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隨著心臟診斷方法及外科手術治療技術的進展,目前絕大多數(shù)先天性心血管病均能獲得明確的診斷和手術矯正治療,預后較前有明顯的改觀。
病因 由于胎兒心臟在發(fā)育過程中受到干擾,使部分發(fā)育停頓或缺陷,以及部分該退化者未能完全退化所致。一、胎兒周圍環(huán)境因素。妊娠早期子宮內病毒感染,以風疹病毒感染后多見,常引起動脈導管未閉及肺動脈口狹窄,其次為柯薩奇病毒感染(Coxsakie )可引起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此外羊膜病變,胎兒周圍機械壓迫,母體營養(yǎng)障礙,維生素缺乏及代謝病,母體用細胞毒類藥物或較長時間放射線照射,均可能與本病發(fā)生有關。二、遺傳因素。5%先心病患者發(fā)生于同一家族,其病種相同或近似,可能由于基因異;蛉旧w畸變所致。三、其他。高原地區(qū)動脈導管未閉及房間隔缺損發(fā)病率較高,發(fā)生可能與缺氧有關。有些先心病有性別傾向性。
癥狀表現(xiàn):
輕者無癥狀,查體時發(fā)現(xiàn),重者可有活動后呼吸困難、紫紺、暈厥等,年長兒可有生長發(fā)育遲緩。癥狀有無與表現(xiàn)還與疾病類型和有無并發(fā)癥有關。根據(jù)血液動力學結合病理生理變化,可發(fā)為三類:
一、無分流類。左、右兩側無分流,無紫紺,如肺動脈口狹窄,主動脈狹窄,主動脈縮窄,原發(fā)性肺動脈擴張,原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或右位心等。
二、左至右分流類。在左、右心腔或主、肺動脈間有異常通道,左側壓力高于右側,左側動脈血通過異常通道進入右側靜脈血中---左向右分流,如心房間隔缺損,心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主肺動脈隔缺損,部分肺靜脈畸形引流,瓦氏(Valsalva)竇動脈瘤破入右心。一般無紫紺,若在晚期發(fā)生肺動脈高壓,有雙向或右到左分流時,則出現(xiàn)紫紺,又叫晚期紫紺型。
三、右至左分流類。右心腔或肺動脈內壓力異常增高,血流通過異常通道流入左心腔或主動脈。一般出生后不久即有紫紺,如法樂氏四聯(lián)癥,法樂氏三聯(lián)癥,三尖瓣閉鎖,永存動脈干,大血管借位,艾森曼格氏綜合征等。
診斷依據(jù):
常見典型先心病,通過癥狀、體征、心電圖,X-線和超聲心動圖即可作出診斷,并能估計其血液動力學改變,病變程度及范圍,以定治療方案。對合并其他畸形、復雜先心病,可結合心導管或心血管造影等檢查,了解其異常病變程度,類型及范圍,綜合分析,作出明確的診斷,并制定治療方案。
治療:
一般取決于畸形的類型和嚴重程度,適合手術矯正者的手術時機及術前心功能狀況,有無合并癥而定。無分流類或者左到右分流類,輕者無癥狀、心電圖和X-線無異常者,以及中,重度均可通過手術矯正,預后較佳,若已產生嚴重肺動脈高壓雙向分流則預后較差,右至左分流或復合畸形者,病情較重者,應爭取早日手術。輕者可選擇手術時機,以10歲左右為佳。先天性心臟血管病中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和法樂氏四聯(lián)癥較易并發(fā)感染性心內膜炎,影響預后,需注意防治。
預防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