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肺熱病指風熱病毒犯肺,熱壅肺氣,肺失清肅。以驟起發(fā)熱,咳嗽,煩渴,胸痛為主要表現(xiàn) |
的內(nèi)臟癉[熱]病類疾病。 | |
發(fā)病原因:
|
多由風熱疫毒之邪自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或肺本有伏熱,復感外邪而發(fā)。肺衛(wèi)受傷,邪正 |
相搏,化熱入里,里熱亢盛 ,煉津成淡,痰熱內(nèi)阻,肺失清肅,發(fā)為喘咳、胸痛等癥,甚 | |
至熱閉心包、引動肝風,久則正虛邪戀,化燥傷陰。 | |
本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傳變快,病程短的特點,整個病程可體現(xiàn)衛(wèi)氣營血或三焦傳變的 | |
過程。邪實正旺者,預后一般良好,若出現(xiàn)熱厥神閉、熱盛動風、陽氣虛脫等證候,救治不 | |
及則可危及生命。 | |
診斷要點:
|
冬春較多見。常有受寒、淋雨、手術、疲勞等誘因,或繼發(fā)于麻疹、時行感冒等病中。 |
以發(fā)熱、咳嗽為主癥,初起時可有惡寒甚至寒戰(zhàn),咯痰可為粘稠,或為血性、鐵銹色痰,伴 | |
煩渴、氣喘,或有胸痛,重者壯熱不退,甚至神昏譫語,或抽搐痙厥,或面白,肢厥、冷汗 | |
、脈微。 | |
肺部聽診呼吸間減弱,或可聞及干濕啰音。 | |
實驗室檢查:
|
胸部X線檢查可見炎性陰影。 |
外周血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細菌感染者一般升高,病毒感染者一般正;蚱汀 | |
疾病辨析:
|
感冒:病情較輕,咳嗽不突出。 |
暴咳:病情較輕,發(fā)熱不甚。 | |
時行感冒:以發(fā)熱頭身痛為主癥,咳喘癥狀為次,有流行特點。 | |
麻疹:呈流行性,口腔粘膜可查見麻疹斑,出現(xiàn)皮疹為特征。 | |
肺癆:一般起病較緩,早期常有低熱乏力,盜汗等癥,病灶多見于肺上部或中野。 | |
肺癰:胸痛較明顯,歷10天左右病不見減,且咯出大量腥臭膿痰,X線檢查見肺部有大片 | |
濃密模糊陰影。 | |
肺癌:年齡多較大,以刺激性咳嗽為特征,一般無全身實熱證候,X線檢查可見肺癌病灶。 | |
肺(吸)蟲。涸诹餍袇^(qū)有進食未熟的石蟹及[la]蛄史,痰、大便中查到肺吸蟲卵。 | |
治療方法:
|
風熱犯肺證 |
證候:咳嗽,咳聲嘎啞,咯痰不爽,痰粘稠色黃,咳時汗出,口渴,惡風,身熱,鼻流黃涕 | |
,頭身疼痛,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浮滑。 | |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 |
主方:桑菊飲 | |
用法: | |
加減:咳甚,加前胡、枇杷葉、浙貝母;咽痛、聲嘶,加射干、山豆根;氣喘,加桑皮、牛 | |
蒡子;發(fā)熱甚,加銀花、石膏、知母。 | |
表寒肺熱證 | |
證候:咳嗽,氣喘,痰粘而稠,咯痰不爽,惡寒,身熱,煩悶,身痛,有汗或無汗,口渴, | |
舌質(zhì)紅,苔薄白或黃,脈浮數(shù)。 | |
治法:發(fā)表散寒、清肺平喘。 | |
主方:麻杏石甘湯 | |
用法: | |
加減:一般可加黃芩、桔梗;痰多,加瓜蔞、魚腥草、桑皮等。 | |
肺熱熾盛證 | |
證候:咳嗽氣急,喘促不寧,身熱不退,煩躁不安,胸膈灼熱如焚,唇焦咽燥,口渴,便秘 | |
,舌質(zhì)紅,苔黃而干,脈滑數(shù)。 | |
治法:清熱瀉肺。 | |
主方:清熱化毒飲,或涼隔散 | |
用法: | |
加減:肺燥腸閉證 | |
證候:咳嗽氣急,發(fā)熱口渴,日晡潮熱,時有譫語,腹部脹滿,大便秘結(jié),腹部按之作痛, | |
苔黃而燥,脈沉而有力。 | |
治法:清肺瀉腸。 | |
主方:大承氣湯 | |
用法: | |
