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四十五首
補心湯
主心氣不足,驚悸汗出,心中煩悶短氣,喜怒悲憂,悉不自知,咽喉痛,口唇黑,嘔吐,舌本強,水漿不通方∶紫石英 紫蘇 茯苓 人參 當歸 茯神 遠志(去心) 甘草(炙,各二兩) 赤小豆(五合) 大棗(三十枚,擘) 麥門冬(一升,去心)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二夜一。
補心湯
主心氣不足,多汗心煩,喜獨語,多夢不自覺,喉咽痛,時吐血,舌本強,水麥門冬(三兩,去心) 茯苓 紫石英 人參 桂心 大棗(三十枚,擘) 赤小豆(二十枚) 紫菀 甘草(炙,各一兩)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分為三服,宜春夏服之。
遠志湯
主心氣虛,驚悸喜忘,不進食補心方∶遠志(去心) 黃 鐵精 干姜 桂心(各三兩) 人參 防風 當歸 芎 紫石英茯苓 茯神 獨活 甘草(炙,各二兩) 五味子(三合) 半夏(洗) 麥門冬(各四兩,去心)大
上一十八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五合,分為五服,日三夜二。
定志補心湯
主心氣不足,心痛驚恐方∶遠志(去心) 菖蒲 人參 茯苓(各四兩)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傷心湯
主心傷不足,腰脊腹背相引痛,不能俯仰方∶茯苓 遠志(去心) 干地黃(各二兩) 大棗(三十枚,擘) 飴糖(一升) 黃芩 半夏(洗) 附子(炮,去皮) 生姜(切) 桂心(各二兩) 石膏(碎) 麥門冬(各四兩,去心) 甘草(炙)
上一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半,去滓,納飴糖阿膠更煎,取三升二合,分三服。
鎮(zhèn)心丸
主男子女人虛損,夢寐驚悸失精,女人赤白注漏,或月水不通,風邪鬼疰,寒熱往來,腹中積聚,憂恚結氣,諸疾皆悉主之方∶紫石英 茯苓 菖蒲 蓯蓉 遠志(去心) 麥門冬(去心) 當歸 細辛 卷柏 干姜大豆卷 防風 大黃(各五分) 蟲(十二枚,熬) 大棗(五十枚,擘) 干地黃(三兩) 人參澤瀉 丹參 秦艽(各一兩半) 芍藥 石膏(研) 烏頭(炮,去皮) 柏子仁 桔梗桂心(各三分) 半夏(洗) 白術(各二兩) 鐵精 白蘞 銀屑 前胡 牛黃(各半兩) 薯蕷甘
上三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及棗膏和之。更搗五千杵,丸如梧子。飲服五丸,日三。
稍稍加至二十丸,以瘥為度。
大鎮(zhèn)心丸
所主與前方同。凡是心病皆悉服之方∶干地黃(一兩半) 牛黃(五分) 杏仁(去皮尖、兩仁,熬)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各三分) 桑螵蛸(十二枚) 大棗(三十五枚) 白蘞 當歸(各半兩) 澤瀉 大豆卷 黃鐵精柏子仁 前胡 茯苓(各一兩) 獨活 秦艽 芎 桂心 人參 麥門冬(去心) 遠志(去心) 丹參 阿膠(炙) 防風 紫石英 干姜 銀屑 甘草(炙,各一兩)
上二十九味,搗篩為末,煉蜜及棗膏和,更搗五千杵,丸如梧子,酒服七丸,日三,加至二十丸(《千金》有薯蕷、茯神,為三十一味。)
補肝湯
主肝氣不足,兩脅滿,筋急不得太息,四肢厥,寒熱偏 ,淋溺石沙,腰尻少腹痛,婦人心腹四肢痛,乳癰,膝脛熱,轉筋遺溺,消渴,爪甲青枯,口噤面青,太息,疝瘕,上搶心,腹中痛,兩眼不明,悉主之方(后面注內二兩字疑∶)蕤仁 柏子仁(各一兩) 茯苓(二兩半) 烏頭(炮,四枚,去皮) 大棗(三十枚,擘)牛黃 石膽 桂心(各一兩) 細辛 防風 白術 甘草(炙,各三兩)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八合,分三服(一方用細辛二兩、茯苓二兩,強人大棗二十枚,無牛黃,白術、石膽各一兩。)
補肝湯
主肝氣不足,兩脅下滿,筋急不得太息,四厥疝瘕,上搶心,腹痛,目不明方
茯苓(一兩四銖) 烏頭(四枚,炮,去皮) 大棗(二十四枚,擘) 蕤仁 柏子仁 防風
上一十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常用m.zxtf.net.cn/yaoshi/。
瀉肝湯
