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太平圣惠方 卷第一 上課筆記
    

太平圣惠方教程:卷第一

敘為醫(yī)夫清濁形分。陰陽位設(shè)。四時序矣。萬物生矣。滋味既興。疾恙斯作。神農(nóng)嘗之百草。 黃帝立以九針。岐伯雷公。備論診脈。華佗扁鵲。廣著群書。分弦鉤毛石之功。定君臣佐使 之用。立神圣功巧。判虛實浮沉。邇后伎士分鑣。名醫(yī)接踵。皆窮玄奧。盡播聲光。自古迄 今。更…

敘為醫(yī)

夫清濁形分。陰陽位設(shè)。四時序矣。萬物生矣。滋味既興。疾恙斯作。神農(nóng)嘗之百草。 黃帝立以九針。岐伯雷公。備論診脈。華佗扁。廣著群書。分弦鉤毛石之功。定君臣佐使 之用。立神圣功巧。判虛實浮沉。邇后伎士分鑣。名醫(yī)接踵。皆窮玄奧。盡播聲光。自古迄 今。更相祖述。道符濟國。志在救人也。夫為醫(yī)者。先須諳甲乙素問。明堂針經(jīng)。俞穴流注。 本草藥對。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里虛實。陰陽盛衰。諸家方論。并須精熟。然后涉獵詩 書。該博釋老。全之四教。備以五常。明希夷恬淡之門。達喜舍慈悲之旨。儻盡窮其大體。 即 ..無 ..炫耀聲稱。泛濫名節(jié)。心中未了。指下難明。欲別死生。深為造次。故曰醫(yī)者意也。非常之意爾。是以上醫(yī)醫(yī)國。中醫(yī)醫(yī)人。下醫(yī)醫(yī)病。又曰上醫(yī)聽聲。中醫(yī)察色。下醫(yī)診脈。又曰上醫(yī)療未病。中醫(yī)療欲病。下醫(yī)療已病。夫如是則須洞明物理。曉達人情。悟造化之變通。定吉兇之機要。視表知里。診候處方。常懷拯物之心。并救含靈之苦。茍用藥有準。則厥疾必瘳。若能留心于斯。具而學之。則為醫(yī)之道。盡善盡美。觸事皆通矣。

敘診脈法

夫脈者,醫(yī)之大業(yè)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為醫(yī)者哉。是以古之哲醫(yī)。寤寐俯仰。不與常人同域。造次必在于醫(yī)。顛沛必醫(yī)。故醫(yī)者必能鬼神。通于天地?梢詽姟?梢砸缿{。若與常人混其波瀾。則庶事隳壞。使夫物類。將何仰焉。由是言之。學人必當摒棄俗情。

經(jīng)曰∶診脈之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jīng)脈未盛。絡(luò)脈調(diào)勻。氣血未亂。乃可診脈。視其五色。察其精明。觀五臟有余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梢詻Q 生死。

凡人稟形氣。有中適。有躁靜。各各不同。氣脈潮動。亦各隨其性韻。故呼而脈再至。 吸而脈再至。呼吸之間復一至。合為五至。此為中適者也。春秋中。日夜正等。其呼而脈至多。吸而脈至少;蛭}至多。呼而脈至少。此則不同。為冬夏日夜長短之異也。凡氣脈呼吸。晝夜變通。效于四時。然于呼吸定息。應(yīng)五至之限。無有虧僻。猶晷刻與四時長短。 而歲功日數(shù)無遺也。若人狀貌有羸有壯。其呼吸雖相接續(xù)。而晝夜息度。隨其漏刻。是謂呼吸象晝夜。變通效于四時也。

分寸關(guān)尺三部脈位法

夫寸關(guān)尺位。多有不同。然脈法始于黃帝。難經(jīng)起自扁鵲。此之二部。俱是祖宗。諸家所述。蓋并枝葉。今則分其尺寸。定其陰陽。的舉指歸。用明大要。俾令后學。免更疑。 經(jīng)曰∶凡寸關(guān)尺者。脈之要會也。從關(guān)至尺。是尺內(nèi)。陰之所治也。從關(guān)至魚際。是寸口內(nèi)。陽之所治也。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陰得尺內(nèi)一寸。陽得寸內(nèi)九分。尺寸終始。一寸九分也。夫人之三部。寸口在上。關(guān)脈在中。尺脈在下。經(jīng)云∶先言尺。后言寸。不從上而言。反從下起者。緣尺澤是人性命之根本。寸口者人身之本。故有命然后有身。所以先言尺澤在上。蓋取命之根本。及于身而言之也。凡十二經(jīng)脈。有病之時。先于尺澤寸口而見之。故尺寸者。是脈之要會也。從關(guān)至尺。是尺內(nèi)陰之所治者。夫三部之脈取中。而上下分之。從關(guān)中下至尺澤為內(nèi)。是屬陰。故言內(nèi)陰之所治也。言尺澤者。尺脈一寸之外。余脈下入不見。如入深澤而沉。故曰尺澤也。凡診之者。若寸口關(guān)脈不見。唯尺脈在者。其人必不死。亦如樹之有根。枝葉雖枯。其根氣元活。故寸關(guān)者枝葉也。尺澤者根本也。從關(guān)至魚際是寸口內(nèi)。陽之所治者。夫自關(guān)而向上分之。上至寸口。故言關(guān)至魚際也。魚際者是掌骨后際。如魚之頸際。故曰魚際也。言從關(guān)上至魚際。下占一寸屬陽。是內(nèi)陽之所治也。然寸口雖占一寸。而脈見九分者。言陽數(shù)奇。陰數(shù)偶故也。是以關(guān)上屬陽。故言九奇也。關(guān)下屬陰。故言寸偶也。故分寸為尺者。夫關(guān)以上。雖取一寸。而脈見九分。故曰分寸。為其先取一尺而言。蓋先從根本言之。故一尺內(nèi)取一寸。一寸內(nèi)取九分而診之。故言分寸為尺。從尺而取寸。

