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見黃而澀.有隔瓣者.熱已入胃.邪毒深矣.心火煩渴.急宜大承氣湯下.若身發(fā)黃者.用茵陳蒿湯.下血.用抵當湯.水在脅內(nèi).十棗湯.結(jié)胸甚者.大陷胸湯.痞用大黃瀉心湯.
(圖缺)
【介按】黃苔起瓣.系是臟腑實熱已極.或因溫暑熱邪.灼爍胃液.或因溫燥之藥.誤投劫津.致熱毒熏蒸而現(xiàn)此舌.外證必大熱、大渴.面赤、唇紅.甚則譫語、神昏.治宜大承氣湯.以急下而救液.至于發(fā)黃之證.有濕熱與蓄血之異.如陽明熱勝挾濕而發(fā)黃者.外證遍身無汗.但頭汗出而小便不利.渴欲飲水.此系熱不得越.郁蒸為黃也.治宜茵陳蒿湯.苦寒通泄.使內(nèi)瘀之熱下趨.則黃從大便而解.如發(fā)黃而小便清利.或大便反易.脈象沉細而結(jié).此是蓄血之發(fā)黃也.治宜抵當湯.以消瘀而退黃.更有懸飲之。}象m.zxtf.net.cn/zhuyuan/沉弦而細.因其水飲.凝結(jié),懸于胸脅之間.以致咳引內(nèi)痛.照此證狀.不得誤認為結(jié)胸.治宜十棗湯.直達病所.使水飲下趨而無結(jié)痛之患.又有結(jié)胸之癥.因病初在太陽.醫(yī)者失表而誤下之.則邪熱入里與內(nèi)蓄之水飲結(jié)于胸中.脈象沉緊.心下痛而按之石硬.此系熱實而致結(jié)胸.治宜大陷胸湯.使其軟堅破積而導去熱邪.夫病在于陽而反下之,熱入而為結(jié)胸,既已述其病狀與治法,然亦有病發(fā)于陰而反下之.因而作痞者.不可不知也.但痞與結(jié)胸.同為硬滿之癥.當以痛與不痛而辨明之.如滿而硬痛.是謂結(jié)胸.滿而不痛.是謂痞滿.凡治傷寒.大下之后而復汗之.則正虛邪入.心下成痞.外證如有惡寒、身熱.先宜治以解表之劑.待其表解之后.再進大黃瀉心湯.以攻痞而滌熱.此言舌苔純黃起瓣.固宜大承氣湯之峻下.然須詳審病證.仔細診察.否則如發(fā)黃有濕熱與蓄血之別.又有懸飲與結(jié)胸之辨.倘若誤用承氣.更有結(jié)胸與痞滿之變也.
大承氣湯
濃樸(姜制三錢) 枳實(麩炒二錢) 大黃(二錢) 芒硝(二錢)
每服一兩.水一鐘半.先煎枳實.候熱,方入大黃.再煎數(shù)沸.入芒硝.煎三五沸.去渣熱服.
【介按】大承氣湯之功用.取其急下之義.如陽明證之譫語、潮熱.及二陽并病以致潮熱.或陽明下后.心中懊而煩.腹?jié)M痛.本有宿食.又如少陰證之口燥、舌干.或自利清水.色純青等證.皆因胃中熱極而燥矢為患,故用大黃之苦寒.滌腐穢而清熱毒.芒硝苦咸而化燥矢.又有枳樸以消留滯之氣.夫大腸為傳導之官.變化出焉.然則大承氣者.所以通泄大腸.而承制胃中之熱氣者也.
茵陳湯
茵陳(五錢) 大黃(三錢) 山梔子(七枚)
上每服一兩.水一盞半.先煎茵陳半熟.次入二味.再煎去渣.通口熱服.
【介按】柯韻伯曰.茵陳稟北方之氣.經(jīng)冬不凋.傲霜凌雪.遍受大寒之氣.故能除熱邪留結(jié).率梔子以通水源.大黃以調(diào)胃實.令一身內(nèi)外瘀熱.悉從小便而出.腹?jié)M自減,腸中無傷.乃合引而竭之之法.此陽明利水之圣劑也.
抵當湯
上作一服,水一盞半,煎一鐘,去渣,通口服.
【介按】張仲景先生之抵當湯.尚有桃仁一味.今無桃仁.諒系原書失載所致.至于方義.先哲柯韻伯已甚詳晰.爰述其言曰.蛭蟲之善飲血者,而利于水.虻蟲之善吮血者,而猛于陸.并取水陸之善取血者以攻之.同氣相求.更佐桃仁之苦甘.推陳致新.大黃之苦寒.蕩滌邪熱.故名抵當也.若熱雖盛而未狂.少腹?jié)M而未硬.宜小其制為丸以緩治之.
十棗湯
上每服二錢.弱人減半.以水一鐘半.大棗十枚.劈碎.煎取八分.去渣.通口服.
【介按】柯韻伯曰.甘遂、芫花、大戟.三味皆辛苦氣寒而稟性最毒.并舉而用之.氣味合.相濟相須.故可交相去邪之巢穴.決其瀆而大之.一舉而水患可平也.然水利所湊.其元氣已虛.而毒藥攻邪.必脾胃反弱.使無健脾、調(diào)胃之品為主宰.邪氣盡而大命亦隨之矣.故選十棗之大而肥者以君之.以培脾土之虛,一以制水氣之橫.一以解諸藥之毒.得一物而三善備.即不使邪氣之盛而不制.又不使元氣之虛而不支.此仲景立法之盡善也.昧者惑于甘能中滿之說而不敢用.豈知承制之理乎.
大陷胸湯
大黃(七錢) 芒硝(三錢) 甘遂末(四分)
上用水二鐘.先煎大黃至一鐘.去渣.下芒硝.煎三五沸.再用甘遂末.溫服取利.
【介按】大黃、芒硝.善滌腸胃之實熱.但病在胸中.而亦以此為君者.因熱淫于內(nèi).治以苦寒.借以滌胸中之熱.又任甘遂之苦辛.直攻胸間之飲邪.則不專蕩胃中之邪穢矣.此系邪留胸間而及于胃.胸胃俱病.而致結(jié)胸之專劑也.
大黃瀉心湯
上作一服.水二鐘.煎一鐘.去渣.通口服.若有宿食痰飲者.加半夏曲二錢.
【介按】心下痞.按之濡而不硬.是內(nèi)陷之邪.與無m.zxtf.net.cn/job/形之氣.摶聚不散而為熱痞.故用苦寒能降之品.以泄無形之熱.不用枳樸者.非蕩實熱之劑也.若兼宿食、痰飲為患者.再用半夏曲以開痞而蠲飲也.
經(jīng)論書籍: | 《經(jīng)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nèi)經(jīng)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海》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jīng)》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jīng)》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nèi)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chǎn)寶》 | 《產(chǎn)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jīng)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jīng)》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jīng)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