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像我這樣的如何學習中醫(yī)?
    

初學教室:像我這樣的如何學習中醫(yī)?

大家好,我是一個中醫(yī)愛好者,是通過搜索“四圣心源”找到這個網站的。而我知道四圣心源是通過羅大倫博士的書和百家講壇。我的第一個帖子想給諸位大師和愛好者說說我目前對中醫(yī)的一點認識,并請教我應該如何繼續(xù)學習。
我是男的,72年生人。正在步入不惑之年。我現在想想,等我老了以后今生最大的遺憾之一可能就是和醫(yī)學失之交臂了。因為我中學時期對職業(yè)的最大的愿望是當一個醫(yī)生(當時是對西醫(yī)感興趣),可是由于高中化學學的不好,就慢慢放棄了這個想法。不知何時開始對中醫(yī)非常的感興趣起來,看了很多“中醫(yī)趣話”之類的圖書。真正開始對中醫(yī)形成自己的思考是在看了唐云醫(yī)師的“走近中醫(yī)”這本書。后來,又看了劉力紅博士的”思考中醫(yī)“,和羅大倫博士的若干本書。我個人感覺寫的最體系化,收獲最大的是”思考中醫(yī)“,我完整看了2遍了。但從行文風格、易于消化來說,還屬羅博士的書。

由于工作比較忙,我不太可能象”如何較快學會上乘中醫(yī)“這帖子里面說的背誦黃元御全集,可能等過若干年工作不那么忙,或者退休了,作為修身養(yǎng)性、保健等目的可以去投入。現在,我仍然每周會閱讀一些中醫(yī)的書籍。在這里我想提出我的一些困惑請大家?guī)兔Ψ治鲆幌隆?br >
1. 首先就是陰陽氣血。最早我認為陰陽是對等的兩個概念,但我現在的感覺是陰陽不對等。因為”陰為體陽為用“。換言之,我可以將陰比喻為汽油,將陽比喻為火,如果陽虛,就再燒點汽油,如果陰虛,把火關小一點。不知這種樸素的類比對不對?

另外,我把陰陽不調可以作以下分類,陰有不足、正好、有余,陽的情況也是3種,那么就可以畫一個九宮格。只有中間這個格子是健康的狀態(tài),其余8個格子或多或少有問題了。但以我粗淺的理解,貌似只有虛證,也就是陰或者陽或者兩者都不足是可以理解的,或者說,比較常見的,怎么會出現陰或者陽“過剩”的情形呢?我這里說的過剩是絕對的過剩,不是由于陰虛導致看上去陽很足(也就是虛火),或者反之。另外朱丹溪說過“陰常有余陽常不足“。他不是”滋陰派“的鼻祖嗎?既然陰常有余,還要滋陰干嘛呢?當然臨床需要滋陰的病例很多,我只是對這句話有點不解。而且尤其是想知道陰過剩(但陽正常)或反之這種情形是不是存在?抑或中醫(yī)的陰陽本來就是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的?貌似也不對,如果這樣,元陰和元陽又做何解釋呢?

2. 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這句話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理解的。但我不理解氣血和陰陽的關系。我的想法1:氣表示陽、血表示陰,也就是,氣是陽的概念的“實體化”,血是陰的概念的“實體化“。不過,這樣也不對,如果這樣,怎么會有把”氣虛看成陰虛“的病例(羅大倫博士講故事說到過這樣的案例),如果這樣就不需要講氣血,只需要講陰陽即可;想法2:氣血陰陽是一對正交的概念,類似直角坐標系。這概念看起來很不錯,但實際是不是如此?如果是正交的概念,下面又該如何理解?