從寸而取分是也。分尺作寸者。從關(guān)以下至尺澤也。蓋取脈長一寸而診之。其一寸之脈。蓋先取一尺之分。而其中除卻九寸。而更取一寸用之。故言陰得尺內(nèi)一寸。陽得寸內(nèi)九分。從始至終。寸尺位脈長一寸九分。此則尺寸始終之法也。凡寸后尺前。兩境之內(nèi)生于關(guān)。為寸關(guān)尺也。上部屬陽故法天。下部屬陰故法地。中部陰陽相共。故法人。關(guān)者穿也。言上可以穿其天。下可以穿其地。上下關(guān)通。而取其中。故言關(guān)也。而分三部候天地人。以法三才也。

凡古法定尺寸者。皆先取一尺而言之。從尺而取寸。此則是其大綱也。又凡人長短不同。其形各異。又曰人長則脈長。人短則脈短。據(jù)此之言。豈可執(zhí)其一概。必在醫(yī)者以意審詳。今則以魚際骨下為寸口。位占九分。更下行一寸為尺部。合成一寸九分。中間為關(guān)部。以安三指不欲備載。深為冗繁。故不可以依憑爾。

辨九候法

黃帝曰∶余聞九候于夫子。眾多博大。不可勝數(shù)。余愿聞要道。以屬子孫。傳之。 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終始。上應(yīng)天光星辰歷紀。下副四時五行貴賤。更立冬陰夏陽。以人應(yīng)之奈何?愿聞其方。岐伯曰∶妙乎哉問也。此天地之至數(shù)。帝曰∶愿聞天地之至數(shù)。岐伯曰∶始于一終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 而三之。三三者九。以應(yīng)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diào)虛實。 而除邪疾。帝曰∶何謂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 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導之。乃以為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腎。人以候脾胃之氣。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氣。人 以候心。帝曰∶上部以何候之?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頭角之氣。人以 候耳目之氣。地以候口齒之氣。三部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 成人。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臟。故神臟五。形臟四。合為九臟。五臟已敗。其 色必夭。夭必死矣。帝曰∶以候奈何?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diào)其氣之虛實。實則 瀉之。虛則補之。必先去其血脈。而后調(diào)之。無問其病。以平為期。帝曰∶決死生奈何?岐 伯曰∶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氣多者死。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diào)者 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脈相應(yīng)。如參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shù)者死。 中

辨兩手五臟六腑脈所主法

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腎與命門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左大 人無 與膽 神門 右手寸口者。肺與大腸脈之所出也。關(guān)上者。脾與胃脈之所出也。尺中者。命門三焦脈 之所 皆沉 仿此

辨五臟六腑經(jīng)脈所合法

肝脈曰足厥陰。與膽脈曰足少陽合。心脈曰手少陰。與小腸脈曰手太陽合。脾脈曰足太 陰。 足太 二經(jīng)

診五臟脈輕重法

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是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 如九 來疾

辨脈形狀

浮脈。按之不足。舉之有余。但浮于指下。沉脈。舉之不足。按之有余。重按乃得。澀 脈。 卻。 細脈。小大于微。恒有但細爾。微脈。極細而軟。或欲絕。若有若無。弦脈。舉之無。按之 如弓 來但 按 伏 一曰指下無。兩旁有。軟脈。極軟而浮細。曰軟。虛脈。遲大而軟。按之不足。隱指下豁豁 然。曰虛。實脈。大而長。微強。按之隱指 然。曰實。促脈。去來皆疾。時止曰促。結(jié) 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脈結(jié)者生。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名曰代。不 可治。散脈。大為散。散者氣實血虛。有表無里。革脈。有似沉伏。實大長微弦。 弦與緊相類。浮與芤相類。軟與弱相類。微與澀相類。沉與伏相類。緩與遲相類。革與 實相類;c數(shù)相類。

分別脈病形狀

凡診脈。視其人大小長短。及性氣緩急。脈之。皆如其人形性則吉。反之者則兇。

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理。短則氣病。數(shù)則心煩。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

短而急者病在上。長而緩者病在下。弦而沉者病在內(nèi)。浮而洪者病在外。滑而微浮病在肺。 脈 ..諸 ..下 ..脈與肌肉相得。久持之至者?上轮。弦小緊者?上轮。弦遲者。宜溫藥。緊數(shù)者?砂l(fā)汗。

寸口脈浮大而疾者。名曰陽中之陽。病苦煩滿。身熱。頭痛。腹中熱。

寸口脈沉細者。名曰陽中之陰。病苦悲傷不樂。惡聞人聲。少氣。時時汗出。陰氣不通 兩臂不舉。

尺脈沉細。名曰陰中之陰?鄡擅勊崽。不能久立。陰氣衰。小便余瀝。陰下濕癢。

尺寸脈牢而長。關(guān)中無。此為陰乾陽?鄡擅勚亍P「挂腰痛

寸口脈壯大。尺中無。此為陽干陰?嘌惩。陰中傷。足脛寒。

尺脈浮而大。為陽干陰?嘈腹痛滿。不能溺。溺即陰中痛。大便亦然。寸口脈緊者中風。風攻頭痛。

夫瘧脈自弦。弦數(shù)多熱。弦遲多寒。初持脈如躁之狀。久久按之細而牢?嘌瓜嘁。不能食。足脛重。 脈來乍大乍小。乍短乍長。為禍祟。脈來但實者。為心勞。脈來洪大裊裊者。禍祟。寸口脈 ..脈來 ..者。

