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hu pi nan |
英文名 | leaf or seed of Common Daphniphyllum |
藥材基原 | 為虎皮楠科植物虎皮楠的根、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虎皮楠 常綠小喬木,高3-10m。樹皮褐色,栓皮質(zhì),內(nèi)皮黑色。單葉互生,在枝端為叢生狀;葉柄長約2cm,帶紅色;葉片長橢圓形 或長倒卵形,長約8cm,先端急尖,基部狹楔形,全緣或在頂端有粗大鋸齒,上面平滑有光澤,下面蒼白色,有疣狀突起?偁罨ㄐ蛞干;雌雄異株;花被萼狀,不宿存;花;雄花花被片4-5,雄蕊8,花絲短而離生,花藥大;雌花有花被片6-8,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2,宿存。核果寬橢圓形,黑色,外果皮肉質(zhì)。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浙江、湖北、湖南、臺灣、廣東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收,葉鮮用;根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澀;涼 |
歸經(jīng) | 心;肝;腎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活血散瘀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脾臟腫大;毒蛇咬傷;骨折創(chuàng)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15-30g。外用:鮮葉適量,搗爛敷,或搗汁搽。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全國中草藥匯編》:苦、澀、涼。清熱解毒,活血散瘀。主治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脾臟腫大,毒蛇咬傷,骨折。 |
考證 | 始載于《全國中草藥匯編》。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Daphniphyllum oldhami (Hemsl.)Rosenth.[D.gaucescens Bl.var.oldhami Hemsl.;D.glaucescens auct.non Bl.] |
科屬分類 | 大戟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