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10 |
外科學 |
|
01 |
燒傷早期缺血缺氧損害 |
黃躍生 |
02 |
干細胞、皮膚組織工程與創(chuàng)面修復 |
羅高興 |
03 |
腸道屏障功能損害 |
王鳳君 |
04 |
燒傷代謝營養(yǎng)與消化道損傷修復 |
彭 曦 |
05 |
生物電場與創(chuàng)面修復 |
張家平 |
06 |
創(chuàng)面修復與基礎免疫研究 |
賀偉峰 |
07 |
外科學(野戰(zhàn)外) |
王正國 |
08 |
外科學(野戰(zhàn)外) |
伍亞民 |
09 |
感染與免疫 |
嚴 軍 |
10 |
休克的發(fā)病機制及防治 |
劉良明 |
11 |
休克的發(fā)病機制及防治 |
李 濤 |
12 |
休克的發(fā)病機制及防治 |
楊光明 |
13 |
骨關節(jié)、椎間盤等運動組織的遺傳、發(fā)育及退行性疾病的修復機制及防治措施研究 |
陳 林 |
14 |
內臟器官損傷修復與再生 |
蔣建新 |
15 |
光遺傳學在顱腦創(chuàng)傷后認知障礙研究中的應用 |
周元國 |
16 |
感染免疫與神經免疫調控 |
李 磊 |
17 |
干細胞抗炎和免疫調節(jié)機制;靶向特異性腫瘤抗原CAR-T細胞的研發(fā) |
徐 祥 |
18 |
交通傷/創(chuàng)傷損害機制研究 |
周繼紅 |
19 |
創(chuàng)面愈合及纖維化發(fā)生機制 |
黃 宏 |
20 |
急性肺損傷的發(fā)生機制及防治 |
王建民 |
21 |
干細胞與組織工程;難愈創(chuàng)面修復 |
張 波 |
22 |
骨代謝與骨損傷修復 |
蘇 楠 |
23 |
戰(zhàn)創(chuàng)傷感染防治新策略 |
梁華平 |
24 |
骨骼發(fā)育與疾病 |
戚華兵 |
25 |
光遺傳學技術在腦神經功能研究中的應用 |
李 平 |
26 |
口腔正畸的臨床應用研究 |
溫秀杰 |
27 |
顱腦創(chuàng)傷后神經發(fā)生和恐懼記憶神經環(huán)路研究 |
寧亞蕾 |
28 |
創(chuàng)傷感染與組織修復 |
楊 策 |
29 |
創(chuàng)傷嚴重并發(fā)癥的遺傳機制及個體化治療 |
曾 靈 |
30 |
口腔頜面部組織損傷、修復 |
譚穎徽 |
31 |
肝膽胰腫瘤的臨床與實驗研究、肝移植肝再生 |
別 平 |
32 |
肝膽胰腫瘤外科治療臨床與基礎研究 |
陳志宇 |
33 |
肝腫瘤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
馬寬生 |
34 |
肝移植術后膽道并發(fā)癥的分子機制及防治策略 |
鄭樹國 |
35 |
肝膽胰外科疾病臨床與基礎研究 |
夏 鋒 |
36 |
肝膽胰疾病防治 |
劉宏鳴 |
37 |
膽管病發(fā)病機制、肝臟再生機制 |
陳 耿 |
38 |
肝癌的外科治療與肝再生的機制研究 |
陳 平 |
39 |
胃腸腫瘤外科治療臨床與基礎研究 |
余佩武 |
40 |
胃腸腫瘤外科治療臨床與基礎研究 |
王槐志 |
41 |
胃癌侵襲轉移機制與免疫治療 |
郝迎學 |
42 |
胃癌發(fā)生與侵襲轉移的免疫與分子機制研究 |
石 彥 |
43 |
胃腸道腫瘤浸潤轉移機理及防治 |
唐 波 |
44 |
胃腫瘤、腹膜后腫瘤臨床基礎研究 |
錢 鋒 |
45 |
腸粘膜屏障功能研究 |
楊 樺 |
46 |
腸粘膜屏障損傷發(fā)病機制研究 |
蔡瑜嬌 |
47 |
加速康復外科與腸內外營養(yǎng) |
肖衛(wèi)東 |
48 |
肝癌的基礎研究 |
鄭 璐 |
49 |
頑固性便秘及結直腸動力障礙機制 |
童衛(wèi)東 |
50 |
乳腺癌、甲狀腺癌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
羅東林 |
51 |
乳腺癌基礎與臨床研究 |
姜 軍 |
52 |
代謝重編程對乳腺癌細胞增殖轉移影像;乳腺癌術后再造,腫瘤整形外科 |
陳 莉 |
53 |
乳腺癌轉移機制研究 |
徐 琰 |
54 |
干細胞與肝臟疾病 |
劉衛(wèi)輝 |
55 |
肝膽胰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
湯禮軍 |
56 |
脊柱外科治療臨床與基礎研究 |
許建中 |
57 |
關節(jié)外科與運動創(chuàng)傷 |
楊 柳 |
58 |
足踝外科與肩肘外科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
唐康來 |
59 |
感染性骨不連、骨缺損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
謝 肇 |
