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小青龍湯應用釋義匯編之四(總匯)
    

醫(yī)師交流:小青龍湯應用釋義匯編之四(總匯)

本帖最后由 茗德中醫(yī) 于 2014/1/3 09:30 編輯 m.zxtf.net.cn/rencai/

    經(jīng)過幾天的努力,小青龍湯應用釋義匯編今天終于將要殺青,這應該是之四了,為了讓各位同仁能更便捷的閱讀這篇帖子,我將前面三篇內(nèi)容合并起來,組成小青龍湯應用釋義匯編之四(總匯),并將之四的內(nèi)容涂成藍色,好讓大家捷徑找到。對于經(jīng)方的學習和運用,各位同仁各有見解,對于高手我就不敢說什么了,但對于自學中醫(yī)的或者剛從業(yè)中醫(yī)的后學者,我認為如果你能夠?qū)⒌浅龅慕?jīng)方每天用心看一遍,日積月累,你的醫(yī)術(shù)和修養(yǎng)自然會達到一個高度,但假如你只是瞧熱鬧,來此走馬觀花,那你只會入寶山空手而出一無所得。

  【原文匯要】:

  1、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原文40條);
    2、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fā)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原文41條);
    3、病溢飲者,當發(fā)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十二*23);
    4、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十二*35);
    5、婦人吐涎沫,醫(y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二十二*7)。

  【適應癥候】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無汗,咳喘,痰涎清稀量多,干嘔。或頭面肢體浮腫,或渴,或下利。或咽喉有噎塞感,或小便不利,小腹脹滿。舌質(zhì)淡紅,苔白滑,脈浮緊或浮滑。

  【類證辨析】

  1、本證與大青龍湯證同屬表里俱病之證,但所主各有不同,大青龍湯證熱閉于內(nèi),表征為多,以不出汗而煩躁為特點。小青龍湯證是飲伏于內(nèi),外受風寒,里證為重,臨床以咳嗽干嘔為特點。

   2、本證與麻黃湯證雖同屬表寒之證,但麻黃湯證以表實為主,其咳喘為寒束體表,毛竅閉塞,肺氣不降所致,故咳吐痰涎清稀但量較少。小青龍湯重在寒飲犯肺,肺氣不降,故其咳喘痰涎清稀量多。

   3、本證與太陽中風兼喘證相比,雖均有咳喘,但彼為太陽標虛兼證,有汗而無水飲內(nèi)停。此乃太陽表實兼寒飲致喘,無汗而有水飲內(nèi)停。故二者治法也不相同。

  【組成用法】麻黃(去節(jié))3兩,芍藥3兩,干3兩,五味子半升,炙甘草3兩,桂枝(去皮)3兩,半夏(洗)半升,細辛3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樓根3兩。若微利,去麻黃,加蕘花,如一雞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jié)M者,去麻黃,加茯苓4兩。若喘,去麻黃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方藥功效】辛溫解表、蠲化寒飲。

  【方論選錄】

   吳謙:太陽停飲有二,一中風有汗為表虛,五苓散證也;一傷寒無汗為表實,小青龍湯證也。表實無汗,故合麻桂二方以解外,去大棗者,以其性滯也;去杏仁者,以其無喘也,有喘者仍加之;去生姜者,以有干姜也,若嘔者,仍用之,佐干姜細辛,極溫極散,使寒與水倶得從汗而解,佐半夏逐痰飲,以清不盡之飲,佐五味收肺氣,以斂耗傷之氣,若渴者去半夏加花粉,避燥以生津也,若微利與噎,小便不利少腹?jié)M,俱去麻黃,遠表而就里也,加附子以散寒,則噎可止,加茯苓以利水,則微利止,少腹?jié)M可除矣。

   此方與越婢湯同治水飲溢于表,而為腹脹水腫,宜發(fā)汗外解者,無不隨手而消。越婢湯治有熱者,故方中君以石膏以散陽水也;小青龍治有寒者,故方中佐以姜桂以散陰水也。(《醫(yī)宗金鑒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

