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腫病證治
    

育嬰家秘:腫病證治

面目浮腫先受風,濕從足起變形容,補中上下分消去,下水通腸是下工。按:幼科論小兒腫病與大人同法,率用行水之藥,誤人甚多,惟錢氏之論可宗。錢氏云:腎熱傳于膀胱,膀胱熱甚,逆于脾胃,脾胃虛而不制水,腎水反克脾,隨水而行。脾主四肢,而身面皆腫也。若大喘者,重…

面目浮腫先受風,濕從足起變形容,

補中上下分消去,下水通腸是下工。

按:幼科論小兒腫病與大人同法,率用行水之藥,誤人甚多,惟錢氏之論可宗。錢氏云:腎熱傳于膀胱,膀胱熱甚,逆于脾胃,脾胃虛而不制水,腎水反克脾,隨水而行。脾主四肢,而身面皆腫也。若大喘者,重也,何以然?腎水勝而克退脾土,土勝心火,火勝肺金,肺為心克,故喘;騿枺盒男谭,本見虛金,何喘實?曰:此有二,一者,肺大喘,此五臟逆;一者,腎水氣上行,傍浸于肺,故令大喘,此皆為難治也。腫病之后,目胞上下微起,肢體重著,陽咳怔忡,股間清冷,小便澀黃,皮薄而光,按即成窟,舉手即滿是也。

治腫之方,諸家只知治濕,多利小便之說。執(zhí)此一端,遽用泄水之藥,則一泄而水消,乃曰得泄之力,殊不知脾愈泄而愈虛,不通旬日,腫復如初,此世人只知泄水為最,而不知十補勿一攻之論,往往多死者矣。吾之家傳,大兒用胃苓湯,小兒用胃苓丸,以五皮湯送下,甚驗。

胃苓湯:治腫之要藥也。方見脾胃。即五苓散以滲濕,平胃散以保濕,二方相合是也。

五皮湯

白皮,大腹皮,茯苓皮,生皮,加皮,各等分。

喘甚者,加真蘇子。以上二方有加減法。

上半身腫多者,加蘇葉、訶子、葛根。

下半身腫多者,加本通、木瓜。

腹脹者,加木香、藿香、枳殼。

便秘者,加枳實、大黃微利之,或枳樸大黃丸亦效。方見傷食。

飲食之忌,惟鹽薤鮮濕面,皆味咸,能助水者,并他生冷毒物,亦宜戒之,恐傷脾胃,重則半載,輕者三月。須待脾胃平復,血氣充實,然后于飲食中旋以少①炒鹽徐徐投之,不至驟吃咸物,則腫自不再作。故劉②云:冶腫非難,補養(yǎng)尤難。

①少:按羅田方言義與“稍”同。

②劉:忠信堂為“劉河間”。

丹溪治腫大法云:宜補中行濕利小便。腰以上腫,宜發(fā)汗。若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jié),此屬陽水,先用五皮散,次用四磨飲加生枳殼,重則疏鑿飲子;若遍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清少,此屬陰水,宜實脾飲或木香流氣飲主之。

氣若陷下,用二陳湯加升提之藥,能使大使?jié)櫠”汩L。如腹脹,少加厚樸佐之,氣不運,加木香、木通以調(diào)之。

按:丹溪治腫之法,大人小兒同用方見各書,可導用之。今予仿其法,以治小兒之腫。如在表有熱可汗者,用五皮湯加麻黃、葛根、紫蘇葉、杏仁以發(fā)之。如身無熱,水氣在里老,用五苓散加醋炒芫花、黑棗以下之。陽水之大便秘,小便澀。煩渴者,用五苓散作湯,送下枳樸大黃丸;陰水之不渴,清便自調(diào)者,用平胃散生姜、白茯苓、蘋果、木香、藿香主之。

病有瘧后腫者,有泄痢后腫者,有因咳嗽腫者,有因疥瘡腫、洗后腫者;腫雖不同,治法則一也。經(jīng)云去菀陳莝者,謂腹有積聚,宜去之也。開鬼門,謂發(fā)其汗也;潔凈府者,謂利其小便也。溫衣者,謂常宜和暖,使水氣得行也。大抵痢瘧后腫者難治,脾胃極也。咳嗽而腫者,宜五皮湯去五加皮,加地骨皮、陳皮(去白)、紫蘇葉主之。氣上逆者,更加杏仁、等藶。瘡毒病者,通圣散。

