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男,14歲。1988年4月6日初診。2年前與同學戲耍時挫傷腰部,時感左腰腿不適。2月前,不慎淋雨,全身濕透。翌日,畏寒、高熱、
腰痛、周身不適,自服退熱藥后出現(xiàn)寒顫、高熱不退,并感到左髖關節(jié)劇痛、腫脹、不能行走。經(jīng)各種化驗,X線攝片等檢查后,確診為“左髖關節(jié)
化膿性關節(jié)炎”、“腰椎間盤突出”,住院予以牽引及抗生素等西醫(yī)藥治療。2周后,仍有低熱,左腰髖疼痛不減?淘\:形體瘦長,精神不衰,面色蒼白,痛苦面容,畏風惡寒,
發(fā)熱無汗,頭身疼痛,肢節(jié)不適。左腰髖部脹痛,左髂關節(jié)周圍皮色泛紅,腫痛處皮膚稍溫而拒按,站立與行走時腰髖疼痛加劇?诳、納減、便結(jié)、
尿濁黃臭、眠欠安、煩燥不寧。舌暗紅,苔白膩,脈浮緊數(shù)。腹診:左少腹疼痛延及左腹股溝,按壓左少腹疼痛加劇而在深部觸及柔軟的索狀物。此為太陽陽明合病,風寒濕瘀郁閉肢節(jié)而化熱,法宜解表開閉、散寒除濕、清熱活血,予以
大青龍湯合
桃核承氣湯加味。處方:生
麻黃、
桂枝、
防風、
杏仁、
桃仁、
蘇葉各10g,生
甘草、
蒼術、生
大黃各5g,生
石膏50g。3劑。服藥后微汗,小便、大便量增多,諸癥均減,上方加
知母、赤
芍藥、附片各10g,生
姜5片,即仿
大青龍湯、
桃核承氣湯與
桂枝芍藥知母湯合方之意,再投5劑。藥后體溫恢復正常,左髖部的紅、腫、熱、痛,減輕十之五六。原方中麻黃減至5g,再投5劑;并在左髖關節(jié)壓痛明顯處及皮膚靜脈曲張?zhí)?刺血后拔火罐。4診時,左髖關節(jié)疼痛已減十之八九,能行走,其他癥狀幾近消失。但腰部前屈還困難,仍有疼痛。上方增損化裁再投;委中刺血拔罐;并用正脊手法糾正紊亂的腰椎后關節(jié)。堅持服藥,不時給予刺血、正脊。2周后,病除若失。10多年來,再無復發(fā)!
按: 漢方家矢數(shù)道明在《漢方處方解說》中說:“漢方醫(yī)學的特點就是‘隨證治療’,因而可稱之為‘證候?qū)W’或‘方證相對醫(yī)學’,甚至可稱之為‘處方學’,證候的診斷直接與處方相聯(lián)系,‘診斷即治療’,故‘證’即是‘方’!痹谥委煷税傅倪^程有兩點心得。此患者主要脈癥與《
傷寒論》的“太陽中風,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燥者,大青龍湯主之”環(huán)環(huán)相扣,條文基本反映出這一方證辨證的證候?qū)W、病態(tài)學、藥物學和治療學的關系。②在方證辨證中運用腹診法極為重要。腹診一法肇始于《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并在《傷寒論》中得到長足地發(fā)展,日本醫(yī)家湯本求真高度評價腹診法,云:“腹者,生之本也,故百病以此為根,是以診病必須候腹”。此患者少腹壓之急結(jié)疼痛并延及左腹股溝,這是典型的桃核承氣湯腹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