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心理控制感對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 | |||||||||||||||||||||||||||||||||||||||||||||||||||||||||||||||||||||||||||||||||||||||||||||||||||||||||||||||||||||||||||||||||||||||||||||||||||||||||||||||||||
文章來源:醫(yī)學全在線 更新時間:2006-5-31 4:06:45 技能論壇 | |||||||||||||||||||||||||||||||||||||||||||||||||||||||||||||||||||||||||||||||||||||||||||||||||||||||||||||||||||||||||||||||||||||||||||||||||||||||||||||||||||
關鍵詞: 心理控制感 心理健康 【摘 要】 目的:探討心理控制感對心理健康水 平的影響。方法:采用成人心理內、外控制感量表(ANSLE)及SCL-90和紐芬 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MUNSH)2個自評量表對2751名正 常成年人群進行測試及相關分析。結果:2751名被試在ANSIE量表的均分為 13.27±4.34 ,中數為13,眾數為12.基本呈正態(tài)分布,男、女性得分差異無顯著性。與心理內控傾向 者 相比,心理傾向于外在控制的人正性情感少,負性情感多,精神癥狀多,總體心理健康水平 低。結論:不同的心理控制感傾向對心理健康水平會產生重要影響。 Extroversive-introversive Control and Mental Health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extro-introv ersive control and mental health. Method: 2751 normal persons we re investigated by ANSIE, SCL-90 and MUNSH.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of ANSIE was 13.3±4.3. It fit for norm al distributio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ompared with those inclined to introversive control, people with extroversive control had les s positive emotion, more negative emotion and more mental symptoms. They were in disadvantage in mental health. Conclusion: Extroversive or intr oversive control has influence on mental health. 【Key Words】mental health extro-introversive control 自人們開始重視研究社會環(huán)境與健康的關系以來,國內外有許多研究 都 肯定了社會心理刺激對人的精神和軀體健康的影響。但是,社會心理刺激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個體的心理健康不僅與社會心理刺激的強度有關,同時還受 許多其它因素的調節(jié)和影響。在同樣性質、同樣大小的刺激作用下,有些人產生嚴重的健康 損害 ,但有些人產生較輕的適應困難,還有一些人則安然無恙。在這中間,社會支持、應對策略 、個性素質及控制感等心理中介因素是比較受關注的(1-3)。 心理控制源傾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一直是許多臨床研究者所關注的重點!靶睦砜刂圃 ”這個概念來自Rotter的社會學習理論,它是指可以用來解釋為什么有些人會積極主動地應 付困難處境而另外一些人則表現出消極態(tài)度的一種內心狀態(tài)。內在控制源者認為事情的結果 是與自己付出的努力相關的,而外在控制源者則認為結局不是由個人所控制的。有研究認為 ,外在控制性強的人更難應付應激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水平也就較差[3]。 目前國內對心理控制源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還比較少,本研究試圖通過大樣本的調查來探 討心理控制感對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 對象與方法 對象 杭州市的中小學教師、市級機關干部、公務員和一部分離退休干部,共有2790人接 受了調查,有效被試是2751名,其中男性1634人(59.4%),女性1117人(40.6%)。被試的受 教育程度都在高中以上,年齡18~73歲(平均年齡38.31±9.50歲)。90.9%的人為已婚, 未 婚者占9.1%。有2130名(77.4%)被試的職業(yè)是教師;機關干部、公務員和離退休干部共621 名(22.6%)。 方法 對所有被試都進行問卷調查,問卷都為自評量表。在大樣本調查前,用600人的小樣本對所 采用的調查工具都進行了信效度測試,以確保調查結果的科學性。 測量工具包括:(1)成人Nowicki-Strickland內-外控制量表(ANSIE)[5],主要反 應個體的控制感傾向,得分越低,越傾向內控,得分越高,越傾向外控;在小樣本測查中, 量表的內部一致性a系數Alpha=0.67,折半相關系數為0.66; (2)心理健康調查表,包括①癥狀自評量表(SCL-90)[6]10個分量表與量表總分之間 的相關系數為0.751-0.903,②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MUNSH)[7]。 主觀幸福感是反映個體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心理學參數[4] ,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MUNSH)是比較常用的主觀幸福感評定量表,過去多在老年人 群中使用。劉仁剛對該量表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量表包括兩個因子:正 性情感和負性情感[8],量表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內部一致性a系數Alpha=0.86, 重測相關是0.75。在本研究中,量表的內部一致性a系數Alpha=0.65。 每位被試都是單獨測試,以自評為主,對指導語不明確的地方由主試給予解釋。 所有的數據都在SPSS8.0中進行分析。 