加減:一般可加梔子、全瓜蔞、天竺黃、膽南星等。 | |
痰熱結(jié)胸證 | |
證候:咳嗽,氣喘,咳吐黃稠痰,寒熱往來,胸膈痞滿,按之疼痛,口苦,舌紅,苔黃膩, | |
脈弦數(shù)或滑數(shù)。 | |
治法:清熱化痰寬胸。 | |
主方:柴胡陷胸湯 | |
用法: | |
加減:痰多、胸悶,加杏仁、浙貝母、膽南星、天竺黃等;便秘,加大黃、芒硝(沖服)。 | |
熱閉心神證 | |
證候:咳嗽,氣喘息粗,痰多而稠,高熱煩躁,神昏譫語,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 |
治法:清熱開竅。 | |
主方:清營湯 | |
用法: | |
加減:宜配服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便秘,加大黃、枳實、芒硝(沖服);痰涎壅盛,加膽 | |
南星、竹瀝、猴棗散;抽搐,配服紫雪丹。 | |
正虛邪戀證 | |
證候:咳嗽聲低,氣短神疲,身熱多汗,心胸煩悶,氣逆欲嘔,口渴喜飲,或虛煩不寐,尿 | |
短黃,舌紅苔少,脈虛數(shù)。 | |
治法:益氣養(yǎng)陰、清肺化痰。 | |
主方:竹葉石膏湯 | |
用法: | |
加減:余熱未退當以人參易沙參;一般常加川貝母、沙參等。 | |
邪陷正脫證 | |
證候:高熱驟退,汗出淋漓,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神疲氣短,舌淡或青紫,脈微欲絕。 | |
治法:益氣固脫。 | |
主方:生脈散合參附湯 | |
用法: | |
加減: | |
其他療法:
|
臥床休息,多飲水,避免受寒,保持呼吸道濕化與通暢,必要時給氧。 |
針炙治療: | |
★ 體針療法:主穴為魚際、大椎、曲池、肺俞、膈俞,配穴為合谷、內(nèi)庭、列缺,魚際直 | |
刺5-7分,捻轉(zhuǎn)瀉法。肺俞、膈俞均針向橫突斜刺,進針1.5寸,捻轉(zhuǎn)瀉法,令針感向 | |
前胸放射。 | |
★ 耳針療法:選肺、大腸、神門、膈,留針20-30分鐘;蚨夥叛 | |
單方驗方: | |
★ 大蒜90g,石膏60g,生姜30g,共搗碎混合,開水沖服,每日1劑,分2次服 | |
。 | |
★ 王不留行草30g,冰糖適量,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 |
★ 千里光30g,白英30g,白茅根60g,水煎服,每日1劑。 | |
評 介:
|
治愈:癥狀及體征消失,實驗室及X線等檢查恢復正常。 |
好轉(zhuǎn):癥狀及體征、實驗室檢查等有所改善,X線檢查肺部病灶尚未完全吸收。 | |
未愈:病情未見好轉(zhuǎn)。 |
經(jīng)論書籍: | 《經(jīng)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nèi)經(jīng)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jīng)》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jīng)》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nèi)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chǎn)寶》 | 《產(chǎn)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jīng)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jīng)》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jīng)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