主肝氣不足,目暗,四肢沉重方∶人參 半夏(洗) 白術(各三兩) 生姜(六兩,切) 細辛(一兩) 茯苓 黃芩 前胡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三五日后,次服后湯方∶茯苓(三兩) 吳茱萸(一兩) 大棗(三十枚,擘) 桃仁(去皮尖及雙仁者) 人參防風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有細辛二兩)。
補肺湯
主肺氣不足,病苦氣逆,胸腹?jié)M,咳逆上氣搶喉,喉中閉塞,咳逆短氣,氣從背起,有時而痛,惕然自驚,或笑或歌,或怒無常,或干嘔心煩,耳聞風雨聲,面色白,口中如含霜雪,言語無聲,劇者吐血方∶五味子(三兩) 麥門冬(四兩,去心) 白石英(二兩九銖) 粳米(三合) 紫菀 干姜款冬花(各二兩) 桑根白皮 人參 鐘乳(研) 竹葉(切,各一兩) 大棗(四十枚,擘) 桂心(
上一十三味,以水一斗二升,煮桑白皮及八升,去滓,納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平肺湯
主肺氣虛竭,不足乏氣,胸中干,口中辟辟干方∶麻黃(去節(jié)) 橘皮(各二兩) 小麥(一升)
上三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肺傷湯
主肺氣不足而短氣,咳唾膿血不得臥方∶人參 生姜(切) 桂心(各二兩) 阿膠(炙) 紫菀(各一兩) 干地黃(四兩) 桑根白皮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桑根白皮二十沸,m.zxtf.net.cn去滓納藥,煮取二升五合,次納飴糖令烊,分三服。
傷中湯
主傷中肺氣不足,脅下痛上氣,咳唾膿血,不欲食,惡風,目視 ,足脛腫生地黃(半斤,切) 桑根白皮(三升,切) 生姜(五累) 白膠(五挺) 麻子仁 芎(各一升) 紫菀(三兩) 麥種 飴糖(各一升) 桂心(二尺) 人參 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二斗,煮桑根白皮取七升,去滓,納藥煮取五升,澄去滓,納飴糖煎取三升,分為三服。
溫液湯
主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方∶甘草(三兩)
上一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治肺癰咳,腦中滿而振寒,脈數,咽干不渴,時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粥者方
桔梗(三兩) 甘草(二兩)
上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不吐膿也。
補肺散
主肺氣不足,胸痛牽背,上氣失聲方∶白石英 五味子(各五分) 桂心(二兩) 大棗(五枚,擘) 麥門冬(去心) 款冬花 桑白皮 干姜 甘草(炙,各一兩)
上九味,搗篩為散,以水一升煮棗取八合,及熱,投一方寸匕,服日三。亦可以酒煮,以知為度。
主肺氣不足,失聲胸痛,上氣息鳴方∶麥門冬(去心) 款冬花 白石英 桑根白皮 桂心(各二兩) 五味子(三合) 鐘乳(五分,研為粉) 干姜(一兩) 大棗(一百枚)
上九味,搗篩為末,以棗膏和為丸如梧子大,以飲下十五丸,日三。
瀉肺散
主醉酒勞窘,汗出當風,胸中少氣,口干喘息胸痛,甚者吐逆致吐血方∶款冬花 桂心 附子(炮,去皮)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五味子 紫菀 蓯蓉 杏仁(去皮尖雙仁,熬) 桃仁(去皮尖雙仁,各五分,熬) 當歸 續(xù)斷 遠志(去心) 茯苓 石斛(各一兩) 細辛 干姜(各一兩半) 百部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八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瀉脾湯
主脾臟氣實,胸中滿,不能食方∶茯苓(四兩) 濃樸(四兩,炙) 桂心(五兩) 生姜(八兩,切) 半夏(一升,洗去滑)人參 黃芩 甘草(炙,各二兩)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又主冷氣在脾臟,走在四肢,手足流腫,亦逐水氣。