脈來 ..脈 ..入 ..有積聚。擊痛。脈沉而細。下焦寒。小便數(shù)? 痛。下重痢。脈滑而浮散者。有風。脈短 而滑者。病酒。脈緊而滑者。吐逆。脈遲而緩者。脾胃有寒。脈弦而鉤。脅下如刀刺。狀如 飛尸。至困而不死。脈沉而遲。腹藏有冷病。脈浮而細滑。傷于寒飲。脈沉而數(shù)。其人中水。冬時不治自愈。脈滑者。陽氣盛。脈微而緊者。有寒。脈澀細而緊者。痹病。脈沉而滑。 為下重。背膂痛。脈短而數(shù)。心痛必煩。脈緊而數(shù)。寒熱俱發(fā)。必當下之乃愈。脈微弱者。 有寒。少氣。脈實緊者。胃中有寒?嗖荒苁。時時利者。當難治。脈弦而緊。脅下痛。脈 大細滑。中有短氣。脈微小者。血氣俱少。脈澀者。少血多氣。脈滑者。多血少氣。脈大者。 氣血俱多。兩手脈前部陽絕者?嘈南潞?谥袩。脈洪大緊急。病在外?囝^痛。發(fā)腫。脈細小緊急。病在中。寒疝。瘕積聚。腹中痛。脈浮大。中風。頭重鼻塞。脈微浮。秋吉 冬病。脈來疾者為熱。遲者為寒;瑸楣眇妗O覟榍型。脈沉重而直前絕者。病血在腹間。 脈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癥。脈沉而急。病傷暑暴發(fā)虛熱。脈來中散絕者。病 渴。脈沉 重。前不至寸口。徘徊絕者。病在肌肉遁尸。脈累累如貫珠不前至。有風寒在大腸。伏留不 去。脈來累累而止。不至寸口。軟者結(jié)熱在小腸膜中。伏留不去。脈微。即陽氣不足。沾熱 汗出。凡無陽即厥。無陰即嘔。陽微不能呼。陰微不能吸。呼吸不足。胸中氣促。前大后小 即頭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滿短氣。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陽邪來。見 浮洪。陰邪來。見沉細。水谷來。見實堅。浮而滑者宿食。洪大傷寒熱病。弦小者寒癖。浮 滑之脈速疾者。食不消。脾不磨也。關(guān)脈堅而滑者;祝ㄒ艋)蟲也。尺脈沉滑者。寸白蟲 也。

三部或至或不至。冷氣在胃中。故令脈不通也。脈緊而急者。為遁尸。脈緊而長過寸口者。 疰病。關(guān)脈浮。積熱在胃中。尺脈浮者?蜔嵩谙陆埂 諸浮。諸緊。諸弦。諸沉。諸澀。諸滑。若在寸口。膈以上病。若在關(guān)上。胃以下病。

若在 ..之所 ..關(guān)為 ..

平寸口脈法

寸口脈沉緊?嘈南掠泻。時痛。即有積邪。
寸口脈偏絕。則臂偏不遂。其人兩手俱絕者。不可治。
寸口脈 如羹上肥。陽氣微。
寸口脈連連如蜘蛛絲。陰氣衰。
寸口脈沉而緊。病在中。浮而盛。病在外。
寸口脈沉而弱。寒中疝瘕。小腹痛。
寸口脈滑而遲。不沉不浮。不長不短者。為無病。
寸口脈沉大而滑。沉即為血實;礊闅鈱崱Q獨庀嗖。入臟即死。入腑自愈。
寸口脈弦而緊。弦即衛(wèi)氣不行。衛(wèi)氣不行即惡寒。水下流走腸間。
寸口脈緊或浮。膈上有寒。肺下有水氣。
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血實目腫。
寸口脈雙弦。兩脅下拘急而痛。淅淅惡寒。
寸口脈浮而滑。頭中痛。
寸口脈緩而遲。緩即為虛。遲則為寒。虛寒相搏則欲溫食。食冷即咽痛。
寸口脈遲而澀。遲即為寒。澀為少血。
寸口脈浮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滯氣宿食。
寸口脈動而弱。動即為驚。弱即為悸。
寸口脈微弱。氣血俱虛。男子即吐血。婦人即下血。
寸口脈浮。中風發(fā)熱頭痛。
寸口脈緊。傷寒頭痛。
寸口脈緩。皮膚頑痹不仁。風寒入肌肉。
寸口脈滑。陽氣實。胸中壅滿。吐逆。
寸口脈弦。心中 。微頭痛。胃脘痛。心下有水氣。
寸口脈弱。陽氣虛。自汗出。
寸口脈澀。是胃氣少虛竭不足。
寸口脈芤。即吐血。微芤者衄血。
寸口脈伏。胸中逆氣。噎塞不通。是諸氣上沖胸中也。
寸口脈沉。胸中引脅痛。胸膈有水氣。
寸口脈軟弱。汗自出。是虛損病。
寸口脈遲。上焦有寒。
寸口脈實。上焦生熱。

平關(guān)脈法

關(guān)脈時來時去。乍大乍小。乍疏乍數(shù)者。胃中寒熱羸弱。不欲食。如瘧狀。
關(guān)脈澀堅大實。按之不減有力。為中焦實。有伏結(jié)在胃中。
關(guān)脈滑。乍大乍小不勻。必吐逆。
關(guān)脈浮大。風在胃中。張口肩息。心下澹澹。食即欲嘔。
關(guān)脈微浮。有積熱在胃中。嘔吐蛔(音回)蟲。心神健忘。
關(guān)脈弦而長。有痛如刀刺之狀。在臍左右上下。
關(guān)脈浮。氣虛腹?jié)M。不欲飲食。
關(guān)脈緊。心下苦滿痛。脈緊為實也。
關(guān)脈微。胃中有冷氣。心下拘急。
關(guān)脈數(shù)。胃中有客熱。
關(guān)脈緩弱。脾胃氣不足。不能食。
關(guān)脈浮滑。胃中有熱。熱氣滿則不欲食。食即吐逆。
關(guān)脈弦。胃中有虛冷氣。心下厥逆。
關(guān)脈弱。胃氣虛。胃中有客熱。脈弱為大虛小熱。有熱不可大攻之。熱去即寒生。
關(guān)脈澀。血氣逆冷為血虛也。
關(guān)脈芤。大便下血。
關(guān)脈伏。腹內(nèi)有氣溏泄。
關(guān)脈洪。胃中有熱。必煩渴。
關(guān)脈沉。心下有冷氣?酀M吞酸。
關(guān)脈軟。苦虛冷。脾氣弱。重下痢。
關(guān)脈遲。胃中有寒。
關(guān)脈實。即脾胃氣塞。熱盛腹?jié)M。

