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醫(yī)師承(下)
文/徐丹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4cb2690101erq3.html)
1916年12月,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中講道:“師也者,授吾以經驗及讀書之方法,而養(yǎng)成其自由抉擇之能力者也。”蔡元培對師的要求,在近百年后的今天,在趙老師身上,我如此真實地感受到了。因為,在跟其習醫(yī)的過程中,我不只一次聽他說:“我要教會你們學會如何學中醫(yī)。”要體現中醫(yī),就要說中醫(yī)話,做中醫(yī)事,行中醫(yī)道,揚中醫(yī)魂。從我這幾年習醫(yī)、自醫(yī)和醫(yī)人的過程看,趙老師是位真正的師者,因為我已養(yǎng)成“自由抉擇之能力”了。
一、道重師承,秘由口授;理要自悟,法要口傳
依然記得2006年劉力紅老師在推薦盧崇漢老師的《扶陽講記》時說過,“盧師書中有很多竅,如果在座的各位哪怕能悟到一個竅也將受用終身。”
書里的“竅”,如果跟師盧老,就可省去漫無目標、胡亂尋找的功夫,在跟的過程中,老師一點撥學生就明了。我相信劉力紅老師是明了其中的“竅”了,但還有多少個讀者找到“竅”并能實踐于臨床呢?我認識一位中醫(yī)大夫幾乎把《扶陽講記》翻爛了,書上寫滿密密麻麻的心得體會,卻仍然走在“找竅”的路上。
會打太極拳的朋友肯定知道,太極拳是一門身心修養(yǎng)之學,其中包含有幾十個動作,高手打起拳來剛柔相濟、開合相寓、快慢相間、虛實互換、順逆纏絲、節(jié)節(jié)貫通,且每招每式都有深刻的含義,可謂理精法密,博大精深。然而,如果沒有師傅一招一式地傳或帶,只是自己跟著電視書本練,練得再像,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那是花架子。喜歡看武俠小說的朋友更明白,一幫徒弟年復一年地一起練功,大家的功力都相差無幾,可是到師父臨終那天把其中一位弟子叫到跟前耳語幾句,日后那位弟子的功夫便勝過其他師兄弟。為什么?真?zhèn)饕痪湓捬剑∮袔煾笌Ф歼得“真?zhèn)饕痪湓?/strong>”,沒有師父帶的話,“真?zhèn)饕痪湓?/strong>”從何而來?“竅”如何開啟?
《太極拳往事》的作者季培剛先生說過:“當今天的人們把太極拳視為淺顯的健身操的時候,竟忘記,這曾是歷史時光脈絡中,一輩又一輩進入高明境界的拳家們畢生經驗的凝結,精微巧妙之處,若無傳承在身的明師口傳身授,實與‘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無異。”那些畢生追求而進入高明境界的前人,往往自己心里很明白,卻很難將其神明之境展示在紙面上留傳下來。即使借助文字記載下來了,卻已缺了“言傳”和“身教”兩個過程。那么,借助文字符號,我們如何才能明白和體會到文字背后的復雜的信息呢?
沒錯,經典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是留給我們的唯一的信息鏈條。但我們在讀經典時已沒法還原那個時代的場景,許多精髓得靠我們去體會和感悟。如果我們有足夠的精力和足夠長的壽命,就有可能按老祖宗的方法重走一遍,問題是可能嗎?不可能,那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師。學醫(yī)一定要有明師指點,這樣就可以避免學醫(yī)歷程中的艱難探索與無謂重復,但要找明師而不要找名師,千萬不能找錯老師,找錯老師的后果可能比完全不懂中醫(yī)還要糟糕。中國文化傳播中有一個奇特現象,就是“道重師承,秘由口授。”“理要自悟,法要口傳。”“寧給一寸金,不給一句話。”跟師的目的就是少走彎路,明師本身是得到真?zhèn)髦耍谒砩弦呀浲瓿闪藥状说姆e累,加之其一生的感悟,凝聚、轉換成具有其自身特點的醫(yī)德、醫(yī)術風格。
另外,當我們潛心研讀,或是茶余飯后的消遣時,我們能否把經典和生活聯系起來?中醫(yī)的生命在于養(yǎng)生實踐和醫(yī)療實踐,而非書本上記載的文字知識。當前,科班出身的碩士、博士、教授、專家,能熟讀經典的人絕不會比一百年前少,而我們的中醫(yī)水平又如何呢?
大家都知道,我們父輩的父輩很多連文字都不認識,更談不上讀經典,但在那個時候一般小病家里就可以治好,稍重一些的病不出村就可以治好,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經典里的知識,實際上就是生活中的知識,祖輩們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即使他們不知經典為何物,但經典里記載的知識通過他們的生活實踐一直在代代相傳并延續(xù)著。
記得讀初中時我臉上長了一個很大的疥瘡,西醫(yī)建議手術割掉,因害怕破相便拖著,但腫痛難忍。聽一老奶奶說蛤蟆的肝可以治,于是一到晚上,我媽和我姐就打著手電筒在屋外的石頭邊草叢中找蛤蟆,電筒一照,蛤蟆就動也不動地等著被捉。我媽一手捏著蛤蟆背上的皮,讓它的肚子鼓起來,然后小刀對著肚皮一劃,取肝敷我臉上。這樣持續(xù)敷藥一星期,疥瘡好了,F在講給年輕人聽,他們會覺得一不衛(wèi)生二不科學三很殘忍,因為沒有消毒沒有根據。然而,如果我現在不懂中醫(yī)不懂辨證施治的話,碰到類似的病癥,我肯定會效法此招而不去選擇手術。
這就是傳承的力量!
