厚膩,脈弦滑。呼吸較急促,在左胸前第二肋間隙以下語顫消失,叩呈濁音,呼吸音消失。X線透視積液上緣達前第二肋間,心臟稍向右移位。穿刺抽液50毫升,黃色半透明,李凡他氏試驗(++)·蛋白5.5克%,白細胞2 5 5,淋巴88%,中性1 2%,未找到結核菌;血沉40毫米/小時。根據上述情況合乎中醫(yī)所說的懸飲,其病屬實證,因此,以祛逐飲邪法,用十棗湯:
   大戟、芫花、甘遂各O.9克。研成極細粉末,肥大紅棗1 O個破,煎汁,在上午1 O時空腹吞服。
   藥后1小時腹中雷鳴,約2小時左右即大便稀水5次。依法隔日1劑,投3劑后,體溫正常,胸暢,胸痛減半,左前三肋以下仍呈濁音,呼吸音減低,X線胸透復查,積液降至第三肋間以下。繼服原方4劑,體征消失,血沉5毫米/小時,X線胸透:積液完全吸收,住院2 6天病愈出院。(解放軍醫(yī)學雜志1 965;<2>:1 50)
   按語:滲出性胸膜炎從其臨床表現看,與十棗湯證極為貼近,屬中醫(yī)“懸飲,范疇。十棗湯治療滲出性胸膜炎報道甚多,效果良好,只要是體質壯實者,可將本方作為首選方劑。


   二、腹水水腫

   吳靜山醫(yī)案:彭某某,男,68歲。1 954年3月患腹水癥·遍體浮腫,腫處光亮,腹大如箕,便閉溺少。自服大黃,大便依然不通,而腹脹益甚,乃延余診。至其家診其脈象沉弦,舌苔薄白而甚潤,腹脹欲裂,痛苦不堪言狀,病人求余為之設法攻下,……此乃脾濕腫滿,水溢皮膚。濕為陰邪,宜于通陽泄水,而反以苦寒之大黃攻其無過,無怪愈服而便愈不通。因其腫勢太甚,乃為先處十棗湯與之,并囑其禁食咸鹽。
   處方:大戟4.5克,芫花4.5克,甘遂4.5克,紅棗1 O枚。
   服后一日夜大便連瀉稀水八次,腹部頓消,腿足仍腫,尿量不多。翌日復診,因從腰以下水腫,當利小便,與五苓散控涎丹,進2劑"小溲增多,大便仍瀉,腫乃全消,于是改仿實脾飲法,調理脾腎而愈。后競不發(fā)。(江西中醫(yī)藥1 950;<7>:30)
   按語:攻逐一法,為歷來治水腫大證之常用之法,用之得當,確有立竿見影之效,但需視具體病情而定。一般而言,病起不久,腫勢較甚,正氣尚旺者,宜抓緊時機,以祛水為先務。本案形證俱實,設用攻逐,使水邪速從大小便而去,確屬得當。但攻逐之藥,多易傷正,難盡其水,若待水邪復來,勢必更為兇猛,病情反而加重,故俟水退后,尚議調補,以善其后。正如《丹溪心法》所戒日:“不可過用芫花、大戟、甘遂猛烈之劑,一發(fā)不收,吾恐峻快者易,固閉者難,水氣復來而無以治之也。


   三、子喘

   李理官醫(yī)案:吳某某,女,20歲。懷孕7個月患熱病,曾經中西醫(yī)治療未見好轉,遷延20余日,癥狀愈趨嚴重,旋由某君介紹余診治。是時,病者高熱(體溫3 9.5℃)咳喘,痰涎壅盛,大便秘結。余初以香蘇飲涼膈散2劑,未見效。繼即改用十棗湯,服一劑后大便始通,但他癥未減。次日余邀請張榮光同志會診,共認為前藥用量太輕,遂將甘遂、大戟、芫花各加0.6克(即各用3克),服后瀉下甚多,喘平,痰減,熱退,胎亦無殞。(福建中醫(yī)藥1958;<3>:42

   按語:《內經》雖有“有故無殞,亦無殞也’’之垂訓,但將本方用于孕婦,亦當慎重行事,的確形證俱實者方可使用。但其量亦小,不應者漸加,且中病即止,切勿過投。

四、胃痛吐酸

   林映青醫(yī)案:李某某,男,2 7歲;颊哂趦赡昵,于勞動遇冷水后得胃病,以后經常胃痛,吃冷食則痛更甚,且多嘔吐酸水,并感胃部脹滿,歷時已有年余。給予十棗湯:   
   大戟、芫花、甘遂各O.45克(均研為粉,大棗1 0枚。先將大棗煮湯2碗,早晨空腹時服一碗、候一小時后,再將上藥末投入另一碗的棗湯內服下。
   2劑后,胃酸銳減,再服一劑,酸水消失,但有輕.微下泄"胸中覺熱。給服紅棗粥2次瀉止,并用黨參9克,白術9克"茯苓.9克桔紅4.5克,大棗1 0枚。水煎服,3劑。完全痊愈。經追訪未見復發(fā)。(福建中醫(yī)藥1 9 63~<3>:4 2)
   按語:本案敘證過簡,除胃痛吐酸外,當有痰飲內結胸脅之脈證.否則,不可妄投十棗湯也。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