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辯認陰盛陽衰及陽脫病情
    

醫(yī)法圓通:辯認陰盛陽衰及陽脫病情

頭痛如劈素稟陽虛之人,身無他苦,忽然頭痛如劈,多見唇青爪甲青黑,或氣上喘,或脈浮空,或勁如石。此陽竭于上,急宜回陽收納,十中可救四五。目痛如裂察非外感,非邪火上攻,或脈象與上條同,病情有一二同者,急宜回陽。若滋陰解散則死。耳癢欲死審無口若咽干,寒熱往…

頭痛如劈

素稟陽虛之人,身無他苦,忽然頭痛如劈,多見唇青爪甲青黑,或氣上喘,或脈浮空,或勁如石。此陽竭于上,急宜回陽收納,十中可救四五。

目痛如裂

察非外感,非邪火上攻,或脈象與上條同,病情有一二同者,急宜回陽。若滋陰解散則死。

耳癢欲死

審無口若咽干,寒熱往來,即非肝膽為病。此是腎氣上騰,欲從耳脫也,必有陰象足征,急宜回陽收納。

印堂如鏡

久病虛極之人,忽然印堂光明如鏡,此是陽竭于上,旦夕死亡之征。若不思而救之,急宜大劑回陽收納,光斂而飲食漸加,過七日而精神更健者,即有生機。否則未敢遽許。

唇赤如朱

久病虛極之人,無邪火可征,忽見唇赤如朱。此真陽從唇而脫,旦夕死亡之征。急服回陽,十中可救二三。

兩顴發(fā)赤

久病與秉不足之人,兩顴發(fā)赤。此真元竭于上也。急宜回陽收納,誤治則死。

鼻涕如注

久病虛極之人,忽然鼻涕如注。此元氣將脫,旦夕死亡之征。急宜回陽收納,或救一二。

口張氣出

久病虛極之人,忽見口張氣出。此元氣將絕,旦夕死亡之征。法在不治,若欲救之,急宜回陽收納,以盡人事。

眼胞下陷

久病之人,忽見眼胞下陷。此五藏元氣竭于下也,旦夕即死。法在不治。若欲將之,急宜大劑回陽,十中或可救一二。

白眼輪青

久病虛損之人,忽見白晴青而人無神。此真陽衰極,死亡之征。急宜回陽,十中可救五六。

目腫如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忽見目腫如桃,滿身純陰,并無一點邪火風熱可險。此是元氣從目脫出,急宜回陽收納,可保無虞。

目常直視

久病虛極之人,忽見目常直視。此真氣將絕,不能運動,法在死例。若欲救之,急宜回陽,或可十中救一二。

目光如華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目前常見五彩光華。此五臟精氣外越,陽氣不藏,亦在死例。急宜回陽收納,十中可救五六。

面色光彩

久病虛損之人,忽見面色鮮艷,如無病之人,此是真陽已竭于上,旦夕死亡之客。若欲救之,急宜回陽,光斂而神稍健,過七日不變者,方有生機。否則不救。

面如枯骨

久病虛極之人,忽見面如枯骨。此真元已絕,精氣全無,旦夕死亡之征,可預為辦理后事,急服回陽,十中或可救得一二。

面赤沭如朱面,赤如瘀,面白如紙,面黑如煤,面青如枯草。

久病虛極之人,并無邪火足征,忽見面赤如朱者。此真陽已竭于上也。法在不治,惟回陽一法,或可十中救一二。更有如瘀、如紙、如煤、如枯草之類,皆在死例,不可勉強施治。

齒牙血出

素秉陽虛之人,并無邪火足征,陰象全具,忽見滿口齒牙血出。此是腎中之陽虛,不能統(tǒng)攝血液,陰血個溢,只有扶陽收納一法最妥。若以滋陰之六味地黃湯治之,是速其危也。

牙腫如茄

凡牙腫之人,察其非胃火風熱,各部有陰象足征。此是元氣浮于上而不潛藏,急宜回陽收納封固為要。若以養(yǎng)陰清火治之,是速其亡也。

耳腫不痛

凡耳腫之人,其皮色必定如常,即或微紅,多含青色,各部定有陰象足征,急宜大劑回陽。切勿謂肝膽風熱,照常法外感治之,是速其死也。

喉痛飲滾

凡喉痛飲滾之人,必非風熱上攻,定見脈息、聲音一切無神,陰象畢露,急宜回陽之藥冷服以救之,其效甚速。此是陽浮于上,不安其宅,今得同氣之物以引之,必返其舍。若照風熱法治之,是速其危矣。

