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見此事難知.元戎.保命等書.大抵醫(yī)之用藥.必本七方十劑.旋為增損.求合圣賢之旨.以自通變.今不得已而逐證具其方例.智者幸勿哂其拘執(zhí)也.故附東垣先生立方本旨于后.可以求其旨趣為法.又如海藏云.凡治中風用藥.止可扶持疾。杖Γ鸢瑸榱迹畠冉浹葬樂ǘ嘤谟盟幨且玻湟⒁娽樉乃臅Y生等經.故不復贅云.
傷寒雜病殊非定.陰陽內外先明證.
〔陰證〕身靜重.語無聲.氣難布息.目睛不了了.鼻中呼不出.吸不入.往來口與鼻中氣冷.水漿不入.面上惡寒如刀刮.
〔陽證〕身動輕.語有聲.目睛了了.鼻中呼吸出入.能往而能來.口與鼻中氣皆熱.
〔身表〕涼.知在陰經也.名曰陰證.
〔身表〕熱.知在陽經也.名曰陽證.
〔
傷風〕鼻中氣出粗.合口不開.肺氣通于天也.
〔
傷食〕口無味.液不納.鼻息氣勻.脾氣通于地也.
〔外傷〕一身盡熱.先太陽也.從外而之內者.先無形也.
〔內傷〕手足不和.兩脅俱熱如火.先少陽也.從內而之外者.先有形也.
〔內外〕俱傷者.人迎氣口俱盛.或舉按皆實.大發(fā)表熱而惡寒.腹不和而口多液.此內外俱傷也.凡診則先捫手心背.手心熱則內傷.手背熱則外傷.次以脈別之.
證脈傷寒無所疑.攻里解表須詳訂.
〔表〕實.
麻黃湯.虛.
桂枝湯.○表里俱虛.汗之則愈.
腑臟之表.
桂枝麻黃各半湯.
腑臟之里.
芍藥甘草附子湯.
〔里〕實.
大承氣湯.虛
四逆湯.
〔中〕實.
調胃承氣湯.虛小建中湯.○表里俱實.下之則愈.
六腑之表.承氣湯.五臟之里.承氣抵當等湯.
〔表證當汗〕脈浮.宜急汗之.用
麻黃湯.脈沉.宜緩汗之.用麻黃附子
細辛湯.
〔里證當下〕脈。司徬轮
小承氣湯.脈沉.宜急下之.用大承氣湯.
〔三陽〕證.汗則當急而下當緩.
〔三陰〕證.汗則當緩而下當急.
熱在表.
黃芩.○寒在表.桂枝黃 附子.
熱在里.
大黃.○寒在里.干
姜.良姜.
吳茱萸.附子.○傷寒中風.發(fā)表攻里.本自不同.如麻黃湯.太陽經表藥也.
五苓散.為太陽之里藥也.六經皆有表里藥也.因病有內外虛實邪氣深淺不同.亦不能拘.而隨病變?yōu)橹我玻鐐摲阶C及諸變病方.分見保命集中.
桂枝湯二十八證.方有一十四道.麻黃湯十證.方五道.
葛根湯四證.方三道.青龍湯五證.方二道.茈胡二十證.方五道.承氣湯一十七證.方三道.陷胸湯十二證.方三道.
瀉心湯九證.方五道.抵當湯六證.方三道.
梔子湯五證.方二道.發(fā)黃四證.方三道.五苓十五證.方七道.
干姜四逆十五證.方七道.云岐子云.大抵脈為人之司命.故以脈為主.多從脈而少從證也.舉脈證交互二法.亦當臨時消息.從標本之化為法可也.詳見云岐子脈訣.
有汗不得服麻黃.無汗桂枝湯豈應.
〔傷寒〕發(fā)汗之劑.各隨經用之.如太陽麻黃湯.少陽小
柴胡湯.陽明
葛根湯之類.止汗之劑.如太陰桂枝湯.少陰四逆湯之類.
〔雜病〕發(fā)汗之劑.隨病用之.如風證小
續(xù)命湯.排風湯.風熱
防風通圣散.痹氣寒濕
不換金正氣散.
五積散之類.更根據傷寒法各分經用之.則無犯禁逆之害矣.○止汗之劑.如二建湯.麥煎散.
知母茯苓湯之類.陽證忽得脈候弦.急宜和解莫犯禁.