錢潢:小青龍即大青龍之變制也,謂之小者,控制而小用之也。蓋龍蟠蠖(huo)屈,非若升騰飛越之勢之大也。夫前以天地郁蒸,非風狂雨驟,雷雨滿盈,不足以散郁蒸之熱氣。此則水滯寒凝,非雨潤云蒸,水泉流動,豈能解沍(hu)結(jié)之寒邪。是以大青龍為辛涼發(fā)汗之劑,故用麻黃全湯,兼桂枝之半,又倍增麻黃而加石膏也。小青龍乃辛溫發(fā)散,斂逆之藥,故用桂枝全湯,去姜棗而兼麻黃之半,又加干姜細辛者,一以助麻黃桂枝之辛溫發(fā)散,李時珍謂使寒邪水氣,從毛孔中散,一取其煖中去寒,溫肺泄肺之功也,更加芍藥五味者,所以收肺氣之逆,皆控御節(jié)制之法也。蓋細辛干姜之用,以腎與膀胱,相為表里,素問病機云:“諸寒收引,皆屬於腎”,故藏氣發(fā)時論云:“腎苦燥 ,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張元素云:“細辛味辛而熱,溫少陰之經(jīng),能散水氣,去內(nèi)寒”,李時珍謂:“辛能泄肺,故風寒咳嗽,上氣者宜之,五味芍藥所以收肺氣逆也”,李東垣曰:“酸以收逆氣,肺寒氣逆,宜與干姜同用,有痰者以半夏為佐”,皆本諸此也。愚竊謂肺寒而氣逆者,可以酸收,若肺熱而氣滿者,未可概用也。(《傷寒溯源集》)

   【臨床運用】

   1、古代臨床

   (1)《經(jīng)方實驗錄》:張志明,初診,暑天多水浴,因而致咳,諸藥乏效,遇寒則增劇,此為心下有水氣,小青龍湯主之。凈麻黃錢半,川桂枝錢半,干姜錢半,姜半夏三錢,北細辛錢半,五味子錢半,大白芍二錢,生甘草一錢。二診,咳已痊愈,但沉微喘耳,此為余邪,宜三拗湯輕劑。凈麻黃六分,光杏仁三錢,甘草八分。

   (2) 《國醫(yī)雜志》:劉聘賢孫六歲,住劉行鄉(xiāng),南潘涇宅,十一月下旬,夜間祖父戽(hu)水捕魚,感冒風寒,咳嗽痰粘,前醫(yī)投方旋覆代赭湯,咳嗽陡止,聲音嘶嘎,涎壅痰鳴,氣急鼻掀,肩息胸高,煩躁不安,大小便不利,脈右伏,左弦細,乃予仲景小青龍湯原方:桂枝六分,杭白芍五錢,仙半夏五錢,北細辛五分,炙麻黃四分,炙甘草七分,干姜五分,五味子五分,一劑而喘平,再劑咳爽而咯疾便利矣。

  (3)《吳鞠通醫(yī)案》:徐廿六歲,酒客,脈弦細而沉,喘滿短氣,脅連腰痛,有汗,舌白滑而厚,惡風寒,倚息不得臥,此系內(nèi)飲招外風為病,小青龍去麻辛證也,桂枝六錢,干姜三錢,杏仁泥五錢,炒白芍四錢,生姜五片,半夏六錢,炙甘草一錢,制五味一錢五分,旋覆花三錢包煎。

   2、現(xiàn)代應用

   (1)呼吸系統(tǒng)疾。憾蠄蟮,曾治鐘某,女,9歲。自6歲起反復發(fā)作支氣管哮喘,常伴感染,冬春尤甚,西藥僅能緩解或減輕發(fā)作。面色光白胖腫難分,呼吸急促,唇輕紺,不能平臥,表情呆,目無神,手足冰冷,無汗,舌苔白滑,脈弦緊略數(shù)。予解表溫里:炙麻黃4.5g(后下),肉桂1.5g,炙甘草3g,法半夏6g,五味子3g,細辛3g,熟附子6g,當歸6g,生地黃9g,生姜4.5g,澤瀉6g,服藥兩劑,哮喘停止發(fā)作。

朱氏報道曾治張某,男50歲。咳喘反復發(fā)作10余年,服用中西藥皆無效。每至冬春季發(fā)作,早晚咳重,咯痰量多質(zhì)稀,胸悶心悸,甚則不得平臥,形瘦納差,顏面稍浮,舌淡苔膩,脈滑數(shù)。X線胸透視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予本方加減:炙麻黃、半夏各10g,桂枝3g,干姜、五味子、細辛、炙甘草各5g,芍藥12g,矮地茶15g。水煎服。5劑后諸癥悉減,守方繼進15劑而愈。

