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一名百連,一名烏蓼,一名鼠莖,一名鹿蒲。 |
釋名 | |
產地 | |
生境 | |
性味 | 又曰:苦,有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生百余根,根有衣裹莖。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三月三日采根。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
質量鑒定 | |
主治 | 主鼠瘺。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用 | |
配伍應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藜蘆 (《本經(jīng)》下品) 【釋名】山蔥(《別錄》)、蔥苒(《本經(jīng)》)、蔥菼(音毯《別錄》)、蔥葵(普)、豐蘆(普)、憨蔥(《綱目》)、鹿蔥。 時珍曰:黑色曰黎,其蘆有黑皮裹之,故名。 根際似蔥,俗名蔥管藜蘆是矣。北人謂之憨蔥,南人謂之鹿蔥。 【集解】《別錄》曰:藜蘆生太山山谷。三月采根,陰干。 普曰:大葉,小根相連。 弘景曰:近道處處有之。根下極似蔥而多毛。用之止剔取根,微炙之。 保升曰:所在山谷皆有。葉似郁金、秦艽、蘘荷等,根若龍膽,莖下多毛。夏生冬凋,八月采根。 頌曰:今陜西、山南東西州郡皆有之,遼州、均州、解州者尤佳。三月生苗。葉青,似初出棕心,又似車前。莖似蔥白,青紫色,高五、六寸。上有黑皮裹莖,似棕皮。有花肉紅色。根似馬腸根,長四五寸許,黃白色。二月、三月采根陰干。此有二種:一種水藜蘆,莖葉大同,只是生在近水溪澗石上,根須百余莖,不中藥用。今用者名蔥白藜蘆,根須甚少,只是三二十莖,生高山者為佳,均州土俗亦呼為鹿蔥!斗蹲佑嬋弧吩疲撼龊訓|,黃白者善。 根 【修治】雷曰:凡采得去頭,用糯米泔汁煮之,從巳至未,曬干用。 【氣味】辛,寒,有毒!秳e錄》曰:苦,微寒。普曰:神農、雷公:辛,有毒;岐伯:咸,有毒;李當之:大寒,大毒;扁鵲:苦,有毒。 之才曰:黃連為之使。反細辛、芍藥、人參、沙參、紫參、丹參、苦參。惡大黃。 時珍曰:畏蔥白。服之吐不止,飲蔥湯即止。 【主治】蠱毒咳逆,泄痢腸澼,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ā侗窘(jīng)》)。療噦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馬刀爛瘡。不入湯用(《別錄》)。 主上氣,去積年膿血泄。)。吐上膈風涎,暗風癇病,小兒齁痰疾(頌)。末,治馬疥癬(宗奭)。 【發(fā)明】頌曰:藜蘆服錢匕一字則惡吐人,又用通頂令人嚏,而別本云治噦逆,其效未詳。 時珍曰:噦逆用吐藥,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積之義。吐藥不一:常山吐瘧痰,瓜丁吐熱痰,烏附尖吐濕痰,萊菔子吐氣痰,藜蘆則吐風痰者也。按:張子和《儒門事親》云:一婦病風癇。自六、七歲得驚風后,每一、二年一作;至五七年,五七作;三十歲至四十歲則日作,或甚至一日十余作。遂昏癡健忘,求死而已。值歲大饑,采百草食。于野中見草若蔥狀,采歸蒸熟飽食。至五更,忽覺心中不安,吐涎如膠,連日不止,約一、二斗,汗出如洗,甚昏困。三日后,遂輕健,病去食進,百脈皆和。以所食蔥訪人,乃憨蔥苗也,即本草藜蘆是矣!秷D經(jīng)》言能吐風病,此亦偶得吐法耳。我朝荊和王妃劉氏,年七十,病中風,不省人事,牙關緊閉。群醫(yī)束手。先考太醫(yī)吏目月池翁診視,藥不能入,自午至子。不獲已,打去一齒,濃煎藜蘆湯灌之。少頃,噫氣一聲,遂吐痰而蘇,調理而安。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誠然。 【附方】舊六,新十三。 諸風痰飲:藜蘆十分,郁金一分,為末。每以一字,溫漿水一盞和服,探吐。(《經(jīng)驗方》)中風不省,牙關緊急者:藜蘆一兩(去蘆頭),濃煎防風湯浴過,焙干碎切,炒微褐色,為末。每服半錢,小兒減半,溫水調灌,以吐風涎為效。未吐再服。(《簡要濟眾》) 中風不語,喉中如曳鋸聲,口中涎沫:取藜蘆一分,天南星一個(去浮皮,于臍上剜一坑,納入陳醋二橡斗,四面火逼黃色)。研為末,生面丸小豆大。每服三丸,溫酒下。(《經(jīng)驗后方》)諸風頭痛:和州藜蘆一莖日干研末,入麝香少許。吹鼻。又方:通頂散:藜蘆半兩,黃連三分。搐鼻。(《圣惠》) 久瘧痰多不食,欲吐不吐:藜蘆末半錢。溫齏水調下,探吐。(《保命集》) 痰瘧積瘧:藜蘆、皂莢(炙)各一兩,巴豆二十五枚(熬黃)。研末,蜜丸小豆大。每空心服一丸,未發(fā)時一丸,臨發(fā)時又服一丸。勿用飲食!吨夂蟆 黃疸腫疾:藜蘆灰中炮,為末。水服半錢匕,小吐,不過數(shù)服,效(《百一方》)。 胸中結聚,如駭駭不去者:巴豆半兩(去皮心炒,搗如泥),藜蘆(炙研)一兩,蜜和搗丸麻子大。每吞一,二丸。(《肘后》) 身面黑痣:藜蘆灰五兩。水一大碗淋汁,銅器重湯煮成黑膏,以針微刺破點之,不過三次效。(《圣惠》) 鼻中息肉:藜蘆三分,雄黃一分。為末,蜜和點之。每日三上自消,勿點兩畔。(《圣濟方》) 牙齒蟲痛:藜蘆末,內入孔中,勿吞汁,神效。(《千金翼》) 白禿蟲瘡:藜蘆末,豬脂調涂之。(《肘后方》) 頭生蟣虱:藜蘆末摻之。(《直指》) 頭風白屑癢甚:藜蘆末,沐頭摻之,緊包二日夜,避風效。(《本事方》) 反花惡瘡,惡肉反出如米:藜蘆末,豬脂和敷,日三五上。(《圣濟錄》) 疥癬蟲瘡:藜蘆末,生油和涂。(《斗門方》) 羊疽瘡癢:藜蘆二分,附子八分。為末敷之,蟲自出也。(陶隱居方) 誤吞水蛭:藜蘆炒,為末。水服一錢,必吐出。(《德生堂方》) 【附錄】山磁石《別錄》有名未用曰:苦,平,無毒。主女子帶下。生山之陽。正月生葉如藜蘆,莖有衣。一名爰茈。 參果根 又曰:苦,有毒。主鼠瘺。生百余根,根有衣裹莖。三月三日采根。一名百連,一名烏蓼,一名鼠莖,一名鹿蒲。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