3. 有的時候中醫(yī)顯得非常玄乎。我是愛好中醫(yī)的,才把這種情況歸咎為我不理解,或者是寫某系文章的人本身是個庸醫(yī),或者一知半解。但對反對中醫(yī)或對中醫(yī)一無所知的人來說,例如,20年前的我,就不一樣了。我舉個本論壇看到的例子請大家解惑:某臺灣醫(yī)師說了一個病例,有個男士,陰莖勃起N多天,非常痛苦,查好久查出來是肺癌晚期,不久去世。該醫(yī)師說,從中醫(yī)上這個很好理解。因為陰莖是”筋“,歸屬肝。內經有云肝乃”作強之官“,然后就理解說陰莖勃起是歸肝管的。然后繼續(xù)推論,說,肺屬金,金克木,把肝克壞了,因此筋就出問題了。以上說法是我對他原文的理解,可能有誤,但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那我就迷糊了。為什么不是金克木把木克壞了他就陽痿了呢,真是不可理遇,無法解釋啊。

4. 以我目前的狀態(tài)不可能大規(guī)模鉆研中醫(yī)。我最近購買的兩本書,一個是衷中參西錄,看了以后不甚了了,完全是醫(yī)案,我太外行了,還沒有多少體會(相對思考中醫(yī)而言);一個是剛買的四圣心源,準備當作我的中醫(yī)營養(yǎng)來長期閱讀。另外,我想找一些好的方劑學的書來看,這樣如果去醫(yī)院看病,醫(yī)生給開的方子我一看,哦能夠認出它是某個經方,也就知道了醫(yī)生對我這個病判斷的依據,也是一種學習。諸位說這樣對于業(yè)余初學者有必要/有好處嗎?有沒有什么推薦的方劑或中藥方面的書?

5. 我想最好的學習中醫(yī)的方法之一就是用中醫(yī)的理念來做自我保健。我非常希望我看的中醫(yī)能夠多點耐性給我講講,但是大多數情況不可能,因為后面還有排隊的。在這里我想說一下我自己的身體狀況,請大師幫忙分析一下,告訴我理由,作為學習和改善體質的一個嘗試。我有如下情況:

   - 痰非常多。大多數情況下痰是濃的黃痰,有時是綠色的濃痰。非常粘稠不易咳出。早上尤其如此。
   - 早上口干舌燥,口苦,尤其這個冬季這種情況厲害。
   - 平時喝水非常多,以喝茶為主。茶中又以綠茶為主。
   - 小便清長,白天小便次數較多(可能和喝水多有關),晚上不起夜。小便有淋漓不盡的情況。
   - 大便稀溏,偶有腹瀉;旧弦蝗找恍。
   - 有慢性咳嗽。以前診斷是慢性氣管炎。冬天稍不注意,一受涼就咳嗽。西醫(yī)基本無效。中醫(yī)以前看過一個醫(yī)生配了地龍蟬蛻等藥物(方子中我只記得這些),痰馬上變?yōu)榕菽瓲畎滋担人岳^續(xù);另一位醫(yī)生配的方子里面包含旋復花等,對我這病效果非常好。他說我是寒性咳嗽,因此要用溫熱藥。但我的痰卻是黃綠的。不知何故。
   - 因為痰濃,我服用西藥沐舒坦效果非常好,一下子就化開。但服用標準金娘油基本無效。這次因為干燥痰多,我又服用了一次沐舒坦,沒料到就引發(fā)了咳嗽,服藥后痰化開了,老覺得喉嚨有水滴下來,非常癢。過了大概半個月~1個月才好。
   - 有耳鳴,相當厲害。貌似是虛證耳鳴,安靜的時候厲害。我因這個癥狀想服六味地黃丸,但又因為我有便溏等現象,不敢服用。

