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部兵書叫《三十六計》,講的是古代戰(zhàn)爭的謀略。“三十六計”一語,最早見于《南齊書·王敬則傳》:“三十六策,走為上計!边@說明,三十六計的說法在1500年前就已形成,它是對中國古代部分軍事謀略和事例的概括總結(jié),對后世的影響很大。今天,三十六計不僅用于軍事,而且被世界各國廣泛運用于政治、外交、經(jīng)濟、科技等領域。中醫(yī)省疾問病,善于講究謀略,古人云:“治病如對仗,用藥如用兵!焙棋闹嗅t(yī)古籍中,蘊涵著豐富的治療韜略,它是中國古代醫(yī)家治病療疾的經(jīng)驗結(jié)晶?偨Y(jié)這些治略,無疑對中醫(yī)臨床大有裨益!
傷寒論》乃張仲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而著成,兩千年來一直有效地指導著中醫(yī)臨床實踐。余在《傷寒論》的教研活動中,不僅體會出該書是集中醫(yī)治則、治法之大成,而且發(fā)現(xiàn)其在組方、用藥和煎服等方面,都包含著睿智的計謀,后來形成的兵法“三十六計”在《傷寒論》中都能體現(xiàn)出來,讀來不禁令人拍案,有茅塞頓開之快。本文茲對此作膚淺探討,以窺仲景臨證謀略之一斑。 第一計瞞天過海 1.原文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nèi),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2.解說太陽,指非常公開;太陰,指非常隱秘。自認為防備周到,則思想容易麻痹松懈。而對看慣了的東西,則往往不再懷疑。秘密隱藏于暴露之中,往往越是危險的地方就越安全。此計名出自《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略》。唐太宗御駕親征,統(tǒng)兵三十萬攻打高麗,及至東海,見波濤洶涌,大軍難渡而悔。薛仁貴見狀忙心生一計,對皇上說當?shù)匾桓焕显笧榇筌娺h征提供軍糧,太宗聞之高興,隨老者到一四周掛滿帷幕的華美房子驗糧,觥籌交錯之中,太宗心曠神怡。忽有風吹來,令帷響杯曳,太宗生疑,令人拉開帷幕,見窗外乃一望無際之大海矣。時侍從忙跪奏:陛下正統(tǒng)領大軍乘船渡海,前往高麗。原來,太宗所進之華美房屋乃由一條大船偽裝而成,薛仁貴用此計瞞過了天子而完成了渡海任務,故謂之“瞞天過!薄 3.運用運用此計,關鍵是一個“瞞”字,如能瞞過則大功告成,瞞不過則前功盡棄。但“瞞”并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過海”才是真正的目的。因此,要想瞞得成功,達到“過!钡哪康,必須善于抓住其瞞的對象“天”的弱點,充分了解其喜惡,投其所好,順其秉性,切忌與之激烈對抗,使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徹底解決。中醫(yī)臨證中遇見邪氣亢盛而復雜的病證往往使用此治療計謀,如大熱用寒藥,當拒而不受時,將寒藥溫服(順其病性),以瞞其大熱;同樣,若大寒而用熱藥拒而不受時,則將熱藥涼服以瞞其大寒!
