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暑
    

眉壽堂方案選存:暑

(三氣交蒸,暑邪無不夾濕,濕病俱以入暑門)本系勞倦氣虛之體,當此暴熱,熱從口鼻受,竟走中道。經(jīng)云∶氣虛身熱,得之傷暑。蒸迫,津液日槁,陽升不寐,喘促舌干,齒前板燥,刻欲昏冒矣。甘寒生津益氣,一定之理人參白虎湯加卷心竹葉、麥門冬!鯚┛识@,但熱無寒,…

(三氣交蒸,暑邪無不夾濕,濕病俱以入暑門)

本系勞倦氣虛之體,當此暴熱,熱從口鼻受,竟走中道。經(jīng)云∶氣虛身熱,得之傷暑。

蒸迫,津液日槁,陽升不寐,喘促舌干,齒前板燥,刻欲昏冒矣。甘寒生津益氣,一定之理

人參白虎湯加卷心竹葉、麥門冬。

煩渴耳聾,但熱無寒,漸嘔,胸腹痞脹。此暑熱由口鼻入,三焦受濁,營衛(wèi)不通,寤不成寐。日期半月,熱深入陰,防其螈 發(fā)厥。

桂枝白虎湯。

暑風頭脹口渴,身熱嘔痰,脈弦,防瘧。

香薷 花粉 貝母 杏仁 蘇梗 橘紅

暑風未變成瘧,欲嘔,脘痹氣喘,乃上焦受病。正氣久虛,無發(fā)散消導(dǎo)更通大便之理。

此乃口鼻受氣,與風寒停食不相侔者。

杏仁 花粉 黃芩 蘇梗 白蔻 濃樸

暑邪在上,清空諸竅熱瘡,咳痰氣促,肺熱急清。

竹葉 杏仁 黃芩 連翹 川貝 郁金

潮熱煩渴,欲得冷凍飲料。暑燥津液,故發(fā)疹唇瘡,不足盡其邪。理進清氣熱,通營衛(wèi)。

桂枝白虎湯加麥冬

熱傷肺氣,煩渴便秘,但暑病忌下,尚宜甘寒生津為主。

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玉竹

氣熱劫津煩渴,安寐則減,此虛象也。況咳嗽百日,肺氣大傷,此益氣生津,諒不可少,勿以拘宿垢未下,致因循也。

人參 卷心竹葉 木瓜 麥冬 大麥

暑熱由中而受,不可表散。

藿香梗 杏仁 黃芩 木瓜 絲瓜葉 蔻仁 橘紅

暑熱消爍胃汁,口渴不饑,以制木和胃。

省頭草 生白芍 橘紅 麥門冬 烏梅肉 半曲

脈右弦,中痞。暑邪入里,三焦俱病。況發(fā)汗后熱不解,其病不在表可知矣。進苦勝于

杏仁 金石斛 黃芩 花粉 桔梗 陳皮草果

陰虛之體,遇夏氣泄,元氣受傷,神倦不耐煩勞。復(fù)因暑邪竊踞中宮,遂致胃不知饑,知味,或惡心,或噯氣,腹鳴漸痛。豈非病在中焦,久延三焦俱困。恐有瘧、痢之虞,宜安閑調(diào)攝,旬日可安,進溫膽法。

竹茹 金石斛 木瓜 郁金 半曲 廣皮 烏梅

暑熱傷氣 形均日減。汗泄則煩倦,氣浮越面腫。夏月正在氣泄,當治后天。仿東垣清

人參 五味 神曲 黃柏葛根 麥冬 川連 麥芽 澤瀉

久虛之體,客氣易于乘襲。近因濕熱穢氣所觸,中宮不和,升降失節(jié),宜先進六和湯。

長夏脾胃主乎氣候。暑濕氣自口入,由膜原以入中宮,脾胃受困,正氣已餒,勉進食物肯轉(zhuǎn)運,氣機呆鈍,清濁失職,郁遏于中,少火皆為壯火。欲噯不得,心中熱,思冷凍飲料,坐起頭旋欲暈,形骸疲倦無力,皆壯火食氣,內(nèi)風掀旋之象。藥餌效與不效在醫(yī),而平居調(diào)護夫須自琢磨,冀免小愈病加之累,屢經(jīng)反復(fù),再無撤消之日。古人因病損真,生氣不來,最深慮及此。

