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積聚門(附蟲積)
    

王旭高臨證醫(yī)案:積聚門(附蟲積)

□孫 厥陰寒氣乘胃,直犯中州,蟲動不安,腹痛如刀之刺,口吐酸水清涎。法宜辛溫,佐以酸苦,泄之通之。川楝子 延胡索 川連 青皮 吳茱萸 川椒 焦楂炭 烏藥 使君子 竹二青□金 m.zxtf.net.cn/zhicheng/少腹兩旁結塊,漸大漸長,靜則挾臍而居,動則上攻至脘,旁及兩脅,已…

厥陰寒氣乘胃,直犯中州,蟲動不安,腹痛如刀之刺,口吐酸水清涎。法宜辛溫,佐以酸苦,泄之通之。

川楝子 延胡川連 青皮 吳茱萸 川椒 焦楂炭 烏藥 使君子 竹二青

m.zxtf.net.cn/zhicheng/少腹兩旁結塊,漸大漸長,靜則挾臍而居,動則上攻至脘,旁及兩脅,已八九年矣。據云始因積經半載,疑其有孕,及產多是污水,后遂結塊。想是水寒血氣凝聚而成。

甘遂(面包煨,三錢) 香附(鹽水炒,一兩) 三棱(醋炒,一兩) 蓬術(醋炒,一兩) 仁(炒,五錢) 肉桂(另研,一錢) 川楝子(五錢,巴豆七粒合炒黃,去巴豆) 靈脂(醋炒,五錢) 地鱉蟲(酒浸,炙,二十一個)

共研為末,煉白蜜搗和為丸。每服十丸,日三服。

淵按∶水寒血氣凝聚沖脈之分,果是實證,此方必效。

臍以上有塊一條,直攻心下作痛,痛連兩脅,此屬伏梁,為心之積,乃氣血寒痰凝聚而成。背脊熱而眩悸,營氣內虧也。法當和營化積。

當歸 半夏 瓦楞子 香附 丹參 茯苓 陳皮 木香 延胡索 川楝子 砂仁

淵按∶眩悸亦寒痰為患,未必即是營虛,否則背脊之熱何來。

又 投化積和營,伏梁之攻痛稍緩,背脊之熱亦減,仍從前制。

前方去茯苓、瓦楞子、木香,加茯神、玫瑰花

腹中癖塊,漸大如盤,經事不來,腰酸帶下。此屬營虛氣滯,瘀積內停。近日水瀉,傷于暑濕。當先治其新病。

胃散甘草,加芍藥、香附、吳茱萸、焦六曲。

又 腹塊如復盤,上攻則痛,下伏則安。足跗浮腫,時時沃酸。從肝脾胃三經主治。

川楝子 延胡索 吳茱萸 川椒 木香 蓬莪術 制香附 陳皮 茯苓 川連(汁炒)

