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卞可
|
年份 | betv gov
|
別名 | 大茴香、八角茴香
|
來源 | 八角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的果實(shí)。
|
形態(tài)特征 | 常綠喬木,高10~20米。樹皮灰色至紅褐色。單葉互生,革質(zhì),橢圓形、橢圓狀倒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1.5~5厘米,頂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狹楔形,邊全緣,上面有透明的油點(diǎn),下面疏被柔毛;ǚ奂t色至深紅色,單生于葉腋。蓇葖骨果呈星狀排列,八角形,紅褐色,熟時腹裂。種子棕色,有光澤。花果期2次,第一次花2~3月,果期8~9月;第二次花期9~10月,在第一次果期后,果期次年2~3月。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溫暖濕潤的山谷中,野生或栽培。產(chǎn)于廣西桂中南和桂西南各縣市;分布于福建、廣東、云南、貴州、臺灣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2~3月或8~9月間采取,曬干或微火烘干或開水燙后曬干或烘干。
|
性味 | 味辛,性溫。
|
功效 | 溫中理氣,健胃止嘔。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
用法用量 | 3~6克,水煎服或嚼爛吞其汁;外用適量嚼爛敷患處。
|
方例 | |
化學(xué)成分 | 果實(shí)主含黃酮類化合物,內(nèi)有:槲皮素-3-O-鼠李糖甙,槲皮素-3-O-葡萄糖甙,槲皮素-3-O-半乳糖甙,槲皮素-3-O-木糖甙,槲皮素,山奈酚,山奈酚-3-O-葡萄糖甙,山奈酚-3-O-半乳糖甙,山奈酚-3-蕓香糖甙[1]。還含有機(jī)酸類化合物,內(nèi)有3-,或4-,或5一咖啡酰奎寧酸,3-,或4-,或5-阿魏?鼘幩,4-(B-D-吡喃葡萄糖氧基)苯甲酸,羥基桂皮酸,羥基苯甲酸[3]等。又含揮發(fā)油,其中主成分是反式茴香腦,還有對丙烯基苯基異戊烯醚,α~及β-蒎烯,樟烯,月桂烯,α-水芹烯,α-檸檬烯,3-蒈烯,桉葉素,4(10)-側(cè)柏烯[4(10)-thujene],α-松油烯,芳樟醇,α-松油醇,4-松油醇,愛草腦,順式茵香腦,固香醛,α-香柑油烯,順式-β-金合歡烯,反式丁香烯,對苯二醛,β-甜沒藥烯,α葎草烯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β-芹子烯,α-(王古)(王巴)烯對甲氧基苯-2-丙酮,δ-及γ-蓽澄茄烯,β-愈創(chuàng)木烯,橙花叔醇,欖香醇,甲基異丁香油酚,β-橄欖烯,胡蘿卜次醇,柏木醇[4],對甲氧基栓皮醛[5]。
|
藥理 | 1.抑菌作用 本品水煎劑對人型結(jié)核桿菌及枯草桿菌有抑制作用。醇提取物在體外對革蘭陽性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白喉桿菌等)和革蘭陰性菌(如枯草桿菌、大腸桿菌、霍亂弧菌及傷寒、副傷寒、痢疾桿菌等),以及常見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1]。 2.刺激作用 揮發(fā)油中的茴香腦具有刺激作用,能促進(jìn)腸胃蠕動,緩解腹部疼痛;對呼吸道分泌細(xì)胞有刺激作用而促進(jìn)分泌,可用于祛痰[2]。 3.毒性 八角茴香研粉,水煮,過濾,濃縮后給小鼠灌胃25g/kg,觀察7d,無1只死亡[3]。茴香腦給小鼠灌胃的LD50為4g/kg;腹腔注射的LD50為1.5g/kg,茴香腦順式異構(gòu)體大鼠腹腔注射LD50為0.07g/kg;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0.095g/kg,茴香腦反式異構(gòu)體大鼠腹腔注射LD50為2.67g/kg,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1.41g/kg,提示順式毒性大[4]。 |
化學(xué)成分參考文獻(xiàn) | [1]Jutta K,et al.C A,1981,95:217683w. [2]Uwe D,et al.C A,1985,102:4516v. [3]Juergen M S,et al.C A,1980,93:202865s. [5]陳耀祖等:《分析化學(xué)》,1986,14(11):853。 [5]Rebecca B W,et al.J Nat Prod,1986,19(1):156. |
藥理參考文獻(xiàn) | [1]Ind J.Pharm,1968,30(2):43.
[2]南京藥學(xué)院《中草藥學(xué)》編寫組:《中草藥學(xué)》(中冊),第1版,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76:308。
[3]溫尚開:《中國中藥雜志)1990,(15)9:520。
[4]柯明清等:《中草藥通訊》,1979,10(8):352。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