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浮當吐。久得脈澀,卒難開也,必費調理。大凡治痰用利藥過多。致脾氣虛,則痰易生而多。濕痰,用蒼術、白術;熱痰,用青黛、黃連、芩;食積痰,用神曲、麥芽、山楂;風瀉亦不能去。風痰多見奇證,濕痰多見倦怠軟弱。氣實痰熱結在上者,吐難得出。痰清者屬寒,二陳湯之類。膠固稠濁者,必用吐。熱痰挾風,外證為多。熱者清之;食積者,必用攻之;兼氣虛者,用補氣藥送;痰因火盛逆上者,以致火為先,白術、黃芩、軟石膏之類;內傷挾,必用參、 、白術之屬,多用姜汁傳送,或加半夏;虛甚,加竹瀝;中氣不足,加參、術。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脾虛者,宜清中氣以運痰降下,二陳湯加白術之類,兼用升麻提起。中焦有痰則食積,胃氣亦賴所養(yǎng),卒不便虛,若攻之盡,則虛矣。痰成,或吐咯不出,兼氣郁者,難治。氣濕痰熱者,難治。痰在腸胃間者,可下而愈;在經絡中,非吐不可。吐法中就有發(fā)散之義焉。假如癇病,因驚而得,驚則神出舍,舍空則痰生也。血氣入在舍,而拒其神,不能歸焉。血傷必用姜汁傳送。黃芩治熱痰,假其下火也。竹瀝滑痰。
非姜汁不能行經絡。五倍子能治老痰,佐他藥,大治頑痰。二陳湯,一身之痰都治管,如要下加引下藥;在上,加引上藥。凡用吐藥,宜升提其氣,便吐也,如防風、山梔、川芎、桔梗、芽、片芩、僵蠶,豬牙、皂角之類(諸吐法另具于后)。
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問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后,方為藥。許學士用蒼術治痰成窠囊一邊行極妙。痰挾瘀血,遂成窠囊。眩運嘈雜,乃火動其痰,用二陳湯加山梔子、黃連、黃芩之類。噫氣吞酸,此食郁有熱,火氣上動,以黃芩為君,南星、半夏為臣,橘紅為便,熱多加青黛。痰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達;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瀝不可導達;痰在四肢,非竹m.zxtf.net.cn/jianyan/瀝不開;痰結核在咽喉中,燥不能出入,用化痰藥,加咸藥軟堅之味,栝蔞仁杏仁、海石、桔梗、連翹,少佐樸硝,以姜汁蜜和丸,噙服之。海粉即海石,熱痰能降,濕痰能燥,結痰能軟,頑痰能消,可入丸子,末子不可入煎藥。枳實瀉痰,能沖墻壁。小胃丹治膈上痰熱、風痰濕痰肩膊諸痛,能損胃氣,食積痰實者用之,不宜多。
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是老痰。重者吐之,輕者用栝蔞輩,氣實必用荊瀝,天花粉大能降膈上熱痰。痰在膈間,使人顛狂,或健忘,或風痰,皆用竹瀝。亦能養(yǎng)血,與荊瀝同功韭汁治血滯不行,中焦有飲,自然汁冷吃兩三銀盞,必胸中煩燥不寧,后愈。參萸丸能消
【入方】
南星(二兩,切作片,用白礬末五錢,水浸一二日曬干。又云一兩) 半夏(一兩,湯泡,切作片,以皂角水浸一日曬干) 黃芩(姜汁炒) 茯苓 枳實(炒,各一兩)
看虛實。作湯使。
又方 治濕痰。喘急。止心痛。
半夏(一味,不拘多少。香油炒。)
上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湯下。
又方
以上治濕痰。加栝蔞仁、青黛、作丸子。治熱痰。
又方 燥濕痰,亦治白濁因痰者。
南星 半夏(各一兩) 蛤粉(二兩)