我身邊有不少中醫(yī)大夫,自己小孩發(fā)高燒時第一時間送去輸液退燒,甚至自己膽囊炎了也是先點滴消炎,我不知道他們的老師是怎么樣教他們的。但趙老師絕不會教我們這樣,把自己或至親至愛的健康交給他人打理。還記得2009年暑假期間,女兒連續(xù)發(fā)燒9天,上午低燒下午高燒,伴有咳嗽。當時正是甲型H1N1(豬流感)高發(fā)期,人人談發(fā)燒感冒色變,所以我的淡定就顯得太不合時宜太另類。我每天幫女兒熬完藥才到單位上班,有時提前下班,不少同事埋怨我把女兒的身體當兒戲,萬一肺炎或豬流感了會被我耽擱最佳治療時間的,建議我送她去醫(yī)院檢查治療。習醫(yī)習到這程度,如果自己搞不掂,也只有請老師出手,哪有請他人診治的理由?女兒在家喝藥調理了9天,第10天上午終于退燒,下午便去爺爺奶奶家吃飯。雖然瘦了3斤,但精神很好,臉色是白里透紅,第二天與同學打籃球時,同學們都是羨慕嫉妒恨呀!
如果用了5年、8年,甚至10年的時間學中醫(yī),卻連個感冒發(fā)燒都治不了,還要首選抗生素“壓一壓”再調,那最好反省一下自己學的是不是中醫(yī)。在那么多人叫囂中醫(yī)是迷信是安慰劑時,我想,最有力的反駁就是療效呀!
二、跟師習醫(yī),學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經常有人問我,趙老師最擅長治哪一種病,或你學的是哪一派?更有些病人,久病也成醫(yī)了,只是成了疑醫(yī)。一看藥中有附片,便說我們是扶陽派,再看藥中有石膏便說我們是溫病派,如果看到藥中有附子又有石膏,便一臉茫然地問我們到底是什么派。這個時候,我便會一字一句地回答他們:“如果非要歸一個派的話,我們是仲景派,是真正的中醫(yī)派。因為所有的派都是從仲景那派生出來的。”
趙老師說,要做一個好中醫(yī),就必須對中醫(yī)有全知性的了解,才能從而做到無門無派,否則你所掌握的中醫(yī)便是有缺陷的。你如果是屬于某個派,那么你就有了特殊性,特殊性就是有了特征,就說明你無法覆蓋普遍性。
你如果是溫病派、扶陽派或者是脾胃派,這樣因為派別,你的思維就被限制住了,考慮問題就不會從全局的角度去看,而是站在本門派的角度來看,這時候你就有了特殊性,而失去了看問題的那種普遍性。
再說,有幾個病人是按派得病、按派求醫(yī)的?在趙老師這,我們接診的大多數都是對西醫(yī)絕望的、在中醫(yī)院各科室看過的,在他們身上,能叫得出派別的癥狀都有呈現。最典型的一個病例是一位40多歲的患者,腰以上的部位冬天都熱,常汗流浹背;腰以下的雙腿大熱天都冷,膝蓋需用毛褲改成護膝包;一天排便數次且胃脹、胸悶。面對這個病人,他身上具備了三個派別的特征,那是不是得請扶陽派、脾胃派和溫病派的大夫會診才行呀?又要哪個派別先治才符合道呢?
然而,在趙老師這,他不受任何派別的約束,一切隨證處方用藥。那么,方在哪里?方就在病人身上。趙老師說,證已由病人提供給你,辨證施治只是順勢而為而已。但前提是你必須具備診斷的能力和處方的能力,做到方無定方,法無定法,“無”中生“有”。
所以我們在跟師過程中,能夠體會到,趙老師在臨床上的靈活性已經打破了某種流派的約束和習俗的限制,他不再向我們展示已完成的作品,而是展示他的創(chuàng)作過程也就是診療過程。這種過程精彩紛呈,每當我們跟診完,便觀察老師如何處方,他總有讓我們詫異的時候。有時大病之方簡潔至極,有時輕癥之方又細膩至極,我們仿fo永遠也猜不出他一下味藥會是什么。但是,他告訴我們,只要方向正確,思路清晰,用藥可根據每位醫(yī)者的習慣或現有的條件處方。
趙老師曾形象地比喻過,當一個人餓極時,你可給他吃米飯、面包、粥或青菜,只要能解決他當時的饑餓問題,米飯、面包、粥和青菜之間,沒有哪個最好最差之分,而是看你有什么。全部都有的話,就按證給吧!又如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當時沒有米飯、面包、粥或肉,那么吃皮帶啃樹根就是最科學有效的。中醫(yī)在任何時候都得為患者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多種,沒有唯一性,隨證、活變是它永恒的真理。
有些朋友慕名而來求診,然后索要處方,說要帶回去好好研究每味藥的性味歸經。但是,我非常清楚他們什么也研究不出來,因為開處方是開文化、開陰陽、開哲學、開智慧,除非他們醫(yī)術比趙老師高,否則研究的結果就是趙老師用藥普通。接著,他們又不明白普普通通的中藥為何能治大病頑疾?其實道理很簡單,普普通通的漢字為何能有傳世的唐詩宋詞元曲?簡單的音符為何有經久不衰的《二泉映月》?因為,中藥普通經大師配伍便能化腐朽為神奇,簡單的文字音符亦然,區(qū)別在使用的人。
