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瘍作渴,當分經(jīng)絡所屬,及血氣虛實而治。若 痛發(fā)熱便利調(diào)和者,邪在腑也,用清熱消毒散。腫痛發(fā)熱,大便秘澀者,邪在臟也,先用瀉黃散,如未應,用涼膈散。 痛熾盛,邪在經(jīng)絡也,用仙方活命飲。右關脈洪數(shù)有力者,胃火消爍津液也,用竹葉石膏湯。右關脈數(shù)而無力者,胃虛津液短少也,用補中益氣湯。飲食失度,胃氣內(nèi)傷而亡津液者,用錢氏白術散。膿血出多,而氣血虛弱者,用八珍湯加五味子。稟腎不足,而津液短少者,用加減八味丸。其余當臨癥制宜。
一小兒右頰患瘡,作渴飲冷,目黃唇裂,此脾胃實熱也,用瀉黃散而愈。后傷食作渴,遍身皆黃,少用瀉黃散,黃退而渴益甚,此熱退而真氣虛也,用白術散而痊。
一女子臂癰,口干飲湯,小便頻數(shù),此脾肺氣虛,用四君、黃 、干姜及益氣湯而愈。
一小兒腹癰潰后,作渴飲湯,此脾胃氣虛,用六君、黃 、當歸而渴止,用異功散而瘡斂。
一女子面瘡,作渴飲湯面赤,此脾氣虛熱也,先用異功散,又用益氣湯而愈。
一小兒素食膏粱,口舌生瘡,作渴飲冷,手足常熱,此胃經(jīng)積熱,先用竹葉石膏湯二劑,又用竹葉黃 湯二劑漸愈,再用白術散去木香而愈。又一小兒所患同前,先用清肺散,再用涼膈散而愈。
一小兒患瘰 ,面赤作渴,余謂肝腎虛熱,用加減八味丸、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月余諸癥頓愈,佐以九味蘆薈丸而愈。
一小兒口干作渴,發(fā)冷泄瀉,諸藥不效,皆謂不起,右關脈弦數(shù),按之沉伏,尋揣腹中隱伏一塊雞卵大,此肝脾疳也,用蟾蜍丸,三月而消,兼服地黃丸,三月諸癥漸退;卻以白術散為主,四味肥兒丸為佐而痊。
一小兒臀疽將愈而作渴,小便頻數(shù),面色常赤,脈洪數(shù),按之無力,尺脈為甚,余謂稟父腎虛。不信,乃降火生津,更作嘔腹痛而歿。
一小兒十五歲,面患瘡,兩足發(fā)熱作渴,余謂腎經(jīng)虛熱,泛服雜藥,小便如淋而歿。
竹葉石膏湯 治胃經(jīng)氣虛內(nèi)熱,患瘡作渴。
竹葉 石膏( 。各三錢) 甘草 人參(各二錢) 麥門冬(五錢)
上每服二錢,姜水煎,嬰兒母同服。
竹葉黃 湯 治脾胃經(jīng)熱毒瘡瘍作渴,神效。
淡竹葉 黃芩(炒) 麥門冬 當歸 川芎 甘草 黃 芍藥 人參 半夏 石膏( 。各一錢)m.zxtf.net.cn/jianyan/ 生地黃(二錢)
上每服二錢,水煎。
黃 六一湯 治瘡瘍氣虛作渴,愈后復渴尤宜服之。
黃 (炙,六錢) 甘草(炙,錢)
上水煎服。
熟地黃(八兩杵膏) 山茱萸肉 干山藥(各四兩) 澤瀉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兩)
上為末,入地黃膏量加米糊丸桐子大。每服數(shù)丸,溫水空心送下。行遲鶴膝加鹿茸、牛膝、五加皮。若因腎肝血虛,發(fā)熱作渴,小便淋秘,痰氣上壅;或風客yin氣,瘰 結核;或四肢發(fā)搐,眼目 動;或咳嗽吐血,頭目眩暈;或咽喉燥痛,口舌破裂;或自汗盜汗,便血諸血;或稟腎氣不足,肢體形弱,筋攣骨腫;或解顱失音,畏明下竄;或早近女色,精血虧耗,五臟齊損之癥。并宜服之。
瀉黃散 治脾胃經(jīng)實熱患瘡,口渴飲冷。
藿香葉(七葉) 石膏( ,五錢) 甘草 防風 山www.med126.com梔仁(炒。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入蜜少許,嬰兒乳母服之。
東垣圣愈湯(方見出血不止)
五味異功散(方見用敗毒之藥)
補中益氣湯(方見肌肉不生)
七味白術散(方見發(fā)熱不止)
清熱消毒散(方見熱毒口瘡)
仙方活命飲(方見熱毒瘡瘍)
清胃散(方見腹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