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2007 ~ 2008 學年第 二 學期
課 程 名 稱 臨床檢驗基礎學
開 課 學 院 廣州醫(yī)科大學檢驗系
開 課 教 研 室 臨床檢驗基礎教研室
授 課 教 師 劉榮靜
職 稱 副主任技師
授 課 班 級 2005檢驗本科
學 生 人 數(shù) 89
廣州醫(yī)科大學教務處制
廣州醫(yī)科大學教案
課程名稱 | 臨床檢驗基礎學 | 授課題目(章節(jié)或主題) | 第二章第二、三節(jié)白細胞形態(tài),血小板計數(shù)、形態(tài) | ||||||||||||
授課教師 | 劉榮靜 | 所屬二級學院 | 第一臨床學院 | 所屬教研室 | 臨床檢驗基礎 | 職稱 | 副主任技師 | ||||||||
授課時間 | 2008 年3 月18日第4 周星期二 第1-2 節(jié)第 1 次 | 授課時數(shù) | 2學時 | ||||||||||||
授課班級 | 檢驗 專業(yè)(本科√ ?啤)2005 級 1,2,3 班 | ||||||||||||||
教學課型 | 理論課√ 實驗課□ 習題課□ 討論課□ 實習(踐)課□ 其它□ | ||||||||||||||
教材名稱、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時間 | 臨床檢驗基礎 熊立凡主編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7第4版 | ||||||||||||||
教學目標與要求:掌握: (1)外周血液異常白細胞形態(tài)及其臨床意義。 (2)血小板計數(shù)原理,試劑,操作,注意事項,參考值,臨床意義。 (3)血小板形態(tài)及其臨床意義。 熟悉:血小板計數(shù)的質量控制。
| |||||||||||||||
主要知識點、重點與難點: 主要知識點: 正常白細胞形態(tài)識別、異常白細胞形態(tài)識別及其臨床意義、血小板計數(shù)原理,試劑,操作,注意事項,參考值,質量控制,臨床意義。
重點:異常白細胞形態(tài)及其臨床意義,質量控制、血小板計數(shù)原理,試劑,操作,注意事項,參考值,臨床意義
難點:異常白細胞、PLT形態(tài)、血小板計數(shù)操作
| |||||||||||||||
教學方法(請打√選擇): 講授法√ 討論法√ 演示法□ 自學輔導法□ 練習法(習題或操作) √ 讀書指導法□ PBL(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 案例法□ 其他□ | |||||||||||||||
教學媒體(請打√選擇): 教材√ 板書√ 實物□ 標本□ 掛圖□ 模型□ 投影□ 幻燈□ 錄像□ CAI(計算機輔助教學)□ | |||||||||||||||
教學過程設計(包括講授內容、講授方法、時間分配、媒體選用、設計等):
主要內容:外周血正常白細胞形態(tài)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和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的核形界定異常白細胞形態(tài)中性粒細胞的核象變化血小板計數(shù)、形態(tài)檢查
三、白細胞形態(tài)檢查【檢測原理】外周血液經(jīng)涂片、染色后,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作白細胞形態(tài)學觀察和分析。(一)外周血正常白細胞形態(tài)(配圖)白細胞分為5種類型中性桿狀核粒細胞neutrophilic band granulocyte中性分葉核粒細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嗜酸性粒細胞 polymorphonuclear eosinophil嗜堿性粒細胞basophil淋巴細胞Lymphocyte單核細胞 monocyte鼓槌 (drumstick)假性drumstick(小型高爾夫球棍型)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和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的核形界定凡胞核完全分離或核間以一絲相連者為分葉核粒細胞。具體劃分的標準是細胞核徑最窄處小于最寬處1/3者為分葉核粒細胞,大于1/3者為桿狀核粒細胞;若兩絲相連為桿狀核粒細胞(二)異常白細胞形態(tài)(配圖)⑴中性粒細胞①中性粒細胞的毒性變化:細胞大小不均:( anisocytosis)毒性顆粒(toxic granulation )空泡 (vacuolation)Döhle體 (Döhle body)核棘突:退行性變 (degeneration)毒性指數(shù):計數(shù)100個或200個中性粒細胞,同時記錄有中毒顆粒的細胞,計算而來。中性粒細胞的核象變化(配圖)(1)中性粒細胞核左移:(2)中性粒細胞核右移:3.中性粒細胞胞核形態(tài)的異常(配圖)巨多分葉核中性粒細胞Pelger-Huet畸形:4.中性粒細胞胞漿顆粒減少或消失:5.與遺傳因素相關的中性粒細胞畸形(配圖)Chediak -Higashi畸形:May-Hegglin畸形:6。淋巴細胞(配圖)①異型淋巴細胞:異型淋巴細胞I型(空泡型):異型淋巴細胞Ⅱ型(不規(guī)則型):異型淋巴細胞Ⅲ型(幼稚型):②受放射線損傷后淋巴細胞形態(tài)變化:核固縮、核破碎、雙核的淋巴細胞③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時形態(tài)學變化:第三節(jié) 血小板檢查(blood platelet count,BPC)一、血小板計數(shù) (一) 原理1.顯微鏡直接計數(shù)法(1)普通光學顯微鏡計數(shù)法(2)相差顯微鏡計數(shù)法:2.血細胞分析儀法3.免疫法血小板計數(shù)(二) 試劑1 草酸銨稀釋液: | |||||||||||||||
提問、課堂討論等師生互動的設計: 簡述外周血液血細胞形態(tài)學檢驗解釋:毒性顆粒(toxic granulation )、空泡 (vacuolation)、Döhle體 (Döhle body)、核棘突、退行性變 (degeneration) | |||||||||||||||
教學小結、復習思考及作業(yè)題布置: 簡述核象、核左移、核右移的概念及其臨床意義。加強細胞形態(tài)學的質量控制 | |||||||||||||||
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點(加強基礎與臨床聯(lián)系、外語運用、啟發(fā)學生思維、指導學生自學、介紹學科新進展等方面): 應用大量細胞圖片,加強基礎與臨床聯(lián)系 應用臨床病例進行分析 專業(yè)英語貫穿全過程 介紹學科新進展 | |||||||||||||||
參考資料(包括輔助教材、參考書、文獻等): 1.《今日臨床檢驗m.zxtf.net.cn/job/》中國科學技術出版.1997年.叢玉隆、王淑娟主編 2.《血細胞圖譜》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年.王淑娟、王振中、吳振茹主編 3.《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葉應嫵、王毓三主編 4.《臨床實驗診斷學》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年.朱漢民、沈霞主審 5. 《臨床檢驗基礎》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熊立凡主編 6. 《臨床檢驗基礎學》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劉成玉主編 | |||||||||||||||
教研室 意 見
|
符合教學要求,同意。 教研室主任簽章: 年 月 日 | ||||||||||||||
教學后記(即教學實施情況總結分析,在課程結束后填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