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女,7歲。素日飲食不節(jié),加之玩耍坐臥于濕地,時已仲秋,悶熱不減盛夏,其脾陽受困,由斯可見。
晨起,瞼下腫如臥蠶,全身亦腫,小便減少,大便稀溏,納谷不思,神疲嗜睡,舌淡嫩,苔薄白,脈緩無力;炐”悖耗虻鞍++,紅細(xì)胞++。
觀其脈癥,知系脾虛濕盛!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吩疲骸爸T濕腫滿,皆屬于脾。”脾虛則土不制水,致其泛濫成災(zāi)。
治當(dāng)補(bǔ)中健脾,溫陽化濕,即喻昌崇土填臼之謂也。擬五苓散加減:
黨參10g 白術(shù)10g 茯苓10g 桂枝3g 澤瀉10g 茅根10g 三劑
忌鹽及高蛋白食品。
二診:小便增多,水腫已散,m.zxtf.net.cn/shiti/胃納增加。化驗小便:蛋白一,紅細(xì)胞+。
原方三劑。
三診:諸癥悉已。尿常規(guī)檢查已正常。因服藥艱難,囑其飲食m.zxtf.net.cn/pharm/起居予以調(diào)理。
按:《素問·經(jīng)脈別論》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笨梢姺巍⑵、腎三臟與水液代謝密切相關(guān)。本案為脾不運(yùn)化,水濕泛濫,故予培土制水,砥柱中流,則水自可歸川。且飲為陰邪,得陽始運(yùn),故用溫藥治之。然亦有陰虛水腫,如豬苓湯、濟(jì)陰湯證者。不可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