我曾經自己查查感覺可能溫膽湯比較合適,因為我口苦,但不敢確認。另外,羅博士說道四圣心源里面的一個玄參湯治療痰多的鼻炎有效,但又說不合是黃痰的。我真是無所適從。

以上 就是我對中醫(yī)的思考和我的身體狀況。請大家?guī)椭。謝謝。


-----------回復 xrfang 的帖子

忘了說了,我的脈是沉細數(每分鐘80-90)的,而且左右尺部基本按不到(也就是脈短)。這是我自己感覺。我對中醫(yī)脈學一竅不通。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那個“陰常有余陽常不足“,我的理解是既然朱丹溪是滋陰派的,可能就是說陰要常常保持有余,通俗來講就是說要保持著“陰大于陽”這個平衡關系吧。
-----------還是建議LZ從最白話的中醫(yī)院校標準教材學起吧  容易入門   但是基本原則必須背
-----------回復 天津何氏 的帖子

謝謝。我覺得文字方面不是太大的問題,尤其是清朝、近代的。關鍵是如果我看醫(yī)案類的東西覺得沒有體系化,看過就忘記。倒是羅博士講的一些東西我還記住了,但只是一鱗半爪。我知道學習這個龐大的學科不能著急,何況我是愛好者業(yè)余看看。我倒是很希望諸位大師行家有空的時候能夠針對我上面提到的一些個體的問題解惑一下。

關于朱丹溪的那句話,可能是我記錯了,又查了一下,他貌似說的是陽常有余,陰常不足。而“陰常有余陽常不足”據一篇論文說是祝味菊先生說的。祝先生善用附子,應該是重視陽氣的。這兩種觀點我覺得都能說的過去,我就無法評論了。






-----------回復 xrfang 的帖子

中醫(yī)是基礎理論的原則性+臨床實踐的靈活性的完美結合   不學到一定程度看不懂的   基礎的東西必須背   上面的2句話是在不同的運氣階段   不同的地點   不同的學習經歷的大師的總結      慢慢悟吧
-----------
天津何氏 發(fā)表于 2011/2/28 21:59
回復 xrfang 的帖子

中醫(yī)是基礎理論的原則性+臨床實踐的靈活性的完美結合   不學到一定程度看不懂的   基礎 ...

可意會不可言傳?對兩位大師兩種相反的論述,我并不覺得矛盾。我感覺滋陰和扶陽兩派的爭論有的時候是有點走火入魔。但正如羅博士說的,真正的大師不管是什么派的,辯證論治是必然的。
我有興趣和耐性持久的學習中醫(yī)。只是我對背誦實在是有點不太在行。但我知道博覽群書對學習中醫(yī)很重要。慢慢看吧。
再請教一個問題,中醫(yī)六邪中的熱邪和暑邪有什么區(qū)別?其他幾個我覺得概念都很清楚,就這兩個分不清。


-----------在歷史上這2個大師實際上都是陰陽平衡派的   是后人楞分的      熱邪是相對純熱的致病因素   暑邪是濕+熱的致病因素   熱邪對應的是夏季   暑邪對應的是長夏  前者對應的臟是心   后者是脾
-----------
天津何氏 發(fā)表于 2011/2/28 22:26
在歷史上這2個大師實際上都是陰陽平衡派的   是后人楞分的      熱邪是相對純熱的致病因素   暑邪是濕+熱的 ...

謝謝您的熱心回復。濕+熱=暑,這個比較好理解,和春夏秋冬對應肝心肺腎,長夏屬土對應脾。但為什么風和寒沒有合起來?一般的生活經驗來說,寒十有八九是和風聯系在一起了。:-)。
另外,能否幫忙分析一下我的身體狀況?我不是說請您開方子,當然,如果有個調理的方子我也是很感謝的。主要我是想聽聽中醫(yī)對我所述說的情況的分析,尤其是我的黃鼻涕和便溏兩種相反的癥狀。

我個人理解貌似有以下因素和結論:1)虛火上炎、2)脾濕、3)肺陰虛、4)腎虛(陰虛還是陽虛我實在是分析不出來)。如果我自己來開方,覺得真武湯可能比較合適。

但是,我完全沒有看過傷寒論,我自己在這個階段是不會開任何方子的,以上僅僅從學習角度說下我自己的看法。至于正統(tǒng)的中醫(yī)書籍,我打算從四圣心源開始閱讀。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