上為末。神曲糊丸如梧子大。青黛為衣。每服五十丸。姜湯下。濕痰加蒼術。食積痰加神曲、麥芽、山楂,熱加青黛。
中和丸 治濕痰氣熱。
蒼術 黃芩 半夏 香附(等分)
上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姜湯下。
又方 治痰嗽。
黃芩(酒洗一兩半) 貝母 南星(各一兩) 滑石 白芥子(去殼,各半兩。) 風化硝(二錢半。取其輕浮速降。
上為末。湯泡蒸餅丸服。
導痰湯
法制硝(同萊菔水煮化,去卜,綿濾令結。入臘月,牛膽內風化秤五錢;蛑伙L化硝亦可。又云一兩) 礞石(二兩,捶碎,焰硝二兩同入小砂罐內,瓦片蓋之鐵線縛定,鹽泥固濟,曬干,火 紅,候冷取出)
上為末,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一方加蒼術半兩,滑石一兩,看病冷熱虛實作湯使。一本礞石、南星各一兩,無枳實。
又方
半夏(二兩) 白術(一兩) 茯苓(七錢半)黃芩 礞石(一兩) 風化硝(二錢)
上為末,同前。
潤下丸 降痰甚妙。
南星(一兩) 半夏(二兩,各根據橘紅制) 黃芩 黃連(各一兩) 橘紅(半斤,以水化鹽五錢,拌令得所,煮干焙燥) 甘草(炙,一兩)
上為末,蒸麥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一方單用陳皮半斤,鹽半兩,水拌,煮
青黛,有濕加蒼術,或加參萸。
南星(炮,一兩) 橘紅(去白,一兩) 赤茯苓(去皮,一兩) 枳殼(去穣,麩炒,一兩) 甘草(炙,半兩,又云一兩) 半夏(四兩,又云四錢)
上水煎,生姜五片。食前服。
千緡湯 治喘。
半夏(七個,泡制,每個作四片) 皂角(去皮炙,一寸) 甘草(炙,一寸)
上咀。作一服,生姜如指大煎。
小胃丹
芫花(好醋拌勻,過一宿,瓦器不住手攪,炒令黑,不要 ) 甘遂(濕面裹長流水浸,半日再水洗,曬干,又云水浸冬七春秋五日,或水煮亦可)大戟(長流水煮一時再水洗,曬干,各半兩) 大黃(濕紙裹煨,勿焦,切焙干,再酒潤,炒熟焙干,一兩半)黃柏(三兩,焙炒)
上為末,粥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臨臥津液吞下,或白湯一口送下。取其膈上之濕痰熱
痰丸。一方加木香、檳榔,各半兩,蒸餅丸,每服七八丸,至十丸止。)
治酒痰
青黛 栝蔞
上為末,姜蜜丸。噙化救肺。
治郁痰
白僵蠶 杏仁 栝蔞仁 訶子 貝母 五倍子上為m.zxtf.net.cn/Article/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導痰丸
吳茱萸(三錢,制) 茯苓(一兩) 黃連(半兩) 滑石(七錢半) 蒼術(泔浸,一兩)
上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八九十丸,姜湯下。
茯苓丸(出《千金方》,《百一選方》同)
半夏(四兩) 茯苓(二兩) 枳殼(一兩) 風化硝(半兩)
上為末,蒸餅或神曲、姜汁糊丸,糊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湯下。
又方 治食積痰火,并瀉胃火。
軟石骨(不拘多少,研細)
上用醋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
又方 治陰虛內多食積痰。
川芎(七錢) 黃連 栝蔞仁 白術 神曲 麥芽(各一兩) 青黛(半兩) 人中白(三錢)
上為末,姜汁蒸餅丸服。
久吐痰喘
杏仁(去皮尖,生用) 來復丹(炒)
上等分為末,粥丸麻子大。每服十五丸,白湯下。
