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鼻淵門主論
    

瘍醫(yī)大全:鼻淵門主論

馮魯瞻曰∶夫鼻為肺竅。經曰∶天氣通于肺。若腸胃無痰火積熱,則平常上升,皆清氣也。肺家有病,則鼻不利,如傷熱之不散,或傷寒之久郁成熱,皆能使塞而不利。若平人而多涕,或黃或白,或帶血如膿狀者,皆腎虛所致,不可過用涼藥。(《錦囊》)又曰∶鼻淵者,謂其涕下不…

馮魯瞻曰∶夫鼻為肺竅。經曰∶天氣通于肺。若腸胃無痰火積熱,則平常上升,皆清氣也。肺家有病,則鼻不利,如傷熱之不散,或傷寒之久郁成熱,皆能使塞而不利。若平人而多涕,或黃或白,或帶血如膿狀者,皆腎虛所致,不可過用涼藥。(《錦囊》)

又曰∶鼻淵者,謂其涕下不止,如淌水泉,故名之也。經曰∶是膽移熱于腦。蓋膽脈起于目銳 ,上抵頭角,入絡于腦。然陽明之脈亦挾鼻,絡目旁,約太陽之脈者也。今因腦熱,則足太陽逆,與陽明之脈俱盛,泊于額中,是以鼻額酸痛,涕下不止矣。

又曰∶更有寒邪未盡,虛熱漸熾,是以膿涕結聚,香臭不聞,此名鼻 。

又曰∶更有熱血入面,為寒所拂,是以污濁凝滯,則成鼻 。

又曰∶腦病有二∶若清水流出而不痛者,為寒;若流黃臭水而痛者,為熱。久而不愈,即名腦漏。治當內服清利膽熱,外于囟會、通天二穴灸之。

又曰∶鼻流濁涕不止者,名曰鼻淵。乃風熱爍腦而液下滲,或黃或白,或帶血如膿狀,此腎虛之證也。經曰∶腦滲為涕。又曰∶膽移熱于腦!对∈健吩弧萌缫曰馉q金,熱極則反化為水。然究其原,必腎陰虛而不能納氣歸元,故火無所畏,上迫肺金,由是津液之氣不得降下,并于空竅,轉濁為涕,津液為之逆流矣。于是腎肝愈虛,有升無降,有陽無陰,陰虛則病,陰絕則死。此最宜戒怒以養(yǎng)陽,絕欲以養(yǎng)陰,斷炙,遠酒面,以防作熱。然后假之良醫(yī),滋腎清肺為君,開郁順氣為臣,補陰養(yǎng)血為佐,俾火息金清,降令胥行,氣暢郁分,清竅無壅,陽開陰闔,相根據(jù)相附,臟腑各司乃職,自慎以培其根,藥餌以治其病,間有可愈者。茍或驕恣不慎,或誤投涼藥,雖倉扁不能使其長生矣。

又曰∶久患鼻流濃涕極臭者,即名腦漏。氣虛者,補中益氣湯;陰虛者,麥味地黃湯。

經曰∶肺和則能知香臭矣。肺中壅遏不和,故鼻竅窒塞不聞香臭矣。

陳實功曰∶鼻淵又名腦漏,總由風寒凝入腦戶,與太陽濕熱交蒸而成。其患鼻流濁涕,或流黃水,點點滴滴,長濕無干,久則頭眩虛暈不已,治以藿香湯主之。如日久虛眩,內服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以滋化源可也。(《正宗》)

