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ǘ)右側觀
此面上、下腔靜脈顯而可見,故稱靜脈面。以肺根為中心,根的上方有奇靜脈弓和氣管,前上方為上腔靜脈、右頭壁靜脈和頭臂干,后方有食管、右迷走神經(jīng)、胸導管和奇靜脈。下方有下腔靜脈和食管右緣。個別結構觀察不清者,待后縱隔解剖后再仔細觀察。
2.觀察組成肺根的主要結構
支氣管、肺動、靜脈,注意它們彼此的關系,比較左、右側的差別。試尋找支氣管動脈,并清除淋巴結。撕除兩側縱隔胸膜和胸后壁的胸膜,解剖和檢查縱隔面上的其它結構。
3.解剖右側縱隔
右肺根上方有奇靜脈弓跨過并匯入上腔靜脈。食管在右肺根和心包的后方,右迷走神經(jīng)在肺根的后方下行,形成叢圍繞食管,分離并顯露下腔靜脈和右膈神經(jīng)、右側胸交感干和交感神經(jīng)節(jié)以及內(nèi)臟大、小神經(jīng)。將食管牽向前方,在脊柱前尋找奇靜脈,該靜脈的左側為壁薄且管徑不均勻的胸導管。
4.解剖左側縱隔
左肺根上方循主動脈弓追蹤其至肺根后方移行為胸主動脈。注意左迷走神經(jīng)越過主動脈弓左側時,發(fā)出左喉返神經(jīng)勾繞主動脈弓返行向上。左迷走神經(jīng)在肺根后方下行形成叢圍繞食管。分離并顯露左膈神經(jīng)、左側胸交感干以及從交感節(jié)發(fā)出的內(nèi)臟大、小神經(jīng)。
在胸后壁內(nèi)面選1-2個肋間隙檢查肋間血管和神經(jīng)的位置排列關系,清理出2-3個交感神經(jīng)節(jié)與肋間神經(jīng)間的白交通支(外側)和灰交通支(內(nèi)側)。
5.解剖心包
沿左、右膈神經(jīng)前方縱行剪開線或用刀劃開心包至膈的稍上方,再于膈的稍上方水平切開心包,貫通上述兩切口的下端、將三切口連成“┗┚”形片翻起。伸手指入心包腔內(nèi)探查漿膜心包臟、壁層的轉折。拉起心尖、探查心后方的心包斜竇,注意左心房與食管的位置關系。繼而可將手指探入上腔靜脈和升主動脈之間伸向左方,指尖從肺動脈和左心耳間露出,手指探過的間隙即為心包橫竇。以及┗┚形切口下方的殘余部與心尖間的心包前下竇。
6.摘除并解剖心臟
在心包腔內(nèi)緊貼心包反折緣,逐一剪斷進出心包的諸動、靜脈后,取出心臟。
。ㄒ)解剖心血管
在心前面沿前室間溝,用刀尖輕輕劃開漿膜性心包臟層(心外膜),用尖鑷剔除血管周圍的脂肪組織,觀察冠狀動脈前室間支及心大靜脈的走行、分布。沿冠狀溝清理左、右冠狀動脈及伴行的靜脈,在冠狀溝后部,尋認一短而粗的靜脈,即冠狀竇。冠狀竇右端的小靜脈即心小靜脈。清理后室間溝的脂肪,觀察右冠狀動脈后室間支及心中靜脈。
。ǘ)解剖右心房
自右心耳尖循右心房上緣切至上腔靜脈下端,再沿界溝的右側2-3毫米處向下切至下腔靜脈附近,轉向左側達冠狀溝,將切開之【形的右心房壁向左翻起,檢查內(nèi)部構造,注意卵圓窩及冠狀靜脈竇口的位置。
。ㄈ)解剖右心室
在動脈圓錐上部做一橫切口,轉而沿室間溝之右方切向心下緣。在橫切口的右端向右下方沿冠狀溝之左側切至心下緣,然后將此梯形的右室前壁翻向下。仔細觀察腔內(nèi)瓣膜、腱索、乳頭肌、肉柱等結構。在肺動脈起始處略上方,橫切肺動脈前壁,再于切口兩端向下縱切適至肺動脈口梢上方。掀開“ㄇ”形管壁,觀察肺動脈口。
。ㄋ)解剖左心房
在左房部位沿冠狀溝稍上作橫切口,由切口兩端再向上各剪一縱切口,向上翻起“┗┚”形房壁,觀察左房內(nèi)腔結構,注意各開口部位及名稱。
。ㄎ)解剖左心室
從心尖切跡的左側開始,分別沿前、后室間溝之左側約3-4毫米處切至冠狀溝。沿切口將左心室分向兩側,觀察瓣膜、腱索、乳頭肌等。探查室間隔肌部和膜部。以切開肺動脈的同樣方法切開主動脈管壁觀察與肺動脈相似的主動脈瓣,注意其位置排列及冠狀動脈的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