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噫醋(吐酸)
    

雜病廣要:噫醋(吐酸)

脈候 關(guān)上沉,心痛,上吞酸。(《脈經(jīng)》)寸口脈緊,寒之實也。寒在上焦,胸中必滿而噫。(同上)源由證治諸說 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消則脹滿而氣逆,所以好噫而吞酸,氣息醋臭。(《病源論》)夫中脘有飲則嘈,有宿食則酸,食后噫醋吞酸…

脈候 關(guān)上沉,心痛,上吞酸。(《脈經(jīng)》)

寸口脈緊,寒之實也。寒在上焦,胸中必滿而噫。(同上)

源由證治諸說 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消則脹滿而氣逆,所以好噫而吞酸,氣息醋臭。(《病源論》)

夫中脘有飲則嘈,有宿食則酸,食后噫醋吞酸,皆宿食證,俗謂之咽酸是也。(《三因》)

噫氣吞酸,噯宿腐氣,逆咽酸水,亦有每晨吐清酸水數(shù)口,日間無事者,亦有膈間常如酸折(折當作蜇,蜇,螫也),皆飲食傷中脘所致(文有訛脫),生料平胃散神曲、麥 各半錢,或八味平胃散。(《要訣》)

(按∶八味平胃散,據(jù)《類方》系《三因》濃樸、升麻、射干、茯苓、大黃、枳殼、甘草芍藥水煎者,似不與證協(xié),恐是別方。)

人之飲食在胃,惟速化為貴。若胃中陽氣不衰而健運如常,何酸之有。使火力不到,則其化必遲,食化既遲,則停積不行而為酸為腐,此酸即敗之漸也。故凡病吞酸者,多見飲食不訣,自食有不快,必漸至中滿痞膈泄瀉等證,豈非脾氣不強、胃脘陽虛之病,而猶認為火,能無誤乎。(《景岳》)

噫氣虛實 噯氣者,即《內(nèi)經(jīng)》之所謂噫也。此實脾胃之氣滯,起自中焦而出于上焦,故經(jīng)曰上走心為噫也。凡人之飲食太飽者,多有此證;及飲食不易消化者,亦有此證。但太飽作噯者,此系實滯,治宜行氣化食。食不消化時多虛悶作噯者,此系胃氣虛寒,治宜溫補。若痰火作噯者,亦或有之。但停痰必以胃弱,胃弱多因無火,此當詳辨脈證而酌治之也。(《景岳》)

氣盛實噯,食罷噯轉(zhuǎn)腐氣,甚則物亦噯轉(zhuǎn),多傷食濕熱所致,二陳湯加蒼術(shù)、神曲、麥芽、黃連。不因飲食而噯者虛也,蓋胃有濁氣,膈有濕痰,俱能發(fā)噯,六君子湯沉香為君,濃樸、蘇子為臣,吳萸為佐,甚者靈砂以鎮(zhèn)墜之。(《入門》)

吞酸吐酸之別 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于上,以致咽嗌之間,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有若吞酸之狀也。吐酸者,吐出酸苦之水。皆由胃氣不行,脾氣不運,飲食痰涎津液俱化為水,郁而少久以成酸也。(《繩墨》)

吞酸之與吐酸證有三種∶凡喉間噯噫,即有酸水,如醋浸心,嘈雜不堪者,是名吞酸,即俗所謂作酸也,此病在上脘最高之處,不時見酸而泛泛不寧者是也。其次則非如吞酸之近,不在上脘而在中焦胃脘之間,時多嘔惡,所吐皆酸,即名吐酸而渥渥不行者是也。又其次者,則本無吞酸吐酸等證,惟或偶因嘔吐,所出或酸或苦,及諸不堪之味,此皆腸胃中痰飲積聚所化氣味,每有濁惡如此,此又在中脘之下者也。但其順而下行,則人所不覺;逆而上出,則喉口難堪耳。凡此三者,其在上中二脘者,則無非脾胃虛寒、不能運化之病,治此者非溫不可。其在下脘偶出者,則寒熱俱有,但當因證以治其嘔吐,嘔吐止則酸苦無從見矣。(《景岳》)