平尺脈法

尺脈弱。下焦冷。無陽氣。
尺脈牢小者。足脛寒痿痹。
尺脈細。溏泄下冷痢。
尺脈細而急者。筋攣痹不能行。
尺脈大者。熱在腹中。小便赤痛。
尺脈按之不絕。若與關(guān)脈相應(yīng)和滑者。男子氣盛血實。婦人即為妊娠。
尺中來而斷絕者。男子小腹有滯氣。婦人月水不利。
尺脈浮。下焦熱。大小便難。
尺脈堅。臍下及小腹結(jié)痛。
尺脈微。厥逆。小腹有寒氣。
尺脈數(shù)。惡寒。臍下熱痛。小便赤黃。
尺脈緩。腳弱下腫。小便難。有余瀝。
尺脈滑。血氣寒。經(jīng)絡(luò)不利。
尺脈弦。小腹疼。腹中拘急。
尺脈澀。足脛逆冷。小便頻。
尺脈芤。下焦虛。小便脫血。
尺脈伏。小腹痛。寒疝瘕有水谷不化。
尺脈沉。腰背痛。
尺脈軟。腳弱風痹。小便難。
尺脈遲醫(yī)學全在線。下焦有寒。
尺脈緊。臍下切痛。
尺脈微牢。腰胯冷。小腹痛。小便不禁。

辨七表八里脈法

浮芤滑實弦緊洪為七表。遲緩澀微沉伏濡弱為八里。
浮為中風。左手寸口脈浮。中風發(fā)熱頭痛。關(guān)脈浮。腹脹胃虛。尺脈浮。大便難。右手寸口脈浮。肺風鼻塞。關(guān)脈浮。食不消化。尺脈浮。小便澀也。
芤為失血。及血實。左手寸口脈芤。則吐血或衄血。關(guān)脈芤。大便下血。尺脈芤。小便赤滑為吐逆。寸口滑。胸滿氣逆。關(guān)脈滑。胸
中寒吐逆。不欲食。尺脈滑。為下痢。婦人月信不通。滑脈但在寸關(guān)。皆主吐逆也。
實為下痢。寸口實。胸中熱。關(guān)脈實。腹中滿。寒疝。氣急下痢。尺脈實。小腹?jié)M痛。小便澀。
弦為拘急。寸口脈弦。胸中急痛。關(guān)脈弦。胃中寒。心下拘急。尺脈弦。小腹急滿。左右弦皆主拘急也。
緊為痛。寸口脈緊。頭中痛。關(guān)脈緊。心下痛。尺脈緊。臍下痛。左右緊皆主痛也。
洪為熱。寸口脈洪。胸脅熱滿。關(guān)脈洪。胃中有積熱。吐逆無常。尺脈洪。小腹?jié)M。陰中痛。左右洪皆主熱也。
遲為寒。寸口脈遲。上焦有寒。關(guān)脈遲。中焦有寒。尺脈遲。下焦有寒。左右遲皆主寒也。
緩為風結(jié)。寸口脈緩。皮膚不仁。關(guān)脈緩。腹中有風結(jié)。尺脈緩。下焦有寒。左右緩皆主風寒也。
澀為血滯。寸口脈澀。陽氣虛。衛(wèi)氣不足。關(guān)脈澀。心血氣虛。榮氣不足。尺脈澀。足脛逆冷。腹中雷鳴。左右澀皆主氣不足也。
微為氣痞。寸口脈微。上焦寒氣痞結(jié)。關(guān)脈微。胃中寒。心下痛。 然。尺脈微。小腹有寒積聚。左右微皆為氣痞也。
沉為水。寸口脈沉。胸中有寒飲。關(guān)脈沉。心下滿短氣。尺脈沉。腰痛腳弱有急水氣。左右沉皆主水也。
伏為物聚。寸口脈伏。胸中有物聚也。關(guān)脈伏。有水氣。溏泄。尺脈伏。有水谷不化。左右伏皆有物聚也。
濡為虛損。寸口脈濡。氣少。虛損多汗。關(guān)脈濡?嘀叵绿撊酢3呙}濡。發(fā)熱惡寒。左右濡俱主虛損也。
弱為筋萎。寸口脈弱。陽氣虛。汗自出。關(guān)脈弱。胃氣不足。小熱大虛。尺脈弱。骨肉酸疼。左右弱皆主虛也。
浮芤相搏。中風衄血。浮滑相搏。中風吐逆。浮實相搏。中風下痢。浮弦相搏。中風拘急。浮緊相搏。中風體痛。浮芤相搏。中風發(fā)熱。

辨陰陽脈法

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谷味也。其脈在中。浮 ..肺也。 ..其脈在 ..脈有陽盛陰虛。陰盛陽虛何謂也?然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陰虛。浮之損小。
沉之實大。故曰陰盛陽虛。是陰陽虛實之意也。
陽脈見寸口浮而實大。今輕手按之更減損小。故言陽虛。重手按之反更實大。故曰陽實也。
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凡此六脈者。謂 ..也。 ..一陰 ..時 ..
凡脈浮大數(shù)動滑。陽也。沉澀弱弦微。陰也。長者為陽。短者為陰。陽病見陰脈者,逆也。 即腹 ..

辨營衛(wèi)經(jīng)脈與漏刻相應(yīng)度數(shù)法

凡人營衛(wèi)之氣與經(jīng)脈。漏刻相應(yīng)。陰氣為營。營者血也。行于經(jīng)脈之中。陽氣為衛(wèi)。衛(wèi) 者氣 ..營 ..吸 ..三 ..刻 ..衛(wèi) ..