所以,一張中藥處方,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什么草藥,更主要的是要看到醫(yī)者的智慧,看到處方和患者之間的關系,看到處方里的中醫(yī)理念(寒熱搭配、陰陽相合、升降補瀉)。如果看不到醫(yī)者的智慧,處方中的藥物只不過是一把草、幾張樹皮或一些植物的根。
其實,學中醫(yī)不僅僅是學中醫(yī)經典和方劑,更不能把它當死規(guī)則、口訣來記憶,而是要活用,要吸納到心里,和靈魂融合在一起,然后再轉換成自己辨證施治的能力。終極目標就是療效。
只要講到中醫(yī),幾乎所有醫(yī)者都會脫口而出“中醫(yī)治的是人,是調整體,調平衡”,似乎人人都是悟道者。然而,悟中醫(yī)之道,除了必須具備相應的中醫(yī)理論和實踐經驗外,中醫(yī)之道最終要通過行動來體現,那些坐而論道者是不可能領悟中醫(yī)之道的。行動就是,每個病人坐在你面前時,你都能辨證施治,大腦里不被派別所囿,有能力就證擬方,有是脈用是藥。趙老師說“人體自有大藥”,這個大藥就是人身的“正氣”。我們?yōu)獒t(yī)的目的就是把人體身上的大藥激發(fā)起來,幫助“大藥”去給五臟六腑分配它們正常運作所需的能量,讓它們去糾偏排病愈病。
因此,我們在診治時,不會只盯著疾病,而是著重去發(fā)現正氣,依靠正氣,提升正氣。因為正氣是人的抗病能力,是生命之源。就好比人待在房間里,黑暗是因為缺乏光明,寒冷是因為缺乏溫暖,人體疾病是因為缺乏健康。你不需驅除黑暗而送去光明,不需驅除寒冷而送去溫暖,不需驅除疾病而使人健康。老師要求我們任何時候都要緊緊地守住“一”,守住陽,一味傷陽的藥會用多味護陽的藥來保護,以達病祛正不傷。“以道臨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老子早就道出了陰陽互不傷的道理。
2009年春節(jié),香港的姐姐感冒發(fā)燒喉嚨痛,我憑經驗給她擬方(黨參90當歸30 生地30 半夏15 附子18 芒硝20 公英30 石膏120 白芍20),她去藥店撿藥時,藥工說從未見過這么霸氣的處方,喉嚨痛發(fā)燒了還敢用附子和黨參當歸等,且還有18反中的一反。遂問我姐開藥的人是不是年紀很大。姐姐讓他猜,他說沒有七八十歲也有60多歲,年輕的中醫(yī)哪敢這么用。姐姐順著他的話回答,是60多歲了。藥工又問該老中醫(yī)在哪坐診。姐姐告訴他這位中醫(yī)在內地到處走。藥工感慨地說:“有本事的中醫(yī)肯定不會窩在一個地方啦,肯定被人到處請啦。”姐姐描述給我聽時,我很是得意。通常講一個中醫(yī)“老”是說他的經驗老到,越老越受肯定和尊敬。我才40多歲,就享受了這種殊榮,心里那個美呀!當然,姐姐喝藥后康復了,我心里更美。
我的“老”從何處來?是多年來從趙老師那里薰習而來的。
劉力紅老師在微博中說:“夫從師者,不過棄己知見,己之知見少一分,便與師相應一分,若能徹棄知見,便得與師貫通而無二至。觀諸學人,有入得寶山,卻空手而歸者,多因聰明,以己知見更為可貴,不肯棄之。若欲深入傳統學問,祈能以此為戒!現觀聰明者多,老實者少,學問切需老實。”
劉力紅老師真是一語中的。許多飽讀經典的醫(yī)者或學者,欲跟師習醫(yī)時,卻“以己知見更為可貴,不肯棄之”,不肯棄之,大腦里怎會有空間接受師德師道呢?他們總以為,老師有秘方不肯示人,總以為有結果便可醫(yī)行天下。經方就是最好的結果,試問多少人可以抱著這個結果醫(yī)己醫(yī)人的?
三、跟師的過程也就是建立信心的過程
2008年4月,有一位成都的胰腺癌患者,手術化療后人極度虛弱,癌腫轉骨后家人和病人都深感絕望。病人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又不想客死他鄉(xiāng),渴望回到故鄉(xiāng)成都?墒牵浪敃r的狀態(tài),別說回到成都,就是到寶安機場都是難以及企的奢望。其家人經朋友介紹找到趙老師,在醫(yī)院四診完后,趙老師跟其家人說喝完3劑藥后可以回,保證你們能平安到達成都。
我當時真為老師捏把汗,生怕老師把話說大了。然而,病人不但平安地回到成都,而且?guī)Х交厝ダ^續(xù)喝中藥,半個月后居然可以下床慢慢地走路。雖然半年后終因不治離世,但其家人已感激不盡,辦完后事后發(fā)來信息說:“老人家會在天堂保佑你們的!”