咳嗽不已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或過服清涼發(fā)散之人,忽然咳嗽異常,無時休息,陰象全具。此是陰邪上干清道,元陽有從肺脫之勢(勢原本作“熱”,據文義改。),急宜回陽祛陰,陽旺陰消,咳嗽自止。切不可仍照滋陰與通套治咳嗽之上方治之。若畏而不回陽,是自尋其意也。

氣喘唇青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忽見氣喘唇青,乃是元氣上浮,脫絕之征,法在難治。急宜回陽降逆收納。俟氣喘不作,唇色轉紅,方有生機。茍信任不專,聽之而已。

心痛欲死

凡忽然心痛欲死之人,或面赤,或唇青,察定陰陽,不或茍且。如心痛面赤,飲冷,稍安一刻者,此是邪熱犯于心也,急宜清火。若面赤而飲滾,兼見唇舌青光,此是寒邪犯于心也,急宜扶陽。

腹痛欲絕

凡腹痛欲死之人,細察各部情形,如唇舌青黑,此是陰寒凝滯,陽不運行也,急宜回陽。如舌黃氣粗,二便不利,周身冰冷,此是熱邪內攻,閉其清道,急宜宣散通滯,如今之萬應靈通丸,又名兌金丸,又名靈寶如意丸,又名川督普濟丸,又名玉樞萬靈丹。一半吹鼻,一半服,立刻見效,不可不知也。

腸鳴瀉泄

凡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有腸鳴如雷,泄瀉不止者,此乃命門火衰,臟寒之極,急宜大劑回陽,若以利水之藥治這,必不見效。予曾經驗多人。

大便下血

凡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忽然大便下血不止,此是下焦無火,不能統(tǒng)攝,有下脫之勢,急宜大劑回陽,如附子理中、回陽飲之類。

小便下血

此條與上大便下血同。予曾經驗多人,皆是重在回陽,其妙莫測,由其無邪熱足征也。

精滴不已

大凡好色之人,與素秉不足之人,精常自出,此是元陽大耗,封鎖不密,急宜大劑回陽,交通水火為主。予嘗以白通湯治此病,百發(fā)百中。

午后面赤

凡午后面赤,或發(fā)燒,舉世皆謂陰虛,不知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陽氣日衰,不能鎮(zhèn)納其陰,陰邪日盛,上浮于外,況午后正陰盛時,陽氣欲下潛藏于陰中,而陰盛不納,逼陽于外,元氣升多降少,故或現面赤,或現夜燒。此皆陰盛之候。若按陰虛治之,其病必劇。予常以回陽收納,交通上下之法治之,百發(fā)百中。

身癢欲死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身忽癢極,或通身發(fā)紅點,形似風疹,其實非風疹。風疹之為病,必不癢極欲死,多見發(fā)熱身疼,惡寒惡風。若久病、素不足之人,其來者驟,多不發(fā)熱身疼,即或大熱,而小便必清,口渴飲滾,各部必有陰象足征,脈亦有浮空、勁急如繩可據,此病急宜大劑回陽收納為要。若作風疹治之,速其亡也。

大汗如雨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忽然大汗如雨,此亡陽之候也。然亦有非亡陽者。夫大汗如雨,驟然而出,片刻即汗止者,此非亡陽,乃陰邪從竅而出,則為解病之兆。若其人氣息奄奄,旋出而身冷者,真亡陽也,法則不治。若欲救之,亦只回陽一法。然陽明熱極,熱蒸于外,亦有大汗如雨一條,須有陽癥病情足征。此則陰象全具,一一可考。

大汗呃逆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與過服克伐清涼之人,忽然大汗呃逆,此陽亡于外,脾腎之氣絕于內,旦夕死亡之征也。急宜回陽降逆。服藥后,如汗止呃逆不作,即有生機。若仍用時派止汗之麻黃根、小麥,止呃之丁香、杮蒂,未有不立見其死者也。

身熱無神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或偶勞心,忽見身大熱而不疼,并無所苦,只是人困無神,不渴不食。此是元氣發(fā)外,宜回陽收納,一劑可愈。若以為發(fā)熱,即照外感之法治之,是速其危也,世多不識。

吐血身熱

凡吐血之人,多屬氣衰,不能攝血。吐則氣機向外,元氣亦與之向外,故身熱,急宜回陽收納為主。以不可見吐血而即謂之火,以涼劑施之。

大吐身熱

《經》云:吐則亡陽。吐屬太陰,大吐之人,多緣中宮或寒或熱,或食阻滯。若既吐已,而見周身大熱,并無三陽表證足征。此屬脾胃之元氣發(fā)外,急宜收納中宮元氣為主。切不可仍照藿香正氣散之法治之。予于此證,每以甘草湯加砂仁,十治十效。