又 腹中結塊,內熱微寒,四肢無力,口沃酸水。肝脾氣郁,營衛(wèi)兩虧,勞損之象。

黨參 香附 當歸 丹參 川楝子 川椒 延胡索 冬術 干姜 青蒿神曲 大棗

淵按∶內熱微寒,乃肝脾郁結,肺金治節(jié)不行,營衛(wèi)不調也。宜參逍遙、左金法。

肝之積,在左脅下,名曰肥氣。日久撐痛。

川楝子 延胡索 川連 青皮 五靈脂 山楂炭 當歸須 蓬莪術 荊三棱 茯苓 木香 砂仁

又 左脅之痛已緩。夜增咳嗽,寒痰走于肺絡。宜肺肝同治。

旋復花 杏仁 川楝子 荊三棱 茯苓 款冬花 半夏 新會皮 蓬莪術 新絳 青蔥管

少腹結塊,漸大如盤。此屬腸覃,氣血凝滯而成。擬兩疏氣血。

香附 五靈脂 紅花 當歸 澤蘭 桃仁 延胡索 丹參 陳皮 砂仁

大黃 蟲丸,每服二十粒,開水送。

氣從少腹上沖咽嗌,則心中跳,脅中痛,初起寒熱而嘔,此奔豚氣之挾肝邪者也。半月以來,寒熱雖止,氣仍上逆。脈沉弦小。宜宗《金匱》法。

二陳湯去甘草,加當歸、白芍、吳茱萸、香附、川樸、檳榔、蘇梗、沉香、姜汁、東行李根。

又 奔豚之氣漸平,脘中之氣未靜。當從肝胃求治。

吳萸 半夏 香附 川楝子 延胡索 茯苓 焦六曲 陳皮 白芍 蔻仁

久患休息痢,止數日后氣攻胸脘板痛,上下不通,幾至發(fā)厥,須大便通始減其痛。匝月大便僅通三次。板痛者聚而成塊,偏于右部,是脾之積也。脈沉緊而細,當與溫通。

附子 淡干姜 川樸 陳皮 茯苓 香附 大腹皮 延胡索 沉香化氣丸 東垣五積丸

右關尺牢弦,腰腹有塊攻痛,是肝腎之積在下焦也。用緩消止痛法。

肉桂 雄黃 尖檳榔共研細末,用獨頭蒜搗丸。早晚服各五丸,開水送。

淵按∶雄黃散結,檳榔破滯,肉桂溫散下焦沉寒痼冷,又能溫脾疏肝。丸以獨蒜,以濁攻濁,深得制方之妙。

經停十月,腹微滿,脈沉細澀,臍上心下塊長數寸,是屬伏梁,因七情恚怒氣郁痰凝所致。經曰∶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潔古謂∶養(yǎng)正積自除,不得過用克伐。今擬開郁正元散法,理氣行血,和脾化痰,寓消于補之中。

二陳湯加歸身、川芎、冬術、山楂炭、延胡索、香附、麥芽、蘇梗、砂仁、茺蔚子。

少腹有塊,痛則經來如注,氣升如喘。沖脈久傷,肝木肆橫。

香附(醋炒) 紫石英 當歸 白芍(酒炒) 木香 三棱(醋炒) 大熟地 牛膝 茴香(鹽水炒) 青皮(醋炒)

前年秋季伏暑癥中,即結 瘕,居左脅下。春來下午必發(fā)微熱,晨必吐痰,食面必溏泄。此當時熱邪未清,早進油膩面食,與痰熱互相結聚于肺胃之絡,當以攻消為主。

柴胡(三錢,酒炒) 青皮(一兩,巴豆五錢同炒;去豆) 三棱(五錢,醋炒)蓬術(五錢,醋炒) 雄精(一兩) 大黃(一兩,皂莢子三粒,合炒去皂莢子)

上藥為丸,每服一錢。下午服六君子丸三錢。

淵按∶柴胡、青皮疏肝膽而升清,莪、棱破滯氣而消塊,大黃攻熱積,巴豆逐寒積,皂子去油膩之積,雄精開結化痰也。無堅不破,無攻不利,正氣不虛者可用。

病起逢食則呃,食入則脹。今臍上至心下一條脹痛,坐久則知饑,行動則飽脹,此屬伏梁。

胃為心之子,故胃亦病也。仿東垣五積治例。

川連 吳茱萸 干姜 陳皮 香附 半夏 茯苓 丁香 延胡索 五靈脂

淵按∶所謂食呃也,病在腸胃。

脈微細,陰之象也。少腹有塊,上攻及脘,自脘至嗌一條氣塞,發(fā)作則大痛欲厥,頭汗如雨。用方大法,固宜以溫通為主矣。惟舌有黃膩濁苔,便泄臭穢,必兼濕熱,而塊痛得按稍減,中氣又虛,方法極難周顧,尚祈斟酌是荷。

川楝子 烏藥 肉桂 烏梅 木香 淡吳萸 澤瀉 延胡索 茯苓 川連(酒炒)

又 下焦?jié)彡幹畾,上乾清陽之位。少腹胸脅有塊,攻撐作痛,痛甚發(fā)厥。昨用溫通,病勢稍減,脈仍微細,泄仍臭穢,惡谷厭納,中氣大虧,陰氣凝結,當臍硬痛?謱臟結,攻之不可,補之亦難,誠為棘手。

肉桂 吳茱萸 炮姜 枸杞子 烏藥 木香 延胡索 金鈴子 白芍 茯苓 澤瀉 萱花 金橘餅

小腸遺熱于大腸,為伏瘕,腹中微痛。用HT 濟檳榔丸。

檳榔(炒) 桃仁 當歸(酒炒) 青皮(酒炒) 沉香 火麻仁 黨參(元米炒) 茯苓(烘) 木香(烘) 烏藥(烘) 大熟地(砂仁拌炒) 白芍(酒炒)

