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吉林中醫(yī)藥2002,22(2):21-22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車前草15g,茜草15g,益母草15g,仙鶴草15g,通草10g,生甘草6g。 |
加減 | 如濕熱下注,癥見小便黃赤、尿頻不爽、脘悶納呆、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加小薊飲子;如腎虛火旺,癥見小便短赤帶血、頭暈耳鳴、神疲、腰酸軟、舌質(zhì)紅、脈細數(shù),加知柏地黃丸合二至丸;如脾不統(tǒng)血,癥見久病尿血、面色不華、體倦乏力、氣短或兼齒衄、肌衄、舌質(zhì)淡、脈細數(shù),加歸脾湯;如腎氣不固癥見久病尿血、色淡紅、頭暈耳鳴、精神困憊、腰背酸痛、舌質(zhì)淡、脈沉弱,加五子衍宗丸,另酌加西洋參6g,生黃芪30g;如咽干、咽痛加金銀花10g,牛黃0.5g(沖服)、玄參10g,麥冬10g,黃芩10g。 |
功效 | 軟堅化瘀 |
主治 | 腎性血尿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天津市中醫(yī)醫(yī)院張宗禮等,觀察了六草湯為主治療腎性血尿的臨床療效。診斷標準:參照1992年太平會議討論修改的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分型及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兩組。本組用六草湯,對照組用腎炎四味片(細梗胡枝子50g,黃芪12g,黃芪9g,北京石葦12g,由湖北沙市制藥廠生產(chǎn)),每次8片,日3次口服。兩組均進行腎病常識教育,注意預防外感,加強對全身各部位感染的防治,避免使用對腎病有損害的藥物,適當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少進服甘辛辣食物。兩組均以6周為1療程,連續(xù)觀察2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它相關的治療藥物。觀察指標:尿沉渣高倍視野紅細胞計數(shù),24小時尿蛋白定量,1小時尿紅細胞計數(shù),12小時尿紅細胞計數(shù),尿相差顯微鏡紅細胞計數(shù)。療效標準:痊愈:血尿癥狀全部消失,相應西醫(yī)診斷之主要疾病經(jīng)驗檢查證實有顯著改善,主要理化指標基本正常。顯效:血尿癥狀明顯改善,由重度降至輕度,或個別主癥降至中度,而其它主癥全部消失,相應西醫(yī)診斷之主要疾病經(jīng)檢查證實有所好轉,主要理化指標明顯改善。有效:血尿癥狀有所好轉,相應西醫(yī)診斷之主要疾病經(jīng)檢查基本穩(wěn)定,主要理化指標有所改善。無效:血尿癥狀、檢驗指標無改善或反惡化。結果:本組80例,痊愈22例,顯效24例,有效22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85%;對照組50例,顯效2例,有效12例,無效36例,總有效率28%;本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