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英文) | hypersomnia |
拚音 | SHUIMIANGUODUO |
別名 | 中醫(yī):嗜睡,多寐、 |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植物性神經疾病,精神病 |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中醫(yī)病證 |
西醫(yī)病名定義 | 睡眠過多是指不是由于夜間睡眠不足所致的、持續(xù)的白天睡眠過多而言。它遠較失眠少見,但與失眠一樣也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器質性和非器質性的原因在內。 |
中醫(yī)釋名 | 本病是嗜睡是指患者不分晝夜,時時欲睡,實際入睡時間增加的癥狀。 |
西醫(yī)病因 | 屬于器質性原因引起者,如發(fā)作性睡病、嗜睡-貪食綜合征(或稱Klein-Levin綜合征)等以睡眠障礙為主要癥狀的疾病,腦炎、腦腫瘤、腦血管疾病、代謝疾病有時亦可出現(xiàn)睡眠過多的癥狀,但往往不是主要癥狀;非器質性的睡眠過多,常見于某些類型的抑郁癥以及原因不明者,通常所謂嗜睡癥常是指這類患者。 |
中醫(yī)病因 | 多發(fā)于肥胖病、癡呆、頭部內傷、中毒等病以及虛勞類疾病中,亦可為臟厥的表現(xiàn)。 |
季節(jié) | |
地區(qū) | |
人群 | |
強度與傳播 | |
發(fā)病率 | |
發(fā)病機理 | |
中醫(yī)病機 | 多因陽氣不足,或痰濕內盛,瘀血濁毒阻蔽清陽所致。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醫(yī)診斷標準 | |
中醫(yī)診斷 | 臨床若對導致嗜睡的病種尚不能確定時,可以嗜睡待查作為初步診斷,并進行辨證論治。辨病思路: 1.嗜睡以時時欲睡而呼之能醒,醒后無特殊不適為特點,而與昏睡、昏厥、昏迷之以神識昏糊。不清有區(qū)別,亦不同于病后體弱、過度勞累的疲乏熟睡。 2.白天有發(fā)作性。難以控制的入睡為主要表現(xiàn)者,為多寐。 3.根據病因病史、伴隨癥等進行診斷思考,如: (1)內臟有嚴重疾病,如肺心病、肝瘟、消渴、腎衰等而出現(xiàn)嗜睡者,常因濁毒上泛所致,應注意產生昏迷及臟厥,如心厥、肺厥、肝厥、消渴厥、腎厥等。 (2)形體肥胖或血脂高者,嗜睡是痰濕蒙蔽清陽的表現(xiàn),常見于肥胖病等。 (3)頭顱外傷、中毒所致嗜睡,必有明確的病史。 (4)癲病、癡呆、癭勞等之嗜睡,尚有其他典型的神情癥狀等。 4.必要時,可考慮作腦血流圖、腦電圖、頭顱x線平片及CT掃描等檢查。 |
西醫(yī)診斷標準 | |
西醫(yī)診斷依據 | |
發(fā)病 | |
病史 | |
癥狀 | |
體征 | 診斷睡眠過多的主要依據是白天睡眠過多(持續(xù)性的或發(fā)作性的)或長時間處于不完全清醒狀態(tài)。需注意:并不是睡眠時間超過8h就是睡眠過多,大多數成人的睡眠都不超過8h.但也有少數正常成人每天需睡10h左右者。一般言,兒童及青少年需要睡眠時間較多,老年人夜間睡眠減少,但白天易打純。如果睡眠時間較往常每天增加數小時,持續(xù)較長時間(例如1個月以上).而又查不出器質性原因者可診斷為嗜睡癥。如能查出器質性原因,則按原發(fā)疾病診斷。 |
體檢 | |
電診斷 | |
影像診斷 | |
實驗室診斷 | |
血液 | |
尿 | |
糞便 | |
腦脊液 | |
其他診斷 | |
免疫學 | |
組織學檢驗 | |
西醫(yī)鑒別診斷 | |
中醫(yī)類證鑒別 | |
療效評定標準 | |
預后 | |
并發(fā)癥 | |
西醫(yī)治療 | 睡眠過多的治療主要是治療原發(fā)疾病,對原因未明者應繼續(xù)檢查隨訪,必要時可試用抗抑郁藥(如米帕明)或中樞興奮劑(如哌醋甲酯)。 |
中醫(yī)治療 | 辨證論治: 1.痰濕內阻證:嗜睡,胸悶納少,嘔吐痰涎,身體困重,舌淡胖,苔白膩,脈濡滑;党凉、開竅泄?jié)。蒼附導痰丸加藿香、菖蒲等。 2.痰熱內閉證:嗜睡昏蒙,鼾聲沉悶,咳痰黃稠,口渴不飲,大便秘結,小便色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清熱化痰開竅。黃連溫膽湯加菖蒲、膽星等。 3.瘀阻腦絡證:嗜睡,眩暈,頭痛如刺,面色黧黑,肌膚甲錯,舌紫暗或邊有斑點,脈澀;鐾X。通竅活血湯加減。 4.心脾氣血兩虛證:食后困倦嗜睡,健忘,心悸不寧,面色淡白,脘腹痞脹,大便溏薄,舌淡,脈細弱。補脾益氣、養(yǎng)血安神。歸脾湯加減。 5.脾腎陽虛證:嗜睡,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腹脹冷痛,腰膝酸軟,口淡不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膩,脈微。溫補脾腎。附子理中湯加減。 常用醒神中藥:藿香、佩蘭、菖蒲等,可在辨病、辨證基礎上選用。 |
中藥 | |
針灸 | 對癥處理:體針取穴,常用心、脾、肝經及任、督二脈穴位。 |
推拿按摩 | |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 |
護理 | |
康復 | |
預防 | |
歷史考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