辨脈虛實法

人有三虛三實者。謂有脈之虛實。有病之虛實。有診之虛實也。脈有虛實者。脈來濡者 為虛 ..急者 ..
實內(nèi)虛。內(nèi)痛外快。為內(nèi)實外虛。故曰虛實也。
又邪氣盛則實。精氣脫則虛。何者是重實大熱病。氣熱脈滿者是也。浮之損小。沉之實大。名曰陰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名曰陽盛陰虛。
脈盛。皮熱。腹脹。前后不通。悶瞀。為五實。
脈細。皮寒。氣少。泄痢前后。飲食不入。為五虛。

辨損至脈法

脈有損至。何謂也?然至之脈。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jīng)。四至曰奪精。五至曰困。 六至 ..此 ..落。二損損于血脈。血脈虛少。則不能營于五臟六腑。三損損于肌肉。肌肉消瘦。則食飲不 為 ..病也 ..于肺 ..腎者 ..

辨奇經(jīng)八脈法

脈有奇經(jīng)八脈者何謂也?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蹺有陰蹺。有沖。有督。有任。有帶 之脈。 何獨 ..十二 ..既 ..夫 ..一 ..
任脈者起于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里。上關(guān)元。至咽喉。夫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養(yǎng)之本。故曰任脈中極之下。長強之上也。此是奇經(jīng)之二脈也。
沖脈者,起于氣沖。并陽明之經(jīng)。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夫沖脈者陰脈之海也。沖者通也。言此脈下至于足。上至于頭。通受十二經(jīng)之氣血。故曰沖焉。此奇經(jīng)之三脈也。
帶脈者,起于季脅;厣硪恢。夫帶者。言束也。言總束諸脈。使得調(diào)柔也。季脅在肋下。下接髖骨之間是也。回。繞也。繞身一周。猶如腰帶焉。此奇經(jīng)之四脈也。
陽蹺脈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夫蹺者捷疾也。言此脈是人行走之機要。動足之所由也。故曰蹺脈焉。此奇經(jīng)之五脈也。
陰蹺脈者,亦起于跟中。循內(nèi)踝。上行至咽喉。交貫沖脈。其陰蹺義與陽蹺同。此奇經(jīng)之六脈也。
陽維陰維者。經(jīng)絡(luò)于身溢蓄。不能環(huán)流溉灌諸經(jīng)者也。故陽維起于諸陽會也。陰維起于諸陰經(jīng)之入于內(nèi)。
故奇經(jīng)之為病何如。然陽維維于陽。陰維維于陰。陰陽不能相維。則悵然失志。容容不能自收持。夫悵然者其人驚。驚即病。維脈緩。故令人不能自收持。驚即失志。喜忘恍惚也。
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陽蹺在外踝。病即其脈。當從外踝上急。內(nèi)踝以上緩也。
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陰蹺在內(nèi)踝。病即其脈。當從內(nèi)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緩也。
沖脈之為病。逆氣而里急。沖脈從關(guān)元至咽喉。故其脈為病。逆氣而里急也。
督脈之為病。脊強而厥。督脈在脊。病則其脈急。故令脊強也。
任脈之為病。其內(nèi)苦結(jié)。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任脈起于胞門子戶。故其病結(jié)為七疝瘕聚也。
帶脈之為病?喔?jié)M。腰容容若坐水中。帶脈者,回帶人之身體。病即其脈緩。故令腰容容也。
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陽為衛(wèi)。衛(wèi)為氣。氣主肺。故寒熱。陰為營。營為 血。血主心。故心痛。此奇經(jīng)八脈之為病也。

又云∶沖脈者起于關(guān)元。循腹里。直上至咽喉中。任脈者起于胞門子戶。夾臍上行至胸中。二本雖不同。亦俱有所據(jù)。并可以依用也。
寸口脈。來大而漸小者。陰絡(luò)也?囡L痹癰時自發(fā)。
寸口脈。來小而漸大者。陽絡(luò)也?嗥つwyin痛汗出惡寒。
寸口脈。來緊細而長至關(guān)者。任脈也。苦繞臍及橫有痛。
診得任脈。橫寸口遲遲者?喔怪杏袣馍蠐屝。不得俯仰拘急也。
診得陽維浮者。暫起即目眩。陽氣盛實?嗉缦⑷绾。
診得陰維沉大而實者?嘈刂型。脅下支滿心痛也。
診得陰維如貫珠者。男子兩脅實。腰中痛。女子陰中痛。如有熱也。
診得帶脈左右繞臍。腰脊痛。沖陰股也。
兩手脈浮。陰陽皆盛實者。此為沖督之脈也。沖督之脈者,十二經(jīng)之道路。沖督用事者
十二經(jīng)不復朝見于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癡不定也。
兩手脈細微綿綿。陰脈亦微細綿綿。此為陰蹺陽蹺之脈。
尺寸俱浮直下。此為督脈。腰背強痛。不得俯仰。大人癲病。小兒風癇也。
診得陽蹺病則急。陰蹺病則緩。
尺寸牢。直上直下。為沖脈。胸中有寒疝也。

診四時脈及太過不及法

春脈弦。夏脈鉤。秋脈毛。冬脈石。是王脈耶。將病脈耶。然弦鉤毛石者。四時之脈也。春 ..者心 ..脈毛 ..輕虛 ..脈之來。沉濡而滑。故曰石 ..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 ..平。益實而滑。如循長竿曰 ..曰病。但弦無胃氣曰死。春 ..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nèi)。其脈來。累累如環(huán)。如循瑯 曰平。來而益數(shù)。如雞舉足者曰病。前曲后居 死。夏以胃氣為本。秋脈 微。是謂不及。病在內(nèi)。 索消如風吹毛曰死。秋脈 脈 脈來上大下銳。濡滑如之啄曰平。啄啄連屬。其中微曲曰病。來如解索。去如彈石曰死。 冬脈 四時。故皆以胃氣為本。是謂四時之變病。死生之要會也。脾者中州也。其平善不可得見。 衰乃見爾。來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之衰見也。