2008年上半年,我還處于只敢給自己和家人開藥的初級階段,并且先生和女兒對我都還抱著半信半疑的態(tài)度。朋友們需開藥的話,沒有趙老師電話指導我心里就沒底。還好,這種底氣和自信可以通過大量地跟師和模仿來獲得。
因為模仿與跟隨師父,是獲得悟性的一條捷徑,模仿與跟隨就是自我訓練,通過這種訓練可以把師傅的技能變成自己的技能,變成自己的能力。這樣,便可在日后的臨床實踐中,處變不驚,應對自如。
2006年8月凌晨,趙醫(yī)生的家響起了一陣急促的門鈴聲,原來是河北定州12歲的患者天天被她舅舅背來求診。天天9歲月經初潮開始就經量很大時間很長,剛開始時可以打止血針控制,后來止血針不起作用,家里人便帶著她四處求醫(yī),北京、石家莊、天津的中西醫(yī)都治過,無效,經常因經血不止而暈倒。天天的舅媽因卵巢囊腫和子宮肌瘤被趙老師調理好后還生了龍鳳胎,趙老師的美名在天天的家鄉(xiāng)有口皆碑。在西醫(yī)沒有任何招數、只有切除子宮的唯一選擇的情況下,天天的媽媽和舅舅決定南下深圳求診趙老師。從定州到深圳路途遙遠、輾轉車程,天天當時的血色素只有3.2克,寸步難行,一動便急喘,臉如白紙。趙老師一邊責怪大家不識輕重,怎能如此冒險把這一個如此危重的病人從千里之外背到深圳,一邊毫不遲疑地為天天四診開藥囑咐其夫人朱大姐為天天煎藥。天天在趙老師家里休息一天后晚上入住離趙老師家很近的招待所。
于是,我們每天晚上打太極之前都會去看一次天天,她當時經血還未止,趙老師讓我感受她的脈象,所有脈都弦數,且舌體胖大苔白膩,舌根粗糙泡粒明顯。當時我對脈象弦呀數呀的與身體生命體征的關聯性感受不深,所以未覺她病情有多危險多嚴重,然而,趙老師告訴我,天天危在旦夕,用藥稍有偏差,她或許就回不去了。聽了趙老師的話,再回頭看看天天媽媽滿含淚水的企盼的雙眼,我突然明白,一個大夫,面對一個病人及整個病人家庭時,他所承受的壓力和所要表現出來的定力不是常人可以想象得到的。
哦!我猛吸了一口氣,中醫(yī)也能救急呀!原來趙老師是在搶救天天,難怪平常一劑藥喝三天的,但在天天這里就變成每天一劑了,且得隨時根據她的癥狀換方。
天天在深圳待了10天后,帶方回定州了。這十天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醫(yī)除了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外,救急方面也堪稱一絕。我不知道天天在深圳的這幾天,血色素指標是如何變化的,我只知道他的臉色慢慢好起來,她的經血止住了,她由當初需要舅舅背到最后幾天可以自己走,自己上下樓。這些現象就是我們中醫(yī)的考量指標,立體鮮活,可感可看,直抵靈魂。半年后天天在媽媽的陪伴下又來深圳,但這次只待了兩天,雖然沒有完全好,但與第一次來時相比已判若兩人。一年后的暑假,天天帶著患肺癌的爺爺和同村另兩個病人來深圳求診于趙老師。天天的變化令我嘆為觀止,她臉色紅潤,步伐矯健,多么健康的一個女孩呀!她不僅留住了寶貴的子宮,還重拾了健康。更難能可貴的是,小小年紀已能把有病的鄉(xiāng)親從千里迢迢的河北定州帶到深圳趙老師的家。
他們憑什么跟一個小姑娘來深圳求診一個藉藉無名的民間中醫(yī),憑療效憑口碑,憑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趙老師說,中醫(yī)面對的是人,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尊重的是每個生命個體,這種信能產生一種力量取向,產生正能量。沒錯,我身邊的許多朋友都有同感,愿意與趙老師聊天,愿意感受來自于他身上的正能量。
神奇的中醫(yī)!不愛你都不行呀!
一個又一個類似天天這樣讓人興奮的醫(yī)案,我置身其中,參與其中,樂在其中,感同身受。我為“信”字及其衍生出來的詞組找到了最好的注解。信中醫(yī)、信趙老師、信自己,毫不動搖!
這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跟師臨證,很自然地就會把老師的定力和自信融入進自己的血液中。
2010年1月18日,香港的叔叔已是在20天內第三次住進醫(yī)院,因為頭痛、頭暈、胸悶、嘔吐、頸痛、五天便不出、雙眼不敢睜開和無法入睡。所有儀器和設備都查不出病因,但叔叔的癥狀卻有增無減,除了每天服止痛藥、止嘔和消炎藥外,醫(yī)院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嬸嬸22日才打電話給,我埋怨她為什么不早說,她說是想等有結果了再告訴我。唉,她指的結果就是西醫(yī)確診的病名,可我們又不是按病名開藥調理的。放下電話,我想起2007年趙老師說過“你叔叔以后要注意心腦血管問題”的忠告。我估計叔叔應該是中風的前兆,我一邊讓嬸嬸為叔叔辦理出院手續(xù),一邊請示趙老師后擬方(黨參生地 白芍 丹參 麻黃 半夏 附片 羌活 獨活 生石膏 芒硝 白術 大黃 靈仙 加皮)抓藥,我一邊熬藥一邊等堂弟從香港過來取。
叔叔23日下午開始喝藥,一碗藥要用勺子分十多次才能喝下。服后當天瀉了3次,但仍睡不著、頭痛、頭暈、胸悶、嘔,吃不下飯,只能喝一點點米湯。服藥期間出現流淚、肢冷、雙腿抽搐等癥狀。嬸嬸一天多個電話來確認藥后的反應是否正常。淡定呀淡定,此時的淡定就是一味大藥。我的淡定來自于對所學的中醫(yī)知識的一種自信。所以,我的淡定、我解釋的言詞,甚至于我電話中透露出來的口氣讓我叔叔明白了唯有老老實實喝藥才是救他的唯一出路。
病是用來治而不是用來解釋的!西醫(yī)通過各種儀器檢測或許能把你的病解釋得清清楚楚,很科學,且能把你的指標治療得很標準。中醫(yī)沒必要那么啰嗦,中醫(yī)的考量指標是人的自我感受。叔叔明白中醫(yī)治療理念后,便不再要求嬸嬸一天到晚地給我電話了,而是認認真真地喝藥。
連續(xù)喝了5天藥后,叔叔在28日那天瀉了18次。頭痛和胸悶明顯緩解,嘔止,仍無法入睡。30日上午我從深圳過去香港看他,四診后與趙老師商量擬方“黨參 丹參 羌活 獨活 土茯苓 白芍 桂枝 芒硝 生石膏 當歸 白芷 細辛 蒿本 附片”,嬸嬸在熬新開的藥,我用自制的泡腳粉為叔叔泡腳按摩。叔叔已被病痛折磨得瘦掉15斤,他靠在沙發(fā)上向我描述在醫(yī)院時的無助和難受,幾度哽咽。國內的多次政治運動叔叔都能坦然面對,這次的病痛卻幾乎摧毀他的意志。他在病痛面前的脆弱和惶恐、他此時此刻對我的依賴,讓我一下子覺得自己活得多么有價值!我可以用掌握的中醫(yī)知識化解叔叔的健康危機,有能力助他繼續(xù)在生意場上馳騁他的夢想!
