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傷暑(霍亂、攪腸痧
    

醫(yī)學心悟:傷暑(霍亂、攪腸痧

古稱靜而得之為中暑,動而得之為中熱,暑陰而熱陽也。不思暑字,以日為首,正言熱氣之襲人耳。夏日烈烈,為太陽之亢氣,人觸之,則生暑病。至于靜而得之者,乃納涼于深堂水閣,大扇風車,嗜食瓜果,致生寒疾,或頭痛身痛,發(fā)熱惡寒者,外感于寒m.zxtf.net.cn/shouyi/也…

古稱靜而得之為中暑,動而得之為中熱,暑陰而熱陽也。不思暑字,以日為首,正言熱氣之襲人耳。夏日烈烈,為太陽之亢氣,人觸之,則生暑病。至于靜而得之者,乃納涼于深堂水閣,大扇風車,嗜食瓜果,致生寒疾,或頭痛身痛,發(fā)熱惡寒者,外感于寒m.zxtf.net.cn/shouyi/也,或嘔吐腹痛,四肢逆冷者,直中于寒也。與暑證有何干涉?大抵暑證辨法,以自汗、口渴、煩心、溺赤、身熱、脈虛為的。然有傷暑、中暑、暑閉之不同。傷暑者,感之輕者也,其癥煩熱口渴,益元散主之。中暑者,感之重者也,其癥汗大泄,昏悶不醒或煩心、喘 、妄言也;钀炛H,以消暑丸灌之,立醒。既醒,則驗其暑氣之輕重而清之,輕者益元散,重者白虎湯閉暑者,內伏暑氣,而外為風寒閉之也。其頭痛、身痛、發(fā)熱惡寒者,風寒也。口渴、煩心者,暑也。四味香薷飲加荊芥秦艽主之。又有暑天受濕,嘔吐瀉利,發(fā)為霍亂,此停食伏飲所致,宜分寒熱治之。熱者,口必渴,黃連香薷飲主之。寒者,口不渴,藿香正氣散主之。更有干霍亂證,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攪腸大痛,變在須臾,古方以燒鹽合陰陽水引而吐之,或以陳皮同煎吐之,或用多年陳香櫞煎湯更佳,俗名攪腸痧、烏痧脹,皆此之類,此系穢氣閉塞經隧,氣滯血凝,脾土壅滿,不能轉輸,失天地營運之常,則脹閉而危矣是以治法宜速,切戒飲粥湯,食諸物,入口即敗,慎之慎之。

消暑丸、益元散 (見類中。

白虎湯 (見陽明腑病)

四味香薷飲

治風寒閉暑之證,頭痛發(fā)熱,煩心口渴,或嘔吐泄瀉,發(fā)為霍亂,或兩足轉筋。凡閉暑而不能發(fā)越者,非香薷不可。香薷乃消暑之要藥,而方書稱為散劑。俗稱為夏月之禁劑,夏即禁用,則當用于何時乎?此不經之說,致令良藥受屈,殊可扼腕,故辯之香薷 扁豆 濃樸(汁炒,各一錢五分) 甘草(炙,五分

水煎服。

若兼風寒,本方加荊芥、秦艽、蔓荊子;若兼霍亂吐瀉,煩心口渴,本方加黃連。若兩足轉筋,本方加木瓜、茯苓;木瓜治轉筋之神劑。若風暑相搏,而發(fā)搐搦者,本方加羌活、鉤藤;凡暑癥不宜發(fā)汗,今用風藥者,因其暑中挾風也。若暑濕相搏,名曰濕溫,誤汗則名重、多難治,宜用蒼術白虎湯。時醫(yī)不論暑濕,概行發(fā)散,傷生匪淺。

藿香正氣散

治暑月貪涼飲冷,發(fā)為霍亂,腹痛吐瀉,憎寒壯熱。

藿香 砂仁 濃樸 茯苓 紫蘇 陳皮(各一錢) 白術(土炒) 半夏 桔梗 白芷(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生姜(三片)

水煎服。

清暑益氣湯

預服此藥,以防暑氣。

黃 (一錢五分) 白術(一錢) 人參 當歸 陳皮 麥冬(去m.zxtf.net.cn/zhicheng/心) 炙甘草(各五分) 扁豆(二錢茯苓(七分) 升麻 柴胡 北五味(各三分) 神曲(四分) 黃柏 澤蘭(各二分

水煎服。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