上藥為末,用神曲三兩,煮糊為丸。每朝三錢,開水送。

胸脘有塊,大如碗,每午后則痛,甚于黃昏,連及背脹,時沃清水,諸藥無效。

枳殼(九枚,納入阿魏三錢,炙焦) 牡蠣(二兩) 肉桂(三錢) 白螄螺殼(二兩)

共炙為末。每痛發(fā)時服一錢,開水送。

淵按∶枳殼破氣。阿魏佐肉桂散寒,以濁攻濁。牡蠣軟堅。白螄螺殼始用于丹溪,云化伏痰,消宿水。

食填太陰,肝氣欲升而不得,胃氣欲降而不能,氣塞于中,與食相并,脘脅疼痛,氣攻有塊,湯飲輒嘔,上不得納,下不得出,法當疏運其中。

半夏 橘紅 青皮 萊菔子 川樸(姜汁炒) 吳茱萸 赤苓 白蔻仁(研沖)

另∶蘇梗、枳殼、檳榔,三味摩沖。

脈遲細,脘中有塊,納食撐脹,腹中漉漉作聲,噯腐吞酸,大便堅結。此脾胃有寒積也。

當以溫藥下之,仿溫脾法。

附子(制) 干姜 枳實 大黃 桂木 陳皮 半夏

結癖累累,久踞腹中。年逾六旬,元氣下虛,中氣已弱,肝氣肆橫,腹?jié)u脹滿。脈沉弦細,細而沉為虛為寒,沉而弦為氣為郁。病關情志,非濕熱積滯可比,攻消克伐難施。擬商通補。補者補其虛,通者通其氣。

六君子湯加、蘇梗、肉桂、香附、川樸(姜汁炒)、白芍、生姜。

脈右關滑動,舌苔黃白而膩,是痰積在中焦也。左關弦搏,肝木氣旺,故左肋斜至臍下有梗一條,按之覺硬,乃肝氣入絡所結。尺寸脈俱微緩,泄痢一載,氣血兩虧。補之無益,攻之不可,而病根終莫能拔。根者何?痰積,濕熱,肝氣也。夫濕熱、痰積,須借元氣以營運。潔古所謂養(yǎng)正積自除,脾胃健則濕熱自化,原指久病而言。此病不謂不久,然則攻消克伐何敢妄施。茲擇性味不猛而能通能化者用之。

人參 茯苓 于術 青陳皮 炙甘草 澤瀉 枳殼 神曲 茅術 當歸(土炒) 黃 白芍(吳萸三分,煎汁炒) 防風

又 丸方∶制半夏三兩,分六分。一分木香(二錢,煎汁拌炒);一分白芥子(二錢,煎汁拌炒);一分烏藥(三錢,煎汁拌炒);一分金鈴子(三錢,煎汁拌炒);一分豬苓(二錢,煎汁拌炒);一分醋拌炒。炒畢,去諸藥,僅以半夏為末,入雄精三錢,研末,射香一分,獨頭蒜三個,打爛,用醋一茶杯,打和為丸。每晨服一錢五分,開水送。

淵按∶制法極佳,通化肺脾之痰,疏理肝膽之結,丸法亦有巧思。諸凡與此證相類者,皆可用之。

寒飲痰涎氣血凝結成癖,踞于脘肋,下及腰間,久必成囊而為窠臼。如賊m.zxtf.net.cn/jianyan/伏于隱僻之處,一時難以攻搗。昔許學士有此論,法當內和脾胃,外用攻消,今仿其意。

半夏 茯苓 烏藥 白芥子 當歸 青皮 澤瀉 吳茱萸 延胡索 桂枝 杜仲(姜汁炒) 生木香 生熟谷芽

脾虛胃弱,則濕熱不運而生痰。痰停中脘,則食不化而成積。胃脘結塊,按之則痛,面色青黃,木乘中土。飲食少納,慮延脹滿。

黨參(姜汁炒) 半夏 陳皮 川樸 茯苓 白芥子楂肉 砂仁 六曲 內金

血虛木橫,兩脅氣撐痛,腹中有塊,心蕩而寒熱。病根日久,損及奇經。經云∶沖脈為病,逆氣里急,任脈為病,男疝女瘕。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合而參之,謂非奇經之病乎?調之不易。