人參 醋炒半夏 生白芍 郁金汁 川連 烏梅肉 枳實

頭脹,脘悶漸痛,渴喜飲水,下咽則嘔,煩熱無寐,大便漸溏不爽。此暑熱氣從口鼻而竟走三焦,清濁為阻,營衛(wèi)不行,是以發(fā)散消導(dǎo),膏無取效。徒令克爍胃汁,所以嘔煩不已也。法宜苦降和陽方。

杏仁 黃芩 竹茹 花粉 枳實汁 橘紅 蔻仁 半曲 郁金

暑熱多日,深入血中,所以衄血,熱泄身涼。頃診脈弦左搏。連日嘔逆,胃氣受戕,而消食,都是劫耗胃汁之物,幾日傷觸,焉有霍起之理?意者變瘧,或旬日不曉饑餓,竟有諸

杏仁 竹茹 花粉 犀角 橘紅 半曲 郁金汁 丹皮

又 犀角 生芍 條芩 生地 丹參 側(cè)柏

熱深日多,至于動血。血屬陰象,主乎養(yǎng)胎。邪熱乘襲,胎元難固,因此變癥有諸,況嘔家最能傷胎。今脘痞潮熱為病證,徒攻病,置胎氣于不理,非也。

川連 條芩 知母 烏梅 生芍 枳實汁

脈左數(shù),下重。熱入血中,恐胎難保;暮夜煩躁無寐,亦是陰傷。太仆所云寒之不寒為無水,當益其陰。今日衄血又來,應(yīng)減氣辛耗散。仿苦寒佐以咸寒為治。

黃芩 川連 人中白 白芍 知母 元參

脈形細小搏數(shù),舌刺肌燥,津液告涸;嘔逆煩冤,食粥乃定,胃氣已虛。慮有變證,清熱安胎為主,更兼養(yǎng)胃。

川連 竹菇 知母 元參 麥冬 條芩

心中熱,舌生刺。暮夜煩躁覺熱,嘔逆觸動少腹,一團熱氣熾甚。陰傷,胎元未能穩(wěn)保。頻頻叮嚀主家視參如毒奈何?與王先生再議他法。

生地炭 天冬 知母 阿膠 川斛 茯神

少陰中暑,陰液已涸,舌痿形縮,齒板燥,煩躁多日。食瓜腸滯大下,此陰不主收攝矣。證屬大危,難以圖治,勉擬竹葉地黃湯。

生地炭 山藥 白芍 麥冬 澤瀉 茯苓 丹皮 竹葉

潮熱耳聾汗出,神識昏冒,脈細數(shù)下垂入尺。壯年熱病,脈形如是之衰,怕其昏厥在邇,以上實下虛故也。擬復(fù)脈湯法。

復(fù)脈湯去、桂,加蔗漿。

體瘦陰虧,暑熱更劫津液,風陽上燔為厥。清神兼顧其陽,議用景岳玉女煎。

鮮生地 知母 竹葉心 生石膏 甘草 連翹仁

渴欲涼飲,穢濁熱氣內(nèi)蒸,不知饑,不大便,不安寐。九竅不和,m.zxtf.net.cn/kuaiji/都是胃病。舌白惡心,病在膈上氣分,用河間苦辛寒法。

石膏 知母 黑梔 姜汁 杏仁 半夏 濃樸

暑邪數(shù)日,發(fā)熱后,左頤下腫,神煩無寐。擬進辛涼漸苦法。

連翹 苦丁茶 黑山梔 馬勃荷葉滑石

勞倦夾暑熱不解。鼻煤,舌灰白,咳逆痰喘,潮熱自汗,神識不清,語言錯謬。此邪結(jié),病屬險途,擬萬氏清心牛黃丸,以驅(qū)蘊伏之邪。冀其神氣清,再商去其他病。上焦之病多屬氣,氣窒則上下不通,而中宮遂脹。熱病蒸灼,喉舌疳蝕,清氣之中,必佐解毒。

