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xiao gou shu y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浦参镄構(gòu)樹的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落葉灌木。枝顯著地伸長而呈蔓生,有乳汁。單葉互生;葉柄長 l-2cm;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13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有2-3個乳頭狀腺體,不裂或2-3深裂,上面綠色,被伏毛或近無毛,下面淡綠色,被細柔毛,邊緣有細鋸齒;基出脈3條;▎涡,雌雄同株;雄花序為圓柱狀葇荑花序,長l-1.5cm;雄花花被4裂;雄蕊4;雌花序為頭狀,直徑 4-6mm;雌花具短;蚪鼰o梗,花被管先端有2-3銳齒;子房倒卵形,花柱近側(cè)生,柱頭線形。聚花果球形,直徑0.7-1cm,肉質(zhì),成熟時紅色。小核果橢圓形,表面有疣。花期4-月,果期5-6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長江中下游以南各地及陜西。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長海拔200-1700m的山坡灌叢、溪邊路旁或次生雜木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葉,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淡;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祛風(fēng)止癢;斂瘡止血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祛風(fēng)止癢藥;斂瘡止血藥
|
主治 |
痢疾;神經(jīng)性皮炎;疥癬;癤腫;刀傷出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0-60g;或搗汁飲。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絞汁搽。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roussonetia kazinoki Sieb.et Zucc.
|
科屬分類 |
桑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