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遼寧中醫(yī)雜志1990,(1):34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黨參18g,白術(shù)15g,五指毛桃根30g,法半夏10g,枳實(或枳殼)6g,橘紅6g,茯苓15g,竹茹10g,丹參15g,山楂15g,甘草5g。 |
加減 | 氣虛甚者加北芪、人參;兼陰虛者加麥冬、五味子;痰濁重者加瓜蔞、薤白;血瘀著者加田七;心悸者加熟棗仁、珍珠層粉;眩暈者加天麻、鉤藤;血壓高者加代赭石、牛膝;血脂高者加首烏、草決明。 |
功效 | |
主治 | 冠心病。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分2-3次服。4周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冠心病35例,按1980年《關(guān)于冠心病命名及診斷標(biāo)準(zhǔn)的建議》診斷。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齡55-79歲,平均62.1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5年;心絞痛24例,心律失常12例,陳舊性心肌梗塞3例,合并高血壓病10例,高脂血癥13例,以上各型有的交叉出現(xiàn)。中醫(yī)辨證按1980年全國冠心病辨證論治研究座談會標(biāo)準(zhǔn)。35例中,標(biāo)實證:痰濁7例,痰瘀相兼14例,血瘀6例;本虛證:心氣虛19例,心氣陰虛12例,脾氣虛12例,肝腎陰虛10例,腎氣虛8例。本虛征與標(biāo)實證多相互兼見。結(jié)果:癥狀改善總有效率為90.96%,心電圖改善有效率為53.33%。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