陳遠公曰∶人有無端鼻流清水,日久則流鼻涕,又久則流黃濁之物,如膿如髓,腥臭難聞,流至十年而死矣。此得之飲酒太過,臨風而臥,風入膽中,膽之酒毒,不能外泄,遂移熱于腦,腦得熱毒之氣,不能久藏,從鼻竅出矣。腦竅通于鼻,而膽氣何以通于腦,酒氣何以入于膽耶?凡善飲者,飲酒必先入膽,膽不能受酒,而能滲酒,酒經膽滲則氣盡解,倘飲多則膽不及滲矣。膽不及滲,則不勝酒,既不及化酒,則火毒存于中,人臥則膽氣不行,又加寒風之吹,膽更不舒矣。膽木最惡者,寒風也,內寒相侵則內熱益甚,膽屬陽,頭亦屬陽,膽熱不能久藏膽中,必移熱上走于頭矣。腦在頭中,頭無藏熱之處,必遇穴即入,況膽腦原相通者乎。腦之穴大過于膽,遂安居而不還于膽矣。及居腦,久動則思遷,又尋竅而出,乃順趨于鼻矣;鸲緶\則涕清,深則涕濁,愈久愈流愈重,后則涕無可流,并腦髓盡出,欲不死不可得矣。治法∶治其腦而仍治其膽者,探源之治也。用取淵湯∶辛夷二錢,當歸、黑山梔各三錢,柴胡貝母各一錢,元參一兩,水煎服。二劑涕減,三劑全愈。(辛夷入膽,引當歸以補腦之氣,引元參以解腦之火,加柴、梔舒膽之郁,則膽不來助火,自受補氣之益也。不止鼻之涕者,清腦中之火,益腦中之氣,正所以止之也。蓋鼻原無涕,遏上游出涕之源,何必又截下流之水乎!或疑當歸過于多用,不知腦髓盡出,若不大補,則腦氣不生。辛夷耗散之物,非可常用,故乘其引導,大用當歸補腦滲精,不必日后再用。倘日后減去辛夷,即重用當歸無益矣。此用藥先后之機也。人疑當歸不可多用,不過嫌其性滑,有妨于脾耳。誰知腦髓直流之人,必髓不能化精者m.zxtf.net.cn也。精不化則必少矣,精少則不能分布于大腸,大腸必有干燥之苦,然則以當歸潤之,正其所喜,何患之有耶!)

又曰∶人有鼻流清涕,經年不愈,人以為內熱成腦漏也,誰知肺氣虛寒乎?夫腦漏,即鼻淵也。有寒熱二證,不獨膽熱而成之也。何以別之?蓋鼻涕濁而臭者,熱也;清而不臭者,寒也。熱屬實,寒屬虛,今流清涕而不臭,正虛寒也。熱宜清涼之藥,寒宜溫和之劑,若概用散而不用補,則損肺氣而肺益寒,愈流清涕矣。用溫肺止流丹人參、荊芥、細辛各五分,訶子甘草各一錢,桔梗三錢,水煎,調石首魚腦骨五錢, 末服,一劑即止。(此方氣味溫和,自能暖肺,性又帶散祛邪,故奏功如神;蛑^石首魚腦骨古人以治內熱之鼻淵,疑石首魚腦骨為物,何以用治寒證鼻淵耶?恐鼻淵皆屬熱,而非寒乎?不知鼻淵有寒熱二證,而石首魚腦骨皆兼治之。但熱病之涕通于腦,寒證之涕出于肺,所用之藥皆入肺,無非溫和之味,肺既寒涼,得溫和自解,又得石首魚腦骨,截腦中之路,則腦氣不下陷,肺氣更閉矣,所以一劑止流也。)

又曰∶人有鼻塞不通,濁涕稠粘已經數(shù)年,人以為鼻淵,火結于腦也,誰知乃肺之郁火不宣,而非鼻淵也。夫郁證五臟皆有,不獨肺能郁也!秲冉洝吩弧弥T氣憤郁,皆屬于肺。肺郁則氣不通也!峨y經》曰∶肺熱甚則出涕。肺本清虛之府,最惡熱也。肺熱則氣必粗,液必上拂,而結為涕,熱甚則涕黃,熱極則涕濁,則濁之物,豈容于清虛之府,必從鼻之門戶出矣。用加味逍遙散∶柴胡、白術、白茯苓各二錢,桔梗、白芍、當歸各三錢,黃芩、半夏、白芷、甘草各一錢,陳皮五分,水煎服。二劑輕,八劑全愈。(此治肝郁之方,何以治肺郁亦效?不知此方善治五郁,非獨治肝一經已也。又佐以桔梗散肺之邪,黃芩瀉肺之熱,且引眾味入肺,何郁之不宣乎?故塞通濁化也。)