結 果 一、被試心理控制感水平 2751名被試在ANSIE量表的平均分是13.27±4.34,中數為 13,眾數是12,分數基本呈正態(tài)分布。1634名男性的平均得分為13.27±4 .37,1117名女性的平均得分為13.26±4.30,二者得分差異沒有顯著性。 二、心理控制感水平與心理健康 1.不同心理控制感水平對心理健康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我們把被試分成3組,上下各28%被試(ANSIE≥15、ANSIE≤10)被列為外控傾向組、內控傾向 組, 居中的44%為第三組,即中間狀態(tài)組。為排除年齡的影響,以年齡為協(xié)變量,進行協(xié)方差分 析,比較不同控制感水平對心理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表1的結果表明,不同的心理控制感水平對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影響。以年齡作為協(xié)變 量,對3組被試在MUNSH和SCL-90上所產生的差異沒有影響。提示年齡對三組被試間心理健 康水平的差異沒有影響。 表1 不同控制感水平對心理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方差分析)
*P<0.001 2.心理控制感對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主效應分析 表2的結果顯示,心理控制感水平對心理健康各項指標都存在明顯的主效應,方差分析差異 顯著(p<0.01)。不同性別除在抑郁情緒和恐怖癥狀兩個指標上有顯著差異之外(p< 0.05),對其它心理健康評價指標沒有影響。性別與心理控制感水平之間沒有交互作用。說 明不同的心理控制感水平會對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產生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沒有摻雜年 齡和性別因素的作用。
表2 心理控制感水平×性別2因素方差分析
(說明:表中上一排為方差分析的F值) 討 論 “心理控制源”[3]來自Rotter的社會學習理論,在該理論中,心理控制源被認為 是有關個人性格及/或行動與事件結局間關 系的泛化性期待。Seligman將外在控制定義為結局不由個人努力所決定的一種普遍信念,內 在控制則認為事情結局與個人努力相一致。大量研究證實,外在控制與焦慮、抑郁情緒有關 ,外在控制性強的人更難應付緊張的生活環(huán)境。而一個內在控制性強的人,較積極地追求有 價值的目標,較多地投身社會活動、有靈活性、更有主見、幸福感更強。 在本研究中,協(xié)方差分析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都表明,心理控制感對正常人群的心理健 康水平有明顯影響。如果個體心理控制感傾向內控,即認為事情的結局是由自己控制的,自 己付出的努力水平決定了事情的成功與否,個體的精神癥狀水平、負性情感水平就明顯地低 ,正性情感要多。有外控傾向的個體則相反,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內控傾向的個體,精神癥狀 水平高,負性情感多,正性情感少。方差分析顯示這二者之間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 01),而且排除了年齡和性別因素的影響。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心理控制感水平是影響個體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調節(jié)變量。因此,在臨 床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及群體和個體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注意對個體心理控制感的研究 和教育,強調對心理控制感的認識,提高治療和教育的效果。
1,E.P.Sarafino,Health Psychology:biopsychosocial interactions,John Wile y&Sons Press,1990,73-81 2,Coyne J.C,Social factors and psychopathology:Stress,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process.Annual Review Psychology,1991,42:401-425 3,H.M.Lefcourt et al,Locus of control as a modifie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essors and mood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1,41:35 7-369 4,E.Diener,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542-575 5,P.T.Costa et al,Influence of extraversion and neuroticism on subjective well- being:happy and unhappy peopl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0 ,38(4):668-678; 6,吳文源、正征宇.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上海精神醫(yī)學,199
|
|||||||||||||||||||||||||||||||||||||||||||||||||||||||||||||||||||||||||||||||||||||||||||||||||||||||||||||||||||||||||||||||||||||||||||||||||||||||||||||||||||
文章錄入:凌云 責任編輯:凌云 | |||||||||||||||||||||||||||||||||||||||||||||||||||||||||||||||||||||||||||||||||||||||||||||||||||||||||||||||||||||||||||||||||||||||||||||||||||||||||||||||||||
【發(fā)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
最新熱點 | 最新推薦 | 相關文章 | ||
化療時的注意事項 胃癌化療護理 胸部(心肺)聽診的技巧 心電圖淺介 外科手術基本技術操作指導 骨科牽引與關節(jié)穿剌術 繃帶包扎與石膏固定 導尿和膀胱造瘺術 外科引流與換藥 麻醉(Anesthesia)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