60 |
脊柱外科、組織工程、生物醫(yī)學工程 |
周 強 |
61 |
納米材料與干細胞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
何清義 |
62 |
肌腱損傷與修復 |
徐 源 |
63 |
心肌損傷與修復 |
蹇 朝 |
64 |
骨組織工程成骨機制 |
侯天勇 |
65 |
骨組織工程與生物材料 |
羅 飛 |
66 |
脊柱外科臨床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 |
周 躍 |
67 |
脊柱外科臨床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 |
初同偉 |
68 |
椎間盤退變機制及防治 |
王 建 |
69 |
椎間盤組織工程學 |
李長青 |
70 |
骨關節(jié)炎 |
王 敏 |
71 |
腫瘤骨組織工程 |
張 瑗 |
72 |
脊髓損傷 |
張正豐 |
73 |
脊髓損傷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
任先軍 |
74 |
脊髓損傷的免疫調控研究 |
趙建華 |
75 |
脊髓損傷機制 |
孫天勝 |
76 |
嚴重骨創(chuàng)傷的救治 |
宗兆文 |
77 |
穿支皮瓣 |
徐永清 |
78 |
外科學(骨外) |
陸 聲 |
79 |
肺癌耐藥機制研究 |
王海東 |
80 |
外科學(胸心外) |
吳 蔚 |
81 |
外科學(胸心外) |
何 萍 |
82 |
復雜先心病外科治療及相關基礎研究 |
肖穎彬 |
83 |
肺癌的免疫治療 |
戴紀剛 |
84 |
心房重構的分子機制 |
馬瑞彥 |
85 |
肺動脈高壓形成的機制及防治的研究 |
鐘前進 |
86 |
肺癌的微創(chuàng)外科治療與淋巴侵襲轉移 |
譚群友 |
87 |
早期肺癌的精準治療與研究 |
鄧 波 |
88 |
食管癌侵襲轉移的分子機制 |
郭 偉 |
89 |
新概念武器神經系統(tǒng)創(chuàng)傷的救治與神經功能重建;腦功能成像指導下的腦腫瘤精準手術;腦血管病的個性化微創(chuàng)手術與并發(fā)癥防治等方面研究 |
馮 華 |
90 |
神經系統(tǒng)創(chuàng)傷的救治與神經功能重建 |
林江凱 |
91 |
神經損傷與修復 |
胡 榮 |
92 |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
朱 剛 |
93 |
腦血管病基礎與臨床研究 |
陳 志 |
94 |
垂體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
楊 輝 |
95 |
腦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分子機制研究 |
呂勝青 |
96 |
癲癇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
劉仕勇 |
97 |
藥物難治性癲癇致癇機制; |
張春青 |
98 |
藥物難治性癲癇發(fā)生機制的研究 |
樹海峰 |
99 |
顱內惡性膠質瘤的基礎研究 |
許民輝 |
100 |
膠質瘤干細胞化療抵抗的分子機制 |
陳立朝 |
101 |
腦膠質瘤干細胞分子生物學研究 |
戴宜武 |
102 |
顱腦損傷基礎與臨床救治研究 |
徐如祥 |
103 |
排尿功能障礙及前列腺疾病方面的研究 |
周占松 |
104 |
泌尿生殖系腫瘤 |
陳志文 |
105 |
衰老與陰莖勃起功能障礙 |
吳小軍 |
106 |
腎移植 |
張克勤 |
107 |
腎臟外科腎移植 |
黃赤兵 |
108 |
尿動力學 |
李龍坤 |
109 |
慢性前列腺炎基礎研究 |
易善紅 |
110 |
膀胱組織工程重建及其機制研究 |
陳 偉 |
111 |
泌尿系腫瘤 |
江 軍 |
112 |
泌尿系腫瘤的分子靶向顯像與靶向藥物治療 |
王洛夫 |
113 |
男科疾病與男性不育 |
孫中義 |
114 |
男科學 |
李彥鋒 |
115 |
外科學(骨外) |
王福友 |
116 |
外科學(骨外) |
張澤華 |
117 |
外科學(骨外) |
謝傳明 |
118 |
外科學(骨外) |
袁志強 |
119 |
外科學(普外) |
何渝軍 |
120 |
惡性腦膠質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
徐倫山 |
121 |
整形美容與生物材料; 美容整形外科生物材料 |
張一鳴 |
122 |
DRD2-Ca2+信號通路調控學習記憶障礙的機制 |
段朝霞 |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