連翹 銀花兜鈴蘆根 川貝 白金汁 川通草

連朝驟熱,必有暑氣內(nèi)侵。頭熱目瞑,吸短神迷,此正虛邪留,清補兩難,先與益元散三錢,用嫩竹心二錢,煎湯涼用。當服綠豆清湯代茶。

暑熱吸受,先傷于上。初病咳逆,震動血絡(luò),暑熱仍在,見血治血,已屬不法;參入重劑,傷及無病之地。晡時頭脹,潮熱咳嘔,邪在氣分,當推上病治下之旨。

西瓜翠 白通草 六一散 白蘆根 生薏仁

暑濕上入,氣分先受,非風寒停滯,用發(fā)散消導(dǎo)者,治之不法,邪入血分矣。

犀角 竹葉 綠豆皮 連翹 花粉 益元散

暑入營絡(luò),吐痰血,以心營肺衛(wèi)兩清法。

竹葉 生地 麥冬 連翹 元參 川貝

舌絳口渴,夜熱神煩,大便不實,胸中痞悶。乃伏暑入里,非表散可解,進開心胞一法

竹葉 犀角 細葉菖蒲 川連 元參 郁金

伏暑發(fā)熱,經(jīng)旬不解,暮夜神識不清,少腹脹痛,大便不通,穢濁蘊結(jié),慮其內(nèi)閉痙厥

清心牛黃丸。

汗出神煩,晡時潮熱,胃中痛至少腹。熱邪凝結(jié)血分,恐瘀滯之變,進清血中之熱。

鮮生地 丹參 山梔 銀花露 丹皮 元參 郁金汁 白金汁

上現(xiàn)衄血,心痛殃及小腹,晝靜夜躁,常以寒栗,宛如熱入血室。前云邪在血中陰分,已屬顯然。滋清血藥,正在以搜剔伏邪耳。

鮮生地 犀角尖 元參 丹皮 金銀花 生芍

小溲莖中痛,是余熱未清,從下行也。進導(dǎo)赤散法。

細生地 知母 黑山梔 甘草梢 丹皮 麥冬 金銀花 小木通

陰虛熱伏,半月不解,舌絳唇紫,呼吸不利。溺短赤,便秘澀,此皆辛散苦藥劫盡津液。況兼精濁下淋,熱氣已入至陰之界,豈區(qū)區(qū)清解為治者。

生地 麥冬 炙草 甘蔗汁 阿膠 雞子黃 麻仁

暑風不解,身痛熱,渴而嘔,水結(jié)之象。

杏仁 橘紅 花粉 豆蔻 藿香 半夏 濃樸 木瓜

未病先遺,陰氣走泄。醫(yī)投柴、葛、荊、防,再泄其陽,大汗淋漓,寒熱愈甚。長夏暑兼濕氣,足脛常冷。邪在中上二焦,恐陰弱內(nèi)陷耳。是投劑解其暑濕熱邪,務(wù)在輕小為穩(wěn)。

絲瓜葉 杏仁 黃芩 花粉 連翹 郁金 豆蔻 橘白

勞倦傷陽,當風沐浴,衛(wèi)外氣泄疏豁。藥以柴、葛,再泄其陽;雜以消導(dǎo),更耗其氣。

熱迫,嘔逆氣沖。但夏熱必兼濕邪,周身掣痛。法當酸苦安胃泄熱,使厥陽稍平,即商輔正

黃連 枯黃芩 姜汁炒竹茹 炒烏梅 生白芍 郁金

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深受寒濕,令人喘脹噫噦;水濕結(jié)聚,溺溲澀,便難。險篤之癥,仿古人暑門方大順散主之。

