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呼應角,心言應征,脾歌應宮,肺哭應商,腎呻應羽。五臟五聲,以合五音。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蓋病苦于中,聲發(fā)于外,有不可誣者也。故《難經(jīng)·六十一難》曰∶“聞其五音以別其病!贝酥^也。
大笑不止,乃為心病。喘氣太息,乃為肺病。怒而罵詈,乃為肝病。氣不足息,乃為脾病。欲言不言語輕多畏,乃為腎病。前輕后重,壯厲有力,乃為外感。倦不欲言,聲怯而低,內(nèi)傷不足。攢眉呻吟,必苦頭痛。叫喊呻吟,以手捫心,為中脘痛。呻吟身重,轉(zhuǎn)即作楚,乃為腰痛。呻吟搖頭,攢眉捫腮,乃為齒痛。呻吟不起,為腰腳痛。診時吁氣,為屬郁結(jié)。(凡人吁則氣郁得以少伸也。)搖頭而言,乃為里痛。
喉中有聲,謂之肺鳴;火來乘金,不得其平。形羸聲啞,咽中有瘡,肺被火囚。(肺主聲故耳。)聲音暴啞,風痰伏火;曾系喊傷,不可斷病。聲嘶色敗,久病不治。氣促喉聲,痰火哮喘。中年聲濁,痰火之殃。
獨言獨語,言談無緒,思神他寄,思慮傷神。傷寒壞證,啞為狐惑,上唇有瘡,蟲食其臟;下唇有瘡蟲食其肛。
風滯于氣,機關(guān)不利。出言蹇澀乃為風病。氣短不續(xù),言止復言,乃為奪氣。衣被不斂罵詈親疏,神明之亂,風狂之類;若在熱病,又不必論。欲言復寂,忽又驚呼病深入骨。
語聲寂寂然者,不欲語而欲默也。則病本緘默,而何以忽又驚呼,知其專系厥陰所主,何也?靜默統(tǒng)屬之陰,而厥陰在志為驚,在聲為呼,況骨節(jié)中屬大筋,筋為肝合,非深入骨節(jié)之病,不如此也。
聲音低渺,聽不明徹,必心膈間有所阻礙。
空能傳聲,氣無阻礙,礙則聲出不揚,必其胸中大氣不轉(zhuǎn),出入升降之機艱而且遲,可知病在胸膈間矣。細心靜聽,其情乃得。
啾然細長,頭中之病。
啾啾然細而長者,謂其聲自下焦陰分而上,緣足太陽主氣,與足少陰為表里,所以腎邪不劑頸而還,得從太陽部分達于巔頂。腎之本病為呻吟,腎氣從太陽經(jīng)脈直攻于上,則腎之呻并從太陽變動而啾唧細長,為頭中病也。大都濕氣混其清陽之氣所致耳。仲景只此三段而上中下三焦受病之處,妙義可徹。蓋聲者,氣之從喉舌而宣于口者也。新病之人聲不變,小病之人聲不變,惟久病苛病其聲乃變。古人間隔垣之呻吟而知其病,覺無法乎?
桑榆子曰∶“精化為氣,氣化而神集焉。故曰,神能御氣,則鼻不失息。”譚紫霄曰∶“神猶母也,氣猶子也。
以神召氣,如以母召子。凡呼吸有聲者,風也,非息也。守風則散。雖無聲而鼻中澀滯者,喘也,非息也。守喘則結(jié)。不聲不滯,而往來有跡者,氣也,非息也。守氣則勞。所謂息者,不出不入之義。綿綿密密,若存若亡,心不著境,無我無人,更有何息可調(diào)?至此則神自返,息自定,心息相根據(jù),水火相媾,息息歸根,金丹之母!鼻痖L春云∶“息有一毫之未定,命非己有!币源搜灾。息之所關(guān)于人大矣哉!故較之于聲,尤所當辨也。
氣來短促,不足以息,呼吸難應,乃為虛甚。素無寒熱,短氣難續(xù),知其為實。
無寒熱則陰陽和平,而亦短氣不能布息,此中焦有礙,或痰火為害。
吸而微數(shù),病在中焦。
中實吸不得入,還出復入,故脈來微數(shù),亦系實證,非痰即食,可以攻下。
實則可生,虛者不治。
實則可下。中虛吸不盡入而微數(shù)者,肝腎欲絕,焉能救乎?
