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頭面赤腫一百
    

外科理例:頭面赤腫一百

(時毒發(fā)于面鼻耳項者是)里實而不利者。下之。表實而不解者。散之。表里俱實而不解者。解表攻里。表里俱解而不消者。和之。腫甚 痛者。砭去惡血。更用消毒之劑。不作膿或不潰者。托之。饑年普患者。不宜用峻利。當審而治之。時毒者。為四時邪毒之氣感之于人也。其候發(fā)于…

(時毒發(fā)于面鼻耳項者是)

里實而不利者。下之。

表實而不解者。散之。

表里俱實而不解者。解表攻里。

表里俱解而不消者。和之。

腫甚 痛者。砭去惡血。更用消毒之劑。

不作膿或不潰者。托之。

饑年普患者。不宜用峻利。當審而治之。

時毒者。為四時邪毒之氣感之于人也。其候發(fā)于面、鼻、耳、項、咽喉。赤腫無頭;蛴懈A钊嗽龊。發(fā)熱頭痛;蛑w痛;秀辈粚。咽喉閉塞。人不識者將為傷寒。便服解藥。一二日腫氣益增。方悟。始求瘡醫(yī)。原夫此疾古無方論。世俗通為丹瘤。病家惡言時。切恐傳染?贾浽弧H松砗鼋涀兂。狀如涂丹。謂之丹毒。此風熱惡毒所為。與時毒特不同耳。蓋時毒初狀如傷寒。五七日間乃能殺人。治者宜精辨之。先論其脈、滑、數、浮、洪、沉、緊、弦、澀、皆其候。蓋浮數者邪在表也。沉澀者邪氣深也。氣實之人急服化毒丹以攻之。熱實不利。大黃湯下之。有表證者。解毒升麻湯以發(fā)之。年高氣軟者。五香連翹主之。又于鼻內搐。通氣散。取十余嚏作效。若搐藥不嚏者。不可治。如嚏出膿者。治之必愈。左右之人。每日用嚏藥搐之。必不傳染。其病患亦每日用嚏藥三五次以泄熱毒。此治時毒之良法也。經三四日不解者。不可大下。猶宜和解之。犀角連翹散之類。至七八日大小便通利。頭面腫起高赤者?煞欣锷。黃 散。宜針鐮出血。泄其毒瓦斯。十日外不治自愈也。

此病若五日以前。精神昏亂。咽喉閉塞。語聲不出。頭面不腫。食不知味者必死。治之無功矣。然而此疾有陰有陽。有可汗。有可下。粗工但云熱毒。就用寒藥。殊不知病有微甚。治有逆從。不可不審也。

一人頭面腫痛。服硝黃敗毒之劑愈甚。診之脈浮數。邪在表尚未解。用荊防敗毒散二劑。勢退大半。更以葛根牛蒡子湯。四劑而痊。(此憑脈發(fā)表。)

經云。身半以上腫。天之氣也。身半以下腫。地之氣也。乃邪客心肺之間。上攻頭目而。此感四時不正之氣也。與膏粱積熱之癥不同。硝黃之劑。非大便秘實不可用。若不審其因。及辨其虛實表里。概用攻之。必致有誤。常見饑饉之際。芻蕘之人多患之。乃是胃氣有損。邪氣從之。不可不察。予常治邪在表者。用葛根牛蒡子湯。人參敗毒散。或普濟消毒飲子。邪在里者。五利大黃湯。梔子仁湯。表里俱不解者。防風通圣散。表里俱解而腫不退者。犀角升麻湯。腫甚者砭患處。出惡血以泄其毒。十日外自愈。若嚏出膿血即愈。欲其作膿者。用托里消毒散。欲其收斂者。用托里散。此法最為穩(wěn)當。五七日咽喉不閉。言語不出。頭面不腫。食不知味者。不治。

一人患此。腫痛發(fā)熱。作渴。脈實便閉。以五利大黃湯下之。諸癥悉退。以葛根牛蒡子湯四劑而痊。(此憑脈攻里。)

一人表里俱解。腫痛尚不退。以葛根升麻湯二劑而消。(此憑癥也。)

一人腫痛發(fā)寒熱。脈浮數。以荊防敗毒散二劑。少愈。再人參敗毒散二劑。勢減半。又二劑而瘥。(此憑脈發(fā)表。)

一人耳面赤腫作痛。咽干發(fā)熱。脈浮數。先以荊防敗毒散二劑。勢退大半。又以葛根牛蒡子湯四劑而痊。(憑脈發(fā)表)

一婦表邪已解。腫尚不消。診之脈滑而數。乃瘀血作膿也。以托里消毒散潰之而愈。(此憑脈也。)

一人 腫脹痛。作渴煩熱。便秘脈數。按之尤實。用防風通圣散一劑。諸癥頓退。以荊防敗毒散加玄參牛蒡黃芩。二劑而瘥。(此憑癥憑脈。發(fā)表攻里。)

一老冬月頭面耳項俱腫。痛甚。便秘脈實。此表里俱實也。飲防風通圣散不應。遂砭患出黑血。仍投前藥。即應。又以荊防敗毒散而瘳。蓋前藥不應者。毒血凝聚上部經絡。藥力難達故也。惡血既去。其藥自效;蚓杏煤h寒。及年高畏用硝黃。而用托里與夫尋常消毒之劑;虿豁拘蛊涠尽<偎幜。鮮不危矣、(此舍時從癥。)

一人表里俱解。惟腫不消。以托里消毒散四劑。膿成。針之而愈。(此憑癥而治。)

一婦腫痛。用硝黃之劑攻之。稍緩。翌日復痛。診。之外邪已退。此瘀血欲作膿也。用托里消毒散潰之而愈。(此憑脈與癥也。)

