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平秘苑藥論輯錄]   甘草
    

本草求真:[平秘苑藥論輯錄] 甘草

甘草   Gancao

本品出自《神農本草經》。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 G.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莖。常用別名有美草、蜜甘、蜜草、國老、靈通、粉草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心氣不足,脈結代、心動悸;脾氣虛證;咳喘;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食中毒等病癥,以及調和藥性。煎服常用劑量1.5~9g。生用性微寒,可清熱解毒;蜜炙藥性微溫,并可增強補益心脾之氣和潤肺止咳作用。本品有助濕壅氣之弊,濕盛脹滿、水腫者不宜用。大劑量久服可導致水鈉潴留,引起浮腫。不宜與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神農本草經》:“味甘,平。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chuàng)腫,解毒。久服輕身延年!
***《名醫(yī)別錄》:“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臟咳嗽,止渴,通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
***梁-陶弘景(456~536年)《本草經集注》:“術、干漆苦參為之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
***唐-甄權(541~643年)《藥性論》:“主腹中冷痛,治驚癇,除腹脹滿;補益五臟;制諸藥毒;養(yǎng)腎氣內傷,令人陰(不)痿;主婦人血瀝腰痛;虛而多熱,加而用之。”

***五代-吳越(907~978年)大明《日華子本草》:“安魂定魄。補五勞七傷,一切虛損、驚悸、煩悶、健忘。通九竅,利百脈,益精養(yǎng)氣,壯筋骨,解冷熱!
***元-王好古(約1200~1264年)《湯液本草》:“治肺痿之膿血,而作吐劑;消五發(fā)之瘡疽,與黃芪同功!
***明-李時珍(1518~1593年)《本草綱目》(1578年):“解小兒胎毒、驚癇,降火止痛。”

***明-倪朱謨《本草匯言》(1624年):“和中益氣,補虛解毒之藥也。”
***清-黃元御(1705~1758年)《長沙藥解-卷一》(1753年):“甘草,前人中滿與嘔家之忌甘草者非通論也。上行用頭,下行用梢,熟用甘溫培土而補虛,生用甘涼泄火而消滿。凡咽喉疼痛及一切瘡瘍熱腫,并宜生甘草泄其郁火。熟用去皮蜜炙!
***清- 羅國綱(1721~1794年)《羅氏會約醫(yī)鏡-卷十六-本草》(1789年):“補脾胃,瀉心火,益三焦,散表寒,解諸毒,和百藥,止瀉痢,生肌止痛,除咳嗽、咽痛、肺痿。。。隨氣藥補氣,隨血藥補血,無往不利,故稱國老。須宜重用,而今人只用二三分,何也?但其性和緩,若病勢急,欲見速效,可不必用。按:甘草味甘,凡中滿者、嘔逆者,俱忌用!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