杏仁 炮姜 肉桂 甘草

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既受寒濕,陽氣郁遏,不主轉(zhuǎn)旋,遂痞結(jié)欲嘔。古人以大順散溫中下氣為治。

杏仁 炙甘草 茯苓 炒干姜桂心 半夏

脈形略起,按之短澀。進溫中下氣,似乎閃爍欲動,知陽漸氣結(jié)有形,非真食滯重著之愚見不用寒涼犯胃,以肥人之病,慮虛其陽,矧夏月陰氣在里,里之有形,便是濁陰!秲(nèi)》論諸痛為寒內(nèi)客,今暑熱蒸迫,理無外寒,然口食涼茶瓜果,此水寒入脘,未能即化為熱,素因脾胃氣弱所致∶津液不運,自有煩渴。再驗舌色,未必定以實熱。但以辛香開氣之屬,可以醒陽,可以宣濁,上下分布,病機自減。高明采取如何?

郁金汁 杏仁 半夏 白蔻仁 濃樸 塊茯苓

吳茱萸 炒半夏 槐枝金鈴子 塊茯苓

病減六七,胃中清氣未旋,津液未肯分布,故口渴喜飲,豈是實火。常山梅餅蘇胃生津,午后進四磨湯一次。

人參 烏藥 桔梗 郁金

各磨汁,開水沖服。

年高體豐,暑濕為陰邪,肥人陽氣不足,忽冷忽熱,煩躁舌白,飲水不多,便溏溲數(shù)。

此濕邪傷太陰脾土,陽氣內(nèi)郁,與邪相混,漸延昏痙呃逆之變。

白術(shù) 半夏 茵陳 濃樸 橘紅 茯苓

暑必兼濕,濕郁生熱,頭脹目黃,舌腐不饑。暑濕熱都是一般濁氣,彌漫充塞三焦,狀如云霧,當以芳香逐穢,其次莫如利小便。

省頭草 濃樸 廣皮 寒水石 茵陳 白蔻仁 杏仁 茯苓 滑石

夏季暑濕先入氣分,如泄瀉溲少,皆濕熱郁阻氣分,六和、甘露,可證可據(jù)之方也。

省頭草 杏仁 米仁 大麥 白蔻仁 橘紅 茯苓

時序濕熱,與水谷內(nèi)因之濕互異,況舌白下利,中陽已弱。脈緩,干嘔而煩。夏暑最怕發(fā)痙昏厥。議通中焦之陽以驅(qū)濕。

杏仁 半夏 豬苓 茯苓 姜汁

脈短無神,并不口渴思飲,水入欲嘔欲噦,下利黃水。八日來身熱汗出不解,時時譫語,防其昏厥螈 。是濕熱深陷入里,議用桂苓甘露飲。

杏仁 益智仁 茯苓 豬苓 濃樸 木瓜 滑石 澤瀉

脈大,舌白渴飲,脅痛欲嘔,濕熱阻其經(jīng)隧,寒熱未已,議用防己湯。

木防己 杏仁 知母 姜汁 石膏 濃樸 半夏

舌白口膩,痰多自利。濕熱未盡,中焦不運,防變脹滿。

川連 人參 半夏 白芍 枳實 茯苓

熱邪內(nèi)結(jié),耳聾,自利稀水,用瀉心法。

淡芩 生淡干姜 枳實 半夏 川黃連 白芍

濕郁太陰,熱聚陽明,舌黃口燥,不欲食。此熱因濕而生,議用桂苓甘露飲。