李東垣曰∶鼻塞不聞香臭者,俗謂肺寒,而用解利辛溫之藥不效,殊不知多因肺經素有火邪,故遇寒便塞也。治當清肺降火為主,佐以通氣之劑。如原無鼻塞舊癥,但一時偶感風寒,而致窒塞聲重,或流清涕者,自作風寒治之。然氣虛之人,氣弱不能上升,則鼻塞滯,所謂九竅不通,腸胃之所生也,多服補中益氣湯自通。

朱丹溪曰∶肺開竅于鼻,陽明胃脈亦挾鼻上行,腦為元神之府,鼻為命門之竅,人之中氣不足,清陽不升,則頭為之傾,九竅為之不利。經曰∶天氣通于肺。若腸胃無痰火積熱,則平常之升,皆清氣也。故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升于面而走空竅,其宗氣出于鼻而為臭。謂陽氣、宗氣者,皆胃中生發(fā)之氣也。若因饑飽勞役損傷脾胃,則生發(fā)之氣弱,而營運之氣不能上升,乃邪塞空竅,故鼻不利,而不聞香臭也。治法宜養(yǎng)胃實營氣,陽氣、宗氣上升則通矣。然《難經》云∶心主五臭,肺主諸氣。鼻者,肺竅也,反聞香臭者,何也?蓋以竅言之,肺也;以用言之,心也。若因衛(wèi)氣失守,寒邪客于頭,而鼻亦受之,不能為用,是以不聞香臭矣。經曰∶五氣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鼻為m.zxtf.net.cn/zhuyuan/之不利也。視聽明而清涼,香臭辨而溫暖,治法宜先散寒邪,后補胃氣,使心肺之氣得以交通,則鼻利而香臭聞矣。

鼻淵門主方

奇授藿香湯 鼻淵黃水,濁涕長流,致腦戶虛眩不已。藿香連枝帶葉者五錢,水一碗煎七分,加公豬膽汁一枚和勻,食后通口服之。至重者不過三服。如此藥味苦不能服,用藿香葉一兩,公豬膽汁熬稠膏為丸,每服二錢,食后白湯送下亦效。

鼻流涕不止。

白芷(一兩) 蒼耳子(炒,二錢五分) 辛夷仁 薄荷菊花(各五錢)

研細。每服二錢,清茶食后調服。

腦漏(《濟生》)

當歸頭(酒洗,五錢) 辛夷仁(三錢) 真川芎(酒洗) 羊角(鎊,各二錢) 石青(水飛,一分)

研絕細和勻。每服一錢,臨臥時溫酒調下即睡。

古拜散芥穗為細末,每服三錢,生湯調下。有火者用陳茶調服。

防風 鼻淵腦熱滲下,濁涕不止。

人參 黃芩(酒炒) 麥門冬(去心) 防風(各二兩) 川芎 生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鼻流臭涕 百草霜研細,空心冷水調,服三錢,五次可痊。

腦漏 裝fo店中絞漆綿子 灰研細,蘆管吹鼻中三四次。

鼻淵(周鶴仙)

辛夷 防風 白芷(各八分) 蒼耳子(一錢二分) 川芎(五分) 北細辛(七分) 甘草(三分)

白水煎,連服四劑全愈。忌牛肉。

腦寒神方(江仍度)每用頭火燒酒一斤,入小嘴砂壺內,蓋旁四周封固,將酒燉滾熱以鼻向壺嘴內聞酒味,冷則又燉又聞,聞至酒淡無味,又換一斤如法燉聞。重者五斤,輕者不過三斤,即可全愈。

腦漏雞冠花不拘新陳,用酒一斤煎服。

天羅散 治鼻中常流黃臭水,名控腦砂。絲瓜藤取根下三寸或五寸,燒灰存性。溫酒調服,數(shù)次即愈。

鼻淵。

香櫞 砂仁 扁柏葉 川芎 廣木香(各等分) 水煎服。

鼻出臭氣。

黃芩 石菖蒲 生地 遠志肉 本 黃連 赤芍(各八分) 甘草(水浸炒,三分) 水煎服。

腦寒。

辛夷頭 黃芩(各二兩) 白芷(八兩,蔥汁煮三次)

共磨細末。水法疊丸。每服二錢,白湯送下。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