黨參 茯神 白薇 枸杞子 沙苑子 白芍 當歸 陳皮 香附 紫石英。

又 和營衛(wèi)而調攝奇經,病勢皆減。惟腹中之塊未平。仍從前法增損。

前方去枸杞子,加砂仁、冬術。

病由肝氣橫逆,營血不調,腹中結瘕,脘脅攻痛,漸致食減內熱,咳嗽痰多,當臍動跳,心悸少寐,口干腸燥,而顯虛勞血痹之象。極難醫(yī)治,姑仿仲景法。

黨參 茯苓 棗仁 乳香 沒藥 桃仁 當歸 川貝 香附 白蜜 地鱉蟲(酒炙)

又 前方養(yǎng)營化瘀,下得血塊兩枚。腹?jié)M稍軟,內熱咳嗽未減。今且和營啟胃,退熱止咳,再望轉機。

西黨參 茯苓 丹參 廣皮 血余炭 川貝母 杏仁 當歸 阿膠 地鱉蟲

又 氣滯血瘀,腹?jié)M有塊攻痛,內熱已減,咳嗽未平。擬兩和氣血方法。

黨參 香附 郁金 茯苓 山楂肉 延胡索 當歸 杏仁 阿膠 桃仁 沉香 血余炭

又 咳嗽不止,腹仍滿痛。肝肺同病,久延不已,終成勞損。

桃杏仁 車前子 川貝 當歸 丹皮 阿膠(蒲黃炒) 旋復花 蘇子 茯苓 新絳

腹痛,大便泄出細蟲,延來日久,中氣漸虛,此胃中寒積也。法當溫中補中。

川連(鹽水炒) 炮姜 木香 白芍 白術 使君子 吳茱萸 烏藥 川椒 伏龍肝(煎湯代水)

閱病源是屬蟲病無疑。蟲由濕熱所化,脾土不運而生。其發(fā)于月底之夜,原有脾胃虛寒。寒屬陰,故夜發(fā)也。寒久化熱,土虛木強,其發(fā)移于月初,必嘔吐胸熱,兩乳下跳,蟲隨酸苦痰涎而出,多寡不一,或大便亦有,腹中微痛,雖口渴甚,不能咽水,水下復嘔,嘔盡乃平,至中旬則康泰無恙矣。所以然者,月初蟲頭向上,且病久嘔多,胃陰虧,虛火上炎,故胸中覺熱。虛里跳動,中氣虛也。中氣者,胸中大氣,脾胃沖和之氣,皆歸所統。脾胃中氣虛甚,故跳躍也。病延一載有余,蟲屬盤踞,未易一掃而除。圖治之法,和中調脾,杜生蟲之源;生津平肝,治胸熱口渴;化濕熱,降逆氣,以治嘔吐。久服勿懈,自可見功;欲求速效,恐不能耳。

川楝子 蕪荑 黨參(元米炒) 白術 青皮 制半夏 白芍 茯苓 焦六曲 干姜 陳皮 榧子 蔻仁 使君子肉

淵按∶病從脾胃寒濕而來,濕郁生熱,熱郁生蟲,變成本寒標熱。本寒則藏真?zhèn)鴼饨Y生積,標熱則濕熱阻而蟲屬內踞。

喜食生米,積聚生蟲。腹痛面黃,口流涎沫,蟲之見癥無疑。先擬健脾化蟲。

茅術(米泔水浸) 青皮 鶴虱 榧子(炒打) 蕪荑 尖檳榔 陳米(炒黃)

共研為末,每朝調服三錢,略用砂糖少許。

心之積,名曰伏梁。得之憂思而氣結也。居于心下胃脘之間,其形豎直而長。痛發(fā)則嘔吐酸水,兼夾肝氣、痰飲為患也。開發(fā)心陽以化濁陰之凝結,兼平肝氣而化胃之痰飲。

桂枝 石菖蒲 延胡索 半夏 川連 吳萸(炒) 茯苓 川楝子 陳皮 蔻仁 郁金 瓦楞子

久有伏梁痞痛嘔酸之患,是氣血寒痰凝結也。自遭驚恐奔波,遂至脘腹氣撐,旁攻脅肋,上至咽嗌,血隨氣而上溢,甚至盈碗盈盆。兩載以來,屢發(fā)屢止,血雖時止,而氣之撐脹終未全平。近來發(fā)作,不吐酸水而但吐血,想久伏之寒化而為熱矣。立方當從氣血凝積二字推求,備候商用。