白術(shù) 豬苓 滑石 寒水石 茯苓 澤瀉 石膏 肉桂

酒客濕勝,中焦陽氣素虧,易痞易溏,不饑不飽,皆清陽不肯轉(zhuǎn)旋;況煩勞傷陽,亦屬內(nèi)癥發(fā)熱,非外感所致也。

杏仁 廣皮白 煨姜 茯苓 濃樸 白蔻仁 半夏 澤瀉

服理中后,胃痛泄瀉轉(zhuǎn)加,心熱渴不欲飲,必有暑濕內(nèi)結(jié),暫用酸苦泄熱。

川連 淡黃芩 炒廣皮 烏梅 生白芍 木瓜

陽虛體豐,夏熱耗氣,胃弱不納不饑,此九竅不和,都胃病矣。法當鎮(zhèn)逆理虛,略佐苦降,以胃為陽土,氣下為順耳。

人參 淡干姜 川連 代赭石 茯苓 生白芍

脈漸陰濁上僭,與真武法,減術(shù)換參。

真武法兩日,脘中有知饑感,與陽漸結(jié)痞無疑。陰濁得泄,即當溫養(yǎng)太陰,使脾陽鼓動健運,冀其納谷安然,用治中法。

人參 益智仁 淡干姜 茯苓 廣皮白 木瓜

潮熱耳聾,有似陽邪。診得脈空大,自利不渴,舌上粉苔,形枯色槁,豈是實證。議以勞倦夾濕,從脾胃病治。

人參 廣皮白 茯苓 炮姜 生益智仁 澤瀉

交夏形瘦食減,氣怯欲寐,世俗謂之疰夏。后天脾胃不和,熱傷氣也。

人參 白術(shù) 炒楂 砂仁 桔梗 茯苓 廣皮 神曲 川連 米仁

熱痛失治,三焦皆被邪結(jié),不甚清明;左脅瘕聚有形,食下漸脹。大便日前頗利,目今,是腸胃經(jīng)絡(luò)之邪未清,清空之竅尚蒙。調(diào)治之法,亦宜分三焦為法,白金丸可用,午后進熱邪深入為厥,陽氣上冒神昏。病魔多日,已在血分,況臍下堅滿乎!仲景云∶厥應(yīng)下,下之不止,利者死。凡咸苦皆通陽,均謂之下,不必硝、黃也。

陰陽兩為病傷,熱邪深陷至陰,陰液涸盡,遂躁亂不已,已屬至危。思從前諸醫(yī)發(fā)散、消導(dǎo)、苦寒、辛燥,都令劫爍陰陽。仲景云∶凡元氣有傷而病不減,可與甘藥。仿此。

復(fù)脈湯。

夏令熱伏,入秋而發(fā),即仲景謂陰氣先傷,陽乃獨發(fā)之謂。脈右搏數(shù),胃汁受損。暫忌濃味,進甘寒養(yǎng)胃,內(nèi)熱自罷。

卷心竹葉 知母 大麥仁 麥冬 白芍 烏梅肉

夏令伏邪,至深秋而發(fā),發(fā)汗不解,繼又泄瀉。此伏里之證,與暴感不同,所以表散、不能取效。病有四旬,脈細搏如刃,面色消奪,猶里熱口渴,舌色白,病中潰泄,此久熱迫蒸,陰陽失守,苦藥燥損,津液日枯。因熱致病,醫(yī)不以河間三時法則分三焦以逐邪,昧于從事節(jié)庵陋習,宜乎淹淹不已。若不急調(diào),久延虛怯一途,古人所謂因病致?lián)p也,慎之!