叔叔上午泡完腳,中午睡了兩個小時,起來后便說要喝粥,且喝得津津有味,說這是10多天來第一次品出了粥的味道。接著從30日開始,晚上基本上能熟睡四五個小時左右,31日開始感覺吃什么都香,且可以下樓散步曬太陽。2月2日,在家人的陪同下,叔叔便可來深圳出席員工的婚禮,6日參加公司的年終總結表彰會。2月14日即大年初一,叔叔一家來深圳與我們大家飯敘拜年。看著叔叔已經康復的身體,看著他給晚輩派利是的身影,我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無法用語言表達。叔叔的健康是我當年收到的最大的利是!我再一次感謝我之前的所有病痛,再一次感謝偉大的中醫(yī)和亦師亦友的趙老師。
后來,嬸嬸經常對我說:如果不是自己的侄女,其他人她是不會也不敢相信的。我知道,除了血緣上對我的信任,還有對趙老師醫(yī)德醫(yī)術的信任。我的底氣只是增加了叔叔“逃出”醫(yī)院的信心,這種信心及時化解了叔叔心腦血管方面潛在的危險,后經一年系統調理,叔叔看起來年輕了五六歲,精力旺盛地經營自己的生意。
跟師的過程,就是“學會如何學中醫(yī)”的過程,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過程。
四、習中醫(yī)是習智慧而不是單純的學知識
中醫(yī)治的是人,人是無法標準化和量化的,并且疾病也不是按科學方法進入體內的,它并不受科學規(guī)律制約,所以用化學、物理的定理對待疾病,并不能得到你期望的結果。因此,在臨床實踐中,許多問題書本有答案但不管用,需要憑經驗才能解決。這經驗從何而來,就是從老師那里觀摩、參與得來。
正本清源的中醫(yī)大夫是因時因人因景生法生方的,因此沒有方可供他人復制或替代。再厲害的大夫的中醫(yī)思維和理念都難以超越仲景,再有效的方也都是在經方的范圍之內活變的。故有同人同證同地,法與方亦會不同之說。何故?因為一切都在活變中,包括大夫每個階段的所思所想所忌和用藥習慣。按圖索驥與庸醫(yī)探方無異。
這就是為什么許多人飽讀經典,《內經》《傷寒》倒背如流,各類醫(yī)案也研究得很透徹,在面臨實際問題時卻胸無一策?因為書本上的醫(yī)案永遠不是我們實際面臨的醫(yī)案。
因膽囊炎四處求醫(yī)無果的勝利,被趙老師治好后,亦萌發(fā)學醫(yī)的興趣。勝利比我年輕,認識趙醫(yī)生時才30歲出頭,對傳統文化頗有研究,大學專業(yè)又是管理學,思維敏捷。我們當初的想法都是報考成人教育的中醫(yī)學,以為經過系統中醫(yī)理論學習后再跟趙老師學習才是上策。2005年,勝利考上了湖南中醫(yī)學院的成教班,我當時好羨慕他,覺得他比我厲害,可以踏上學醫(yī)的路了。無奈深圳沒有這種教學點,我便計劃在女兒上高二時,也開始溫習高中課本,與女兒一起參加高考,再與女兒一起上中醫(yī)學院。
沒想到,我在“醫(yī)托”的同時,亦步亦趨地觀摩趙老師四診,然后跟診、侍診。兩年后,勝利還在《中醫(yī)內科學》《傷寒論》及《中醫(yī)藥學》中苦讀時,我已可以為自己和家人開藥了。一“開”驚醒夢中人,勝利放棄了成教,跟了趙老師兩年半,現在西安已是口碑上好的中醫(yī)大夫了。
我們聊習醫(yī)體會時,勝利對自學鉆研經典和跟師深有體會。他認為,書本上的醫(yī)案屬于過去式,每個醫(yī)案都是當時的產物,是在一個特定的時空下醫(yī)生、病人相互作用的結果,往往屬于個別性而沒有共同性,其信息的出現、采集及處理手段、處理結果常常是一次性的,整體性的,沒有重復性,沒有再現的可能,我們不可能把當時出現的因素數字化,不能像科學實驗一樣,把它定格,建立公式,并對其中某一單一因素放進實驗室進行實驗、觀察。如果這樣,其結果只是具有理論意義,而沒有實際濟世用途。
更有甚者,我朋友的父親研讀醫(yī)書已經50多年了,生病時還是請趙老師診治,且至今還在研讀。其子只斷斷續(xù)續(xù)地跟趙老師幾年,現在已可以把同事的耳鳴、胃痛、腸炎治好。所以,兒子對80多歲的老父親說,讀醫(yī)書讀不出行醫(yī)能力的。老人家翻著醫(yī)書扉頁上“購于1957年”的字樣一臉無奈。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趙老師經常給我們打的比喻,他說,我在描述桌子時,我的大腦里有一個真實的桌子的圖像,我要完成轉換即通過圖表和語言,從一種結構到另一種結構,從一種符號到另一種符號,無論我如何描述都不能把真實的桌子反映出來,那么你在聽我描述時,要想聽懂、聽明白,就必須喚醒你大腦的記憶,從經驗中調集出相應的內涵,反解出符號所代表的內容。如果你對我所描述的事物毫無經驗,你所聽到的只能是空洞的名詞。
了解圖片和實物桌子,你只要見到就可以明了,無需用到名詞和形容詞,真實的桌子的功能主要是實用,因它受到生活用途的考慮,而圖片和語言失去了這些功能目標,尤其是語言,沒有實際的實用功能,只具備意指作用和描述功能,傳遞的是關于桌子的信息。
我們通過研究圖片或語言必須反解出事實本身,而不是研究圖片或語言,并轉換成另一種圖片或語言。
這種遠離事實本身的治療其實是概念治療,因為不是治人本身,是治圖像和數據。
一個肺癌病人,去年邊口服化療藥邊喝中藥,我們勸其停掉西藥他不敢,說醫(yī)生要求他必須天天服。在這位病人眼里,西藥才是積極的治療,中藥只是輔助。這樣“中西醫(yī)結合”半年后,病人感覺不錯,便回東北過年,回去更大膽停中藥天天定時服西藥,6個月后不舒服回到深圳一檢查,發(fā)現腫塊大了。醫(yī)生說口服的化療藥藥量不夠得注射化療藥,做了四兩個療程的化療后我見他已面容槁枯,自稱瘦了10多斤,沒胃口且睡不著。邊說邊后悔回東北沒堅持喝中藥。可是,后悔歸后悔,他還是要堅持做完六個療程的化療。他已做完四個療程,然后我再也沒有見過他了。我擔心他更祝愿他能健康起來!