郁金 香附(醋炒) 丹參 茯苓 炒黑丹皮 蘇梗 延胡索(醋炒)韭菜根汁(一酒杯,沖) 童便(沖) 鮮

另∶用云南黑白棋子二枚,研細末。用白蜜調,徐徐咽下。

淵按∶血從驚恐而來,所謂驚則氣亂,恐則氣下。氣亂血逆,必然之理,棋子治何病未詳。

又 肝郁化火,胃寒化熱,氣滿于腹,上攻脘脅,則血亦上出。前方疏理氣血之壅,病情稍效。今以化肝煎加減。蓋肝胃之氣,必以下降為順,而瘀凝之血,亦以下行為安。氣降而血不復升,是知氣降而火降,瘀化而血安,必相須為用也。

郁金 三棱(醋炒) 延胡索 川貝 青皮 桃仁 澤瀉 焦山梔 茯苓 蘇梗 絲瓜絡 鮮藕 鮮苧麻(連根葉)

素有肝胃氣痛,兼挾寒積。脘腹脹滿,痛及于腰,咳不可忍,舌苔白膩,渴不欲飲,大便似利不利,脈沉弦而緊?謱倥K結,頗為險候。非溫不能通其陽,非下不能破其結,仿許學士溫脾法。

制附子 干姜 肉桂 川樸(姜汁炒) 生大黃 枳實

淵按∶咳不可忍,上焦之氣亦閉矣。所謂五實證非耶?

又 脘腹脹滿,上至心下,下連少腹,中橫一紋,如亞腰葫蘆之狀。中宮痞塞,陰陽結絕,上下不通,勢瀕于危。勉進附子瀉心一法,溫陽以泄?jié)彡帲狡浯蟊愕猛。否則恐致喘汗厥脫,難以挽回。

制附子 川連(姜汁炒) 川樸(姜汁炒) 生大黃(酒浸)

長流水煎。再服備急丸七粒,砂仁湯送下。

又 兩投溫下,大便仍然不通。胸腹高突,湯水下咽輒吐,肢漸冷,脈漸細,鼻煽額汗,厥脫可憂。按結胸、臟結之分,在乎有寒熱、無寒熱為別。下之不通,脹滿愈甚,乃太陰脾臟受戕,清陽失于轉運。崔行功有枳實理中一法,取其轉運中陽,通便在是,挽回厥脫亦在是,惟高明裁酌之。

此證死。

仁淵曰∶五積六聚,積屬臟而不移,聚屬腑而無定。又曰 瘕, 者,真也,其塊不散;瘕者,假也,聚散不常。夫五積雖分屬五臟,不過分其部位病形,使學人有所遵循耳。究在臟腑之外,乃寒痰汁沫瘀血凝結于膜壑曲折之處,因臟氣不能運化,積年累月,受病非一途。先宜觀其虛實,即形氣實者,亦不可專于攻伐,況夫虛多實少!且痞氣、肥氣、多于奔豚、伏梁。即今之癖塊居脘脅之下,因久瘧而生者十七八,又名瘧母。由服藥不當,或早用堵截,或飲食不節(jié),致濕熱痰濁漫無出路,郁于膜原之分,中氣不化,日久成積。初宜開化其邪,兼調營衛(wèi)。中虛者,先調其中,濕熱化而塊自消,中氣和而塊亦消,養(yǎng)正逐邪,各有分寸。六聚較積輕淺,病在氣分,營衛(wèi)不和,氣聚有形,必挾肝邪,疏肝和脾以調氣機,自效。積聚之證,大抵寒多熱少,虛多實少,桂枝、肉桂、吳茱萸為積聚之要藥,能溫脾疏肝,使氣機通暢故也。蓋氣溫則行,血寒則凝,營運其氣,流通其血,為治積第一法。有熱再佐連、柏之類,參以活變。若蟲積乃由濕熱食滯而生,或寒邪郁其濕熱,腸胃之氣不化,而九蟲生焉!肚Ы鸱健贩謱傥迮K,不過分病形以定治法耳,未免鑿空。蓋無論何蟲,不過伏在腸胃曲折之處。如果伏于五臟,必然五臟被咬,其人尚能生乎!蟲積既從濕熱食滯而生,固多實證,治無補法。即久虛亦必先去其蟲而后調補之,不可泥養(yǎng)正積除之說也。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