上焦吸促,下焦吸遠,上下暌違,何以施療?
病在上焦,氣宜通下;病在下焦,氣宜達上。上下交通,病斯愈矣。今上焦者吸促而不能通下,下焦者吸遠而不能達上,上下不交通,病豈易治乎!至于呼吸動搖,振振而氣不載形者,必死之證矣。
天積氣耳,地積形耳,人氣以成形耳。惟氣以成形,氣聚則形存,氣散則形亡,氣之關(guān)于形也,豈不巨哉!
然而身形之中,有營氣,有衛(wèi)氣,有宗氣,有臟腑之氣,有經(jīng)絡之氣,各為區(qū)分。其所以統(tǒng)攝營衛(wèi)臟腑經(jīng)絡,而令充周無間,環(huán)流不息,通體皆靈者,全賴胸中大氣主持。夫臟腑大經(jīng)小絡,晝夜循環(huán)不息,必賴胸中大氣斡旋其間。大氣一衰,則出入廢,升降息,神機化滅,氣立孤危矣。若夫息出于鼻,其氣布于膻中。膻中宗氣主上焦息道。恒與肺胃關(guān)通,或清而徐,或短而促,足以占宗氣之盛衰。所以《素問·平人氣象論》曰∶“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比祟櫩杀计葻o度,令宗氣盛喘數(shù)急,有余反成不足耶!此指呼出為息之一端也。其謂“起居如故,而息有音,此肺之絡脈逆也。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蓋見布息之氣,關(guān)通肺胃,又指呼出為息之一端也。呼出心肺主之;吸入腎肝主之;呼吸之中,脾胃主之。故惟脾胃所主中焦為呼吸之總持。設氣積賁門不散,兩阻其出入,則危急存亡非常之候。善養(yǎng)生者,使賁門之氣傳入幽門,幽門之氣傳二陰之竅而m.zxtf.net.cn/yaoshi/出,乃不為害。其上焦下焦,各分呼出吸入,未可以息之一字統(tǒng)言其病矣。此義惟仲景知之。謂“息搖肩者,心中堅。息引胸中上氣者,咳。息張口短氣者,肺痿唾沫!狈制湎V骱鹾舳慌c吸并言,似乎創(chuàng)說。不知仲景以述為作,無不本之《內(nèi)經(jīng)》,即前所擬呼出為息,二端不足盡之。蓋心火乘肺,呼氣奔促,勢有必至。呼出為心肺之陽,自不得以肝腎之陰混之耳。息搖肩者,肩隨息動,惟火故動也。息引胸中上氣咳者,肺金收降之令不行,上逆而咳,惟火故咳也。張口短氣、肺痿唾沫,又金受火刑不治之證。均以出氣之粗名為息耳。然則曷不徑以呼名之耶?曰,呼中有吸,吸中有呼,剖而中分,圣神所不出也。但以息之出者主呼之病,而息之入者主吸之病,不待言矣!端貑枴ねㄔu虛實論》謂∶“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币约跋⒂幸粽卟灰欢悖┢洳慌c吸并言,而吸之病轉(zhuǎn)易識別。然尚恐后人未悉,復補其義云∶“吸而微數(shù),其病在中焦實也,當下之即愈,虛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遠,此皆難治。呼吸動搖振振者不治!币娢⑶覕(shù),吸氣之m.zxtf.net.cn/zhuyuan/往返于中焦者速,此必實者下之,通其中焦之壅而即愈。若虛則肝腎之本不固,其氣輕浮,脫之于陽,不可治矣。前所指賁門幽門不下通,為危急存亡非常之候者,此也。在上焦者其吸促,以心肺之道近,其真陰之虛者,則從陽火而升,不入于下,故吸促。是上焦未嘗不可候其吸也。下焦者其吸遠,肝腎之道遠,其元陽之衰者,則因于陰邪所伏,卒難升上,故吸遠。此真陰元陽受病,故皆難治。
若呼吸往來振振動搖,則營衛(wèi)往返之氣已索,所存呼吸一線耳,尚可為哉!學人先分息之出入,以求病情。既得其情,合之不爽。若但統(tǒng)論呼吸,其何以分上中下三焦所主乎?意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