王菲曾在微博上說過:“相對的真理才需要檢呀驗呀的,說到絕對真理,咱就只有體驗的份兒,所以,實踐是檢驗相對真理的唯一標準,體悟是了知生命本質(絕對真理)的不二途徑。”在當今社會,身邊太多太多的人有意或無意地喪失了體悟的本能,把本來就不是科學打造的肉身交給科學的數據和指標。
黑格爾對知覺亦有獨特的見解:“你無法質疑知覺,因為你唯一擁有的工具便是知覺。如果你想不用知覺,那就像游泳時想不弄濕身體一般的荒謬。”然而冰冷的檢查儀器沒有知覺,百姓卻趨之若鶩;溫暖的雙手摸脈有感覺,百姓卻往往退避三舍。許多人不想用知覺,因為知覺無法量化,看不見摸不著,所以有的國人叫囂要廢除中醫(yī)。我們是不是活在荒謬的自我中?
“如果人類是由物質、身、心、魂與靈性所組合而成,那么科學在處理物質與身體時是非常漂亮的,處理心智時顯得有點拙劣,處理靈魂與靈性的層面則完全無能為力。”美國作家肯·威爾伯在《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一書中如此寫道。
中國抗癌協會副秘書長、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原腫瘤科主任、從醫(yī)40年的劉端祺醫(yī)生也曾感慨:唯科學主義的醫(yī)學把人看成了某種疾病或某個發(fā)生故障的臟器的載體,或者是某種能找到“顯著差異”的統計學數字,這使得傳統醫(yī)學對鮮活生命的呵護異化成了“醫(yī)生對疾病”“醫(yī)生對臟器”“醫(yī)生對數字”的“無人醫(yī)學”。
這讓我想起最近接診的一個9月大的小女孩,她9月29日-10月3日因手足口疫在湖南省兒童醫(yī)院住院;10月8-11日因發(fā)高燒在邵陽市人民醫(yī)院打了4天吊針;10月29日-11月6日又因持續(xù)低燒在深圳市福田婦幼保健院住院;11月8-17日仍因持續(xù)發(fā)燒轉入深圳市兒童醫(yī)院住院治療,期間又感染輪狀病毒秋季腹瀉。17日上午經朋友介紹找到我,西醫(yī)已經把9個月大的小BB和她爹媽折騰得快崩潰了。
這是我第一次獨自面對如此弱小的病童,小BB當時仍發(fā)燒,咳,額頭貼著退熱貼,小手上還插著打點滴的針管,面色暗黃,神怠。都治成這個樣子了,西醫(yī)還要求她接受骨髓穿刺以制定更科學的治療方案。才9個月大的小BB還能經得起越來越猛的治療手段嗎?一兩付中藥就能搞掂的手足口疫已經治成這個慘樣了,再往下治,不知還會造出多少種病來。家長很無助,見我就像見到救星一樣。還好,我足夠淡定,他們的信任更增強了我的信心。
小BB不太配合四診,但仍能感受到其脈緊、數且浮,舌苔黃膩。趙老師說過,小孩子的病再重都比較單純,因為他們還在成長期,還是稚陽之體,他們的許多健康問題都屬外因引起的。那么,眼前的這個小BB,外因就是不正當的治療手段破壞了她的腸胃功能,元陽傷得很重。辨證清楚后施治的方向也就確定,那就是溫陽扶正逐外邪,故擬方“黨參 良姜 半夏 麻黃 甘草 杏仁 石膏 檳榔 蓯蓉 白芍 大黃”,并囑煎出來的湯藥加紅糖喂服。
當然,小BB藥后效果非常好,第二天便退燒,但還有一點拉肚子。第四天痊愈。
介紹小BB來的朋友,開玩笑說以后要叫我“神醫(yī)”。其實我不神,中醫(yī)也不神,真正神的是我們的身體,“人體自有大藥”,每個人都有自愈能力,當人體內的“大藥”即自愈能力不夠時,中醫(yī)順勢幫它一把就是。所以,趙老師說:“中醫(yī)是智慧范疇,不是知識范疇。知識是1+1=2,是直線性的思維;智慧卻可以舉一反三,以一推十,一葉知秋,窺一孔而知全豹。西方文化教給我們的是知識,知識會不斷地被淘汰被新的知識所代替;東方文化展現給我們的是智慧,智慧是永遠不會被淘汰的。”
所以學中醫(yī)是習智慧,要靠悟,而不是背。那么,欲達“靈性”地發(fā)揮和悟道,就要靠繼承并長期在中醫(yī)診所的場景中訓練才有望具備那種能力。
五、昆明“口頭畢業(yè)證書”的頒發(fā)
從2004年接觸中醫(yī),到2006年開始跟診習醫(yī),這么多年,除了病人的療效對自己是個鼓勵外,更希望自己辨證施治的能力被老師認可或表揚。2011年3月,我、少明和勝利三人飛抵昆明探訪趙老師,我們哪也沒舍得去,五天就待在趙老師家里聊天玩牌下棋。最后一天,趙老師突然把我們仨叫到一起,說要給我們頒發(fā)“口頭畢業(yè)證書”。我們面面相覷:不知“口頭畢業(yè)證書”是何物,又是以怎樣的方式發(fā)給我們?