病變翻胃膈噎 吞酸,小疾也,然可暫而不可久;蛞约残《鲋,此不知其翻胃之漸也(《匯補》作膈噎反胃之漸也)。語曰∶毫末不斫,將尋斧柯。是故慎之。(《方考》)(按∶《百問》亦曰∶吐酸日久,漸成翻胃。)

族妹經(jīng)不行者八十日,每飲食入腹,即疼痛,必盡吐出乃止,居常亦吐酸水,上焦熱,下焦寒,大便半月始一行,食飲不進者四十日,六脈皆數(shù),左滑右軟弱。妹能事者,以其夫多病,且不諳世故,由是悒悒,病從思慮而得,恐成膈癥。今大便燥結(jié),吐酸,乃膈之征,急宜拂慮,庶藥有功。先與丁靈丸(按∶此當是香靈丸,用丁香辰砂、靈脂,用狗膽汁或豬膽汁丸)一粒而吐止。繼用溫膽湯加姜、連,痛吐全安。改以二陳湯加香附,條芩、山梔仁、丹參、砂仁,調(diào)理兩月,經(jīng)行,大便始潤而膈癥斯不作矣。(《赤水》)

溫中消導(dǎo)諸方(溫利) 治噫酢咽方。(《千金》)(按∶即吳茱萸湯)《醫(yī)心》∶《醫(yī)門方》于本方加橘皮。

《廣濟》療常吐酸水,脾胃中冷,茯苓湯方。

茯苓(十二分) 橘皮(十二分) 白術(shù)(八分) 人參(六分) 桂心(六分) 甘草(八分炙)

紫蘇(十分) 生姜(十二分) 檳榔(七枚)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絞去滓,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七八里。未好瘥,三兩日更服一劑,老少取微利。(《外臺》)

又療嘔吐酸水,結(jié)氣筑心,白術(shù)散方。

白術(shù)(八分) 茯苓(八分) 吳茱萸(四分) 橘皮(六分) 蓽茇(四分) 濃樸(八分炙) 檳榔(十分)

人參(六分) 大黃(十分)

上九味搗篩為散,空腹煮姜棗湯服方寸匕,日二服,漸加至二匕半。覺熱m.zxtf.net.cn/zhicheng/,服少飲食三兩口壓之。(同上)

又療吐酸水,每食則變作醋水吐出,檳榔散,于本方去白術(shù)、吳茱萸、濃樸、大黃,平晨空腹,取生姜五大兩合皮搗,絞取汁,溫,內(nèi)散方寸匕,搗調(diào),頓服之,日一服,漸加至一匕半。

《延年》增損承氣丸,療胸脅支滿,背上時有一答熱則痛,腹脹多噫,醋咽氣逆,兩脅滿,并主之方。

前胡(七分) 枳實(七分炙) 桂心(五分) 干姜(五分) 吳茱萸(五分) 茯苓(四分) 芍藥(六分)

濃樸(十分炙) 橘皮(十分) 大黃(七分)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上十一味搗篩為末,納杏仁脂中研調(diào)篩,度蜜和丸,每服食后少時,酒飲任性,初服七丸如梧子,以氣宣下泄為度。(同上)

治上氣冷氣,噫醋吞酸,吐沫嘔逆,不思飲食,半夏丸方。

半夏(湯浸去滑焙干二兩) 丁香(半兩) 干姜(炮裂一分)

上三味搗羅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煎木瓜鹽湯下,不拘時。(《圣濟》)

曲術(shù)丸,治中脘有宿食留飲,酸蜇心痛,口吐清水,噯宿腐氣者。

神曲(炒三兩) 蒼術(shù)(泔浸三宿洗凈干炒一兩半) 陳皮(一兩)

上為末,生姜汁別煮神曲末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湯下,無時。(《三因》)

五百九,治宿食留飲聚積中脘,噫臭吞酸,心腹疼痛,并療中虛積聚,及臟腑飧泄,赤白痢下。(同上)

(方附《胃反》疏里諸方中。)