黃帝內(nèi)經(jīng)》最先提出了這一治略,如《素問·五常政大論篇》日: “治熱以寒,溫而行之;治寒以熱,涼而行之!碑敳∏檫M一步復雜,寒熱虛實出現(xiàn)假象時,那么,《黃帝內(nèi)經(jīng)》針對這種假象也制定了“瞞天過海”的治療計謀,如《素問·至真要大論篇》說: “熱因熱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熱藥順假熱而用,寒藥依假寒而開,亦為投其所好,待熱藥瞞過假熱則直破真寒,寒藥瞞過假寒則直清真熱矣。此外,瞞天過海亦有轉(zhuǎn)移視聽之意,即將所施對象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別處,使其不知己之真正意圖。《素問·五常政大論》日:“氣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币彩恰安m天過海”計謀的治略之一。 4.傷寒論例舉
白虎湯治陽明大熱溫服法、白虎湯治
熱厥法!秱摗返176條:“傷寒,脈浮滑,此表有熱,里有寒(當為“熱”),白虎湯主之。”陽明邪熱熾盛,充斥上下內(nèi)外,一身表里盡熱,其熱高漲。用白虎湯之
石膏、
知母大寒直折,恐其拒而不受,故將白虎湯溫服,順其大熱之勢,瞞天以過海也。又《傷寒論》第350條云:“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白虎湯主之。”熱邪深伏,陽郁而不達于外,則見四肢厥冷;外有寒象,以白虎湯順之,“寒因寒用”,麻痹其意,瞞過假寒而人內(nèi)直清里熱,待熱清陽達,則厥逆自回。 通脈
四逆湯治陰盛格陽證法。 《傷寒論》第 317條:“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通脈四逆湯主之。”少陰病,陰寒大盛,格陽于外,“里寒外熱”,則外現(xiàn)“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治用內(nèi)含大劑干
姜、
附子的通脈四逆湯,熱因熱用,以順其性,瞞天過海,直驅(qū)在里之陰霾,可迅速解決陰陽格拒之勢。 它如
大承氣湯治療熱結(jié)旁流(通因通用)、理中湯治療腹?jié)M(塞因塞用)以及
大黃黃連瀉心湯治
熱痞用麻沸湯浸漬法、燒裈散治陰陽易法等,皆為“瞞天過!庇嫴叩木唧w運用,茲不贅述。 第二計圍魏救趙 1.原文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2.解說共敵:面臨強敵。敵陽:正面攻擊,先發(fā)制人。敵陰:伺機攻擊,后發(fā)制人。與其主動攻打正面之強敵,不如迂回到其后方空虛之處,伺機各個擊破敵人。此計出自戰(zhàn)國時代齊國孫臏“圍魏救趙”的故事。公元前353年,魏國大將龐涓率大軍攻打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于齊國,齊派田忌、孫臏出兵救援。孫臏認為,魏國主力悉出,國內(nèi)必然空虛,如即刻圍攻魏國都城大梁,魏必恐而班師回救,則趙國之圍不攻自解。后依計而行,果如其言。并在半路伏擊魏軍,使魏幾乎全軍覆沒。 3.運用面對兇猛之強敵,一味強取,即便不是以卵擊石,也可能會落得個兩敗俱傷。此時應沉著冷靜地分析敵情,謀略籌劃,找出克敵制勝的法寶,或避實擊虛,或以攻為守,或以迂為直,以徹底干凈地消滅敵人。此計也廣泛地運用于中醫(yī)臨證中,《難經(jīng)·六十九難》所云“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即是此計的最好運用。補母,用于母子關系的虛證,如腎陰不足,不能滋養(yǎng)肝木,而致肝陰不足者,其治療,不直接治肝(救趙),而是補腎之虛(圍魏)。因腎為肝母,腎水生肝木,通過“圍魏救趙”,補腎水以生肝木。又如
