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呃逆案
    

名師垂教:呃逆案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  劉興志王x x,男,65歲,工人。罹患喘咳,常服清熱、化痰、鎮(zhèn)咳之劑,突然于1994年11月29日呃逆頻發(fā),胃脘疼痛,口干思飲,飲而不多,嗜臥,大便色黑不爽,舌邊尖紅,苔中黃,脈弦細。曾先后服用生姜半夏湯、柴胡疏肝湯、香砂平胃散,療效不顯,拖…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  劉興志

王x x,男,65歲,工人。

罹患喘咳,常服清熱、化痰、鎮(zhèn)咳之劑,突然于1994年11月29日呃逆頻發(fā),胃脘疼痛,口干思飲,飲而不多,嗜臥,大便色黑不爽,舌邊尖紅,苔中黃,脈弦細。曾先后服用生半夏湯、柴胡疏肝湯、香砂平胃散,療效不顯,拖延20余日。納差、惡心,苔白厚膩,脈弦滑,于12月19日開始服六君子湯平胃散而效,至元月9日治愈。

繼于2月2日因受寒后出現呃逆,繼續(xù)服用上方數劑未奏效,改用溫膽湯、半夏瀉心湯仍無效,亦曾求治于西醫(yī),服多種西藥也未獲效,乃于2月12日前來就診。

癥見:呃逆頻作,音低言微,口干而苦,思飲不多,煩躁易怒,入睡困難,稍寐則多惡夢,耳鳴,知饑思食,但食后即吐,胃脘偶有隱痛,大便干燥3日未行。舌質紅苔黃,脈弦,左尤甚。診斷為寒熱錯雜,腑氣不通。治宜辛苦升降,通腑泄熱。處方:黃連6g,干姜9g,半夏15g,大黃9g,枳實6g,杷葉6go2劑水煎服。

2月14日又診:呃逆大減,已能進食,大便已行,睡眠略安,咳嗽有痰,小便少。舌紅、苔白厚而膩,脈弦。經治后腑氣雖通,但濕濁尚存,脾胃氣機未復,故仍宜和胃降逆,行氣導滯。乃擬:代赭石15g,半夏15g,枳實10g,萊菔子10g,厚樸15g,陳皮10g,杏仁10g,砂仁10g,大黃6g,枇杷葉6g。水煎服。

服上方僅2劑,呃逆頓止,諸恙皆愈。經隨防病未再發(fā)作。

【醫(yī)生甲】呃逆是常見病,請老師談一下對此病的認識。

【老師】呃逆又稱為撨軘。《景岳全書·呃逆》篇云“噦者,呃逆也”。臨床上以氣逆上沖,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令人不能自制為特征。首先應當分清虛實寒熱及有無兼挾。若噦聲響亮頻密相連為實;聲音低微,半時一聲為虛;暴起為實,久病多為不良之兆。寒者口和身涼,逆氣清冷,舌淡,脈沉遲;熱者口渴煩躁,舌紅脈滑數。挾食則有飲食失節(jié),脘腹脹滿等象。關于其病因、病理,在《素問·宣明五氣篇》云“胃為氣逆為噦”!鹅`樞·口問》篇云“谷入于胃,乃傳之肺……寒氣與新谷氣俱還入于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并相逆于胃,而胃腑不受,復出于胃,故呃逆也”。指出其為中上二焦病變,后世醫(yī)家認為呃逆皆由胃氣上逆動膈所致。治宜和胃降逆平呃。

我曾在臨床上遇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行脾切除術后之呃逆,辨為胃陰枯竭,氣失和降。用養(yǎng)陰和胃降逆而效。有的患者用溫腎和胃降逆法奏效,有的用行氣和胃降逆。有的用溫胃降逆法等等。曾記得秦伯未老師用益氣降逆法治愈胃切除術后之呃逆?傊槍唧w病情,根據不同的對象,施以辨證論治。

【醫(yī)生乙】為何服六君平胃而愈?

【老師】患者年邁,脾胃素虛,屢服寒涼,中氣受損,故云:“中氣不足便是寒”。故脘痛喜溫喜按;氣不攝血而便黑;脾虛胃弱,運化失司,水濕內停。古云:脾為陰土。脾主濕,脾與濕關系最為密切。脾虛生濕,濕邪過盛極易困脾,:二者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在臨床上運用健脾燥濕之平胃散,主要是祛除過盛的水濕之邪,減輕脾運化的負擔,使脾恢復正常運化功能。主要見癥苔厚膩,脈滑或緩或濡。這種情況屢見不鮮,臨床上如果出現上述舌脈,伴有脘腹脹滿,不思食,惡心呃逆等癥,即可按本法治療,投藥即霍然取效。倘若臨床遇見脾虛而又濕邪過盛,一方面祛除過盛的水濕,選用平胃散;另一方面須健脾助運杜絕產生水濕之源,選用六君子湯。本案屬于這種情況,故選用六君子湯合平胃散。

【醫(yī)生丙】為何本案系脾虛濕盛,急轉之下改為辛苦升降,通腑泄熱之劑呢?

【老師】臨癥之時,隨病情變化,緊緊抓住病機,隨癥治之。《內經》云“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虛者責之,實者責之”;颊咚伢w脾虛濕盛,感寒致使胃氣失和而呃逆,故用干姜、半夏溫中散寒,和胃降逆;濕邪蘊久化熱成實,故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枳實;全方共奏辛苦升降,通腑泄熱。經過治療后熱雖清腑氣亦通,但濕滯尚存,脾胃氣機未恢復,故選用代赭石、半夏和胃降逆,用厚樸、陳皮、砂仁芳化燥濕;大黃、枳實、萊菔子行氣導滯,濕邪祛,脾氣健,胃氣降.何逆之有。

患者病愈之后,要注意飲食有節(jié),寒溫適度,勞逸結合。不 要過食滋膩之品,滋陰之劑,以免損傷脾胃,造成濕邪內生。平時可服健脾燥濕、理氣和胃之香砂六君子湯或丸。

余在臨床上經常遇見急慢性胃炎,胃脘痞滿,或脘腹堵悶不舒,噯腐吞酸,灼熱嘈雜,惡心嘔吐或呃逆頻作,口苦咽干,大便不通。苔黃白相兼而厚,質紅,脈滑而弦或兼見數。運用辛苦升降,通腑泄熱之法,屢見效果。例如一男患者,陳www.med126.comX,36歲,胃中堵悶疼痛,有灼熱感,返酸惡心,呃逆頻作,煩躁不食,口燥咽干,大便不通,3日未解。舌苔黃白而厚,脈弦而滑。擬用上法,投代赭石、半夏、黃連、枳實、大黃、炙枇杷葉、生姜。水煎服。僅服2劑,大便通,脘中堵悶疼痛若失,惡心呃逆除,思食有味,口干,苔白脈弦緩而細。改擬北沙參白術、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霍香、砂仁、焦三仙,健脾益氣,和胃降逆而愈。中醫(yī)認為,胃主受納,以降為貴。本案第一診以通降為主治療,選代赭石、半夏和胃降逆;大黃、枳實m.zxtf.net.cn/sanji/通腑泄熱;黃連、半夏苦辛開降,降逆止嘔;大黃、黃連清熱和胃散結。諸藥配合胃氣得以通降,功能恢復,故諸癥痊愈。脾主運化,脾氣宜升。故第二診以六君子湯健脾助運,升清降濁以善其后。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