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圖形八癥(圖缺)
1. 腦發(fā) 2. 腮 3.上背發(fā)(在天柱下) 4.中背發(fā)(正對前心)5.下背發(fā)(正對臍) 6.腰背發(fā) 7.暗發(fā)(騎馬癰) 8.赤腮癰(即 腮)
?腦發(fā)生于巔頂,由督脈太陽經(jīng)所生也,乃陰陽不和,氣熱上壅,積聚不散,故成此毒。若不速治,頂裂髓枯,不可救也。先用敗毒流氣飲,次以內(nèi)托流氣飲,后用白芷散,外用敷方。
八味敗毒流氣飲
蘇葉、桔根、枳殼(麩炒)、甘草、防風(fēng)、人參、羌活、白芍。水煎。
食后服。
十五味內(nèi)托流氣飲
人參、木香、炙黃 、炙甘草、濃樸(姜汁炒)、蘇葉、肉桂(去皮)、枳殼、桔根、檳榔、烏藥、當(dāng)歸、白芷、川芎、防風(fēng)。
空心服。
六味白芷散
空心服。
六味外用敷方
以上各等分,洗凈,酒浸透,搗極細,敷毒處四圍,神效。
腮毒生于牙根耳庭之前后,通于肝腎,由少陽、陽明經(jīng)所生也,亦名赤腮癰,乃氣血不行壅滯頰腮,宜用清肝流氣飲一、二劑,后用托里飲,外用萬靈膏。如初起時覺癢,用艾灸六、七壯,并頰車肩井穴內(nèi)各灸三壯,甚效。
清肝流氣飲
桔根、枳殼、白茯苓、柴胡、羌活、甘草、石膏、防風(fēng)、濃樸、烏藥、官桂、木香、姜棗引。
食后服。
托里飲
人參、當(dāng)歸、黃 (蜜炙)、川芎、赤芍、甘草、防風(fēng)、濃樸、烏藥(去皮)、官桂、木香。姜棗引。
食后服。
六味敷方
各等分,搗細成餅,側(cè)臥貼之,若初起用之,即愈。
上背發(fā)生于百勞骨下三、四節(jié)之間,由督脈、太陽經(jīng)所生也。受病在胸身,經(jīng)生肺肝,乃心經(jīng)郁熱,后因怒氣傷肝,熱郁不伸,乃生背發(fā)。內(nèi)經(jīng)曰∶“營氣不從,逆于肉里”,至生癰疽。先宜敗毒流氣飲一、二劑,次用護心托里飲。如危甚,用神效忍冬湯,外須用敷藥,待膿盡用生肌散。初起如黃豆大時,宜用海馬崩毒法,次用四圍灸法,如輕可減半矣。此癥大忌房事、穢氣、香味等項。
十味敗毒流氣飲
人參、桔根、枳殼(麩炒)、甘草、防風(fēng)、荊芥(少許)、柴胡、川芎、白芷、白芍。姜棗引。
空心服。
十味護心托里飲
黃連、梔子、連翹、羌活、桔根、白芷、連子、干葛、升麻、防風(fēng)。姜引。
空m.zxtf.net.cn心服。
十四味流氣飲
黃連、羌活、柴胡、木香、陳皮、紫蘇、當(dāng)歸、生地、川芎、甘草、烏藥、檳榔、官桂、連翹。
空心服。
十二味神效忍冬湯
忍冬藤、龍膽草、 本、羌活、炙黃 、柴胡、黃連(酒炒)、甘草節(jié)、川芎、荊芥、白芷、防風(fēng)。潰后加人參。
水煎溫服。
十味敷方
忍冬藤、龍膽草、仙人掌、山龍甲(即松樹根上綠衣)、地龍鱗(即地龍皮刺)、雄黃m.zxtf.net.cn/yaoshi/、地骨皮、連翹、白芷、火炭草。
將酒糟搗碎,敷瘡上四圍,即止痛,待痛止膿盡上生肌散,可也。
海馬崩毒法
以熱水從肘后先洗起,至手六經(jīng)起端處止,日行數(shù)十次,內(nèi)服前方以瀉其毒,洗至指甲尖,亦不可住手,看瘡勢穣方可住手,蓋手三陽俱系督脈所屬,洗手至穣時,勢從根本而泄,毒從根本而消,甚勿輕視。此方治發(fā)背、搭手、對口俱效,必要初起時為之。
二味神仙一醉失笑散
蒲公英、忍冬藤各二錢。
以好酒煮熱,盡量飲之醉,仍以生蔥一根,灌蜜入內(nèi)要滿,以灰火煨熱壓酒,以被蓋睡取汗,汗出而愈。并治上中下三背發(fā)及三手搭,并乳發(fā),立效。
鐵箍散亦可用。
中背發(fā)生于背中心,是因血壅出而不能歸肝,心志不遂,郁熱不泄,氣血積聚而成毒。初起宜瘡口四圍多著艾灸,勿使長益。內(nèi)服忍冬湯加失笑散,鐵箍散皆可用,多服人參敗毒散三、四劑,次用五香連翹湯六、七劑,再用排膿散,敷上生肌散自愈,切勿妄行鉤割,慎之慎之。