大凡腫先起于腹,而散于四肢者,可治;先起于四肢,后歸于腹者,不可治。若膨脹而肚上有青筋脹滿,大便滑泄,久瘧而轉(zhuǎn)作虛浮,與夫肉黑傷肝,缺盆平傷心,臍實①傷脾,足平傷腎,背平傷肺。凡此皆為不治之癥。又男從腳下腫而上,女從身上腫而下,或由硬,或掌平,或卵腫脛長,或面薰黑者,皆不可治也(此一段依原本)。

①臍實:忠信堂本作“臍突”。

脾肺經(jīng)兮屬太陽,喘呼腫脹每相尋,

視其標本分先后,秘訣家傳記在心。

病腫者,未必不喘;病喘者,未有不腫,皆濕土之病也。蓋脾肺者,手足太陰,皆屬濕土,故腫乃濕土敦阜之象,喘乃濕上熏蒸之氣。治者,須以標本先后立法也。如先腫后喘者,此脾傳肺也,以脾為本,肺為標,宜胃苓丸、五皮湯,如上法合而用之。如先喘后腫者,此肺傳脾也,以肺為木脾為標,宜蘇子降氣湯主之。

腹脹

腹中脹滿受虛寒,秘結(jié)須從實熱看,

熱多寒少休妄議,虛虛實實夭人年。

大抵小兒多因飲食、饑餓、生冷、甜膩,聚結(jié)不散,或因久患疳積,及癥后癖塊不消,皆能為脹,按之如鼓,膨脝者是也。故有疳脹、蟲脹、積脹、食脹、虛脹、冷脹種種不同,一言以約之,寒脹是也。故疳虛者皆屬寒,宿食積癖皆屬熱。各隨虛實主治,庶不差誤。

錢氏云:小兒腹脹,由脾胃虛寒攻用②作也。實者,悶亂喘滿也,可下之,不喘。喘者,虛也,不可下。若誤下致脾虛氣上,附肺而行,肺與脾子母皆虛。肺主目胞、腮之類,脾主四肢。母衰甚,必主目跑腿腫也。黃色者屬脾,治用塌氣丸漸消之,使上下分消,其氣則愈也。

②攻:忠信堂本作“故”。

小兒易為虛實,脾虛不受寒溫,服寒則生冷,服熱則生熱,當識此意,勿誤也。

治小兒虛腹脹,先服塌氣丸不愈,腹中有食積結(jié)糞,小便黃,時時微喘,脈伏而實,時時飲水能食者,可下,瘥。木香檳榔丸主之。脾初虛而后有積者,不可便下,以肥兒丸調(diào)之;不愈,以三棱丸主之。

塌氣丸:治小兒虛腹脹大者,加蘿卜子,名褐丸子。

胡椒,一兩。蝎尾(去毒),五錢。蘿卜子(炒)。加陳皮,青皮,木香,各三錢。

未,面糊為丸,粟米大。服五七丸,陳米飲下。

三棱丸:治先脾虛,后傷食,不可下者,及疳疾腹脹。

三棱(醋炒),莪術(shù)(制),青皮,陳皮,枳實,厚樸(麥焙),半夏、姜汁(炒),黃連(炒),香附(醋焙),川芎,使君子肉,夜明砂神曲,麥芽,干蟾(燒存性),檳榔,木香,砂仁,各三錢半,當歸,一錢。

另取神曲煮糊,丸,黍米大,服二十丸至五十丸,米飲下。大便黃,涎臭穢為度,此積滯去也。

治小兒腹脹法用:

蘿卜子、炒,紫蘇根,干葛,陳皮,等分。甘草、少許。

煎服。食少加白術(shù)。

一法用蝦嘛一個,人豬肚內(nèi)煮熟,去蝦嘛,將肚食盡,效。

如有因食積而腹脹者,有熱,用木香檳榔丸;有寒,用丁香脾積丸。有因食多肉多腹脹者,用三黃枳術(shù)丸,料內(nèi)加香附、半夏,蒸餅,丸服。

實者宜下之,消之,次補之;虛者溫之,升之,補為要也。

《針經(jīng)》曰:夫脹者皆在臟腑之外,排靠臟腑而廓離脅,脹滿皮膚,故曰脹。大抵寒脹多而熱脹少,治宜詳辨之。如腹脹時減者為虛,腹?jié)M不減者為實;按之濡者為虛,按之堅者為實。如大病瘧痢之后脹者為虛;外感風邪寒邪入里者,及傷飲食者,其脹為實。虛者補之,內(nèi)加行氣之藥,勿太犯溫,及成熱中也。實者下之,內(nèi)加補脾之藥,或先補脾而后下之,勿大下之,恐傷胃氣,常用家秘胃苓丸,以柴蘇湯下,多服。

病脹氣喘,宜分氣飲主之。

分氣飲:治腫脹。

桔梗,赤茯苓,陳皮,桑白皮(炒),大腹皮,枳殼,半夏,藿香,紫蘇,等分。甘草,減半。

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姜三棗二,煎服。

病脹者,腹堅而大,腹皮無紋,臍突背平,胸高而喘,或滑泄,皆不可治。

《內(nèi)經(jīng)》曰:五實者死,腹緊脹一也,氣上喘二也,身壯熱三也,脈供數(shù)四也,大小便秘五也。如此五實者,宜急下之,得利者生,神效丸主之。方用:

大戟,芫花,甘遂(醋炒),澤瀉,葶藶子(炒)。連翹,桑白皮,木香,赤小豆(炒),黑牽牛(炒,取頭末),各等分。

大棗(蒸,去核),搗泥,丸,麻子大,量兒,檳榔湯下,以利為度。

此乃救急之方,非可常用,得利后,用參苓白術(shù)散,去甘草補之。

黃疸

濕熱食傷總發(fā)黃,是名疸病屬純陽,

熱宜寒治濕宜利,食積還從消導良。

錢氏曰:凡小兒身皮面目皆黃者,黃病也。身痛轉(zhuǎn)背強,大小便澀,一身面目指爪皆黃,小便如屋塵色,著物皆黃,渴者難治,此黃疸也。二癥多得于大病之后。又有生下百日及半年,不因病遍身微黃,冒熱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黃腹大,大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黃者,胎黃也。經(jīng)云:豬疸皆屬于熱,色深黃者是也。若淡黃兼白色,胃怯不和也。

按:論小兒黃疸病,錢氏甚詳。如因熱者,其色黃而明;因濕者,其色黃而黯;因食積著,其色黃而淡。以此辨之。

丹溪云:不必分五疸,總是濕熱,如盒曲相似,此理甚明。按:經(jīng)中只言癉,俗稱為疸。癉者,單也,謂單陽而無陰也。因于熱者,用涼驚丸;因于濕者,用胃苓丸,內(nèi)加茵陳作丸服之;因于食積,同疳黃者,集圣丸。脾胃虛怯而黃者,肥兒丸,此家秘之法也。方見前。大抵治黃疸者,茵陳五苓散尤為穩(wěn)當。錢氏瀉黃散治脾熱發(fā)黃。

大概治小兒,季夏之時,身體蒸熱,胸膈煩悶,如爛橘之黃,眼中白睛赤黃,筋骨痿弱,不能行立,用加減瀉黃湯主之。

加減瀉黃湯

黃連,茵陳,各五錢。黃柏,黃芩,茯苓,山梔仁,各二錢。澤瀉污二錢。

[口父]咀,作一服。水煎,稍熱服。

此方治濕熱發(fā)黃甚效。

丹溪治小地吐泄黃疸方

三棱,莪術(shù),青皮,陳皮,神曲,麥芽,黃連,甘草,白術(shù),茯苓,各等分。

末,溫水調(diào)服。

傷乳食吐泄加山楂;時氣吐泄加滑石;發(fā)熱薄荷。

此方治傷食及食積發(fā)黃,甚效。

凡小兒有食積者,面色多帶黃白,宜肥兒丸調(diào)之。健脾益胃,出積消食,脾胃既和,飲食消退,運化精微,灌溉臟腑,流行榮衛(wèi),自然五色修明,其黃m.zxtf.net.cn去矣。