如傷寒少陽證.
脅痛.往來寒熱而嘔.或咳而
耳聾.脈尺寸俱弦者.忌發(fā)汗.忌利小便.忌下.宜
小柴胡湯.漬形而汗解也.謂不可犯經禁.
陰證如見脈沉遲.正陽回陰當用意.
用正陽散.附子干姜之類.溫之.或灸之.
脈病當分何一經.如渴便從所制例.
太陽病渴.脈浮無汗者.用五苓散
滑石之類.
陽明渴.脈長有汗者.
白虎湯涼膈之類.
少陽渴.脈弦而嘔者.小茈胡加栝蔞根之類.
太陰渴.脈細不欲飲.縱飲思湯不思水之類.
少陰渴.脈沉自利者.
豬苓湯三黃湯之類.
厥陰渴.脈微引飲者.可少少與之.
結胸審用陷胸三.虛痞瀉心分五劑.
傷寒心下硬滿.狀若柔 .宜大陷胸丸.
頭痛項強反下之.心中懊 .邪動于膈.故陽氣內陷.心下結硬.手不可近.宜
大陷胸湯.如心下按之痛.脈浮而滑.表證未罷.宜
小陷胸湯.
熱痞用大黃
黃連瀉心湯.陰陽不和而痞.
附子瀉心湯.陰盛陽虛而痞.
半夏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
生姜瀉心湯.選而隨證用之.非瀉心之熱.瀉心之痞也.
四時
腹痛證不同.海藏例其玄所秘.
中脘痛.太陰也.理中.建中.黃 湯之類.
臍腹痛.少陰也.四逆.真武.附子湯之類.
少腹痛.厥陰也.
當歸四逆湯.
重則正陽.回陽之類.
雜病腹痛.四物苦楝湯.酒煮當歸.
丸增損
當歸丸.導氣湯之類.
四時腹痛.
芍藥甘草湯之類.
圖(圖缺)
如腹不滿者加棗.若滿者不加.犯病禁也.脾虛滿. 黃 湯 芍藥停濕如中滿勿食甘.二藥用甘引至滿所.脾實滿. 平
胃散 蒼術 燥濕如大
便秘 實痞 濃樸
枳實如大便利 虛痞 芍藥
陳皮痞滿燥實四證全.急治可施大承氣.
太陽陽明.大承氣湯.如大滿.則胸腹脹滿.狀若合瓦.大實則不大便也.
痞滿燥實四證備則用之.
少陽陽明.小承氣湯.痞實滿者用之.
正陽陽明.調胃承氣湯.實而不滿.腹中轉失氣.有燥屎.不大便而譫語燥實堅 證見.可用仲景小承氣湯.雜病同此.名三物濃樸湯.
大黃
芒硝 大實 燥屎
浮 手足陽明 大腸 胃
沉 手足太陰 肺 脾
痞 大滿 枳實 濃樸
大柴胡湯.治表復有里.或脈。蝾^痛.或惡風.或惡寒.四證或有一二尚在者.過經不解是也.或譫語妄言.或直手揚視.皆里之急者也.欲汗之.則里證已急.欲下之.則表證仍在.故以小柴胡中藥加味.調和三陽.使不犯三陽禁忌.以芍藥下安太陰.令邪氣不內.
以大黃去地道不通.以枳實去心下痞悶.或濕熱自利蒸.表里證已急.通宜用之.
三焦寒熱藥所宜.
濕溫中暑法猶異.
上焦熱 梔子黃芩. 上焦寒. 陳皮濃樸
藿香. 中焦熱 黃連芍藥. 中焦寒.
白術干姜
丁香. 下焦熱
黃柏大黃. 下焦寒.
肉桂附子
沉香.
有一身盡熱 有一身盡寒
地骨皮瀉腎火.總治熱在外.地為陰.骨為里.皮為表.
牡丹皮治胞中火.無汗之骨蒸.
知母瀉腎火.有汗之骨蒸.
如平旦
發(fā)熱.熱在行陽之分.肺氣主之.故用白虎湯以瀉氣中之火.
如日晡潮熱.熱在行陰之分.腎氣主之.故用地骨皮散以瀉血中之火.
如瀉各經火熱.俱在主治本經氣血之藥.