   (2)心血管系統(tǒng)疾。悍卧孕呐K病,當伴呼吸道感染時,誘發(fā)心力衰竭,發(fā)熱,咳嗽,痰多,端坐呼吸,下肢浮腫,證屬痰濁阻肺,本方有效,酌情合三子養(yǎng)親湯、五苓散等,同時配合針灸天突、肺俞、喘息與膻中穴,效果更好。如一中年婦女,患肺原性心臟病,常有喘息、心悸、面色發(fā)紫、發(fā)作時喘息甚,甚至昏厥,予肉桂2~7g,白芍15g,五味子4.5g,法半夏9g,細辛3g,干姜3g,熟附子9g,炙甘草6g,葶藶子9g,石菖蒲6g(后下),黑丑9g,崗棯根18g,以發(fā)散寒邪,溫里逐水,兼以開竅,收到較好效果。

   本方對風濕性心臟病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腫亦可運用,如有廖某,男,19歲。原有風濕病史,7月23日咳嗽,咯血痰,呼吸困難,胸悶如壓,兩下肢浮腫,左心前區(qū)及右側(cè)背部聽到散在小水泡音,24日咳出血性泡沫痰150毫升,浮腫加重,煩躁不安,不思飲食,小便減少,X線等檢查診為風濕性心臟病伴肺水腫,用強心劑、鎮(zhèn)靜劑、吸氧而病情未見好轉(zhuǎn),使用本方加減試治。予麻黃6g,白芍6g,桂枝4.5g,炮姜4.5g,細辛1.8g,五味子6g,制半夏6g,桔梗6g,杏仁9g,黃芩6g,黨參12g,茯苓1.5g,澤瀉9g,煎服,每次100毫升,每日兩次。服一劑,咳嗽、咯血、呼吸困難好轉(zhuǎn)。兩天后,原方去桔梗、杏仁、澤瀉,加栝蔞仁9g,炙麻黃9g,大腹皮15g,服后咳嗽、咯血、痰量顯著減少(40毫升左右),心音清晰,兩側(cè)水泡音消失,逐日尿量增多,8月11日,X線檢查,肺水腫完全吸收。

   (3)消化系統(tǒng)疾。和跏蠄蟮,曾治李某,男28歲。脘腹脹滿,夜間尤甚一周,伴噯乏力,四肢困重,舌質(zhì)淡紅,苔白滑,脈濡緩。胃鏡檢查未發(fā)現(xiàn)出血、潰瘍及占位性病變。診為慢性肥厚性胃炎。證屬濕阻中陽,脾失運。治當溫陽健脾,除濕寬中。處方:小青龍湯加大腹皮、厚樸各9g,炒萊菔子15g,蘇梗、枳殼各10 。水煎服。服3劑后腹脹減輕。守方再進6劑,諸證悉平,經(jīng)X線、胃腸鋇餐透視,未見異常。

   (4)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胡氏報告,曾治劉某,女36歲。患者素弱,情志急躁,癲癇發(fā)作近月余,每日或隔2-3日1次。發(fā)作時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兩目上視,口吐涎沫,項背強直,手足抽搦,頃刻復蘇,手足微溫,面色無華,神疲乏力,伴食欲佳,大便微溏,苔白膩,脈弦滑。予小青龍湯加郁金10g,香附10g,白術(shù)15g,全蝎3g。改湯為散,共研細末,每次服10g,每日2次。連服半月,基本痊愈。

   (5)其他疾。糊嬍蠄蟮溃问б舨∪死淠,女,34歲,老師。語聲不揚,逐漸加重,病已月余,曾自服喉癥丸、胖大海無效。近因外感,遂致語言不出,伴見惡寒發(fā)熱,咳嗽痰白,胸悶不舒,頭痛如裹,身重無汗,苔薄白,脈浮。治宜宣暢氣機,升陽散寒。處方:麻黃、桂枝、升麻、前胡、桔梗、甘草各10g,細辛8干,法半夏、五味子、干姜、白芍各6g。水煎服。一劑后即汗出音揚。原方去桂枝、以生姜10g易干姜,三劑而愈。