黃連化痰丸
半夏(一兩半) 黃連(一兩) 吳茱萸(湯洗,一錢半)桃仁(二十四個,研) 陳皮(半兩)
上為末,曲糊丸綠豆大。每服一百丸,姜湯送下。
白玉丸
上為末,皂角仁浸濃汁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姜湯下。
黃栝蔞丸 治食積,痰壅滯,喘急。
栝蔞仁 半夏 山楂 神曲(炒,各等分)
上為末,栝蔞水丸。姜湯、竹瀝送下二三十丸。
又方
栝蔞仁 半夏(一兩) 蒼術(二兩) 香附(二兩半)黃芩 黃連(半兩)
又方
栝蔞仁 黃連(半兩) 半夏(一兩)
上為末,糊丸梧子大。服五十丸。
抑痰丸
栝蔞仁(一兩) 半夏(二錢) 貝母(三錢)
上為末,蒸餅丸如麻子大。服一百丸,姜湯下。
清膈化痰丸
黃連 黃芩(各一兩) 黃柏 山梔(各半兩) 香附(一兩半) 蒼術(二兩)
上為末,蒸餅丸。白湯下。
搜風化痰丸
人參 槐角子 僵蠶 白礬 陳皮(去白) 天麻 荊芥(各一兩) 半夏(四兩,姜汁炒) 辰砂(半兩,另研)
上為末,姜汁浸蒸餅為丸,辰砂為衣。服四十丸,姜湯下。
墜痰丸 治痰飲。
黑丑(頭末,二兩) 枳實(炒,一兩半)白礬(三錢,枯一半) 樸硝(二錢,風化) 枳殼(一兩半炒) 豬牙皂角(二錢,酒炒)
上為末,用蘿卜汁丸。每服五十丸,雞鳴時服。初則有糞,次則有痰。
治濕痰
蒼術(三錢) 白術(六錢) 香附(一錢半)白芍(酒浸炒,二錢半)
上為末。蒸餅丸服。
治肥人濕痰
苦參 半夏(各錢半) 白術(二錢半) 陳皮(一錢)
上咀,作一服,姜三片,竹瀝半盞,水煎。食遠,吞三補丸十五丸。
祛風痰行濁氣
明礬(一兩) 防風(二兩) 川芎 豬牙皂角 郁金(各一兩)蜈蚣(二條,用赤腳黃腳各一條)
上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茶湯下,春以芭蕉湯探吐痰。
上焦風痰
栝蔞 黃連 半夏 牙皂
姜汁浸炊餅丸。
痰氣方
片芩(炒) 半夏(各半兩) 白術 白芍(各一兩) 茯苓 陳皮(各三錢)
上為末。蒸餅泡姜汁丸服。
利膈化痰丸
南星 蛤粉(研細,一兩) 半夏 栝蔞仁 貝母(去心,治胸膈痰氣最妙) 香附(半兩,童上為末,用豬牙皂角十四挺敲碎,水一碗半,煮杏仁去皮尖一兩,煮水將干,去皂角,擂杏仁如泥,入前藥溲和,再入姜汁泡蒸餅,丸如綠豆大,青黛為衣。每服五十丸,姜湯下。
清痰丸 專清中管熱痰積。
烏梅 枯礬 黃芩 蒼術 陳皮 滑石(炒) 青皮 枳實(各半兩) 南星 半夏 神曲(炒) 山楂 干生姜 香附(各一兩)
上為末,湯浸蒸餅丸服。
【附錄】凡痰之為患,為喘為咳,為嘔為利,為眩為暈,心嘈雜怔忡驚悸,為寒熱痛腫,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又嚴氏云∶人之氣道貴乎順,順則津液流通,決無痰飲之患。古方,治痰飲用汗吐下溫之法。愚見不若以順氣為先,清若咯唾日久,濕熱所郁,上下凝結,皆無清白者也。甚至帶血,血敗則黑痰,為關格異病,人所不識。又清白者氣味淡,日久者,漸成惡味,酸辣腥臊焦苦不一。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世所不知也。凡人身中有結核,不痛不紅,不作膿者,皆痰注也。治痰法,實脾土,燥脾濕,是治其本也。
【附方】
二陳湯 見中風。
瓜蒂散 見疸。
三補丸 見虛損。
參萸丸 見秘方。
青金丸 蒼莎丸 并見咳嗽。
充按∶丹溪治病,以痰為重,諸病多因痰而生,故前諸方,間有別出者,亦其平日常用,故不另開于附錄。觀者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