辨妊娠分別男女及將產(chǎn)脈法

尺中之脈。按之不絕。婦人妊娠也。婦人懷妊離經(jīng)。其脈浮數(shù)。腹痛引腰脊。為今欲生也。但離經(jīng)者不病也。
婦人欲產(chǎn)。其脈離經(jīng)。夜半覺痛。日中則生。婦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左疾為男。右疾為女。左右俱疾必懷二子。
左手沉實為男。右手浮大為女。左右手俱沉實。必生二男。左右手俱浮大。必生二女。

婦人
右俱大產(chǎn)二子者。其脈如實狀也。
左右俱浮為產(chǎn)二男。不爾則回女作男。左右俱沉為產(chǎn)二女。不爾則回男作女也。
左右尺中浮大者為男。尺中沉細者為女。若尺中來而斷絕者。月水不利也。
凡脈得太陽為男。得太陰為女。太陰則沉。太陽則浮也。

辨小兒脈法

夫小兒脈。三歲以上。五歲以下。然可看候。與大人有異。呼吸八至。是其常也。九至 者病。十至者困。
小兒脈緊者。必風癇也。脈沉者。乳不消。脈弦急者為客忤。脈沉數(shù)者骨間有冷。脈浮 而數(shù) ..長乍 ..
小兒變蒸之時。身熱而脈亂。汗出。不欲食乳。食乳則吐逆。不可用藥。必自瘥矣。
小兒病困。汗出如珠。著身不流者不可治。
小兒久下痢。脈浮而腹痛者。不可治。
小兒有病。胸陷。口唇干。目直?谥袣饫洹n^低。臥不舉身。手足垂軟。身體強直。掌中冷。皆不可治。

辨脈動止投數(shù)法

脈一動一止二日死。一經(jīng)云一日死。脈二動一止三日死。脈三動一止四日死;蛭迦账。脈 ..一止 ..一經(jīng)云 ..一經(jīng)云 ..一經(jīng)云 ..死。脈 ..脈來五十投而不止者。五臟皆受氣。是榮衛(wèi)不失。即無病也。脈來四十投而一止者。一 臟無 ..投而 ..脈一來而久住者。病在心主中。脈二來而久住者。病在肝支中。脈三來而久住者。病在 脾下。脈四來而久住者。病在腎間。脈五來而久住者。病在肺支間。 五脈病虛羸。人得此者死。所以然者。藥不得而治。針不得而及。如是盛人可治。氣全 故也。

扁鵲診諸反逆脈法

脈病。人不病。來如屋漏雀啄者死。屋漏者。絕止時時復起。而不相連者也。雀啄者。 頓來其數(shù)而疾也。又經(jīng)云。得病七八日。脈如屋漏雀啄者死。脈彈人手如黍米也。 脈來如彈石。去如解索者死。彈石者。辟辟急也。解索者。動數(shù)而隨散亂。無復次緒也順則生。逆則死。所謂順者。手足溫。逆者手足冷也。病患脈如蝦之游。如魚之翔者死。如蝦游者。苒苒起尋復退沒。不知所在。久乃復起。起輒遲。而沒去速者是也。魚翔者。似魚不行而但掉尾動頭。診而久住者是也。

脈浮短者其人肺傷諸氣微少。不過一年死。法當嗽也。脈如轉(zhuǎn)豆者死。脈如偃刀者死。似側(cè)刀刃也。脈涌涌不去者死。脈分絕者死。而上下分散也。

脈有表無里者死。經(jīng)名曰結(jié)去。何謂結(jié)去。在指下如麻子動搖而去。屬腎。名曰結(jié)去。 不可 ..而微 ..脈來洪大。盛而堅硬者。血氣俱盛實也。

病若閉目不欲見人。脈當?shù)煤姑}強急而長。而反得肺脈浮短而澀者死。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shù)镁o實而數(shù)。反得濡而微者死。
病若吐血復鼻衄。脈當?shù)贸良。而反浮大牢者死?br>病若譫言妄語。身有熱。脈當洪大。而反手足四逆。脈細而微者死。
病若大腸而泄。脈當微細澀。而反得緊大而滑者死。
又形脈與病相反者死。
病頭痛目痛脈反短澀者死。
病若腹痛。脈反浮大而長者死。
病若腹?jié)M而喘。脈反滑利者死。
病若四肢厥逆。脈反浮大而短者死。
病若耳聾。脈反浮大而澀者死。
病若腦痛。脈反大而緩者死。
左有病右痛。下有病上痛。此為逆。逆者不可治。
脈來沉之絕濡。浮之不止。推手者半月死。
人形病脈不病者生。脈病形不病者死。
人病尸厥。呼之不應(yīng)。脈絕者死。脈當大反小者死。
肥人脈細小如絲欲絕者死。羸人得躁脈者死。人自澀。而脈來往滑者死。人自滑。而脈
來澀者死。人自小。而脈來往大者死。人自短。而脈來往長者死。人自長。而脈來往短者死。


診五臟六腑十二經(jīng)脈。皆有相反。有一反逆。即為死候也。

辨七診脈法

七診脈。諸家經(jīng)論。不盡分別。今顯脈形狀。并疾病有可療者。不可療者。同論于中。將明未顯爾。
獨大者。皮膚壯熱。喘息上沖。其脈通度三關(guān)。多出少入。與太過相似。兩手并極。此乃不治之疾。
獨小者。四體微寒。中膈氣閉。復沖兩脅。其脈沉沉度于三關(guān)。名曰獨小。小者氣也。不治之疾。
獨寒者。惡寒也。四肢俱冷。伏陽在內(nèi)。其脈指下沉沉如爛練線。按之不知所在。此不治之疾。
獨熱者。四肢俱熱。臟腑亦熱。其脈洪數(shù)。故曰獨熱?芍沃病
獨遲者。其脈三部俱遲。氣在皮膚。致有不安。可治之病。
獨疾者。寸關(guān)急數(shù)。尺脈微虛。熱胃。致使口干心躁。鼻塞頭疼?芍沃病
獨陷者。其脈軟。隱在肌肉。陰陽并然。四肢不舉。疼痛在骨。名曰獨陷?芍沃。

