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檗米、粟檗、谷芽 |
漢語拼音 | su ya |
英文名 | Millet sprout |
藥材基原 | 為禾本科植物粱的發(fā)芽穎果。 |
動植物形態(tài) | 1.粱,一年生栽培作物,須根粗大。稈粗裝,直立,高0.1-1m。葉鞘松裹莖稈,密具疣毛或無毛,先以近邊緣及葉片接處的背面為密,邊緣密具纖毛;葉舌為1圈纖毛;呀片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45cm,寬5-33mm,先端尖,基部鈍圓,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圓錐花序呈圓柱狀或近紡錘狀,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間斷,長10-40cm,寬1-5cm,常因品種的不同而變異主軸密被柔毛,剛毛顯著長于或稍長于小穗,黃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橢圓形或近圓球形,長2-3mm,黃色,褐色或紫色;第1穎長為小穗的1/3-1/2,具3脈,第2穎稍短于或長為小穗的3/4,先端鈍,具5-9脈;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7脈,基內(nèi)稃薄紙質(zhì),披針形,長為其2/3,第2外稃等長于第1外稃,卵圓形或圓球形,質(zhì)堅(jiān)硬,平滑或具細(xì)點(diǎn)狀皺紋,成熟后,自第1外稃基部和穎分離脫落;鱗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狀;花柱基部分離;、果期夏、秋季。 2.粟,本變種的主要特征在于:植物體細(xì)弱矮小,高20-70cm。圓錐花序呈圓柱形,緊密,長6-12cm,寬5-10mm;小穗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5mm,黃色,剛毛長約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 |
資源分布 | 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本品呈細(xì)小球形,直徑約1mm,表面淡黃色,為殼狀的外稃與內(nèi)稃包圍,多數(shù)已裂出,露出初生根。去外殼后可見淡黃色的果實(shí),光滑,基部有黃褐色的胚,質(zhì)堅(jiān)斷面粉質(zhì)。氣無,味微甜。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本品穎果含15.9%蛋白質(zhì),63%-70%碳水化合物。基中游離糖0.46%-0.69%,淀粉56.0%-61.0%,纖維素0.70%-1.08%戊聚糖5.50%-7.20%。70%乙醇提取物中含木糖(xylose)1.5%-4.3%,果糖(fructose)8.6%-15%,葡萄糖(glucose)9.9%-15%,蔗糖(sucrose)31%-35%,麥芽糖(maltose)9%-11.0%,棉子糖(raffinose)8.6%-12%,麥芽三糖(maltotriose)5%-6.1%及高級低聚糖5%-9%。水溶部分中主要含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還含少量甘露糖(mannose),半乳糖(galactose)和葡萄糖(glucose)。另外,本品芽和穎果中還含氫氰酸(prussic acid)。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將粟谷入水中浸透,撈出置筐內(nèi),上蓋稻草,每日灑水4-5次,保持濕潤,至芽長2-3mm許,取出曬干。炒粟芽:取粟芽置鍋內(nèi)以文火炒至黃色為度。取出放涼。亦有炒至焦黃色者。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微溫 |
歸經(jīng) | 脾;胃經(jīng) |
功效 | 健脾;消食 |
功效分類 | 健脾藥 |
主治 | 食積脹滿;不思飲食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或研末入丸、散。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別錄》:寒中,下氣,除熱。 2.《日華子本草》:除煩,消宿食,開胃。 3.《綱目》:消導(dǎo)米面諸果實(shí)積。 4.《山西中藥志》:健脾,消食。治食滯脹滿,食欲不佳。 |
考證 | 出自《本草綱目》。 1.《本草衍義》:檗米,此則粟檗也。今谷神散中用之,性又溫于大麥檗。 2.《綱目》:《名醫(yī)別錄》止云檗米,不云粟作也。蘇恭言凡谷皆可生者是矣。有粟、黍、谷、麥、豆諸,皆水浸脹,候生芽暴干去須,取其中米,炒研面用,其功皆主消導(dǎo)。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ructus Setariae Germinatu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um italicum L.] 2.Setaria italica (L.) 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 |
科屬分類 | 禾本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