治脾氣實,其人口中淡甘,臥憒憒痛無常處,及嘔吐反胃,并主之方∶大黃(六兩)
上一味,破,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分再服。又主食即吐并大便不通者,加甘草二兩,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瀉脾湯
主脾氣不足,虛冷注下腹痛方∶當歸 干姜 黃連 龍骨 赤石脂 人參(各三兩) 橘皮 附子(炮,去皮) 秦皮 大黃(各二兩) 半夏(五兩,洗)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一合,分四服。
補脾湯
主不欲食,留腹中,或上或下,煩悶,得食輒嘔欲吐,吐已即脹滿不消,噫腥臭發(fā)熱,四肢腫而苦下體重,不能自勝方∶麻子仁(三合) 禹余糧(二兩) 桑根白皮(一斤) 大棗(一百枚,擘) 黃連 干姜白術甘草(炙,各三兩)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半,去滓,得二升九合,日一服,三日令盡,老小任意加減。
建脾湯
主脾氣不調,使人身重如石,欲食即嘔,四肢酸削不收方∶生地黃 黃 芍藥 甘草(各一兩,炙) 生姜(二兩) 白蜜(一升)
上六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蜜,攪令微沸,服八合,日三夜一。
柔脾湯
主脾氣不足,下焦虛冷,胸中滿塞,汗出脅下支滿,或吐血及下血方∶干地黃(三兩) 黃 芍藥 甘草(炙,各一兩)
上四味,切,以酒三升漬之,三斗米下蒸。以銅器承取汁,隨多少服之。
主脾氣不足,虛弱下痢,上入下出方∶干姜 大黃(各三兩) 人參 附子(炮,去皮) 甘草(炙,各二兩)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溫脾湯
主脾氣不足,水谷下痢,腹痛食不消方∶半夏(四兩,洗) 干姜 赤石脂 白石脂 濃樸(炙) 桂心(各三兩) 當歸 芎附子(炮,去皮) 人參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瀉脾丸
主脾氣不調有熱,或下閉塞,調五臟,治嘔逆食飲方∶大黃(六兩) 杏仁(四兩,去皮尖及雙仁,熬)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半夏(洗)玄參姜桂心(各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六丸,日三。增至十丸。
瀉脾丸
主毒風在脾中,流腫腹?jié)M短氣,食輒防響不消,時時微下方∶干姜 當歸 桂心 葶藶(各三分,熬) 野狼毒 大黃 芎 蜀椒(去目及閉口汗) 白薇附子(炮,去皮) 甘遂 吳茱萸(各半兩)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三丸,日三。
大溫脾丸 主脾中冷,水谷不化,脹滿,或時寒極方∶法曲 大麥 吳茱萸(各五合) 枳實(三枚,炙) 干姜(三兩) 細辛(三兩) 桂心(五兩) 桔梗(三兩) 附子(炮,去皮二兩) 人參 甘草(炙,各三兩)
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七丸,日三。加至十五丸。
轉脾丸
主大病后至虛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方∶小麥曲(四兩) 蜀椒(一兩,去目及閉口汗) 干姜 吳茱萸 大黃(各三兩) 附子(炮,去皮) 濃樸(炙) 當歸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
溫脾丸
主胃氣弱,大腹冷則下痢,小腹熱即小便難,防響腹?jié)M喘,氣虛乏干嘔不得食,溫中消谷治脾益氣方∶法曲 小麥 (各五合) 吳茱萸(三合) 枳實(三枚,炙) 人參 桔梗 麥門冬(去心)草(炙,各三兩)
上一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飲服七丸,日三,亦可加大黃二兩。
平胃湯
主胃中寒熱嘔逆,胸中微痛,吐如豆羹汁,或吐血方∶阿膠(炙) 芍藥(各二兩) 干地黃 干姜 石膏(碎) 人參 黃芩 甘草(炙,各一兩)
上八味, 咀,以水酒各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胃脹湯