肺氣虛弱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影響脾之健運而導致脾虛,同樣可以采用補脾氣(圍魏)以益肺氣(救趙)的方法治療。由此形成了“滋水涵木”、“培土生金”、“益火補土”等許多治療方法。而瀉子,主要用于母子關系的實證。如肝火熾盛之時,可采用瀉心法治療,因心為肝之子,瀉心火(圍魏)有助于瀉肝火(救趙)。它如《難經(jīng)》所說“欲求南風開北牖”等,也是“圍魏救趙”計的具體運用。 4.傷寒論例舉
茯苓甘草湯救厥逆法。《傷寒論》第356條云: “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嘖入胃,必作利也!北緱l中“厥”,為茯苓甘草湯證之主證,但此厥逆為水停心下,陽氣被遏,不能透達于四肢所致,故在治療中,“宜先治水”、“卻治其厥”,圍魏以救趙,待水飲去,陽氣得通,則厥逆可愈。如一味治厥(救趙),而不去治水(圍魏),則非但厥不得愈,而且水飲還可侵犯人腸,續(xù)發(fā)下利等,使后患無窮?梢, “宜先治水”、“卻治其厥”的“圍魏救趙”謀略,也是治病求本的范例之一!秱摗分小皣壕融w”計運用得相當廣泛,如用
五苓散攻下焦蓄水以救上焦口渴 (甚則渴欲飲水、水入即吐,第71、72、74條)及中焦痞滿(第156條);用
桃核承氣湯、抵當湯攻下焦瘀熱以救心神失常之如狂、發(fā)狂(第106、 124、125條);用大承氣湯攻下腸中燥屎以救“喘冒不得臥”(第242條)及用
瓜蒂散涌吐胸中痰食以治厥(第355條)等,皆為此計運用之典范。 第三計借刀殺人 1.原文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2.解說損:指《易經(jīng)》“損”卦,在此卦中,論述了“損”(損失)與“益”(利益)的相互轉(zhuǎn)化關系。這里講的是借盟友之手殺敵,以盟友的損失換來自己的利益。此計名出自明代戲劇《三祝記》。該劇講的是范仲淹的政敵一心要除掉范仲淹,通過密謀策劃,讓不會打仗的范仲淹去領兵征討當時勢力強大的西夏,欲借西夏這把“刀”除掉自己的眼中釘。這種自己不拋頭露面,而是借他人之手間接除掉對手的計謀,就叫“借刀殺人”。 3.運用 運用“借刀殺人”計,首先得會“借”,借者必須詳細考察被借者(刀)的條件,揆度權(quán)衡,能把握事情發(fā)展變化的趨勢,做出較為正確的判斷。其次,所借之“刀”要快,被借者必須有能力去完成借者交代的任務,而且不露蛛絲馬跡,不留后患。在中醫(yī)臨證中,此計可用于借治它病的方法、藥物來治療本病,如通過治標以治本、通過治表而治里、通過疏肝以治腎等。 4.傷寒論例舉
四逆散治少陰厥逆法!秱摗返318條云:“少陰病,四逆,……四逆散主之!北緱l冠以“少陰病”名,其主證為“四逆”。然而少陰病出現(xiàn)四肢厥逆,以陽虛陰盛居多,應伴有惡寒倦臥、下利清谷、脈微欲絕等全身虛寒的證候,用回陽救逆的四逆湯治療。然本條所述并無上述虛寒癥狀,其四肢逆冷程度較輕,為少陰心腎陽氣郁遏,不能外達于四肢所致。陽氣郁遏,治當以開達疏散為法。然而少陰為陰經(jīng)之里,腎氣以閉藏為功,若用開達疏散少陰之法,不維厥逆不回,反而耗散少陰精氣,后患無窮。為此,仲景擬用“借刀殺人”計謀,借厥陰肝氣疏泄條達之“刀”,來治少陰心腎陽氣郁遏之病。因厥陰主“樞”,有“陰盡陽生”之長;肝屬木,主疏泄條達,掌氣機之出入。厥陰肝上接心火,成子母相應;下連腎水,為乙癸同源。因此厥陰肝氣一開,氣機出入暢通,則少陰郁陽開解而自然達于四肢,厥逆自除。四逆散由
柴胡、
芍藥、
枳實、甘草四味藥物組成,配伍絕妙。柴胡配芍藥,辛開、酸收相伍,一出一人,并調(diào)肝體與肝用;柴胡配枳實,升散、沉降相佐,又一表一里,斡旋氣機于內(nèi)外;芍藥配甘草,酸柔、甘緩相須,一柔一緩,謹防肝氣傷心腎?芍^配伍精當。本方行氣開郁,推陳出新,不惟治少陰陽氣郁滯,實為疏肝理氣,條達氣機之祖方,凡氣郁之證,皆可借此“刀”“殺”之。(未完待續(xù))
- 轉(zhuǎn)載請明確注明出處及鏈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權(quán)信息。
- 來源:唐漢中醫(yī)藥網(wǎng) 網(wǎng)址:http://www。Chinesemedicine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