加減安胃湯,治脾胃虛寒,嘔吐酸水。

藿香 吳茱萸(各一錢半) 人參(二錢) 陳皮(三錢) 蒼術(shù)(二錢)

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統(tǒng)旨》)

十味保和湯,治胃氣虛而滯,作噯。(《醫(yī)統(tǒng)》)(按∶即香砂六君子湯加藿香、木香。)

勻氣丸,治氣虛濁升多噯。

豆蔻 橘皮 沉香 人參(各五錢) 益智仁 檀香 大腹子(各一兩)

為末,飯丸梧子大,每八十丸,淡姜湯下。(《入門》)

治食后吐酸水,用干姜、吳茱萸各二兩為末,每服方寸匕,酒調(diào)服,日二服,胃冷服之立效。(《保元》)

汪(二十),壯年飲酒聚濕,脾陽受傷已久,積勞饑飽,亦令傷陽,遂食入反出,噫氣不爽,隔拒在乎中焦,總以溫通鎮(zhèn)逆為例。

旋復(fù)花 釘頭代赭 茯苓 半夏 淡附子 淡干姜(《臨證指南》)

清火調(diào)停諸方 噯氣,胃中有火痰。

南星 半夏 軟石膏 香附子 炒梔子上為丸,或作湯服之。(《丹溪》)《回春》生姜三片,水煎,名星半湯。

破郁丹,治婦人噯氣胸緊,連十余聲不盡,噯出氣,心頭略寬,不噯即緊。

香附米(醋煮m.zxtf.net.cn四兩) 梔子仁(炒) 黃連(姜汁炒二兩) 枳實(麩炒三兩) 檳榔(一兩) 莪術(shù)(一兩) 青皮(去白一兩) 栝蔞仁(一兩) 蘇子(一兩)

上共為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滾水送下。(《回春》)

咽酸方。

茱萸(五錢去梗煮少時浸半日曬干用) 陳皮(五錢) 蒼術(shù)(七錢半泔浸) 黃連(一兩陳壁土炒去土)

黃芩(五錢陳壁土炒去土)

上為末,神曲糊為丸。(《丹溪》)(按∶丹溪曰∶吞酸者,濕熱郁積于肝而出,伏于肺胃之間,宜用茱萸順其性而折之。又曰∶反佐方,用黃連、吳茱萸各炒用。)《統(tǒng)旨》清胃湯,治胃熱吐酸,于本方加茯苓、甘草。(黃連用吳茱萸同炒,去茱不用。)

茱連湯,吞酸,胸中無奈,或噯腐臭主之。

橘皮(一錢五分) 半夏 神曲 蒼術(shù)(各一錢) 黃連(六分) 蘿卜子(炒五分) 茯苓(一錢二分)

香附子 山楂子(各八分) 生姜(七片) 吳茱萸(四分和黃連炒)

食前服。(《原病集》)《回春》蒼連湯,于本方去蘿卜子、香附子、山楂子,加砂仁、甘草。

食積吞酸,或噯腐氣,以香砂二陳湯,加蒼術(shù)、神曲,麥 、炒黃連主之。(《原病集》)

黃連制附丸,治氣虛膈塞吞酸。

川黃連(姜汁炒一兩) 川附子(火煨去皮七錢)

上為末,神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淡姜湯下。(《心統(tǒng)》)

參萸丸,治濕而帶氣者。濕熱甚者,用之為向?qū)В峡芍瓮趟,下可治自利?/p>

六一散(一料) 吳茱萸(一兩制)

上為末,飯丸。(《丹溪》)

食物作酸,蘿卜生嚼數(shù)片,或生菜嚼之亦佳,絕妙。干者、熟者、鹽腌者,及人胃冷者,皆不效。(《瀕湖集簡方》)(《本草綱目》)

調(diào)攝法 所以中酸,不宜食粘滑油膩者,是謂能令陽氣壅塞,郁結(jié)不通暢也。如飲食在器,覆蓋熱而自酸也。宜餐 食菜蔬,能令氣之通利也。(《原病式》)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