(肺) 氣
石膏 血黃芩 (腎) 氣知母 血黃柏
(肝) 氣柴胡 血黃芩 (心) 氣
麥門冬血黃連
(脾) 氣
白芍藥血生
地黃 (大腸)氣
連翹血大黃
(小腸) 氣
赤苓茯血
木通 (三焦)氣連翹血地骨皮
(膽) 氣連翹 血柴胡 (胃) 氣葛根 血大黃
(膀胱)氣滑石 血黃柏 (
心包絡)氣麥門冬血
牡丹皮瀉各經之寒.俱有主治本經氣血之藥.
(肝) 氣吳茱萸
血當歸 (心) 氣
桂心 血當歸
(脾) 氣吳茱萸血當歸 (肺) 氣麻黃 血干姜
(腎) 氣細辛 血黑附子 (膽) 氣生姜 血
川芎(胃) 氣生姜 血吳茱萸 (大腸)氣
白芷 血
秦艽(小腸)氣
茴香 血
玄胡 (三焦) 氣黑附子血川芎
(膀胱)氣麻黃 血桂枝(心包絡) 氣黑附子血川芎
(上焦熱) 連翹飲子 清神散
涼膈散 犀角地黃湯
(中焦熱) 小承氣湯 洗心散 調胃承氣湯 四順清涼飲
(下焦熱) 大承氣湯
石韋散 八正散
(上焦寒) 桂附丸 鐵刷湯
胡椒理中湯
(中焦寒) 二氣丹
大建中湯 附子
理中丸(下焦寒)
還少丹 天真丹 八味丸
(氣分熱) 柴胡飲子 白虎湯
(血分熱) 清涼飲子
桃仁承氣湯
(通治大熱)
三黃丸 黃連解毒湯(氣分寒) 桂枝加芍湯
人參新加湯桂枝加附湯
(血分寒)
巴戟丸 神珠丹
(通治大寒)大已寒丸 四逆湯
熱蒸病有五蒸湯為主.隨各證虛實加減用之.方見醫(yī)壘元戎.
嘔
吐血出于胃
實者犀角地黃 虛者小建中加黃連
衄涕血出于肺
犀角
升麻 黃芩 芍藥
紫參 丹參 生地黃
咯唾血出于腎
天門冬 紫菀 知母
貝母 熟地黃 麥門冬
桔梗 遠志痰涎血出于脾
葛根 黃 黃連 芍藥 沉香 甘草
下血.先便后血.此遠血也.先血后便.此近血也.仲景
赤小豆當歸散等方.
痔漏下血及
便血.子和凈固丸
槐角丸.
腑臟瘧法湯液圖.更有吐截亦可治.
心瘧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桂枝加
黃芩湯.
肝瘧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四逆湯.通脈四逆湯.
脾瘧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小建中湯.芍藥甘草湯.
肺瘧令人心寒.寒甚則熱.間善驚如有見者.桂枝加
芍藥湯.
腎瘧令人灑灑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 然.手足寒.桂枝加當歸芍藥湯.
太陽證.令人
腰痛頭腫.寒從脊起.先寒后熱. 然熱止.汗出難已.
羌活加生地黃湯.
小柴胡加桂湯.
少陽證.令人身體解 .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甚.小柴胡湯.
陽明證.令人先寒灑淅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光火氣乃怏然.桂枝二白虎一湯.黃芩芍藥加桂枝湯.
太陰證.令人不藥.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小建中湯.
異功散.
少陰證.令人
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而處.其病難已.小柴胡加半夏湯.
厥陰證.令人腰痛.小腹?jié)M.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四物玄胡苦楝附子湯.
上以上皆各經解表和解之劑也.
治濕熱燥脾之劑. 寶監(jiān)雙解飲子 局主
常山飲 易簡七寶飲
人參
養(yǎng)胃湯 嚴氏
清脾湯 三因四獸飲
消瘧母之劑 仲景
鱉甲煎丸 嚴氏鱉甲飲子
消食瘧之劑 三因紅丸子
吐瘧之劑 常山飲
藜蘆散
截瘧之劑 宣明辟邪丹
辰砂丹 寶鑒溫脾散
痰嗽從來本所殊.用藥要知方各備.
