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青少年,按火熱治療大多能短期見效,這個疤痕的去除應(yīng)該會頗費功夫,不是短時間內(nèi)能完成的,換丸劑可以常服。況且也有寒性體質(zhì)的,就不能服用苦寒類藥物時間太長。
-------------------
我曾治一例年齡為29歲的女性,連用荊芥連翹湯60劑一方到底其病告愈,抽空整理一下發(fā)上來和大家共享一下。
-------------------
-------------------
-------------------
萬事不求人,論壇上黃煌用經(jīng)方治
痤瘡的經(jīng)驗,自己學(xué)吧,哈哈
-------------------
-------------------
哈哈,突然想起了一個朋友就是這樣,加深了對苓桂黃丸痤瘡的印象
-------------------
-------------------
-------------------
-------------------
-------------------
這張
照片明顯已經(jīng)有陽明腑實燥結(jié)癥羅,不過因為樓主缺了一些舌脈象與主訴,我覺得只要是往清血份的藥或是兼通陽明腑熱的方多可以,也不一定局限在
傷寒方。如果是我們老師用方她有時也會用上五味
消毒飲,是小弟的一番見解。
-------------------
-------------------
-------------------
同一種病卻可以有許多治療的方子,因此有人說中醫(yī)無規(guī)范,我認為不然,寒 熱 虛 實就是中醫(yī)的規(guī)范。
-------------------
經(jīng)觀察,座瘡多于情志相關(guān),故從疏肝入手多能取效,驗之臨床有一定效果,但積累病例不多,所以無發(fā)言權(quán)。主要學(xué)習(xí)為主呵呵
-------------------
忍冬甘草湯
忍冬藤100甘草15 白酒一鈡 我治過幾十例療效顯著
-------------------
我個人看,上面的方子很多可能效果都不好。要徹底好,我覺得應(yīng)該疏肝,因為我治療好了自己的痤瘡,就是按疏肝的思路開方的,再也沒有復(fù)發(fā)過。
-------------------
-------------------
-------------------
-------------------
順便請教各位高手,如果痤瘡多見于雙下頜處,散見于額頭部,應(yīng)該從何經(jīng)入手考慮?
-------------------
-------------------
-------------------
-------------------
-------------------
同意桂制茯苓丸加大黃~另外囑患者服藥期間少食葷食油炸,不熬夜。
-------------------
-------------------
-------------------
-------------------
-------------------
-------------------
高3 壓力大,煩躁不得眠-------
梔子,大便干----大黃
故梔子大黃豉湯
-------------------
痤瘡頑固必有寒。寒熱錯雜。
柴桂姜湯加味。以下是本人常用配伍和劑量
柴胡12克
黃芩10克 桂枝10克
炮姜6~10克 白芷10克
皂角刺6克
天花粉12~15克
蒲公英12~15克 連翹12~15克 丹皮丹參10克 赤芍10~15克 生
牡蠣12~15克 生甘草6克
-------------------
荊芥連翹加桂枝茯苓丸聯(lián)合大椎穴
三棱針點刺放血拔罐,效果真的很好
-------------------
用清上防風(fēng)湯可也,日人用的較多,可以借見一用。
-------------------
-------------------
-------------------
-------------------
-------------------
-------------------
此病案典型,但是李版主沒交代脈。如脈浮緩(可能性較大,因為該病人年輕,大汗出,估計還有些許癢痛等不舒服的感覺);該瘡看照片按照鄭欽安大師的說法也是典型的陽證,就用
桂枝湯倍加
白芍,再加
麥芽、
香附、梔子。無需用大黃啦。
-------------------
“我給他開了苓桂黃丸加川芎改湯機煎服,共6周。痤瘡大減,開學(xué)停藥。此案苓桂黃丸痤瘡較典型故共享!毙姨澯泄鹬Γ蝗浑y說啦,李版主!六周見效,說實話啊,這是交流不是挑剔,這實在太長了。鄭欽安在《醫(yī)理真?zhèn)鳌分写舐暭埠簦悍惨磺携徸C,皆起于二氣不調(diào),氣血偏盛,壅滯流行不暢之過,病原從內(nèi)出外,以其有金瘡折骨、化腐生肌一事,稍有不同耳。然瘡形已具,即當辨陰陽,不可忽略。陽癥,瘡形紅腫、痛甚、高凸,
發(fā)熱,口渴心煩,小便短赤,大
便閉結(jié),喜冷,用藥重在活血行氣,養(yǎng)陰清火為主;陰癥,瘡色不紅活,皮色如常,慢起不痛,或微痛,二便自利,精神短少,用藥大補元陽為主。氣有余之瘡,即陽證,必由阻滯而成,用藥故要清火養(yǎng)陰、活血、行氣,方用桂枝湯倍白芍,加麥芽、香附、梔子主之;氣不足之瘡,即陰證,必由陽不化陰而成,法當大補元陽,方用桂枝湯倍桂,加麥芽、附子、香附主之。仲景以此方冠一百一十三方之首,而曰調(diào)和陰陽,試問人身陰陽調(diào)和,尚可得病也否?尚可得生瘡也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