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內(nèi)科摘要1545年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當(dāng)歸3g,芍藥3g,茯苓3g,白術(shù)(炒)3g,柴胡3g,牡丹皮1.5g,山梔(炒)1.5g,甘草(炙)1.5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肝脾血虛發(fā)熱,或潮熱哺熱,或自汗盜汗,或頭痛目澀,或怔忡不寧,或頰赤口干,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或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墜,水道澀痛,或腫痛出膿,內(nèi)熱作渴。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1.膽囊炎、膽石癥:用本方加減:丹皮10g,梔子15g,柴胡10g,白芍20g,當(dāng)歸10g,茯苓15g,白術(shù)10g,川楝子10g,延胡索12g,甘草5g。便秘、口苦、心煩加枳實(shí)、大黃、玄明粉;身黃、目黃加菌陳、金錢草。日1劑水煎服。治療膽囊炎、膽石癥45例,其中男16例,女29例;年齡以30-49歲為多;病程6月至16年。選擇急性單純性膽囊炎、膽石癥或慢性膽囊炎、膽石癥急性發(fā)作,以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者,排除有嚴(yán)重梗阻的膽道感染者,排除有心、肝、肺、腎等重要器官合并癥的病例。結(jié)果:2日內(nèi)疼痛停止者為顯效,共10例,占22.22%;4日內(nèi)疼痛停止或基本停止者為有效,共31例,占68.89%;4日內(nèi)疼痛不緩解者為無效,共4例,占8.89%;總有效率為91.11%。 2.功能性低熱:用本方加味:柴胡15g,當(dāng)歸15g,白芍15g,炒白術(shù)15g,云芩15g,薄荷10g,生姜10g,丹參30g,丹皮10g,梔子15g,炙甘草5g。水煎服,連服10-90劑。治療功能性低熱45例,其中女性34例,男性11例。年齡23-45歲;病程1一2年。結(jié)果:45例均治愈。其中4-6個月治愈者9例,2-4個月治愈者12例,1-2個月治愈者24例。 3.外傷性外陰血腫:用本方加減:柴胡10g,丹皮10g,梔仁10g,茯苓10g,白術(shù)10g,乳香10g,沒藥10g,穿山甲10g,當(dāng)歸12g,赤芍12g,水蛭6g,甘草梢5g。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3劑為1個療程。治療外傷性外陰血腫30例,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齡20-40歲。結(jié)果:治愈30例。其中1個療程痊愈者10例,占33.3%;2個療程痊愈者15例,占50%;3個療程痊愈者5例,占15.7%。 4.更年期綜合征:用本方加減:當(dāng)歸12g,白術(shù)10g,茯苓15g,白芍18g,柴胡10g,女貞子12g,五味子1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甘草10g。日1劑水煎服。主治更年期綜合征102例,年齡37-56歲。結(jié)果:療程最短15日,最長62日,癥狀完全消失92例,基本消失8例,中斷治療2例。 5.皮膚。河帽痉郊訙p:當(dāng)歸、芍藥、柴胡、白術(shù)、茯苓各3g,生姜、甘草各1.5g,薄荷1g,牡丹皮、梔子、荊芥各2g,地骨皮3g。每日1劑,加水600ml煎成300ml,去渣,分3次服。治療皮膚病14例中,其中濕疹9例,進(jìn)行性手掌角化癥2例、痤瘡2例,皮膚瘙癢癥1例。部分病例具有全身癥狀,最多是虛弱體質(zhì),胃腸虛弱,易疲勞怕冷,其次為婦女病和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失調(diào),或有神經(jīng)質(zhì)的傾向。結(jié)果:有效6例(痊愈、明顯好轉(zhuǎn)或減輕);微效7例(皮疹減少、瘙癢減輕);無效1例(服藥1年以上無效者)。 6.急性球后視神經(jīng)炎:用本方適當(dāng)加減,日1劑水煎服,輔用西藥抗生素,皮質(zhì)類固醇,維生素B等。治療急性球后視神經(jīng)炎45例,其中男19例,女26例;年齡14-48歲;雙眼34例,單眼11例;療程最短14日,最長58日,平均30.5日。結(jié)果:視力提高6行以上或視力正常,停藥后3個月以上未復(fù)發(fā)者為痊愈,共59眼;視力提高4行以上為顯效,共12眼;視力有一定進(jìn)步者為有效,共6眼;無效2眼;總有效串為97.5%。 7.口腔糜爛型扁平苔癬:用本方加減:丹皮10g,梔子10g,赤白芍各10g,當(dāng)歸20g,茯苓10g,白術(shù)10g,生黃芪15g,薏仁30g,陳皮5g,黃芩10g。日1劑水煎服。治療口腔糜爛型扁平苔蘚3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4例;年齡在40歲以下者9例,41-50歲者19例,50歲以上者7例,其中40歲以上女性18例,占總例數(shù)的51%。結(jié)果:治療后局部充血糜爛消失,全身癥狀基本消失為顯效,共10例,占28.6%;局部充血糜爛基本消失,但有時有反復(fù),全身癥狀明顯好轉(zhuǎn)為有效,共18例,占51.4%;局部病損改善不大,或雖有改善但病情反復(fù)較大。全身癥狀有輕微改善或無明顯改善為無效,共7例,占20%;總有效率為80%。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