風之嗽
防風通圣散 大人參半
夏丸暑之嗽 白虎湯 洗心散 涼膈散
火之嗽 黃連解毒湯 三黃丸
濕之嗽 五苓散 桂苓甘露飲 白術丸
燥之嗽
木香葶藶散 大黃連
阿膠丸
寒之嗽 寧神散 寧肺散 桂枝湯
痰氣嗽 二陳湯 橘蘇飲 導痰湯 四七湯
肺熱嗽而
自汗 人參
清肺飲 知母茯苓湯
咳嗽素問論玄微.各隨臟腑圖湯液.
心嗽 桔梗湯 小腸失氣 芍藥甘草湯
肝嗽 小柴胡湯 膽嘔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脾嗽 升麻湯 胃吐
烏梅丸
肺嗽 麻黃湯 大腸遺失
赤石脂禹余糧湯
桃花湯 不止可用
豬苓湯腎嗽
麻黃附子細辛湯 膀胱遺溺 苓茯甘草湯
久嗽不已.三焦受之.其狀咳而腹?jié)M.不欲飲食.痰聚于胃.關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痰飲有解表之劑
大青龍湯
參蘇飲 金沸草散
治
懸飲濕痰攻下之劑
十棗湯 三因
控涎丹 三花神 丸
治支飲脅滿者 金匱濃樸大黃湯
吐劑.
瓜蒂散.三圣散.稀涎散之類.并出三陽可吐藥例.古今吐法.以病在頭.或在胸中.但在上焦皆可用也.
治風痰之劑 青州白丸子
天南星丸 玉壺丸 水煮金花丸
治熱痰之劑 小陷胸湯 機要小黃丸 人參半夏丸
治寒痰之劑 清肺消飲丸 實鑒溫胃丸 溫中化痰丸
理氣降痰之劑 局方四七湯
指迷茯苓丸降氣墜痰溫補之劑
蘇子降氣湯
降痰滋陰之劑 金匱順氣丸
中風風熱與傷風.對證設施無不遂.
中風 發(fā)表之劑 寶鑒秦艽升麻湯 金匱續(xù)命湯
小續(xù)命湯排風湯
攻里之劑 機要三化湯 子和搜風丸
發(fā)表攻里之劑 防風通圣散 川芎石膏湯
調血養(yǎng)氣之劑 大秦艽湯 羌活
愈風湯 天麻丸
理氣之劑
烏藥順氣散 八味順氣散
理血之劑 六合湯 愈風湯
通關透肌骨之劑 至寶丹
牛黃清心丸發(fā)明云.凡用丹劑者.為風入骨髓.不能得出.故用
龍腦牛雄等.皆入骨髓透肌骨之劑.使風邪得以外出也.若中血脈中腑之。醪灰擞谬堶昱|S.恐引風入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若中藏痰涎昏冒煩熱者宜用之.下痰鎮(zhèn)墜清神.
治痰通經去風之劑 青州白丸子 三生飲 省風湯
風熱 天麻散 神芎散 防風通圣散 川芎石膏湯 宣明仙術 芎散
傷風分六經用藥.可謂發(fā)諸家之本末.如足太陽經用桂枝湯.足陽明用
杏子湯.足少陽用柴
胡加桂湯.足太陰用桂枝芍藥湯.足少陰用桂附湯.足厥陰用八物湯.其方以桂枝三味.加以各經之藥.皆是辛溫解表之劑.與傷寒傳變相似.此六方以盡其變也.
辛平解表之劑 消風
百解散 川芎茶調散 消風散辛涼解表之劑 柴胡升麻湯
辛溫解表之劑 小續(xù)命湯
辛涼解表攻里之劑 錢氏大青膏 防風通圣散
泄痢治之勿參差.升汗實腸分注利.
〔
泄瀉〕
治濕之劑 胃苓湯 茯苓湯 五苓散 機要白術芍藥湯
治風之劑
神術散 胃風湯 蒼術防風湯 機要防風芍藥湯
治熱之劑 局方戊己丸
治暑之劑 來復丹
香薷飲 桂苓甘露飲
治寒之劑 白術湯 理中湯 機要漿水散
治風寒之劑 本事曲芎丸
止?jié)畡?仲景桃花湯 實腸散
真人養(yǎng)臟湯去積之劑 本事
溫脾湯升發(fā)之劑 東垣升陽除濕湯 益胃升陽湯 升陽除濕防風湯
調補脾胃之劑 錢氏
白術散 易簡白術湯
〔滯下諸痢〕
治熱之劑 黃連阿膠丸 芍藥柏皮丸 導滯湯 仲景
白頭翁湯