我們圍著桌子坐下,少明這時低聲說了一句“我們不想畢業(yè)呀”。我心里也直犯嘀咕,“被畢業(yè)”后老師是不是就隱居了,再也不帶我們了?
面對我們茫然的眼神,趙老師非常認真且嚴肅地說:“今天對你們之前習醫(yī)過程做個簡單的總結:
傳統文化與醫(yī)學結合用于中醫(yī)則形成中醫(yī)思維,其中包括陰陽學說、五行學說、五運六氣、十二經絡、藏腑、氣血等。中醫(yī)從四診開始,就要用中醫(yī)語言、中醫(yī)方法辨證施治,然后再用中醫(yī)理論處方。
我們用藥思路:補氣血、溫腎陽、化脾濕、瀉糟粕。這種思路用在君臣佐使則可理解為:君——養(yǎng)命(補氣血),臣——溫腎陽,佐——解決矛盾、疏通(化脾濕)、瀉糟粕。我們的君藥以養(yǎng)命為主,有的醫(yī)生則是以治病為主。
中醫(yī)思維、應用規(guī)則要體現在臨床上才有意義。此兩者不斷地在臨床上訓練、用熟,便可形成自己的經驗。別人的經驗再好也只是間接經驗,唯有通過不斷地訓練、自己的直接應用,才能最終形成自己的能力和直接經驗。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基本具備的話,從行醫(yī)的角度講,學醫(yī)也就基本成功了。”
那我們做到以上三點了嗎?
趙老師接著說,“以上三者缺一不可,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懂、要熟、要形成,如果其中兩個環(huán)節(jié)很熟練另外一個環(huán)節(jié)缺少的話也沒有用。有缺陷的話則無法行醫(yī)。你們三個人跟了那么長時間,基本具備了這些能力,但仍須不斷學習,學無止境。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用,如果一直在學習,這里學完了那里學,四處拜師學習后還不能應用就會感到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三個環(huán)節(jié)形成后應用起來馬上就能產生感覺,一有感覺了就有樂趣就有成就感。你們形成比較快,能力具備也比較強。我個人認為中醫(yī)思維基本都形成了,加上自己的學習,盡管沒有專門上過課,但取得的成果比較大。”
是的,如果學了中醫(yī)卻連自己家人的健康問題都解決不了的話,該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曾有一位學中醫(yī)的小伙子發(fā)私信給我:“我媽一直在住院,反反復復,總是剛要出院又有點頭暈肢體麻木,一星期前,當我再次提出用中醫(yī)治療時,我爸跟我急眼了,說‘當初讓你學西醫(yī),你偏去學什么中醫(yī),你看看你,你媽的病你治不了,我不會給你當實驗品……從去年你爺爺(哮喘)奶奶(靜脈栓塞)住院到你媽住院,我就沒見一個看中醫(yī)的,中醫(yī)根本就不行,你該干嗎干嗎去!’我真的一點辦法也沒有。后來想想還是因為自己沒學好,如果他們能看到我把家人的病治好了,就不會這么說了……”他發(fā)私信給我的目的是想從河北到深圳來跟我學醫(yī),可我沒法給他提供學習的場所,更何況我自己就是“非法”的,在趙老師那學到的中醫(yī)再本真再有療效,我也只能“非法”家人和親朋好友。
這七八年,我接觸了不少中醫(yī)大夫,大部分像上面講到的小伙子一樣,面對家人的病痛一籌莫展,最后不得不選擇西醫(yī)。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呢?
我們的習醫(yī)過程采取的方法是非學院式的按部就班,給人的感覺是上課學習氣氛不是很濃,所有的理論基本上是在生活中、臨床當中、茶余飯后、散步中聊一兩句形成的。診病能力是在臨床,在不斷與病人交流、同行交流中掌握,雖然看起來比較隨意,不是專門坐在課室里學習四五年,但效果是以療效做檢驗而不是以時間或以文憑做檢驗的。
最后,趙老師說:“學醫(yī)的目的是為了用,這需要不斷實踐,通過實踐來不斷用熟、感悟、提升,一旦用于實踐當中,每個人用藥時會把自己的個性、知識背景、對中醫(yī)理解的不同糅合進去。傳承、完全不失真地傳是不可能的,所以自己的特點要加載到行醫(yī)當中,形成自己的風格,完全照搬是不可能的,完全照搬只有死路一條,我沒有告訴你們任何一個藥方,沒有任何死的規(guī)則。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希望你們有機會多走多看,吸取別人的長處,民間的、學院的、各門派的,甚至山區(qū)里不起眼的地方都有藏龍臥虎之人,哪怕點撥一兩句都會有巨大的啟發(fā)或終生受益。”
能從深刻道理中總結出簡單的規(guī)律來的人,道也。趙老師是悟道和得道的高人,他把自己近20年來對中醫(yī)的學習和臨床經驗,歸納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習醫(yī)行醫(yī)方法,為我們打開了親近中醫(yī)、弘揚中醫(yī)的大門。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任何事物都要回到最本源的地方,一旦回到本源的地方,道就體現出來了。這就進入‘無’的狀態(tài)。該陰則陰,該陽則陽,心中始終是‘無’(心中一旦‘有’,就有分別之心了)。”
頒發(fā)完“口頭畢業(yè)證書”,趙老師再一次強調“守一、無為、不武”在臨床上的指導意義,希望我們日后面對所有病證時都能夠做到以“無為”達“有為”。
“捧”著“口頭畢業(yè)證書”,內心五味雜陳,我萬萬沒有想到老師是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肯定我們的習醫(yī)成績并準以“畢業(yè)”。以至于回到深圳,我在整理老師的這些文字時,邊整理邊聽錄音邊在Q上跟少明說:我任由感恩的淚水浸潤我的臉龐。我在想,我何德何能啊何德何能,上天如此厚愛我,讓我以疾痛的形式、3次手術的代價接觸中醫(yī),進而得到趙老師無私的傳授!