一人表散藥愈熾。發(fā)熱便秘。診脈沉實。此邪在里也。以大黃湯下之。里癥悉退。以葛根牛蒡子湯。浮腫亦消。惟赤腫尚存。更以托里藥潰之而愈。(此憑脈與癥也。)

一人冬月病頭面赤腫。耳前后尤甚。痛不可忍。發(fā)熱惡寒。牙關緊急。涕唾稠粘。飲食。不得安臥。醫(yī)砭腫上四五十針。腫赤不減。痛益甚。予診其脈浮緊。按之洪緩。知為寒覆皮毛。郁遏經絡。熱不得升。聚而赤腫。且夫天冷寒凜之時。腠理閉。汗不出。血氣強。肉堅澀。善用針者不得取四厥。必待天溫。又云。冬月閉臟。用藥多。少針石也。宜以苦溫之劑。溫經散寒。所謂寒致腠理。以苦發(fā)之。以辛散之。方名托里溫經湯麻黃(苦溫發(fā)之為君去根節(jié)二錢) 防風(辛溫散之去蘆二分) 升麻(苦辛四錢) 葛根(解肌出汗專治陽明經邪故以為臣) 白芷歸身(血流不行則痛白芷歸身辛溫以和血散滯各二錢)蒼術(濕熱則腫蒼術甘溫體輕浮力雄壯能泄膚腠間溫熱一錢) 人參(去蘆一錢) 甘草(甘溫) 白芍藥(酸微寒調中益氣使托其里為佐各錢半)

上銼。每服一兩。水二盞。先煎麻黃令沸。去沫。再下余藥。同煎至一盞。去渣。大溫。以薄衣覆首。濃被覆身。臥暖處。使經血溫。腠理開。寒乃散。陽氣升。大汗出。腫減七八分。再服去麻黃、防風。加連翹、鼠粘子。腫痛悉愈。經言汗之則。瘡已。信哉。

或曰。仲景言瘡家雖身痛不可汗。何也。予曰。此言營氣不從。逆于肉理。乃主腫而痛。非外感寒邪作痛。故戒不可汗。汗之則成 。又問。仲景言鼻衄者不可汗。復言脈浮緊者以麻黃湯發(fā)之。衄血自止。何也。予曰。血與汗異名同類。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今血妄行。為熱所逼。更發(fā)其汗。反助邪熱。重竭津液。必變兇www.med126.com癥。故不可汗。若脈浮為在表。緊則為寒。寒邪郁遏。陽不得伸。熱伏榮中。迫血妄行。上出于鼻。故用麻黃湯散其寒邪。陽氣得舒。其衄自止。潔古之學?芍^知其要矣。

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癘。初覺增寒體重。次傳頭目。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頭天行。親戚不通。染之多殆。

一人病此五六日。醫(yī)以承氣加藍根下之。稍緩。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緩。終莫能愈。困篤。予曰。身半以上。天之氣也。身半以下。地之氣也。此邪熱客于心肺之間。上攻頭目腫盛。以承氣瀉胃中之實熱。是誅罰無過。不知適其至所為。故遂用黃連 黃芩(味苦寒各半兩泄心肺間熱為君) 橘紅(苦平) 玄參(苦寒) 生甘草(甘寒)人參(三錢泄火補氣為臣) 連翹 鼠粘子 薄荷葉(苦辛平) 板藍根(苦寒) 馬勃(各一錢) 白僵蠶(炒七分) 升麻 柴胡(苦平各二錢行少陽陽明二經氣不得伸) 桔梗(辛溫為舟楫不使下行)

共為細末。半用湯調。時時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盡良愈。

凡他處有病此者。書方貼之。名曰普濟消毒飲;蚣川芎、歸身。 咀如麻豆。每服五錢。水二鐘。煎至一鐘。去滓。食后稍熱時時服。如大便硬。加大黃(酒煨一錢或二錢)以利之。腫勢甚。宜砭刺之。

按時行疫疾。雖由熱毒所染。有氣實人下之可愈。氣虛者概下之。鮮不危矣。故東垣制此方救斯人。其惠www.med126.com博哉。

一人年逾三十。肩患毒。服人參敗毒散一劑。更服十宣散去參、桂。加銀花、天花粉而潰。因怒動肝火。風熱上壅。頭面赤腫。 痛。飲冷。以荊防敗毒散。加芩、連、薄荷。

二劑不應。急砭患處。出黑血盞許。仍以一劑。勢退大半。再服人參敗毒散四劑而愈。

夫病有表里、上下之殊。治有緩急攻補之異。若不砭刺。氣血結為肉理。藥不能及。腫日盛。使峻利之藥。則上熱未除。中寒已作。必傷命矣。

升麻牛蒡子散 治時毒瘡發(fā)頭面胸膈。脈浮洪在表者。

升麻 牛蒡 甘草 桔梗 葛根 玄參 麻黃 連翹(各一錢) 銼。作一服。三片。

水二盞煎。一黃門腮赤腫痛。此胃經風熱上攻。以犀角升麻湯(三八)二劑而平。

又一大理患此。用前湯為人所惑。謂湯內附子性溫故也。另用荊防敗毒散愈盛。后用此湯尚去白附子。不應。再用全方。三劑而愈。

本草云。白附子。味甘辛。氣溫。無毒。主面上百病。及一切風瘡。乃風熱之主藥。經曰。有是病。用是藥。茍不用主病之藥。安得而愈。

一人腮頰腫 至于牙齦。右關脈數。此胃經風熱上攻也。治以犀角升麻湯(三八)而消。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