主胃氣不足,心氣少,上奔胸中,憒悶,寒冷腹中絞痛,吐痢宿汁方∶人參(一兩) 茯苓 橘皮 干姜 甘草(炙,各二兩)
上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要搗五百杵,丸如梧子,以水二升銅器中火上煮二十丸一沸,不能飲者服一升,日三,可長將服。一名胃服丸,又名補臟湯。
和胃丸
主胃痛, 煩噫逆,胸中氣滿,腹脅下邪氣寒壯積聚,大小便乍難,調六腑安五臟,導達腸胃,令人能食,并主女人絕產方∶大黃 細辛 黃連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皂莢(炙,去皮子) 當歸 桂心(各一分) 杏仁(去皮尖雙仁,熬) 黃芩(各一兩半) 葶藶(熬) 阿膠(炙) 芒硝(各半兩) 濃樸(二分,炙) 甘遂(一兩) 半夏(五分,洗)
上一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服五丸,日三,稍加至十丸。
試和丸
主嘔逆,腰以上熱,惕惕驚恐,時悲淚出,時復喜怒妄語,夢寤灑灑淅淅,頭痛少氣,時如醉狀,不能食,噫聞食臭欲嘔,大小便不利,或寒熱,小便赤黃,惡風,目視 ,耳中兇兇方∶防風 澤瀉 白術 蛇床子 吳茱萸 細辛 菖蒲 烏頭(炮,去皮) 五味子(各一分)當歸 遠志(去心) 桂心(各半兩) 干姜(三分)
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空腹吞五丸如梧子,日三,加至十丸,華佗方∶
補腎湯∶
主腎氣不足,心中忙忙而悶,目視 ,心懸少氣,陽氣不足,耳聾目前如星火。消渴疽痔,一身悉癢,骨中疼痛小弱,拘急乏氣,難咽咽干,唾如膠色黑方∶磁石 生姜(切) 五味子 防風 牡丹皮 玄參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 附子(一兩,炮,去皮) 大豆(二十四枚)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銅器中揚之三百遍,納藥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得二升八合,分為三服。
腎著湯
主腰以下冷痛而重,如帶五千錢,小便不利方∶茯苓 白術(各四兩) 干姜(二兩) 甘草(一兩,炙)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腎間有水氣,腰脊疼痛,腹背拘急絞痛方∶茯苓 白術 澤瀉 干姜(各四兩)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茯苓 白術(各四兩) 飴糖(八兩) 干姜 甘草(炙,各二兩)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納飴糖煎之令烊,分為四服。
大補腎湯
主腎氣腰背疼重方∶磁石 石斛 茯苓 橘皮 麥門冬(去心) 芍藥 牛膝 棘刺 桂心(各三兩) 地骨皮(三升) 人參 當歸 五味子 高良姜 杜仲(各五兩,炙) 紫菀 干姜(各四兩) 遠志(一兩
上二十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斗,分十服。
主五勞七傷,臟中虛竭,腎氣不足,陰下癢,小便余瀝,忽忽喜忘,悲愁不樂,不嗜食飲方∶薯蕷 石斛(各三分) 蓯蓉 黃 (各三兩) 羊腎(一具) 茯苓 五味子 遠志(去心)干地黃 獨活
上二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服十丸,日三。稍加至二十丸。
腎瀝散
主五勞男子百病方∶防風 黃芩 山茱萸 白蘞 濃樸(炙) 芍藥 薯蕷 麥門冬(去心) 天雄(炮,去皮)一兩) 當歸芎 菟絲子 蓯蓉 桂心(各七分) 石斛 干姜 人參(各二兩) 鐘乳(研) 蜀椒(汗去目閉口者) 附子(炮,去皮) 白石英(各一兩) 烏頭(三分,炮,去皮) 羊腎(一具) 黃耆(二兩半)
上三十二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加至二匕,日三。
瀉腎散
上二味,搗篩為散,以粳米粥汁一升,納一方寸匕攪令和調,頓服之,日三,不知,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