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魯衛(wèi)藥字(1985)6號。 |
劑型 | 片劑 |
藥物組成 | 山藥(炒)250g,白術(shù)(炒)100g,棗樹皮150g,罌粟殼100g,車前子(鹽炒)150g,白礬150g。 |
性狀 | 本品為淺棕色的片;氣微,味澀。 |
功效 | 健脾利水,澀腸止瀉。 |
主治 | 脾胃虛弱,腹瀉,腹痛。 |
制備方法 | 以上六味,山藥,白術(shù)、車前子、白礬四味粉碎成細(xì)粉,其余棗樹皮、罌粟殼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狀,加入上述細(xì)粉及輔料適量,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壓片,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片0.25g,每瓶12片。周歲以內(nèi)每次2片,1-2歲每次3片,2-4歲每次4片,日3次口服或遵醫(yī)囑。 |
用藥禁忌 | 實熱痢疾初起禁用,腹脹者慎用。 |
不良反應(yīng) | 2例嬰兒灌藥后嘔吐少許。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小兒秋季腹瀉110例中,男58例,女52例;年齡56日至3歲10個月,病程1天至6個月。其中輕型腹瀉87例,中型23例,合并輕度脫水15例,中度脫水2例。中醫(yī)辨證為濕熱泄瀉者61例,占55.5%;傷食型泄瀉18例,占16.4%;脾虛型泄瀉31例,占28.2%。痊愈:服藥后5日以內(nèi),大便性質(zhì)及次數(shù)均正常者,共77例,占70%;好轉(zhuǎn):服藥后5日大便性質(zhì)好轉(zhuǎn),次數(shù)明顯減少者共22例,占20%;無效:11例,占10% 。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抑制胃腸蠕動,解痙調(diào)整胃腸功能,增強免疫等作用。 1.抑制胃腸蠕動與解痙作用:對大鼠離體腸段,小兒止瀉片水提液及酒沉液均致自主運動明顯抑制,表明無論水提液還是酒沉液都能抑制十二指腸的蠕動,且本品水提液與酒沉液均能對乙酰膽堿、氯化鋇引起大鼠14個十二指腸樣品的痙攣性收縮有顯著拮抗與阻斷作用。對豚鼠離體腸段給本品水提液及酒沉液后,回腸結(jié)腸段各14個標(biāo)本均呈不同程度的松弛作用,且本品水提液可使組織胺誘發(fā)的回腸結(jié)腸痙攣性收縮立即松弛,表明水提液有拮抗與阻斷組織胺的作用。 2.調(diào)整胃腸功能:小兒止瀉片酒沉液對豚鼠胃條自主運動有明顯抑制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收縮力減弱,水提液對大鼠胃條自主運動也有明顯抑制作用,表明小兒止瀉片對胃蠕動有明顯抑制作用。且小兒止瀉片酒沉液有減低胃腸道推進運動的作用,與對照組有顯著的差異性。 3.增強免疫作用:小兒止瀉片酒沉液能激發(fā)機體單核吞噬系統(tǒng)增殖活躍,顯著的促進巨噬細(xì)胞的吞噬功能。 |
毒性試驗 | 急性毒性:小鼠10只灌胃,按四歲兒童日用量的130倍給藥1次,觀察3日,全部小鼠存活,無松毛、腹瀉、萎靡、厭食、驚厥及體重減低等生態(tài)變化,解剖后主要臟器心、肝、脾、肺、腎等,肉眼觀察均無異常改變。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鑒別 |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針晶細(xì)小,長10-32μm,不規(guī)則地充塞于薄壁細(xì)胞中。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粘液細(xì)胞中,長80-240μm,針晶直徑2-8μm。種皮下皮細(xì)胞表面觀狹長,壁稍波狀,以數(shù)個細(xì)胞為一組,略作鑲嵌狀排列。(2)取本品5片;研細(xì),加水1Oml,充分振搖,濾過,取濾液2ml加氯化鋇試液2滴,即生成白色沉淀,在鹽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