大泄身熱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忽然大泄,漸而身大熱者,此屬陽脫之候。大熱者,陽竭于上。大泄者,陰脫于下。急宜溫中收納為主。切不可一見身熱,便云外感,一見大泄,便云飲食。若用解表、消導、利水,其禍立至,不可不知。

午后身熱

《經》云:陰虛生內熱。是指邪氣旺而血衰,并非專指午后、夜間發(fā)熱為陰虛也。今人全不在陰陽至理處探取盈縮消息,一見午后、夜間發(fā)熱,便云陰虛,便云滋水。推其意,以為午后屬陰,即為陰虛,就不知午后、夜間正陰盛之時,并非陰虛之候。即有發(fā)熱,多屬陰盛隔陽于外,陽氣不得潛藏、陽浮于外,故見身熱。何也?人身真氣從子時一陽發(fā)動,歷丑寅卯辰已,陽氣旺極,至午未申酉戌亥,陽衰而下潛藏。今為陰隔拒,不得下降,故多發(fā)熱。此乃陰陽盛衰,元氣出入消息,不可不知也。

予于此證,無論夜間、午后發(fā)燒熱,或面赤,或唇赤,脈空,飲滾,無神,即以白通湯治之,屢治屢效。

皮毛出血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忽見皮毛出血,此乃衛(wèi)外之陽不足,急宜回陽收納,不可遲延。

陰囊縮入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忽然囊縮腹痛,此厥陰陰寒太甚,陽氣虛極也,急宜回陽。或用艾火燒丹田,或臍中;或以胡椒末裹塞臍中,用有力人口氣吹入腹中,痛止即止,亦是救急m.zxtf.net.cn/wszg/妙法。

兩腳大燒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或夜臥,或午后兩腳大燒,欲踏石上,人困無神。此元氣發(fā)騰,有亡陽之勢,急宜加陽收納為主。切不可妄云陰虛,而用滋陰之藥。

兩手腫熱

凡素秉不足之人,忽然兩手腫大如盂,微痛微紅,夜間、午后便燒熱難忍。此陰盛逼陽,從手脫也,急宜回陽收納為主。

兩乳忽腫

凡素秉不足之人,忽然兩乳腫大,皮色如常,此是元氣從兩乳脫出,切勿當作瘡治,當以回陽收納為主。

瘡口不斂

凡瘡口久而不斂,多屬元氣大傷,不能化毒生肌,只宜大劑回陽。陽回氣旺,其毒自消,其口自斂。切忌養(yǎng)陰清涼,見瘡治瘡。

痘瘡平塌

凡痘瘡平塌,總原無火,只宜大劑回陽,切不可兼用滋陰。

肛脫不收

凡素秉不足之人,或因大泄,或因過痢,以致肛脫不收。此是下元無火,不能收束,法宜回陽,收納腎氣。或灸百會穴,亦是良法。

小便不止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忽見小便日數十次,每來清長而多。此是下元無火也,急宜回陽,收納腎氣,切不可妄行利水。

腹痛即泄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多有小腹一痛,立即泄瀉,或溏糞,日十余次。此屬下焦火衰,陰寒氣滯,急宜回陽。切不可專以理氣分利為事。

身疼無熱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忽見身疼,而卻不發(fā)熱者,是里有寒也,法宜溫里。但服溫里之藥,多有見大熱身疼甚者,此是陰邪漬散,即愈之征,切不可妄用清涼以止之。

身熱無疼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與服克代宣散太過之人,忽見身熱,而卻無痛苦,并見各部陰象足征。此是陽越于外也,急宜回陽收納,不可妄用滋陰、升散。

身冷內熱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身外冷而覺內熱難當,欲得清涼方快。清涼入口,卻又不受,舌青滑而人無神,二便自利。此是陰氣發(fā)潮,切不可妄用滋陰清涼之品,急宜大劑回陽,陽回則陰潮自滅。若果系時疫外冷內熱之候,其人必煩燥,口渴飲冷,二便不利,人必有神,又當攻下,回陽則危。

身熱內冷

久病之人,忽見身大熱而內冷亦甚,疊褥數重。此是陽越于外,寒隔于內,急宜回陽,陽氣復藏,外自不熱,內自不冷。切不可認作表邪,若與之解表,則元氣立亡。此等證多無外感足征,即或有太陽表證,仍宜大劑回陽藥中加桂、麻幾分,即可無虞。