診百病決死生法

診人溫病。三四日不得汗。脈大疾者生。脈細難得者死。
診人溫病。 大熱。其脈細小者死。
診人病甚而脈不調(diào)者。難瘥。
診人病甚而脈洪。易瘥。
診人頭痛目痛。卒視無所見者死。
診人溫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
診人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
診人病瘧。腰脊強急瘈瘲 者。不可治。
診人熱病七八日。氣不喘。脈不數(shù)者。當后三日溫汗。汗不出者死。
診人熱病七八日。其脈微細。小便赤黃?谠。舌焦干黑者死。
熱病不得汗。脈盛躁。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難瘥。
熱病已得汗。脈靜安者生。脈躁者難治。
熱病脈躁盛而不得汗者。此陽之極也。十死不治。
熱病已得汗。脈常躁盛。氣之極也。亦死。
熱病已得汗。常大熱不去者死。
熱病已得汗。熱未去。脈微躁者。慎不得刺治也。
熱病發(fā)熱。熱甚者。其脈陰陽皆竭。慎勿刺。汗不出。必不治。
診癲病。脈實堅者生。脈沉細小者死。
診人心腹積聚。其脈堅急者生。虛弱者死。
若腹大脹。四肢逆冷。其人脈形長者死。
診人心腹痛。痛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緊大疾者死。
診腸 下膿血脈沉小流連者生。數(shù)疾大熱者死。
診人腸 下膿血。脈沉者生。浮者死。
診洞泄。食不化。下膿血。脈數(shù)微小者生。堅急者死。
診腸 下膿血。脈弦絕則死;髣t生。凡腸 之屬。身不熱。脈不弦絕;蠼陨。弦澀皆死。
診諸 下膿血。有寒者生。有熱者死。
診諸腸 。其脈滑者生。浮者死。弦絕澀者皆死。
咳嗽。脈沉堅者死。浮直者生。
診吐血衄血。脈滑小弱者生。實大者死。
診唾血。脈堅強者死。滑者生也。
夫病吐血而嗽上氣。其脈數(shù)。有熱不得臥者死。
夫病咳嗽羸瘦。脈堅大者死。
診傷寒咳嗽上氣。其脈散者死。謂其形損故也。
診嗽脫形發(fā)熱。脈堅急者死。
診嗽而嘔。腹脹而泄。其脈弦弦欲絕者死。
診諸咳嗽。其脈浮軟者生。沉伏者死。
診人肌瘦脫肛。形熱不去者死。
診上氣脈數(shù)者死。
診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大不可治。加利必死。
診人消渴。其脈數(shù)大者生。細小浮短者死。
診人消渴。脈實大病久可治。脈小堅急不可治。
診人病 蝕肛陰。其脈虛小者生。脈堅急者死。
診人腸癖筋攣。其脈小細。安靜者生。浮大堅者死。
診人被風不仁痿厥。其脈虛者生。堅急疾者死。
診人上氣喘急低昂。其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澀四肢寒者死。
診人汗出苦衄。其脈小滑者生。大躁者死。
診人寒熱瘈瘲 。其脈代絕者死。
診金瘡血出太多。脈虛細者生。實大者死。
診人陰陽俱竭者。見其齒上如熟小豆。其脈躁者死。
診人從高跌仆。內(nèi)傷。脹滿。其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
診傷寒熱盛。脈浮大者生。沉小者死。
診傷寒已得汗。脈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診心腹積聚。其脈勁強者生。沉小者死。
診厥逆汗出。脈堅急者生。虛緩者死。
診水病。脈洪者可治。微細者不可治。
診水病陰閉。其脈浮大者生。沉細虛小者則死。
診水病腹大如鼓。脈實者生。虛者死。
診泄注脈緩時小結(jié)者生。浮大數(shù)者死。
診人內(nèi)外俱虛。身體冷而汗出。微嘔而煩擾。手足厥逆。體不得安靜者死。
診寒氣上攻。脈實而順滑者生。實而逆澀則死。
診金瘡出血。脈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診人卒得中惡。脈大而緩者生。堅而浮者死。堅細而微者亦生。
診中惡吐血數(shù)升。脈沉細者死。浮大而疾者生。
診人為百藥所傷。脈微細者死。洪大而速者生。
診老人脈微微。陽羸陰強者生。脈躁大加息者死。陰弱陽強。脈至而代。奇月而死。
診熱病三五日。身體熱。腹?jié)M頭痛。食飲如故。脈直而疾者。八日死。
尺脈澀如堅。為血實氣虛也。其發(fā)病。腹痛逆滿。氣上沖。此為婦人胞中絕傷。有惡血久成結(jié)瘕。黍 赤而死。
脈來細而微者。血氣俱不足。細而來有力者。谷氣不充。得節(jié)轉(zhuǎn)動。棗葉生而死。
左手寸口脈偏動。乍大乍小不齊。從寸口至關(guān)。關(guān)至尺。三m.zxtf.net.cn/Article/部之位。處處動搖。各異不同。其人仲夏得之。此脈葉落而死。
右手寸口脈偏沉伏。乍大乍小。朝來浮大。暮夜沉伏。浮即太過魚際。沉伏即不至關(guān)中。往來無常。時復來者。榆葉枯落而死。
左手尺部脈三十動一止。又須臾還。三十動一止。乍動乍疏。不與息數(shù)相應(yīng)。其人雖食谷。猶不愈。蘩草生而死。
右手尺部脈三十動而一止。止而復來。來如循直木。如循張弓弦。 然如兩人共引一索。至立春而死。

