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綿黃芪。
來源 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根。
植物 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12~18對;小葉片廣橢圓形或橢圓形,下面被柔毛;托葉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花萼鐘狀,密被短柔毛,具5萼齒;花冠黃色,旗瓣長圓狀倒卵形,翼瓣及龍骨瓣均有長爪;雄蕊10,二體;子房有長柄。莢果膜質(zhì),半卵圓形,無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生于向陽草地及山坡;現(xiàn)廣為栽培。
采制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土、須根及根頭,曬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曬干。
產(chǎn)地 藥材主產(chǎn)于內(nèi)蒙古、山西、黑龍江。
性狀 根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略扭曲,長30~90cm,直徑0.7~3.5cm。表面淡棕黃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規(guī)則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栓皮易剝落而露出黃白色皮部,有的可見網(wǎng)狀纖維束。質(zhì)堅韌,斷面強纖維性。氣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化學成分 含黃酮類成分毛蕊異黃酮(calycosin)、3-羥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還含黃芪皂苷I~Ⅷ(astragaloside I~Ⅷ)。
藥理 可使細胞的生理代謝作用增強,有促進骨髓造血細胞DNA合成、加快有核細胞分裂過程、減輕腎臟病變及利尿作用;對實驗性肝炎有保護作用。此外還有抗衰老、抗菌、降血壓、鎮(zhèn)靜、鎮(zhèn)痛等作用。
性味 性溫,味甘。
功能主治 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用于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宮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愈合。用量9~30g。
配伍應用 ①氣虛乏力,食少便溏:配人參、白術。②久瀉脫肛,子宮脫垂:配黨參、升麻、柴胡等。③表虛自汗:配白術、防風。④癰疽難潰,久潰不斂:配當歸、人參、肉桂。
附注 同屬植物膜莢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根同等入藥。
med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