   本方對某些遺尿病者亦可辯證運用,如張氏報道,曾治李某,男,65歲,素有慢性氣管炎及習慣性便秘史。兩月前因服生仁30g而口鼻氣臭,頭目昏眩,咳唾涎沫不止,2日后小便次數(shù)增多,夜間遺尿。10日后遺尿達3-4次。經(jīng)多處治療不效。昨日因患感冒,咳嗽加重,不能平臥,小便一夜八次。形體消瘦,面色光白,喘息氣急,唇口發(fā)紺,咳吐泡沫痰涎,舌質(zhì)淡,苔白厚滑,脈浮弦而滑。治宜宣肺散寒。處方:麻黃、桂枝、甘草各6g,清半夏、白芍各9g,細辛、五味子各3g,干姜5g。水煎分三次熱服,兩劑后,身微汗出,咳喘大減,夜尿減至2次。原方加吳茱萸6g,麻黃、甘草減為3g。連進3劑,諸癥皆消。繼服健脾溫腎藥月余,隨訪2年未再復發(fā)。

  【實驗研究】

   王筠墨等以本方為主及主要組成藥水煎劑和乙醇提取液進行實驗研究表明,小青龍及其主要組成藥的水煎劑和乙醇提取液,對豚鼠離體氣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氣管平滑肌松馳作用,并有抗組織胺、抗乙酰膽堿和抗氯化鋇作用。這一復方組成,既有抗過敏作用和抗膽堿能神經(jīng)作用,又有直接松弛氣管平滑肌作用。經(jīng)拆方研究,在豚鼠離體氣管平滑肌的松馳作用和對豚鼠藥物性哮喘的保護作用方面,麻黃在小青龍湯中不占主要地位。因而筆者認為治喘方離不開麻黃的觀點值得商榷。本方并引證曹穎甫《經(jīng)方實驗錄》中談小青龍湯證時,認為其主要藥是五味子、干姜、半夏、細辛,麻黃并非主藥。實驗證明,小青龍湯去麻黃、半夏后的乙醇提取液,顯示了很強的抗組織胺、抗乙酰膽堿與抗氧化鋇作用和對豚鼠藥物性哮喘有明顯保護作用,這進一步說明小青龍湯的平喘作用并非主要靠麻黃和半夏,其他幾種組成藥可能起著更大的作用。此外,在對支氣管解痙作用方面,本方及主藥組成的水煎劑均比同劑量的乙醇提取液為差,說明方中的解痙成分水溶性較差而乙醇溶性較好。

   王均默等用離體耳灌注法,以本方的醇提水劑給藥,灌流液的流出量較給藥前明顯增加,并持續(xù)5-10分鐘之久。還研究了本方對大鼠足跖溫度的影響,認為小青龍湯對足跖溫度的影響表現(xiàn)為先升后降的作用。

栗山一夫等用小青龍湯浸膏劑治療鼻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在應用本方后,病人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E和組織胺較治療前呈明顯的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下降,而與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有關(guān)的血漿中cAMP值較治療前有明顯升高。

   上馬場和夫等研究了對小鼠長期經(jīng)口投予小青龍湯時對兒茶酚胺反應性的變化。實驗顯示,喂飼小青龍湯以代水飲,同時每日2次皮下注射生理鹽水的小鼠血漿中的cAMP含量,較每日皮下注射生理鹽水的小鼠為高,并且較每日兩次皮下注射異丙腎上腺素的小鼠血漿中的cAMP含量更高,有顯著性差異。認為這提示長期經(jīng)口投予小青湯可能使β-的受體的水平向上調(diào)節(jié),親和力增強,腺苷環(huán)化酶的活性增加,以及兒茶酚甲基轉(zhuǎn)移酶的活性降低。小青龍湯長期口服組,使cAMP較易升高,從而使支氣管平滑肌松弛,這說明了小青龍湯的部分作用機制。

   森島昭用本方治療支氣管哮喘中,也發(fā)現(xiàn)本方在有效的病例中,有明顯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E值的作用,并認為這可能與本方能抑制呼吸道或扁桃腺體中漿細胞中漿細胞產(chǎn)生免疫球蛋白E的物質(zhì)增加有關(guān)。(完)