診三部虛實決死生法

三部脈實。長病得之不治。
三部脈虛。長病得之不治。虛而澀。長病亦死。虛而滑亦死。虛而緩亦死。虛而弦急癲癇亦死矣。
三部脈浮而結(jié)。長病得之死。浮而滑。長病亦死。
三部脈弦而數(shù)。卒病得之死。
三部脈微而伏。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粗。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 如羹上肥。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連連如蜘蛛絲。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軟。長病不治自愈。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如革。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累累如貫珠。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如水淹然流。長病不治自愈。
三部脈如水之流者。長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三部脈實而滑。長病得之瘥。卒病得之死。
三部脈羸。非其人得之死。
三部脈堅而數(shù)。如張弓弦。蠱毒病必死。
三部脈數(shù)軟。蠱毒病得之生。
三部脈如屋漏。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如雀啄。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浮而數(shù)。長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三部脈細長軟。長病得之生。微而緊亦生。
三部脈芤。長病得之生。
三部脈細而數(shù)。長病得之生。
三部脈弦急。長病得之生。
三部脈如釜中湯沸。朝得暮死。半夜得日中死。日中得夜半死。
三部脈實而滑。長病得之死。實而緩則生。實而緊亦生。
三部脈緊急。癲病可治。

察聲色決死生法

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
凡人赤者欲如帛裹朱砂。不欲如赭色也。白者欲如白璧之色。不欲如白堊也。青者欲如蒼璧之色。不欲如藍也。黃者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也。黑者欲如漆。不欲如炭也。
凡色青如草滋。黑如 。黃如枳實。赤如 血。白如枯骨。有此五色者。并為死候也。
凡青如翠羽。黑如鳥羽。赤如雞冠。黃如腹。白如豚膏。有此五色者。并為生候也。
病患耳目鼻口有黑色起。入口者必死。
病患兩目皆有黃色起者。其病當愈。病患耳目及頰顴上赤者。五日死。
病患有黑色出于額上及發(fā)際。至鼻脊兩顴上。五日死。
病患及健人。黑及白色入目鼻口者。五日而死。
病患及健人。面目忽如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
病患口如魚口。不能復閉。而氣出多不返者死。
病患妄語錯亂。及不能語者。不可治。熱病者可治。
病患循衣縫譫言者不可治。
病患尸臭甚者不可治。
病患目回回直視。肩息者一日中死。
病患背青。人中反者三日死。
病患面無精光。似土色。不能食者四日死。
病患目無精光。及牙齒黑色者不可治。
病患面黃目黑者。九日死。
病患面白目黑者。不可治。
病患面赤目白者。十日死。
病患但張口不能閉者。三日死。
病患面赤目青者。立即死。
病患面黑目白者。八日死。
病患面青目黃者。五日死。
病患眉系傾者。七日死。
病患齒忽變黑者。十三日死。
病患發(fā)直者。十五日死。
病患遺尿不覺者死。
病患唇口忽干者必死。
病患爪甲青者必死。
病患頭目久痛。卒視物不見者必死。
病患舌卷及卵縮者死。
病患面黑目直視。惡風者死。
病患面色黃目赤者不死。
病患面青目白者死。
病患面黃目白者不死。
病患面黃目青者死。
病患面目俱黃即不死。
病患面目俱白者即不死。
病患面黑目青者不死。
病患面青唇黑者死。
病患發(fā)如干麻。喜怒者死。
病患面色黑。兩脅下滿。不能自轉(zhuǎn)反者死。
病患發(fā)與眉沖起者死。
病患卒腫。面色蒼黑者死。
病患手掌腫無紋者死。
病患臍腫反出外者死。
病患陰囊莖俱腫者死。
病患手足爪甲下肉黑者死。
病患汗出不流。舌卷者死。
病患唇反人中滿者死。
病患陰陽絕。目眶陷者死。
病患五臟已奪。神氣不守。聲嘶者死。
病患陰結(jié)陽絕。目精脫;秀闭咚。
病患陰陽俱絕。裂衣掇空。妄言者死。
病患陰陽俱泄。失音不能言者死。
病患榮衛(wèi)竭絕。面浮腫者死。

論形氣盛衰法

凡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
二十歲。血氣始盛。肌骨方長是其盛已平。腠理始薄。榮華漸落。發(fā)鬢斑白。氣血平減。而不搖動。故好坐。
五十歲。肝氣衰。肝葉始薄。膽汁減少。目則不明。
六十歲。心氣衰。喜多悲憂。血氣懈惰。故多臥。
七十歲。脾氣衰。膚肉枯槁。飲食減少。
八十歲。肺氣衰。魄魂始離。其言多誤。
九十歲。腎氣焦竭。根本萎枯。經(jīng)脈空虛。是以不聽。
百歲五臟俱絕。神氣不守;昶墙匀ァP魏—毦佣K矣。又有不盡天壽。
未滿百年而終者。皆由臟腑不堅。肌肉不實。數(shù)中風邪。氣血不通 。真邪相攻。根葉相亂。是以不壽而終矣。

論女子盛衰法

凡女子七歲腎氣盛。更齒發(fā)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 ..發(fā) ..壞而無子也。

論丈夫盛衰法

凡丈夫八歲腎氣實。發(fā)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有子。三 八腎 ..槁。 ..形體皆 ..精髓 ..

論處方法

夫處方療疾。當先診知病源。察其盈虛。而行補瀉。辨土地寒暑。觀男女盛衰。深明草 石甘 ..候各 ..治陰 ..損益 ..在 ..用 ..此 ..人 ..風氣濕痹。表里移走。居無常處。散當平之。次當用丸。丸藥者。能逐風冷。破積聚。消諸堅癥。進飲食。調(diào)和榮衛(wèi)。能參合而行之者?芍^上工。故曰醫(yī)者意也。大抵養(yǎng)命之藥則多君。養(yǎng)性之藥則多臣。療病之藥則多使。審而用之。則百不失一矣。 夫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飲食不消以吐下藥。鬼疰蠱毒以蠱毒藥。癰腫瘡瘤以瘡瘤 藥。 有新 ..藥草 ..其大 ..
點擊查看:<<太平圣惠方>>目錄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