我仍然記得,接受了“口頭畢業(yè)證書”后,在飛回深圳的路上,我的內心一直覺得力量無窮,所以我在微博上寫著“……我將帶著‘無’重新上路,內心強大,慈悲所有”。
六、結語
總有朋友好奇地問我為何要學中醫(yī),我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為老了以后可以善終,為了有尊嚴地死,為了不躺在醫(yī)院的ICU病房里全身插滿管子孤獨地死去且耗盡家人的錢財。
為了達到這一愿景,在全國人民炒股票炒房產時我孤獨地“炒”中醫(yī)“炒”健康,我?guī)缀醢阉袠I(yè)余時間都用在中醫(yī)上,且放棄單位所有“進步”的機會,還經常“逃班”跟診。剛開始,周圍人的不解、取笑、鄙視皆有,然而,8年下來,當初抨擊我走火入魔的人反而佩服我的選擇和堅持,對我刮目相看。因為,他們發(fā)現唯一不虧本的人是我,我不僅賺了健康,還習到了醫(yī)己醫(yī)親醫(yī)友的能力。
有位中醫(yī)前輩說過:“業(yè)余學,身家用。”呵呵,當我快完成這篇文章時,我覺得這位前輩簡直就是為我而說的,想想,我不就是按照這種原則學和用的嗎?
提筆寫《我的中醫(yī)師承》這篇文章時,跟師這幾年的畫面就猶如電影鏡頭似的在我大腦里不停地切換。然而,其中兩個畫面有時會長時間地定格在腦海里。一是我慨嘆中醫(yī)之玄之難學時,趙老師說了一句“步緩任街長”;二是我因腰痛第一次自己處方給老師批駁“毫無章法”時,老師又說了一句“大道無近功”。結合這么多年習醫(yī)體會和習得的一點兒辨證施治能力,再品味這兩句話,會覺得特別有意義。其實,兩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給自己信心給自己耐心,水到渠自成。
星云大師說成就大器要有四個條件:一要經得起煩囂,二要受得了氣憤,三要忍得下挫折,四要耐得住時間。由于民間中醫(yī)生存環(huán)境惡劣,在遇到種種人為刁難或政策打壓時,星云大師的話往往成為我堅持下去的一種力量。
我曾經在微博上寫道:“我弘揚中醫(yī)或當‘醫(yī)托’時的感覺正如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特朗斯特羅姆所描述寫詩時的感受一樣,‘覺得自己是一件幸運或受難的樂器,不是我在找詩,而是詩在找我,逼我展現它’。不同的是,我沒有受難的感覺,只有幸運和愉悅的感覺。‘不是我在找中醫(yī),而是中醫(yī)在找我,逼我展現它。’”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說:“如果人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fā)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趙老師就是一位具有強烈責任感的長者,他把自己研究和實踐了多年且行之有效的一套習醫(yī)、行醫(yī)方法無私地傳授給有機緣的中醫(yī)愛好者。就中醫(yī)而言,因傳承斷代,當人們重新回到古代,在原始經典里盲人摸象式的探究、研究時,你若能得到民間大醫(yī)的傳承,這是一種非凡的福分。
這篇文章純粹是我個人的習醫(yī)體會,其中的表述或觀點未必正確,且個人的經驗不具普遍性。山外有山,我相信民間還會有許多像趙老師一樣的明醫(yī),甚至比趙老師道行還高的大醫(yī)。如果大家有緣分遇上,真心希望你們能像我一樣把握住機會,低位求和學,再擇機為自己為家人為朋友,也為中醫(yī)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徐丹娜部分博文
醫(yī)源流長之九:泰國之旅的中醫(yī)緣
(11/319)2012-08-13 19:44
醫(yī)源流長之八:我對“是藥三分毒”的…
(54/1203)2011-10-14 11:56
在《扶陽講記》中找“竅”
(9/700)2011-05-08 11:46
老師的文章:《健康需要悟性》
(4/731)2011-03-11 11:18
中醫(yī)讓女兒有智慧
(15/745)2011-03-11 10:49
老師的文章:《中藥毒性哲辨》
(12/480)2011-03-01 15:52
老師的文章:《高血壓病——借用儀器…
(15/579)2011-03-01 15:49
老師的文章:《乙肝三步曲——戳穿現…
(22/726)2011-03-01 15:46
老師的文章:《老趙十不治》
(22/1019)2011-03-01 15:44
醫(yī)源流長之七:《我的腫瘤朋友們》
(25/856)2011-03-01 15:42
醫(yī)源流長之六:《中醫(yī)治愈乙肝之我…
(20/683)2011-03-01 15:40
醫(yī)源流長之五:《我的行醫(yī)之始》
(41/655)2011-03-01 15:38
醫(yī)源流長之四:《我為什么不體檢》
(19/711)2011-03-01 15:36
醫(yī)源流長之三:《我的脈診練習》
(11/695)2011-03-01 15:35
醫(yī)源流長之二:《我的中醫(yī)緣》
(9/887)2011-03-01 15:33
醫(yī)源流長之一:《我的“醫(yī)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