身重畏冷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忽見身重畏冷者,此是陰盛而陽微也,急宜回陽。

身強不用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與過服克伐宣散之人,忽然身強不用。此是真陽衰極,陽氣不充,君令不行,陰氣旺甚,阻滯經脈,宜大劑回陽,陽旺陰消,正氣復充,君令復行,其病自己。世人不識,多以中風目之,其用多以祛風,每每釀成壞證,不可不知也。

腳輕頭重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人忽見腳輕頭重。此是陰乘于上,陽衰于內也。急宜回陽,收納真氣,陽旺陰消,頭重不作,便是生機。

腳麻身軟

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多有腳麻身軟者。此是陽氣虛甚,不能充周,急宜甘溫扶陽。陽氣充足,其病自己。

氣喘脈勁

久病之人,忽見氣喘脈勁,此陽竭于上,旦夕死亡之候,急急回陽,十中可救一二。但非至親,切切不可主方,即主方亦必須批明,以免生怨。切不可見脈勁而云火大,便去滋陰降火。

吐血脈大

凡吐血之人,忽見脈來洪大(大原本作“太”,據文義改。)。此陽竭于上,危亡之候也。今人動云:吐血屬火,脈大屬火,皆是認不明陰陽之過也。[眉批]人能知得血是水,氣是火,便知得滋陰之誤,姜、附之效也。

虛勞脈動

凡虛損已極之人,脈象只宜沉細。若見洪大細數,或弦,或緊,或勁,或如擊石,或如粗繩,或如啄、釜沸,皆死亡之候。切切不可出方。果系至親至友,情迫不已,只宜大甘大溫以扶之。茍能脈氣和平,即有生機。切切不可妄用滋陰。要知虛損之人,多屬氣虛,所現證形,多有近似陰虛,其實非陰虛也。

予嘗見虛損之人,每每少氣懶言,身重嗜臥,潮熱而口不渴,飲食減少,起居動靜,一切無神,明明陽虛,并未見一分火旺陰虛的面目。

近閱市習,一見此等病情,每稱為陰虛,所用藥品,多半甘寒養(yǎng)陰。并未見幾個膽大用辛溫者,故一成虛勞,十個九死。非死于病,實死于藥,非死于藥,實死于醫(yī)。皆由醫(yī)家不明陰陽至理,病家深畏辛溫,故罕有幾個得生,真大憾也。

以上數十條,揭出元氣離根,陽虛將脫危候,情狀雖異,病源則一。學者茍能細心體會,胸中即有定據,一見便知,用藥自不錯亂。雖不能十救十全,亦不致誤人性命。但病有萬端,亦非數十條可盡,學者即在這點元氣上探求盈虛出入消息,雖千萬病情,亦不能出其范圍。予更一言奉告,夫人身三百六十骨節(jié),節(jié)節(jié)皆有神,節(jié)節(jié)皆有鬼,神者,陽之靈,氣之主也。此言節(jié)節(jié),皆正氣布護。鬼者,陰之靈,血之主也。此言節(jié)節(jié),皆真陰布護。故前賢云。m.zxtf.net.cn/shiti/鬼神塞滿宇宙。宇宙指天地,指人身也。無論何節(jié)出現鬼象,即陰邪也。即以神治之。神,陽也,火也,氣也。以陽治陰,即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即扶南瀉北之意,即補火治水義。用藥即桂、附、姜、砂,一承是也。無論何節(jié)現出邪神為殃,言邪神者,明非即正氣之盛,指邪氣之盛,邪氣即邪火也。乾坤以正氣充塞,正氣不能害人,氣始能害人,故曰邪神。又可以鬼伏之。鬼,陰也,血也,水也。邪神,邪火也。鬼伏神,即以水治火,滋陰降火。用藥即三黃石膏、大小承氣一派是也。今人動云滋陰降火,皆是為邪火傷陰立說,并未有真正陰虛。即謂陰虛,皆陽虛也。何則?陰陽本是一氣,不可分也。故《經》云:氣旺則血旺。氣衰則血衰,氣升則血升,氣降則血降,氣在則血在,氣亡則血亡。明得此理,便知天一生水之旨歸,甘溫、辛溫回陽之妙諦。學者不必他處猜想,即于鬼神一語,領會通身陰陽,用藥從陰從陽法度,認得邪正關鍵,識得諸家錯誤,便可超人(人原本作“入”,據文義改。)上乘,臻于神化。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