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廿七)擬清暑法.
顧(廿五)暑溫伏邪.頭痛脘悶.身熱吐蛔.
香薷(八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枳實(shí)(一錢) 淡黃芩(一錢) 杏仁(三錢) 小川連(六分) 濃樸(一錢五分)
□
蘇(廿六)暑濕未清.舌白脘悶.脈象濡弱.口渴便溏.據(jù)述始由奔走氣亂.肺氣 郁.有升無(wú)降.繼則漫布三焦.所以身熱.不為汗衰.服苦寒辛寒方.法屬無(wú)益.想三焦為氣之父.是氣之郁.暑濕交阻.所藉在上.清陽(yáng)舒展.濕邪自能趨下.溫去自然熱清耳.
大豆卷(三錢) 郁金(一錢) 苡仁(二錢) 飛滑石(三錢) 杏仁(三錢) 川通草(一錢) 木防己(一錢五分)
□
徐(八歲)泄瀉日旺.陷腹痛.此屬冒暑m.zxtf.net.cn/jianyan/.
藿香葉(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南楂炭(一錢五分) 飛滑石(三錢) 陳皮(一錢) 赤苓(三錢) 炒濃樸(一錢)
□
陸(六四)服清暑方.頭重舌黃如昔.軀痛咳痰皆緩.而大便不解.渴思冷凍飲料.不饑痞悶.噯氣頻頻.明是暑挾濕邪踞上焦氣分.致氣為所阻之象.但高年辛寒苦寒.恐妨胃口.多所誤用.因擬辛溫.宣達(dá)通陽(yáng).
香薷(八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連翹(一錢五分) 白蔻仁(七分)廣皮(一錢) 淡竹葉(一錢) 郁金(一錢)
□
岑(四二)壯熱微寒.舌絳渴飲.脈右寸關(guān)空大.左細(xì)。h景岳玉女煎.去牛膝、麥冬.加丹皮、竹葉、川貝.
原熟地(四錢) 生石膏(四錢) 嫩竹葉(一錢五分) 川貝(去心研,一錢五分) 知母(一錢) 生甘草(三分) 粉丹皮(一錢五分) 此方不應(yīng)
又 舌絳口渴.已刻寒栗而后身熱.詢手肢麻木.足少陰、厥陰二臟.真陰殆盡.陽(yáng)不肯潛伏.頻渴究不能救其焚燎.經(jīng)旨所謂入肝則麻痹.入腎為消渴.肝腎之邪.邪深逍遙.辛寒.辛涼.苦泄.俱未m.zxtf.net.cn/yys/能入于至陰之地.仿古濁藥輕投.不致因循貽變.
濃熟地(四錢) 上清阿膠(另烊沖,二錢) 炙甘草(四分) 揀麥冬(一錢五分) 大麻仁(一錢五分) 淡天冬(一錢五分) 洋參(八分)
□
董 右脈短數(shù).左脈細(xì)數(shù).寤而少寐.身涼而有寒熱.時(shí)作氣喘.脘悶舌白.此屬熱邪內(nèi)陷.大為重候.姑擬清泄少陰之里.與解少陽(yáng)之表合方.候高明正.
霜桑葉 鮮生地 黑山梔 香犀角 嫩元參 川貝 連翹心 粉丹皮 加茅根
又 昨進(jìn)清提方法.脈數(shù)已緩.氣急已退.得汗安寐.邪解之象.內(nèi)陷無(wú)從再慮.前方可以漸愈.
香犀角(六分) 草郁金(一錢) 川貝(去心研,一錢五分) 鮮生地(五錢) 連翹心(一錢五分)黑山梔(一錢五分) 霜桑葉(一錢) 粉丹皮(一錢五分) 加茅根(五錢) 荷葉(一角)
又 脘痹噫噯稍舒.?dāng)M疏肝泄肺.以理余邪.
紫菀(一錢) 泡白杏仁(二錢) 草郁金(一錢) 炒香淡豉(一錢五分) 栝蔞皮(一錢五分) 黑山梔(一錢五分) 羚羊角(一錢) 桔梗(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