腹中有癖者,宜化癖丸。方見癖。有積者三棱丸。方見脹。各依其法治之,無有不驗者。惟初生小兒胎黃,用生地湯與母服之,兒食乳,其黃自退。

地黃

生地,赤芍藥,川芎,當歸,天花粉,各等分。

水煎服。

腹痛

小兒腹痛哭聲連,大者能言何處疼。

冷熱積蟲分四癥,盤腸內(nèi)吊察根源

仁齋云:腹痛之病,因邪正交攻,與臟氣相擊而作也。

挾冷痛者,于面色或青或白見之,冷甚者,則面色黯黑,唇爪甲皆青矣。輕者當歸散,重者燒脾散主之。有吐痛者,保童丸。

當歸散:治腹痛有寒無熱。

當歸,倍用。木香,辣桂,人參,甘草,等分。

生姜、大棗引,溫服。

燒脾散:治傷生冷果菜,停積中焦,心脾冷痛。

干姜(炙),厚樸(姜炒),草果仁,砂仁,甘草(炙),神曲(炒),麥芽,陳皮,良姜、炒,等分。

末,熱鹽湯點服,或煉蜜丸,如圓眼大,姜湯化一丸下。

保童丸:治因寒,傷風冷食積,肚疼,吐泄,嘔惡。

人參,白術(shù),甘草(炙),蒼術(shù)(泔),厚樸(姜),陳皮,茯苓,豬苓,澤瀉,藿香,丁香,半夏曲,干姜(炒),肉桂,白豆蔻,青皮,檳榔,肉豆蔻(面煨),滑石(炒),全蝎,木香,訶子肉,等分。

神曲糊丸,龍眼大。一丸,米飲下。

或用理中丸、胃苓丸合杵細,煨姜湯調(diào),服已見驗。

挾熱痛者,于面赤壯熱、四肢煩痛。手足心熱見之,宜四順清涼飲加青皮、枳殼。大便秘者,枳樸大黃丸主之。方見積聚。大便調(diào)者,芍藥甘草湯。

四順清涼飲

白芍,當歸,甘草,大黃、部分,

芍藥甘草湯

白芍、倍用,甘草,減半。

以上二方,并用,水煎服。

錢氏云:小兒積痛,口中氣溫,面黃白,目無精光.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及大便成酸臭者,當磨積,宜三棱消積丸主之,甚者脾積丸下之。后和胃,胃苓丸、養(yǎng)脾丸、肥幾丸、參苓白術(shù)散,擇而用之。

三棱消積丸:治積痛、胃脘痛、心腹痛、小便痛、痞痛、蟲痛。

三棱(煨),莪術(shù)(煨),半夏曲,枳實(麩),黃連,吳茱萸(水攔炒),陳皮,青皮,木香,檳榔,厚樸(姜),川楝子肉,小茴,等分。

末,另取神曲糊丸,黍米大,服二三十丸,米飲下。

蟲病,面[白光]白,心腹痛,口中涎沫及清水出。發(fā)痛時,烏梅丸主之。小兒本怯者,多此病。積痛、食積、虛痛,大同小異,惟蟲痛口涎而沫出,甚者化蟲丸、萬應(yīng)丸,看病輕重用。

烏梅丸治胃冷,此攻心痛嘔吐,四肢冷。

烏梅,三十個,黃柏(炒),細辛,肉桂,附子(炮),各六全,黃連,一兩六錢,蜀椒(去閉口者,炒潤),當歸,各四錢,姜(泡),一錢。

末,取烏梅肉酒浸杵爛,和蜜丸,麻子大,服十丸,日二次,忌生冷。

化蟲丸:治蟲咬心痛,去來不定,不思乳食。

鶴虱,檳榔,錫灰,苦楝根白皮,各一錢,白枯帆,三錢。半生半熟①

面糊丸,黍米大,服二三十丸,熟水入香油三滴吞下,食前服。

如有小蟲皆化,大蟲自利下。初服甚效。

①半生半熟:原作“半生半錢”,據(jù)忠信堂本改。

見病腹痛,喜手按及熱熨者,為虛。為m.zxtf.net.cn/hushi/寒,宜用溫補法。如手不可按者,為實,宜下之。盤腸內(nèi)吊痛。見前驚風及后疝痛。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