   本帖內(nèi)容參考書目有《傷寒論釋義》、《金匱要略釋義》、《醫(yī)宗金鑒》、《中醫(yī)雜志》、《經(jīng)方實驗錄》等。

   跋:本人早年有幸有緣拜視臨濟寺已故方丈有明老和尚,曾開示弟子,“常持大悲咒,常行菩薩道”。我之所以這么寫,是覺得我們每一位從醫(yī)者,都肩負著救死扶傷的重任,咱們每一天的工作,其實都是在“施菩薩心、行菩薩道”。



-----------       完成了一件善事。復制下慢慢研究,謝謝!
-----------回復 sunjingxin1955 的帖子

多謝您鼓勵,讓我們一起多做些善事吧。
-----------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4/1/3 20:31 編輯 m.zxtf.net.cn/rencai/

       丹溪叟《針灸驗錄2》風邪郁閉案跟帖:
       好案!如此證,如無針灸,當以何藥治之?
       患者外感風寒而無熱象,舌苔薄白,惡風寒,周身戰(zhàn)抖,乃所謂無熱惡寒者,發(fā)于陰也,又脈沉而細緩,則病在少陰,是否可用四逆合桂枝湯以及補血活血之劑?
       對此,先生怎么看?能否一獻高論?
-----------回復 sunjingxin1955 的帖子

你好,其實我不愿意討論別人的醫(yī)案,但這個醫(yī)案你既然提出來了,我不回應就是我不禮貌了。我詳細看了當時的發(fā)病描述,認為病屬于“寒閉證”,治則當溫通開閉,方藥當選蘇合香丸。
-----------回復 茗德中醫(yī) 的帖子

“方對某些遺尿病者亦可辯證運用,如張氏報道,曾治李某,男,65歲,素有慢性氣管炎及習慣性便秘史。兩月前因服生桃仁30g而口鼻氣臭,頭目昏眩,咳唾涎沫不止,2日后小便次數(shù)增多,夜間遺尿。10日后遺尿達3-4次。經(jīng)多處治療不效。昨日因患感冒,咳嗽加重,不能平臥,小便一夜八次。形體消瘦,面色光白,喘息氣急,唇口發(fā)紺,咳吐泡沫痰涎,舌質(zhì)淡,苔白厚滑,脈浮弦而滑。治宜宣肺散寒。處方:麻黃、桂枝、甘草各6g,清半夏、白芍各9g,細辛、五味子各3g,干姜5g。水煎分三次熱服,兩劑后,身微汗出,咳喘大減,夜尿減至2次。原方加吳茱萸6g,麻黃、甘草減為3g。連進3劑,諸癥皆消。繼服健脾溫腎藥月余,隨訪2年未再復發(fā)!
遺憾的是這位“張氏”雖報道了小青龍可治遺尿,但卻未闡明之所以能治遺尿病之原理。

-----------回復 茗德中醫(yī) 的帖子

       謝謝回復。討論醫(yī)案還是受本壇的影響,一案出,即有初學者跟帖發(fā)表見,或高人大醫(yī)出面點評。
       蘇合香丸原只知道是治療心臟病之方,其實竟有如此通閉散邪之功,受教了!如無此次論及,何來新知?

----------- 本帖最后由 茗德中醫(yī) 于 2014/1/3 22:16 編輯 m.zxtf.net.cn/jianyan/

回復 sunjingxin1955 的帖子

豈敢豈敢,我這么應對已感很吃力了。其實我認為哪個病例為“寒閉輕癥”,蘇合香丸不但是治療“寒閉癥”溫通開竅的方子,同時在當前亦用治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病。你看丹溪叟老前輩,為什么“刺十宣、透內(nèi)外關(guān)”,主要是通閉開竅,暢通經(jīng)脈。針灸和中藥同理也。不知當否?商請前輩和高手指正。茗德。
-----------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4/1/4 14:53 編輯 www.med126.com

回復 茗德中醫(yī) 的帖子

       謝謝老師的回復。又是一層收益!
       今有本人外甥因腎陽虛衰向我求診,考慮我的水平因僅限于自治、治療家人,且用潛陽還是四逆拿捏不準,所以想有求于先生,二則向先生學習,又多顧慮,不知意下如何,故先探問。具體情況請看我新發(fā)的求診帖子。

-----------我正在外地出診,不太方便作出回復,周日晚上8點以后吧。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