卷心竹葉 生地炭 生白芍 米炒麥冬 炒丹皮 烏梅肉

伏暑深秋乃發(fā),是屬里證,雖經(jīng)遺泄,系陰虛夾邪。忌用溫散,再傷陰液。今自利口渴腹?jié)M,可與m.zxtf.net.cn四逆散方法。

黃芩 枳實 六一散 生芍 廣皮白

夏季暑熱內(nèi)伏,秋涼伏邪內(nèi)發(fā)。初起耳竅流膿,已非風寒在表。今十余日大便不解,目黃赤,舌起黃苔,耳聾昏譫,漸有內(nèi)閉之狀,非輕癥也。

連翹 黃芩 大黃 黑梔 生甘草 枳實

急火煎四十沸,即濾清服。

濕熱之邪郁于氣分,身熱目黃自利。夏月受之,深秋而發(fā)。

木防己 杏仁 黃芩 生石膏 枳實 白芍

脈沉目黃,氣喘嗆嘔,脘悶肢冷潮熱,汗出略緩,少頃復(fù)熱。病九日不解,口干自利。

此濕邪內(nèi)勝為熱,三焦不通,夏伏至霜降而發(fā),其病為重。

杏仁 半夏 山茵陳 鮮石菖蒲 濃樸 草果仁 茯苓皮 川通草

久痛,用辛溫兩通氣血不效。病已十年,不明起病之由。今便溏溺赤,水谷濕熱不運,必夾濕阻氣,主以分消。

薏苡仁 濃樸 豬苓 茯苓皮 蔻仁 山茵陳 澤瀉

又 香砂平胃散,加茯苓、茵陳。

酒客濕熱內(nèi)蘊,長夏濕熱外加。醫(yī)不曉客邪兼有宿病,發(fā)散消導(dǎo),胃汁大傷,先利粘膩而吐血。今兩跗麻痹,膝中逆冷,陰液枯涸,脈絡(luò)少氣,舌絳煩渴,溺赤短澀,熱未盡,本先奪,僂廢之象,恐不能免。

滑石 生石膏 寒水石 白芍 川柏 麥冬 鮮生地 阿膠 炙草 麻仁

舌白心黃,濕著太陰,食不運,嘔吐。

杏仁 廣皮白 草果仁 藿梗 濃樸 半夏

痛脹得吐而安,隨發(fā)寒熱,口苦目黃,皆濕熱內(nèi)擾,胃口不清。《靈樞》謂中氣不足,溲便為變矣。

柴胡 花粉 谷芽 生姜 黃芩 半夏 枳實 大棗

暑濕雖去,胃氣未復(fù),務(wù)宜薄味靜養(yǎng),勿令客邪再擾。

川石斛 廣皮 半夏曲 煨益智仁 茯苓 青皮

熱穢上加,頭脹脘痞,宜蔬食清上。

竹葉心 桑葉 黃芩 連翹 花粉 杏仁

脈沉舌赤,邪入血分,煩躁,神氣欲昏,用竹葉地黃湯。

竹葉心 浙生地 犀角尖 連翹心 元參 細葉菖蒲

初病伏暑傷于氣分,潮熱渴飲,邪犯肺也。失治則遂傳膻中,遂舌絳縮,小便忽閉,鼻血,環(huán)口瘡蝕,耳聾神呆,此氣分之邪熱漫延于血分矣。夫肺主衛(wèi),心主營,營衛(wèi)二氣,晝夜流行于經(jīng)隧之中,與邪相遇,或涼或熱。今則入于絡(luò),津液被劫,必漸昏昧,所謂內(nèi)閉外

犀角尖 元參心 金銀花 鮮生地 連翹 細葉菖蒲根

心營肺衛(wèi)同治。

鮮生地 蔗汁 生甘草梢 麥門冬 花粉

暑濕本陰邪,必傷于氣分,久則三焦均受,自頭巔胸脅,流行皆阻,便溺不爽,但濕久而生熱,治濕必究其本。

桂苓甘露飲。

伏暑得新涼,身熱咳嗽,治在肺。舌白不 ,囊腫,暑必兼濕,濕滯為腫。

蘆根 茯苓 淡竹葉 杏仁 通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