人參、桔根、甘草、川芎、白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柴胡。
空心服。
又方
上中下三發(fā)背既潰,周遭以面條圍住,將槐皮一大塊,鉆多眼鋪于面條上,又將艾鋪于槐皮上蒸之。癢則蒸痛,痛則蒸癢而止。后以苦茶洗凈,又將輕粉三分,牙豬骨髓杵膏敷之,生肉神效,一日一易。
十一味五香連翹湯
木香、藿香、乳香、沉香、香附、羌活、獨活、桑寄、升麻、木通、連翹。
空心服。
十味排膿內(nèi)補散
癰疽發(fā)背潰后,皆宜服之。
人參、黃 、當(dāng)歸、川芎、白芷、肉桂(夏天少用)、防風(fēng)、甘草、濃樸、桔根。
空心服。
十一味神仙綠豆粉湯
解熱定痛之劑。
綠豆粉、乳香、沒藥、桔根、荊芥、羌活、赤芍、木通、連翹、二花、濃樸、甘草。
空心服。
十一味敷方
忍冬藤、龍膽草、鳳尾草、燈心草、血見愁、地骨皮、牡丹皮、青蒿、胡蓮、雄黃、白芷。
共為細末,用酒糟搗爛敷患處四圍,止痛。
下背發(fā)生于兩腎眼中間,系督脈太陽經(jīng)所司也。受在心經(jīng)而五臟之毒,因肝積熱于脾,又飲食爆炙,貪色過多,以致水枯土耗,故生斯毒。治宜先補腎調(diào)脾,先用補腎地黃湯三、四劑,后用敗毒流氣飲相兼而服,后用排膿生肌自愈,切勿割,慎之。
八味補腎地黃湯
空心服?芍窝I發(fā)。
十六味敗毒流氣飲
紫蘇、桔根、枳殼、防風(fēng)、柴胡、甘草、川芎、白芷、白芍、當(dāng)歸(酒洗)、羌活、茯苓、烏藥、陳皮、連翹、二花(酒洗)。
空心服。
十六味內(nèi)托流氣飲
黃 (蜜炙)、生地(酒洗)、白芷、川芎、赤芍、赤茯、肉桂(少用)、防風(fēng)、甘草、烏藥、人參、枳殼、桔根、木香、連翹、二花。姜棗引。
空心服。
五味敷方
忍冬藤(酒洗)、生地、地骨皮、丹皮、雄黃。
將好酒浸透,搗爛敷患處。
腰背發(fā)生于兩腎眼之處,由腎、膀胱之所司也。乃三陽之毒,促人大命,內(nèi)損元氣,外感濕熱,先用補腎地黃湯三、四劑,后用敗毒流氣飲(此二方見前),再用三香內(nèi)托飲,定痛消毒飲,綠豆粉飲。
十九味三香內(nèi)托飲
人參、木香、甘草、濃樸、紫蘇、桔根、枳殼、黃 (蜜炙)、藿香、肉桂、烏藥、當(dāng)歸、白芍、白芷、川芎、防風(fēng)、乳香、升麻、干葛。
空心服。
十八味定痛消毒飲
人參、當(dāng)歸(酒洗)、川芎、白芍、白芷、枳殼(麩炒)、茯苓、半夏(青油炒)、柴胡、甘草、防風(fēng)、羌活、升麻、濃樸(姜汁炒)、二花、干葛、連翹、川楝子。
空心服。
八味綠豆粉湯
二花(酒洗)、豆粉、蒲公英(酒洗)、荊芥穗、乳香、沒藥、升麻、栝萎根、皮。
空心服。
五味敷方
以上諸藥各等分,捶細末,以豬膽同酒調(diào)勻敷之。
又方
以地龍甲一味,炒焦存性,研末酒調(diào)敷之。
又方
用剪刀菜捶生酒糟敷患處,干即換之。
暗發(fā)(騎馬癰)生于糞門之前,陰囊之后,乃手足三陽三陰表里之所屬也。因腎經(jīng)蘊熱流于大小腸間,熱血積而成毒,若緩治即成漏瘡,大小便從此而出。先服補腎地黃湯二、三劑(方見前),后服敗毒流氣飲、內(nèi)托追毒飲,再用排膿生肌自愈。
十三味敗毒流氣飲
人參、桔根、枳殼、甘草、防風(fēng)、柴胡、川芎、羌活、白芷、白芍、蘇葉、連翹、二花。姜引。
空心服。
十四味內(nèi)托追毒飲
川芎、人參、黃 (蜜炙)、甘草、濃樸(姜汁炒)、桔根、枳殼(麩炒)、當(dāng)歸、白芷、防風(fēng)、檳榔、白芍、木香。皂角刺引。
空心服。
九味神效車前飲
車前子、甘草節(jié)、赤芍、檳榔、木通、防風(fēng)、二花、豬苓、蘇葉。
空心服。
四味敷方
螵蛸、兒茶、牛黃、雄黃。
同生蔥搗爛,敷上,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